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L-Arg和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1
作者 刘懿 苏晓明 +1 位作者 王媛媛 巨涛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状和斑块新生血管密度相关参数[基线强度、峰值强度和时间-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TC)],并检测血清L-Arg和IL-4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再发IS分为再发组(35例)和未再发组(16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Arg和IL-4水平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效能。结果再发组峰值强度、AUCTC、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未再发组(P<0.001),血清L-Arg和IL-4水平均低于未再发组(P<0.05)。血清L-Arg和IL-4水平与峰值强度、AUCTC和颈动脉狭窄率均呈负相关(P<0.05)。L-Arg降低、IL-4降低、峰值强度增加、AUCTC增加、颈动脉重度狭窄、高血脂和易损斑块均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L-Arg、IL-4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60、0.845。根据L-Arg和IL-4的最佳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降低组和未降低组。L-Arg降低组和IL-4降低组易损斑块所占比例分别高于L-Arg未降低组和IL-4未降低组(P<0.001)。结论低水平L-Arg和IL-4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有关,或可作为IS再发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4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再发
下载PDF
基于4L-5S模型煤矿应急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魏乐 郑文慧 +2 位作者 胡萍萍 曹桢杨 阿布都如苏力·阿布力米提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增强煤矿应急管理的科学认识,完善煤矿应急管理的系统流程,有助于提升矿山应急管理能力。本文以重庆市松藻煤矿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以“4L-5S”机理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该突发事件的回顾和梳理,系统分析了事故的孕育、发生、发展... 增强煤矿应急管理的科学认识,完善煤矿应急管理的系统流程,有助于提升矿山应急管理能力。本文以重庆市松藻煤矿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以“4L-5S”机理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该突发事件的回顾和梳理,系统分析了事故的孕育、发生、发展、衰退与终结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打破机构协作壁垒和加快形成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等建议。煤矿应急管理应促使煤矿应急管理模式向“防风险,共协作,全周期”的方向不断优化,实现煤矿应急管理从非常态危机应对转变为常态化安全管理,更好地防范矿山安全风险,应对事故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应急管理 4l-5S”机理分析模型 应急模式 矿山安全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Oct-4、VEGF-D、L-selectin水平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友龙 张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L-选择素(L-selectin)水平与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收治的147例乳腺癌,根据SLNM情况分为SLNM组67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L-选择素(L-selectin)水平与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收治的147例乳腺癌,根据SLNM情况分为SLNM组67例、无SLNM组80例,比较2组及不同T分期、区域淋巴结分期患者前哨淋巴结中Oct-4、VEGF-D、L-selecti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乳腺癌SLNM的危险因素,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分析前哨淋巴结中Oct-4、VEGF-D、L-selectin评估SLNM的临床效用和与实际情况的符合度。结果SLNM组前哨淋巴结中Oct-4、VEGF-D、L-selectin水平高于无SLNM组(P<0.01)。随着T分期和区域淋巴结分期升高,前哨淋巴结中Oct-4、VEGF-D、L-selectin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哨淋巴结中Oct-4、VEGF-D、L-selectin均是乳腺癌患者S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绘制DCA曲线显示,前哨淋巴结中Oct-4、VEGF-D、L-selectin评估乳腺癌患者SLNM均有正向的净获益,临床效用排序:Oct-4、L-selectin、VEGF-D,三者联合较单独指标评估的临床获益度均明显升高;绘制CIC显示,阈概率值>0.6时,三者联合评估SLNM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Oct-4、VEGF-D、L-selectin水平与SLNM及肿瘤分期有关,是患者发生SLNM的一个潜在机制,三者联合评估SLNM具有良好的临床获益度,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SLNM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l-选择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2维带色散4阶扩散方程的高精度紧致格式
4
作者 王红玉 李冉冉 开依沙尔·热合曼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5,共9页
