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L-苯丙-L-缬)二肽的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丽斌 李培刚 +2 位作者 矫桂丽 任慧平 邹志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6-67,71,共3页
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和L-(+)-缬氨酸为原料,经氨基保护、羧基活化等措施合成了新型催化剂环(苯丙-缬)二肽.
关键词 环(L-苯丙-缬)二肽 L-(+)-缬氨酸 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 合成
下载PDF
姜科姜黄属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欣 李章万 +3 位作者 王道平 梁光义 李霞 柴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6,共4页
研究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了解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别 ,为控制其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 研究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了解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别 ,为控制其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发现 ,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在0.20%~2.13 %之间 ,分别鉴定出24~40个化学成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含量和其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别 ,文献报道的某些有效成分如莪术酮、莪术二酮、莪术醇和表莪术酮在某些供试品中未检测到。实验中10个供试品药材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44.57%~88.65 %)明显高于单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1.63 %~2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姜黄属植物 有效成分 挥发油 药材 郁金 莪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胡芦巴不同溶剂粗提物对两种储粮害虫的驱避和触杀活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国文 乔利利 +3 位作者 苏远萍 杨长举 蔡万伦 华红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08,共7页
为开发环境和谐的植物性杀虫剂,以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石油醚为溶剂采用温浸回流法对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L.种子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并以主要储粮害虫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du Val、谷蠹Rhyzopertha d... 为开发环境和谐的植物性杀虫剂,以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石油醚为溶剂采用温浸回流法对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L.种子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并以主要储粮害虫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du Val、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bricius成虫为试验对象,采用滤纸药膜法对胡芦巴5种溶剂粗提物进行驱避、触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溶剂粗提物对杂拟谷盗的驱避作用均优于对谷蠹的作用:在各粗提物剂量为1.6μg/cm2时,对杂拟谷盗处理7 d后的平均驱避率均超过80%,驱避等级为Ⅴ级,其中丙酮粗提物效果最好。但5种溶剂粗提物对谷蠹的触杀作用却均优于对杂拟谷盗的作用:处理72 h后,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粗提物对谷蠹成虫的LD50依次为0.112、0.102、0.106、0.100 mg/cm2,石油醚粗提物的触杀活性相对较差;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粗提物用0.91 mg/cm2剂量处理72 h后,杂拟谷盗成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5.56%、72.22%、87.78%;丙酮、石油醚粗提物用1.04 mg/cm2剂量处理72 h后,杂拟谷盗成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7.78%和5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 杂拟谷盗 谷蠹 驱避 触杀作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确证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新环肽的连接顺序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厚金 蓝文健 +1 位作者 姚骏骅 林永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9,共4页
报道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测定由海洋内生真菌产生的2个新环五肽cyclo(Phe-Leu-Leu-Leu-Ile)和cyclo(Phe-Val-Leu-Leu-Leu),串联质谱实验提供了丰富的结构信息,确证了环肽的氨基酸的种类和连接顺序。这种简单、快速、... 报道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测定由海洋内生真菌产生的2个新环五肽cyclo(Phe-Leu-Leu-Leu-Ile)和cyclo(Phe-Val-Leu-Leu-Leu),串联质谱实验提供了丰富的结构信息,确证了环肽的氨基酸的种类和连接顺序。这种简单、快速、可靠的分析方法在对未知样品中环肽成分的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谱 Cyclo(Phe-keu-Leu-Leu-lie) Cyelo(Phe-Va1-Leu-Leu-Leu) 连接顺序 环肽
