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中血浆L-Asp活性及抗L-Asp抗体水平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华 顾龙君 +3 位作者 薛惠良 陈静 潘慈 陈静1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89-292,共4页
目的检测35例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血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活性以及抗L-Asp抗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光度滴定法检测血浆L-Asp活性水平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抗L-Asp抗体永平变化。结果35例ALL患... 目的检测35例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血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活性以及抗L-Asp抗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光度滴定法检测血浆L-Asp活性水平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抗L-Asp抗体永平变化。结果35例ALL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L-Asp活性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中位活性为539U/L,无1例酶活性水平在100U/L以下;在L-Asp使用期间及停用后7天时,血浆中抗L-Asp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只是在停用第十天时抗体水平才有所升高,但与对L-Asp产生过敏患儿的抗体水平相比还有约4倍差距。结论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使用L-Asp时血浆中抗L-Asp抗体的产生对L-Asp的作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l-asp活性 l-asp抗体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下载PDF
ALL患儿L-Asp治疗相关性血浆氨基酸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江华 顾龙君 +3 位作者 陈静 潘慈 陈静 薛惠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检测ALL患儿血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过程中相关氨基酸水平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L-Asp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HPLC-FLD技术检测20例初治ALL患儿(17例为B-ALL,3例为T-ALL)在L-Asp使用不同时段血浆... 目的检测ALL患儿血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过程中相关氨基酸水平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L-Asp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HPLC-FLD技术检测20例初治ALL患儿(17例为B-ALL,3例为T-ALL)在L-Asp使用不同时段血浆中门冬酰胺(Asn)、门冬氨酸(Aspa)、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等水平。结果在L-Asp第一次使用后,患儿血浆内Asn显著下降,随着L-Asp的按序使用,患者血浆中Asn始终保持在低水平甚或测不出,有15例B-ALL患儿可持续到L-Asp停用后约7天左右,并在第10天时仍未恢复正常,但全部3例T-ALL患儿却在L-Asp停用后约7天时Asn浓度明显回升甚至达到正常水平,而仅2例B-ALL患儿出现类似情况。与第一次使用L-Asp前1~2 h血浆浓度相比,第二次、最后一次血浆中Glu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直至L-Asp停用后第7天血浆浓度才恢复正常;而Aspa浓度则持续升高(P<0.05),到停药后第10天仍未恢复正常;在整个治疗过程中,Gln水平虽略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结论L-Asp停用后T-ALL患儿血浆Asn水平较B-ALL患儿恢复快,提示在儿童ALL的治疗中,对于L-Asp的使用,应结合患者免疫学分型,这可能为临床L-Asp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而L-Asp的部分谷氨胺酶活性在L-Asp治疗中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左旋门冬酰胺酶 治疗 小儿 氨基酸 疗效 检测 谷氨酰胺 谷氨酸 l-asp ALL
下载PDF
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明芳 韦菊英 +6 位作者 俞文娟 王敬瀚 佟红艳 孟海涛 麦文渊 钱文斌 金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0-1736,共7页
目的:评价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41例成人B-ALL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接受VICP+LASP/TKI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CR)、毒... 目的:评价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41例成人B-ALL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接受VICP+LASP/TKI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CR)、毒副作用和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比较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亚组之间的治疗结果,观察规范化巩固、维持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1例ALL患者无早期死亡,其中37例患者为CR,1疗程CR率为90.2%,随访至2015年3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25(9-79)个月;1年OS率为75.3%,EFS率为58.3%。3年预期OS为48.6%,EFS率为37.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30×10^9/L,LDH≥250 U/L,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 RD)水平〉10^-4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能改善长期生存,3年OS分别为73.8%和61.5%、3年EFS分别为63.5%和65.7%。主要毒副作用是血液学毒性,诱导治疗中有97.6%(40/41)出现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以VICP+L-ASP/TKI为基础诱导化疗和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将有助提高疗效。对于初诊白细胞或LDH升高的高危患者,应积极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此同时,规律监测MRD,根据MRD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成人ALL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达比星 VICP+l-asp/TKI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分析 微小残留病灶
下载PDF
混合配体配合物[Pd(bpy)(L-asp)]·3.5H_2O的晶体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恩君 张丹 刘祁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834-1838,共5页