针对1,2维带色散4阶扩散方程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紧致格式.首先采用局部1维化方法将2维问题转化为x,y方向的两个1维带色散4阶扩散方程,其次分别对3,4阶空间导数进行6阶紧致格式离散,把带色散4阶扩散方程转化为一个常微分方程组,再利用求解... 针对1,2维带色散4阶扩散方程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紧致格式.首先采用局部1维化方法将2维问题转化为x,y方向的两个1维带色散4阶扩散方程,其次分别对3,4阶空间导数进行6阶紧致格式离散,把带色散4阶扩散方程转化为一个常微分方程组,再利用求解常微分方程组的L-稳定的Simpson方法构造时间3阶、空间6阶精度的数值格式,并证明该格式是绝对稳定的.通过数值实验和比较,验证论文格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维带色散4阶扩散方程 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 CRANK-NICOLSON格式 局部1维化方法 l-稳定Simpson格式
下载PDF
Qct-4、VEGF-D、L-selectin表达情况对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王云翔 刘俊锋 徐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62-66,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Oct-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L-选择素(L-selectin)表达对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Se...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Oct-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L-选择素(L-selectin)表达对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SLNM)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的8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LNM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前哨淋巴结中Oct-4、VEGF-D、L-selectin表达情况,分析其对乳腺癌患者发生SLNM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脉管癌栓、ER状态、PR状态及Oct-4、VEGF-D、L-selectin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阳性,Oct-4、VEGF-D、L-selectin高表达均为乳腺癌患者发生SLNM的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模型,根据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AUC为0.934(95%CI:0.855~0.977),当Log(P)>3.28时,预测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1.67%;Oct-4、VEGF-D、L-selectin高表达乳腺癌患者发生SLNM的风险分别为低表达患者的1.988、2.259、3.566倍(P<0.05)。结论 Oct-4、VEGF-D、L-selectin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发生SLNM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早期预测SLNM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以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l-选择素
下载PDF
NH_4^+浓度对黄色短杆菌XV0505发酵生产L-缬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宁 白亚磊 +2 位作者 徐庆阳 谢希贤 陈宁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17,共6页
以L-缬氨酸(L-Val)生产菌黄色短杆菌XV0505为供试菌株,以(NH4)2SO4为唯一添加N源,考察不同NH 4+浓度对发酵过程中菌体干质量、L-Val产量和葡萄糖消耗速率以及菌体内代谢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NH 4+浓度过高或不足都会影响发酵水平,降低L... 以L-缬氨酸(L-Val)生产菌黄色短杆菌XV0505为供试菌株,以(NH4)2SO4为唯一添加N源,考察不同NH 4+浓度对发酵过程中菌体干质量、L-Val产量和葡萄糖消耗速率以及菌体内代谢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NH 4+浓度过高或不足都会影响发酵水平,降低L-Val的产量。合适的初始NH4+浓度为225 mmol/L,产酸期NH4+维持浓度为35 mmol/L时,有利菌体产酸。在此NH4+浓度下,在30 L发酵罐发酵60 h,发酵液中菌体生物量和L-Val质量浓度分别可达22.35和59.1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短杆菌 代谢流 NH4+ l-缬氨酸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L-半胱氨酸/Fe_3O_4@Au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宇萍 袁若 +2 位作者 柴雅琴 覃松 袁亚利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9-364,共6页
