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调驱作用机理--以渤海LD10-1油田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义刚 张云宝 +3 位作者 谢坤 卢祥国 王楠 潘赫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4,共4页
针对渤海LD10-1油藏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通过层内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发现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工艺具有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运用并联岩心驱替实验,从驱替过程和驱油效果两方面探讨了交替注入增油机理。结果表明,相比整... 针对渤海LD10-1油藏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通过层内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发现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工艺具有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运用并联岩心驱替实验,从驱替过程和驱油效果两方面探讨了交替注入增油机理。结果表明,相比整体凝胶段塞注入工艺,"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方式具有更好的封堵和驱替效应。凝胶前置段塞对高渗透层实施封堵后,后续水段塞一方面可使弱凝胶分子线团膨胀加强封堵效果,改善后续流体的转向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增强驱替效果,减缓吸液剖面反转现象。在实际设计交替轮次数时,应考虑水段塞过多易引起高渗透层突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聚合物凝胶 交替注入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ld10-1油藏
下载PDF
旅大10-1平台污水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段明 王虎 +2 位作者 张健 赵文森 檀国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0-423,共4页
对旅大10-1平台生产污水水质劣化、污水处理难度增大、处理后水质也时有超标情况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三级处理中斜板除油器的除油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设计水平;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斜板... 对旅大10-1平台生产污水水质劣化、污水处理难度增大、处理后水质也时有超标情况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三级处理中斜板除油器的除油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设计水平;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斜板除油器内部油水流动特性进行模拟分析认为,斜板除油器内波纹板的竖放方式是导致油水分离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在用清水剂BHQ-09的效能受到产出聚合物的影响。清水剂与防垢剂、防垢剂与杀菌剂之间不配伍进一步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大10-1油田 污水处理 斜板除油器 油水分离效率 清水剂效能 化学剂配伍性
下载PDF
岩屑粒度分析在防砂筛目预测中的应用——以旅大10-1油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谢英刚 王勇 +3 位作者 刘长海 肖敏 李冰 刘志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3期192-194,共3页
以旅大10-1油田为例,通过对岩心与岩屑粒度参数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岩屑粒度分析用于防砂筛目预测的可行性。利用岩屑粒度中值确定充填砾石尺寸及筛目,可以较好地解决海上油田钻井取心少、不能满足防砂筛目预测需要的问题。
关键词 岩屑粒度分析 防砂 筛目 应用效果 旅大101油田
下载PDF
旅大10-1油田综合调整工程开发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闽 王蓉 《船舶》 2016年第4期25-31,共7页
旅大10-1油田生产形势好,油藏通过继续挖潜预测出较好采收率,启动了该油田综合调整工程开发。在开发方案研究中,工程方新建注水海管,降低水源井产水,解决油田富余生产水回注问题;通过新老平台修井机轨道对接实现后续钻完井、修井作业;... 旅大10-1油田生产形势好,油藏通过继续挖潜预测出较好采收率,启动了该油田综合调整工程开发。在开发方案研究中,工程方新建注水海管,降低水源井产水,解决油田富余生产水回注问题;通过新老平台修井机轨道对接实现后续钻完井、修井作业;改变电网运行方式,以零成本方式提高电网热备容量。最终开发方案顺利通过审查并已实施投产,为这个"短平快"的项目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也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大10-1油田综合调整 工程开发方案 修井机轨道对接 热备容量
下载PDF