下载PDF
光学活性起源的研究Ⅶ.^(60)Coγ射线对D,L-亮氨酸γ辐解立体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玉荣 陆明践 +1 位作者 王文清 吴季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D-、L-、和D,L-亮氨酸为研究对象,研究 ̄(60)Co的非极化γ射线对亮氨酸异构体辐解时的立体选择性。实验通过毛细管手性柱气相色谱法测得D-和L-亮氨酸的相对含量,并测定了其辐解气体产物H_2、CO_2和NH_... 以D-、L-、和D,L-亮氨酸为研究对象,研究 ̄(60)Co的非极化γ射线对亮氨酸异构体辐解时的立体选择性。实验通过毛细管手性柱气相色谱法测得D-和L-亮氨酸的相对含量,并测定了其辐解气体产物H_2、CO_2和NH_3相对产率。结果表明非极化的γ射线对D,L-亮氨酸的辐解是随机的,无立体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亮氨酸 毛细管 光学活性
下载PDF
光学活性起源的研究Ⅲ.——毛细管手性柱气相色谱法研究D,L-苯丙氨酸γ辐解的立体选择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文清 熊化宇 +1 位作者 周玉荣 吴季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一、引言 生物分子光学活性起源理论,是基于李、杨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和弱电统一理论。它认为在生命开始以前的分子化学进化阶段,自然界中某种手性物理力作用于外消旋化合物或前手性底物,使其中一种对映体数量增加。这种过剩对映体被... 一、引言 生物分子光学活性起源理论,是基于李、杨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和弱电统一理论。它认为在生命开始以前的分子化学进化阶段,自然界中某种手性物理力作用于外消旋化合物或前手性底物,使其中一种对映体数量增加。这种过剩对映体被随后的非手性化学过程放大。如该物理力的手性不变,作用始终,最终会导致纯手性物质的产生。 弱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弱电流相互作用(WCC),存在于β衰变或其他类似过程中;另一种是弱中性流相互作用(WNC),它类似于电磁相互作用,只是作用力弱而且力程短。两种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均不守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活性 D L-苯丙氨酸 γ辐解
下载PDF
L-缬氨酸对精氨酸酶Ⅰ抑制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义玲 高雪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8-931,共4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酶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L-缬氨酸(L-Val)对野生型和突变型精氨酸酶Ⅰ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精氨酸酶Ⅰ的活性口袋附近有一个较大的空穴C2,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突变Ile156Arg缩小了空穴C2的容积,而实验...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酶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L-缬氨酸(L-Val)对野生型和突变型精氨酸酶Ⅰ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精氨酸酶Ⅰ的活性口袋附近有一个较大的空穴C2,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突变Ile156Arg缩小了空穴C2的容积,而实验结果表明,L-Val对突变型精氨酸酶Ⅰ抑制剂的半抑制浓度(IC_(50))由3.06 mmol/L升高到6.26 mmol/L,增加了1倍,因此精氨酸酶Ⅰ可能存在一个位于空穴C2的调节位点,并且L-Val可以结合于此干扰精氨酸酶Ⅰ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酶Ⅰ 分子动力学模拟 突变 半抑制浓度 调节位点 L-缬氨酸
下载PDF
光活环二肽环(L-脯-L-丙)和环(L-脯-L-缬)的合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晓 黄龙江 滕大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61-63,共3页
以L-脯氨酸、L-丙氨酸和L-缬氨酸为原料,先用苄氧羰基保护L-脯氨酸的N端,再与C端保护的L-丙氨酸甲酯/L-缬氨酸甲酯缩合,得直链肽,再经Pd/C催化氢化脱保护基,以仲丁醇为溶剂回流关环,得到光活纯的环二肽(L-脯-L-丙)/环(L-脯-L-缬)。该方... 以L-脯氨酸、L-丙氨酸和L-缬氨酸为原料,先用苄氧羰基保护L-脯氨酸的N端,再与C端保护的L-丙氨酸甲酯/L-缬氨酸甲酯缩合,得直链肽,再经Pd/C催化氢化脱保护基,以仲丁醇为溶剂回流关环,得到光活纯的环二肽(L-脯-L-丙)/环(L-脯-L-缬)。该方法耗时短、产率较高、不发生消旋,是一种通用的光活含脯氨酸环二肽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脯氨酸 L-丙氨酸 L-缬氨酸 环(L-脯-L-丙) 环(L-脯-L-缬)
下载PDF
毛竹笋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45
9
作者 杜文鹏 徐彭 +3 位作者 刘波 徐向红 赖学文 李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开放性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结合核磁共振(NMR)、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 目的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开放性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结合核磁共振(NMR)、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竹笋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尿嘧啶(2)、胸腺嘧啶(3)、香草酸(4)、对羟基苯甲醛(5)、腺嘌呤核苷(6)、尿嘧啶核苷(7)、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环(L-丙氨酸-L-缬氨酸)(10)、环(L-苯丙氨酸-L-亮氨酸)(11)、酒渣碱(12)、ethyl 4-(sulfooxy)benzoate(13)、吲哚-3-甲酸甲酯(14)、顺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6)、2-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7)、对羟基苯乙腈(1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毛竹笋中分得,化合物6~18为首次从刚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 香草酸 腺嘌呤核苷 环(L-丙氨酸-L-缬氨酸) 酒渣碱 吲哚-3-甲酸甲酯 顺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