合成了混合配体配合物单晶 [Pd(bpy) (L asp) ]·3 .5H2 O (bpy =2 ,2′ 联吡啶 ,L asp2 -=L 天冬氨酸根 ) .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成键及组成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 (CCD)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晶体属四方晶系 ,为... 合成了混合配体配合物单晶 [Pd(bpy) (L asp) ]·3 .5H2 O (bpy =2 ,2′ 联吡啶 ,L asp2 -=L 天冬氨酸根 ) .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成键及组成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 (CCD)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晶体属四方晶系 ,为P4( 1) 2 ( 1) 2空间群 .配合物为平面四边形结构 ,分子内存在氢键作用 ,其晶胞靠氢键和芳环堆砌等弱相互作用力形成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稳定常数lgK[Pd2 + +bpy +L asp2 Pd(bpy) (L asp) ]、表征常数ΔlgK[Pd(bpy) 2 + Pd(L asp)Pd(bpy) (L asp) +Pd2 + ]和lgX[Pd(bpy) 2 + 2 +Pd(L asp) 2 -2 2Pd(bpy) (L asp) ] ,各常数均大于相应的统计期望值 ,从分子内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配体配合物 [Pd(bpy)(l-asp)]·3.5H2O 晶体结构 稳定性 钯配合物 氢键 芳环堆砌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脑室注射L-Asp对大鼠下丘脑NOS和GGT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颖 马虹宇 +2 位作者 华文浩 王京花 曹兴福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6期372-372,共1页
目的 观察脑室注射L-天门冬氨酸(L-Asp)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下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的影响。方法 在530nm波长下测定NO与亲核物质生成的有色化合物吸光度大小并计算NOS活性,GGT活性用速率法检测。结果 脑... 目的 观察脑室注射L-天门冬氨酸(L-Asp)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下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的影响。方法 在530nm波长下测定NO与亲核物质生成的有色化合物吸光度大小并计算NOS活性,GGT活性用速率法检测。结果 脑室注射L-Asp(30ng/20μl/只)后60分钟,NOS和GGT活性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 脑室注射L-Asp可使雄性 大鼠下丘脑GGT和NOS活性均增加,说明L-Asp对GnRH神经元活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是有NO参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注射 l-asp 大鼠 下丘脑 NOS GGT 活性 影响
下载PDF
L-ASP肌注致白血病患儿局部迟发性过敏反应11例护理
6
作者 仇向霞 赵君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迟发性过敏反应 白血病患儿 l-asp 精心护理 肌注 左旋门冬酰胺酶 常见不良反应 VDLP方案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中L-ASP的副作用及对策
7
作者 宋红霞 董崇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8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白血病患儿 化疗反应 副作用 l-asp 左旋门冬酰氨酶 干预措施 常用药
下载PDF
L-Asp抗恶性淋巴系增殖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本尚 顾龙君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6期511-514,共4页
人们长期认为L-Asp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内氨基酸代谢失衡,继而引起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严重受损,最终细胞功能受到损害,细胞死亡。然而人们对介导L-Asp发挥作用的诸多中间环节和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搞清楚,国内外在此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人们长期认为L-Asp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内氨基酸代谢失衡,继而引起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严重受损,最终细胞功能受到损害,细胞死亡。然而人们对介导L-Asp发挥作用的诸多中间环节和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搞清楚,国内外在此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门冬酰胺合成酶 细胞周期 白血病 l-asp 增殖性疾病 机制研究 淋巴系 蛋白质生物合成 恶性
下载PDF
L-Asp所致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抢救成功1例
9
作者 石静曦 陈玉梅 竺晓凡 《中国小儿血液》 2005年第3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l-asp 急性出血坏死性 胰腺炎 抢救措施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手性氨基酸及其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煜荣 颜流水 +3 位作者 罗国安 陈翠真 王义明 张兰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75-1579,共5页
建立了MEKC法分离丙氨酸(Ala)、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三对手性氨基酸,并对大鼠正常组和白内障组晶体和血清中DAla、LAla、DGlu、LGlu、DAsp和LAsp进行定量分析。利用FITC柱前衍生,以β环糊精(βCD)作为手性添加剂,激光诱导荧光... 建立了MEKC法分离丙氨酸(Ala)、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三对手性氨基酸,并对大鼠正常组和白内障组晶体和血清中DAla、LAla、DGlu、LGlu、DAsp和LAsp进行定量分析。利用FITC柱前衍生,以β环糊精(βCD)作为手性添加剂,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优化电泳条件为气压进样5s,分离温度25℃,分离电压为20kV,运行缓冲溶液为40mmol/L硼砂缓冲溶液(pH9.3),其中包含50mmol/LSDS和13mmol/LβCD。考察了硼砂缓冲溶液浓度、pH值、分离电压、β环糊精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在优化电泳条件下,上述3种氨基酸对映体均得到基线分离,并可对大鼠的晶体和血清进行定量分析。本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药品质量监测以及生物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大鼠 分离电压 l-asp 正常 天门冬氨酸 白内障 手性氨基酸 进样 晶体
下载PDF
L-天冬氨酸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荣 束影 刘天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5-449,F005,共6页