含聚污水斜管除油-过滤分离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尹先清 靖波 +2 位作者 肖清燕 张健 孟凡雪 《过滤与分离》 CAS 2013年第2期1-3,17,共4页
含聚污水的高效分离处理是注聚采出液处理的热点难点之一。结合LD10-1平台斜管除油器V-3010的设计运行参数,探讨了污水含聚量为200 mg/L时、斜管除油器中斜管倾角600、500、450和污水停留分离时间20 min时的斜管除油率为60.8%~72.5%,... 含聚污水的高效分离处理是注聚采出液处理的热点难点之一。结合LD10-1平台斜管除油器V-3010的设计运行参数,探讨了污水含聚量为200 mg/L时、斜管除油器中斜管倾角600、500、450和污水停留分离时间20 min时的斜管除油率为60.8%~72.5%,悬浮物去除率为56.37%~66.21%;斜管倾角500时和污水停留分离时间15~40 min时的斜管除油率为59.8%~79.5%,悬浮物去除率为54.23%~73.48%。污水含聚量在50~600 mg/L变化时斜管倾角500的除油率为75.91~61.7%,模拟现场流程与核桃壳过滤器串联使用后,处理后水中粒径中值的分布范围0.972~26.1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斜管倾角 斜管除油器 分离效率 渤海ld10-1油田
下载PDF
Cr^(3+)聚合物弱凝胶调驱剖面变化规律及改善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坤 苏程 +4 位作者 刘长龙 梅杰 于海涛 何欣 卢祥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0-170,共11页
采用分子内交联为主的Cr^(3+)聚合物弱凝胶,通过“分注分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调驱剂段塞尺寸、岩石渗透率和原油黏度对储层吸液剖面和产液剖面的影响。针对渤海油田LD10-1区块渐新统东营组进行了“堵/调/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调... 采用分子内交联为主的Cr^(3+)聚合物弱凝胶,通过“分注分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调驱剂段塞尺寸、岩石渗透率和原油黏度对储层吸液剖面和产液剖面的影响。针对渤海油田LD10-1区块渐新统东营组进行了“堵/调/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调驱剂段塞尺寸对注采两端液流转向和剖面返转时机没有影响,但超过0.3 PV后单位体积段塞尺寸Cr^(3+)聚合物弱凝胶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幅减小,随储层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增大,注采两端液流转向时机延后,剖面返转时机提前;(2)“有机/无机”复合凝胶体系封堵高渗透率层、聚合物微球调控微观非均质性和稠油流度改善剂提高驱油效率等3种措施同时实施,可提高聚合物弱凝胶调驱后的采收率;(3)“堵/调/驱”组合提高采收率机理为:封堵优势渗流通道扩大非均质储层宏观波及体积、聚合物微球在变径孔隙或喉道处发生桥堵实现微观液流转向、高效驱油剂可进入未波及孔喉区域发挥降黏原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高效驱替等3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弱凝胶 剖面返转 “堵/调/驱” 物理模拟 东营组 渐新统 ld10-1区块 渤海油田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中聚合物与阻垢剂协同作用的EQCM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段明 王虎 +2 位作者 谢娟 方申文 郭海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8-401,408,共5页
简介了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法(EQCM)测定结垢量的原理和所用仪器。在旅大LD10-01油田含钙镁和碳酸氢根离子的结垢性采出水样中,加入不同量膦酸阻垢剂ATMP(0、30、40、60mg/L)和疏水缔含聚合物AP-P4(0,50,100,150mg/L),用EQCM法测定金... 简介了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法(EQCM)测定结垢量的原理和所用仪器。在旅大LD10-01油田含钙镁和碳酸氢根离子的结垢性采出水样中,加入不同量膦酸阻垢剂ATMP(0、30、40、60mg/L)和疏水缔含聚合物AP-P4(0,50,100,150mg/L),用EQCM法测定金电极上结垢量随时间(01800s)的变化,结果如下。空白采出水结垢量和结垢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对不大;ATMP加量为30mg/L时结垢量随时间减小,在更大加量下结垢量随时间急剧增大;AP-P4加量为50mg/L时结垢量最大;同时加入ATMP和AP-P4时结垢量或增大或减小,当二者比例适当时,特别是加入ATMP60mg/L、AP-P450mg/L时,结垢量随时间大幅减小。在含AP-P450mg/L的采出水中分时段加入ATMP,当ATMP总加量为11mg/L时结垢量陡降,继续分批少量加入ATMP时结垢量呈阶梯状缓慢减小。认为AP-P4通过螯合钙离子减轻结垢;ATMP通过螯合和分散作用抑制结垢,并可将生成的垢重新分散在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垢 结垢量 膦酸阻垢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 阻垢机理 协同作用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法(EQCM) 油田采出水 旅大ldIO-1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