将DMF(N,N-二甲基甲酰胺)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再将修饰电极依次沉积纳米金和L-半胱氨酸(L-Cys),并通过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吸附Fe3O4@Au纳米复合材料,再固载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 将DMF(N,N-二甲基甲酰胺)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再将修饰电极依次沉积纳米金和L-半胱氨酸(L-Cys),并通过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吸附Fe3O4@Au纳米复合材料,再固载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构建了高灵敏、稳定的新型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实验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DMF-MWNT和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此免疫传感器对甲胎蛋白抗原的检测范围为0.1~150μg/L,检出限为0.03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Au纳米复合粒子 碳纳米管 l-半胱氨酸 甲胎蛋白 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L-4-硝基苯丙氨酸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金强 钱超 +1 位作者 张涛 陈新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7-1012,共6页
L-4-硝基苯丙氨酸为合成众多药物的中间体。采用釜式反应器,以混酸(浓硫酸与浓硝酸)为硝化试剂对L-苯丙氨酸进行硝化反应,制备得到了目标产物。在浓硫酸与浓硝酸的体积比为2:1,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3h的工艺条件下,该法制备L-4-硝... L-4-硝基苯丙氨酸为合成众多药物的中间体。采用釜式反应器,以混酸(浓硫酸与浓硝酸)为硝化试剂对L-苯丙氨酸进行硝化反应,制备得到了目标产物。在浓硫酸与浓硝酸的体积比为2:1,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3h的工艺条件下,该法制备L-4-硝基苯丙氨酸的收率达到65.2%。该法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的副产物,经1H-NMR和13C-NMR鉴定了其结构,证明其为两分子间的缩合产物,据此推测了反应可能的机理。为了减少分子间的缩合反应,采用管式反应器对苯丙氨酸的硝化反应进行探索,并用正交实验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min,混酸中浓硫酸与浓硝酸体积比为2:1,收率可达80.9%。与釜式反应相比,管式反应器能够有效避免分子间缩合的副反应,并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l-4-硝基苯丙氨酸 硝化 管式反应器
下载PDF
稀土脯氨酸配合物[RE_2(L-Pro)_6(H_2O)_4](ClO_4)_6的标准生成焓测定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新明 刘义 +3 位作者 屈松生 张大顺 刘平 王春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56-960,共5页
合成了两种稀土高氯酸盐与L-脯氨酸配合物的晶体.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知其组成 是[Pr2(L-Pro)6(H2O)4](ClO4)6和[Er2(L-PrO)6(H2O)4](ClO4)6,质量分数为... 合成了两种稀土高氯酸盐与L-脯氨酸配合物的晶体.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知其组成 是[Pr2(L-Pro)6(H2O)4](ClO4)6和[Er2(L-PrO)6(H2O)4](ClO4)6,质量分数为99.24%和98.20%.选用RE(NO3)· 6H2O(RE=Pr,Er)、LPro、NaClO4·H2O和 NaNO3作辅助物,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 2 mol·L-1HCl 作溶剂,分别测定了[2RE(NO3)3·6H2O+6L-PrO+6NaClO4·H2O]和{ [RE2(L-PrO)6(H2O)4](ClO4)6+6NaNO3}在 298.15 K时的溶解热.设计一热化学循环求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rH分别是:63.904 kJ·mol-1和 91.017 kJ·mol-1,经计算得配合物[RE2(L-Pro)6(H2O)4](ClO4)6(s)在 298.15 K时的标准生成焓(298.15 K)分别 是-6 594.78 kJ·mol-1和-6 532.87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l-脯氨酸 溶解量热法 [RE2(l-Pro)6(H2O)4](ClO4)6 反应热 标准生成焓 稀土配合物 测定
下载PDF
[Cu(L-Ile)(Phen)(H_2O)(ClO_4)]的合成、结构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小平 杨迟 +3 位作者 乐学义 周晓华 吴玲莹 陈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b=0.8090(5)nm,c=2.1822(5)nm,β=98.061(5)°,Z=2,D_x=1.60Mg·m^(-3),R_1=0.0462,wR_2=0.1225。每个配合物分子中Cu(Ⅱ)离子与一个L-Ile(N,O)配体、一个Phen(N,N)配体、一个H_2O(O)配体及一个Cl_O^-(O)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本文还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Ⅱe)(Phen)(H2O)(ClO4)] 三元混配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稳定性 铜配合物 1 10-邻菲咯啉 l-异亮氨酸 电位滴定法
下载PDF
邻二甲苯-4-磺酸从猪血粉水解液中沉淀提取L-亮氨酸的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翁连进 杨欣 +2 位作者 甘林火 韩媛媛 王士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3,共5页
考察了pH值、邻二甲苯–4–磺酸与L–亮氨酸的物质的量比、氯化铵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邻二甲苯–4–磺酸反应沉淀L–亮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邻二甲苯–4–磺酸沉淀L-亮氨酸的适宜pH值为不高于1.5;邻二甲苯–4–磺酸与L-亮氨酸的最适物... 考察了pH值、邻二甲苯–4–磺酸与L–亮氨酸的物质的量比、氯化铵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邻二甲苯–4–磺酸反应沉淀L–亮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邻二甲苯–4–磺酸沉淀L-亮氨酸的适宜pH值为不高于1.5;邻二甲苯–4–磺酸与L-亮氨酸的最适物质的量比为3∶1;溶液中氯化铵浓度增大使L–亮氨酸的沉淀率缓慢下降;温度升高L–亮氨酸的沉淀率迅速降低,反应应于低温下进行,实际生产中可选择在0℃。按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从除酸后猪血粉水解液中提取L–亮氨酸,沉淀率达到90.62%,经精制L-亮氨酸产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二甲苯-4-磺酸 l-亮氨酸 沉淀