用电导法、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测定了L-天冬氨酸(L-Asp)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聚集性能的影响以及L-Asp在SDS胶束中的定位,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DS/H2O体系中L-Asp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L-Asp的加入能使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减... 用电导法、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测定了L-天冬氨酸(L-Asp)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聚集性能的影响以及L-Asp在SDS胶束中的定位,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DS/H2O体系中L-Asp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L-Asp的加入能使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减小、胶束的聚集数增加.SDS表面胶束和SDS/n-C4H9OH/表面混合胶束均对L-Asp电化学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p SDS 聚集性 影响 相互作用 增加 荧光探针法 L-天冬氨酸 胶束 OH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洪军 王宁玲 +4 位作者 李春 徐友和 潘家华 张凤琴 施学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1,123,共2页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用于肿瘤治疗已有30多年历史,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的一线药物,对长期缓解、防止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但该药是一异种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以往皮试阳性或在应...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用于肿瘤治疗已有30多年历史,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的一线药物,对长期缓解、防止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但该药是一异种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以往皮试阳性或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者,通常须停用此药,因而影响疗效。我院自2006年2月-2006年11月应用L-Asp脱敏法治疗9例(共12例次)ALL患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左旋门冬酰胺酶 肿瘤治疗 脱敏法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l-asp 一线药物
下载PDF
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ⅠE和ⅡE期ENKTL的疗效分析及其与门冬酰胺合成酶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兰花 唐友红 +3 位作者 刘轶平 刘巍 易平勇 钟美佐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探讨以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ⅠE和ⅡE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疗效,及门冬酰胺合成酶(ASNS)的表达水平与L-ASP治疗ENKTL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ⅠE期和ⅡE... 目的探讨以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ⅠE和ⅡE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疗效,及门冬酰胺合成酶(ASNS)的表达水平与L-ASP治疗ENKTL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ⅠE期和ⅡE期ENKTL患者119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放疗(RT)组(n=27)、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联合放疗(RT+CHOP)组(n=33)和以L-AS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RT+L-ASP)组(n=59)。放疗总剂量DT 50~60 Gy,L-ASP 6000 U/m^2静滴,d1~d7。比较RT组、RT+CHOP组和RT+L-ASP组ENKTL患者的疗效;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ASNS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RT+L-ASP组的有效率(RR)为91.5%,显著优于RT组的74.1%和RT+CHOP组的69.7%(P=0.007,P=0.030)。RT+L-ASP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49个月,高于RT组的28个月(P=0.017),但与RT+CHOP组(31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RT+L-ASP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7个月,高于RT组的25个月和RT+CHOP组的1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和β2微球蛋白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方案和近期疗效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3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RT+L-ASP组有8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近期疗效好的患者的ASNS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疗效较差的患者。ASNS m RNA表达分别与OS和PFS呈负相关(r=-0.60,P=0.01;r=-0.65,P=0.004);ASNS蛋白表达与OS和PFS亦呈负相关(r=-0.77,P<0.001;r=-0.71,P<0.001)。结论对于ⅠE期和ⅡE期ENKTL患者,以L-AS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和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联合放疗。ASNS的表达,尤其是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L-ASP治疗ⅠE期和ⅡE期ENKTL疗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 门冬酰胺合成酶(ASNS)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 放射治疗 CHOP方案
下载PDF
门冬酰胺酶相关急性胰腺炎6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赖长城 李艳红 梁昌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678-3679,共2页