原文传递
基于岭参数的谱修正迭代法及其在有理多项式参数求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斌 龚健雅 +1 位作者 江万寿 祝小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9-402,共4页
通过比较基于L-曲线法求取岭参数的岭估计法与谱修正迭代法,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性,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病态方程求解作参考。针对谱修正迭代法收敛慢、效率低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狭义岭估计中的岭参数(或广义岭估计的岭参数对角矩... 通过比较基于L-曲线法求取岭参数的岭估计法与谱修正迭代法,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性,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病态方程求解作参考。针对谱修正迭代法收敛慢、效率低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狭义岭估计中的岭参数(或广义岭估计的岭参数对角矩阵)进行谱修正,改进谱修正迭代法的方法。利用模拟算例对改进的方法进行实验,在不同噪声情况下,改进方法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把改进方法应用到SPOT影像RPC求解中,发现改进的方法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C参数 谱修正迭代法 岭估计 L-曲线法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司金光 张涛 +2 位作者 李凌宇 王孟华 邹忠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虫体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 目的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虫体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酸(1),苯甲酸(2),苯乙酸(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4),对羟基苯甲酸(5),染料木素(6),间羟基苯甲酸(7),2-羟基马尿酸甲酯(8),2,5-二羟基苯甲酸(9),2-羟基马尿酸(10),尿嘧啶(11),环(缬氨酸-丙氨酸)二肽(12),N-乙酰多巴胺(13)和环(L-脯氨酸-L-酪氨酸)二肽(14)。结论化合物2,4,7~10,12和14为首次从大蠊属昆虫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环(缬氨酸-丙氨酸) 环(L-脯氨酸-L-酪氨酸)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海绵共附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162432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瑞强 罗祥超 +1 位作者 林厚文 焦伟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104-4110,共7页
目的研究海绵共附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162432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DS)中压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采用HR-ESI-MS、NMR以及文献比对等方法进行鉴定,新化合... 目的研究海绵共附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162432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DS)中压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采用HR-ESI-MS、NMR以及文献比对等方法进行鉴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通过计算NMR和圆二色谱(ECD)确定。结果从菌株Streptomyces parvulus 162432中分离纯化了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链霉菌二肽A(1)和8个已知化合物:环-(D-顺式-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2)、环-(D-脯氨酸-D-苯丙氨酸)(3)、环-(L-羟脯氨酸-L-亮氨酸)(4)、环-(L-羟脯氨酸-D-亮氨酸)(5)、环-(D-脯氨酸-L-亮氨酸)(6)、环-(L-脯氨酸-D-亮氨酸)(7)、环-(D-脯氨酸-L-异亮氨酸)(8)、环-(L-亮氨酸-D-缬氨酸)(9)。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9进行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毒和抗菌活性评价,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9在10μg/mL下对肿瘤细胞增殖均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9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显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25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4~9为首次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162432 链霉菌二肽A 环-(L-亮氨酸-D-缬氨酸) 海洋天然产物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