下载PDF
N^4-环丙氨-5-氟-β-L-尿苷的合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春红 常俊标 +2 位作者 王强 祁秀香 余学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99-1102,共4页
报道了N4 环丙氨 5 氟 β L 尿苷的合成新方法 ,以L 阿拉伯糖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化合物L 吡喃核糖 ( 6) ,然后经三步反应合成了重要中间体 1 氧 -乙酰基 2 ,3 ,5 三 -氧 -苯甲酰基 β L 呋喃核糖 ( 9) ,与硅烷化的 5 氟尿嘧啶缩合... 报道了N4 环丙氨 5 氟 β L 尿苷的合成新方法 ,以L 阿拉伯糖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化合物L 吡喃核糖 ( 6) ,然后经三步反应合成了重要中间体 1 氧 -乙酰基 2 ,3 ,5 三 -氧 -苯甲酰基 β L 呋喃核糖 ( 9) ,与硅烷化的 5 氟尿嘧啶缩合得到了带有保护基的 5 氟 β L 尿苷 ( 10 ) ,脱保护后与六甲基二硅氮烷 (HMDS)、环丙氨、硫酸铵 (催化剂 )一锅反应得到了目标化合物N4 环丙氨 5 氟 β L 尿苷 ( 12 ) .产物结构经MS ,UV ,IR ,NMR ,元素分析等确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4-环丙氨-5-氟-β-l-尿苷 合成 l-阿拉伯糖 L吡喃核糖
下载PDF
L-4-溴-2-氨基丁酸的“两锅法”合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伟彪 张逸伟 陈海权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L-蛋氨酸经过甲基化、水解和脱水关环3步"一锅法"反应得到中间体L-α-氨基-γ-丁内酯盐酸盐,收率69.0%。再与33.7%的溴化氢乙酸溶液在耐压瓶中于70℃反应9h,得到目标化合物,收率86.2%。用核磁共振氢谱和比旋光度分析对中间产... L-蛋氨酸经过甲基化、水解和脱水关环3步"一锅法"反应得到中间体L-α-氨基-γ-丁内酯盐酸盐,收率69.0%。再与33.7%的溴化氢乙酸溶液在耐压瓶中于70℃反应9h,得到目标化合物,收率86.2%。用核磁共振氢谱和比旋光度分析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还探讨了目标化合物在室温下的不稳定性及其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蛋氨酸 l-4-溴-2-氨基丁酸 合成 不稳定性
下载PDF
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E4-106生物转化苯丙酮酸生产L-苯丙氨酸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斌 杨顺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0-64,共5页
用从土壤中筛选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4106株细胞进行了转化苯丙酮酸生产L苯丙氨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转氨反应最适温度35~40℃;该转氨酶可在pH7~10范围内催化反应而活力变化不大;0.... 用从土壤中筛选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4106株细胞进行了转化苯丙酮酸生产L苯丙氨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转氨反应最适温度35~40℃;该转氨酶可在pH7~10范围内催化反应而活力变化不大;0.5%戊二醛处理细胞可降低其转氨酶活力;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或在反应液中加入Mg2+能显著提高转氨反应速度;L天冬氨酸是转氨反应的最适氨基供体;底物转化率与底物浓度、氨基供体浓度有关.在此反应体系中,E4106菌株单位湿重细胞的转氨酶活力为1039U/g;生成产物LPhe浓度为32.2g/L和50.4g/L时,苯丙酮酸摩尔转化率分别为97.5%、87.2%.生成产物用CGA68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目标产物经熔点、比旋光度、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纸层析分析,证实是LPhe.产物收率为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E4-106 苯丙酮酸 l-苯丙氨酸
下载PDF
微波常压下快速合成L-噻唑烷-4-甲酸及其正丙酯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昌军 原方圆 +3 位作者 邵红兵 王逸英 王仁章 马艳宁 《化工时刊》 CAS 2007年第5期51-52,共2页
在微波常压条件下,以L-半胱酸为原料合成了L-噻唑烷-4-甲酸及其正丙酯,讨论了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微波技术可用于光学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并显示出微波合成的简便、安全、快速与产率高等特点。
关键词 微波 合成 l-噻唑烷-4-甲酸 l-噻唑烷-4-甲酸正丙酯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光诱导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锡亮 李英 +1 位作者 侯喜林 王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7,共5页
采用RT-PCR、巢式PCR、3′RACE和5′RACE技术,获得了不结球白菜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LDH)基因cDNA2 034 bp全长序列。以苏州青为材料,进行光及黑暗对照处理,观察GLDH活性和L-抗坏血酸含量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数的... 采用RT-PCR、巢式PCR、3′RACE和5′RACE技术,获得了不结球白菜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LDH)基因cDNA2 034 bp全长序列。以苏州青为材料,进行光及黑暗对照处理,观察GLDH活性和L-抗坏血酸含量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不结球白菜L-抗坏血酸水平和GLDH活性升高,而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植株的L-抗坏血酸含量和GLDH活性没有发现这种日变化,表明GLDH活性可能受光诱导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l-半乳糖酸-1 4-内酯脱氢酶(GLDH) 光诱导 l-抗坏血酸