培门冬酶(PEG-ASP)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与L-ASP相似,急性胰腺炎仍是PEG-ASP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后发生的急性胰腺炎称为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spa... 培门冬酶(PEG-ASP)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与L-ASP相似,急性胰腺炎仍是PEG-ASP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后发生的急性胰腺炎称为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sparagi-nase-associated pancreatitis,AAP),一旦发生,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酰胺酶 急性胰腺炎 l-asp 化学偶联 聚乙二醇 不良反应 酶制剂 修饰后
下载PDF
不同类型左旋门冬酰胺酶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1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基本作用L—As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药物。1953年Kidd等发现输豚鼠血浆能使大鼠和小鼠淋巴瘤缩小,随后发现其抗淋巴瘤作用是由于含有L—Asp。L—Asp也可产自细菌,但只有源自... 1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基本作用L—As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药物。1953年Kidd等发现输豚鼠血浆能使大鼠和小鼠淋巴瘤缩小,随后发现其抗淋巴瘤作用是由于含有L—Asp。L—Asp也可产自细菌,但只有源自大肠杆菌和欧文菌的有较好的抗ALL活性,利用这些细菌更易大批量生产和纯化L-Asp。1960年代后期已有L—Asp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临床应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同类型 l-asp 治疗方案 抗淋巴瘤 Kidd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的毒副作用及防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宁玲 刘芝璋 +2 位作者 徐有和 张爱梅 李春 《中国小儿血液》 2005年第3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可行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1个疗程L-ASP的使用,并分析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121个疗程中有46个疗程中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的如下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凝血障碍、胃肠反应、低蛋白血...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可行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1个疗程L-ASP的使用,并分析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121个疗程中有46个疗程中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的如下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凝血障碍、胃肠反应、低蛋白血症、黄疸、肝酶升高、Y—球蛋白不足、焦虑。及时正确防治无1例死亡。结论积极预防可减少L-ASP的毒副作用,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L-ASP的毒付作用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 白血病 毒副作用 防治措施 l-asp 血液疾病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引起糖尿病二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克俭 韩艳萍 付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l-asp 糖尿病 胰岛素 白血病 急性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氨酶脱敏疗法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乐少华 李健 +1 位作者 陈彩 陈征 《中国小儿血液》 CAS 2005年第3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氨酶 脱敏疗法 急性白血病 化疗 l-asp 血液疾病
下载PDF
儿童白血病化疗个体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19
作者 顾龙君 叶辉 陈静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26,共1页
本项目是关于儿童白血病化疗个体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自1997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以新华(XH)-99方案为课题的前瞻性研究,将儿童白血病作精细临床危险度分型,实施按型施治的个体化治疗。其相关的基础研究是开展化疗药物代谢关键酶遗传... 本项目是关于儿童白血病化疗个体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自1997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以新华(XH)-99方案为课题的前瞻性研究,将儿童白血病作精细临床危险度分型,实施按型施治的个体化治疗。其相关的基础研究是开展化疗药物代谢关键酶遗传多态性研究,包括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遗传多态性和中国人6-MP耐受性研究、氨甲喋呤(MTX)药代动力学及其耐药机制研究、大剂量MTX(HDMTX+CF)方案优化研究、L-ASP药代动力学及其药效学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白血病 化疗个体化 临床研究 药代动力学 基础研究 前瞻性研究 1997年 个体化治疗 多态性研究 耐受性研究 遗传多态性 甲基转移酶 l-asp 药物代谢 巯基嘌呤 机制研究 氨甲喋呤 方案优化 危险度 关键酶 大剂量 药效学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小剂量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赖永洪 吴梓梁 +6 位作者 陈福雄 叶铁真 邹亚伟 卢成瑜 蓝淑玲 钟帼钰 关镜明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 本文对ALL患儿 13例用小剂量L -asp的用药方法 ,以求达到既能减低或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又能保证L -asp作用的效果 .方法 对在接受L -asp化疗的ALL患儿 5 9例 195疗程 ,出现L -asp相关副作用后改用小剂量 (常规剂量 1/ 10 )L -as... 目的 本文对ALL患儿 13例用小剂量L -asp的用药方法 ,以求达到既能减低或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又能保证L -asp作用的效果 .方法 对在接受L -asp化疗的ALL患儿 5 9例 195疗程 ,出现L -asp相关副作用后改用小剂量 (常规剂量 1/ 10 )L -asp治疗的 13例 ,观察其副作用发生的情况 .结果 应用常规剂量者有 13例 34例次出现L-asp相关副作用 ,发生率为 17.4 % ,其中 2例因出血性胰腺炎死亡 .改用小剂量L -asp治疗者 13例 4 2个疗程 ,发生L -asp相关副作用者 2例次 ,发生率为 4 .8% ,显著低于应用常规剂量L -asp者 . 6例曾经发生过L -asp严重副作用的患儿在我科持续系统治疗 ,均未再次发生类似或其他L -asp副作用 ,CCR时间为 15 31± 14 0天 ,中位CCR时间为135 8天 .结论 对曾发生L -asp副作用的病例应用小剂量L -asp是安全有效的 .为预防L -asp相关副作用的发生 ,特别是已发生L -asp相关副作用的ALL患儿能继续应用L -asp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p 副作用 小剂量 治疗 常规剂量 患儿 左旋门冬酰胺酶 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