下载PDF
L-脯氨酸-4-羟化酶的异源表达和合成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海岩 李会帅 +1 位作者 王培 柳志强 《工业微生物》 CAS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L-脯氨酸-4-羟化酶(L-Proline-4-hydroxylase,P4H)是依赖α-酮戊二酸(α-KG)和Fe2+的双加氧酶成员之一,在反式-4-羟基-L-脯氨酸(trans-4-hydroxy-L-proline,t-4Hyp)等重要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来源于Bradyr... L-脯氨酸-4-羟化酶(L-Proline-4-hydroxylase,P4H)是依赖α-酮戊二酸(α-KG)和Fe2+的双加氧酶成员之一,在反式-4-羟基-L-脯氨酸(trans-4-hydroxy-L-proline,t-4Hyp)等重要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来源于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 6的P4H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 ET-28b-p4h BJ,SDS-PAGE和酶活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表达可溶性P4H和催化合成t-4Hyp的能力。通过优化,确定了该重组菌全细胞催化合成t-4Hyp较优的反应体系和条件:10 m L p H 6.5 80 mmol/LMES缓冲液、9 mmol/L L-Pro,6 mmol/L L-抗坏血酸,6 mmol/Lα-KG,0.8 mmol/L Fe SO4·7H2O,反应温度为35℃;在20 g/L湿细胞的催化反应中,t-4Hyp的合成量达到34.86 mg/L,比优化前(17.53 mg/L)提高了98.86%。该工作为进一步利用P4H生物催化法合成t-4Hyp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脯氨酸-4-羟化酶 反式-4-羟基-l-脯氨酸 双加氧酶 生物合成 生物催化 优化
下载PDF
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郝雅琼 王立旭 +4 位作者 马立军 吴玉清 刘俊秋 罗贵民 杨光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L/mol,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高于2-SeCD(KD/KL=2.61).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此外,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且2-TeCD强于2-Se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 碲桥联双β-环糊精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分子模拟
下载PDF
L-噻唑烷-4-甲酸的合成及降压活性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洁 代斌 +3 位作者 王东 顾承志 刘志勇 李增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352-353,共2页
为寻找新型降压化合物,由L-半胱氨酸盐酸盐及甲醛合成L-噻唑烷-4-甲酸,收率为84.4%,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经典的二肾一夹法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以卡托普利为对照,通过直接测血压法测定给药后血压变化。... 为寻找新型降压化合物,由L-半胱氨酸盐酸盐及甲醛合成L-噻唑烷-4-甲酸,收率为84.4%,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经典的二肾一夹法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以卡托普利为对照,通过直接测血压法测定给药后血压变化。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降压作用极显著P<0.01,且表现出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增长。该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噻唑烷-4-羧酸 合成 降压作用
下载PDF
HPLC法监控L-噻唑烷-4-甲酸乙酯生产中的酯化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爱英 张文雯 +1 位作者 吴芳珍 代金雪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研究了用HPLC法监控L-噻唑烷-4-甲酸乙酯合成关键步骤酯化反应。色谱条件:YMC-Pack Pro C18反相柱(4.6 mm×150 mm×5μm);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为2.0)-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酯化反... 研究了用HPLC法监控L-噻唑烷-4-甲酸乙酯合成关键步骤酯化反应。色谱条件:YMC-Pack Pro C18反相柱(4.6 mm×150 mm×5μm);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为2.0)-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酯化反应液在0.158~1.27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 6);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70%,重复进样的RSD为0.08%~1.62%,该方法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实际监测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噻唑烷-4-甲酸乙酯 酯化反应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监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