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trols on the composition of biodegraded oils in the Liuhua11-1 Oilfield,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South China Sea
1
作者 Jiang Kaixi He Wenxiang +3 位作者 Xiang Nian Peng Li Han Changchun Guo Qingzhe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oils in three oil columns from the Liuhua11-1 Oilfield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of Liuhu... (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oils in three oil columns from the Liuhua11-1 Oilfield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of Liuhua 11-1 Oilfield is generated from a single source rock, and belongs to maturate oil and their maturities have little difference.(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gas chromatography,bulk composition, concentrations of biomarker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indicate that all samples studied were biodegraded, and the maximal level of biodegradation is less than PM level 6.(3) Bulk composition and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presented excellent gradient variations in the oil columns, an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s occurred at or near the oil–water contact(OWC). The key biomarkers of steranes and terpanes and maturity parameter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were not affected by degrad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y are stable in slight to moderately biodegraded oils. Across the oilfield,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of LH11-1-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H11-1-1A and LH 11-1-4 in general.(4) We infer that the strong hydrodynamic conditions(tectonic control) and high reservoir temperatures(50–65 °C) are the primary controllers of the degree of oil biodegradation in the Liuhua 11-1 Oilfield and the l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ay also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The bulk composition and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with excellent gradient variations in the oil columns we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its in situ place to OWC. The highest supply of nutrient at the OWC results in high abundance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 And the lateral variation in level of biodegradation across the oil reservoir may be mainly control by the salinity of bottom water, the supply of nutrient and the energy of the bottom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生物降解油 主控制器 珠江流域 南中国海 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南海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工程方案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升 陈国龙 +1 位作者 孙友义 张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9,共9页
流花11-1油田区域水深约300~330 m,油田于1996年投产,采用水下设施+半潜式平台+FPSO方式开发,但由于设施老化,面临进入退役状态。考虑该油田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经济有效开发为目标,对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方案开展了详细研究,确定了... 流花11-1油田区域水深约300~330 m,油田于1996年投产,采用水下设施+半潜式平台+FPSO方式开发,但由于设施老化,面临进入退役状态。考虑该油田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经济有效开发为目标,对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方案开展了详细研究,确定了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的开发模式;针对南海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首次应用的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设计建造面临的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形成了深水导管架平台设计、420 MPa级高强钢应用与平台建造安装以及圆筒型FPSO的主尺度确定、舱室设计、系泊方案、外输方案等多项关键技术;为进一步降低投资,对流花4-1油田回接管缆利旧可行性及方案进行了研究。新技术应用推动了流花11-1油田的二次开发,对南海深水油田开发,尤其是边际油田开发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油田二次开发方案 关键技术 深水导管架平台 圆筒型FPSO 420 MPa级高强钢 管缆利旧
下载PDF
Advanced Oilfield Management for Sudan 1/2/4 Block
3
《China Oil & Gas》 CAS 1999年第4期261-261,共1页
Sudan1/2/4blockisamajoroverseaspetroleumcontractingprojectforCNPC.AjointinvestmentgroupwasformedbyCNPCtogetherwithotheroilcompaniesfromCanada,MalaysiaandSudan.AChineseandaCanadianaretheleadersoftheproductionteam.Ofthe... Sudan1/2/4blockisamajoroverseaspetroleumcontractingprojectforCNPC.AjointinvestmentgroupwasformedbyCNPCtogetherwithotheroilcompaniesfromCanada,MalaysiaandSudan.AChineseandaCanadianaretheleadersoftheproductionteam.Oftheteammembers,34arefromCNPC'ssub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oilfield Management for Sudan 1/2/4 Block
下载PDF
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4
作者 沈明玲 冯小勇 +2 位作者 张志鹏 时保宏 崔郑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4+5_(1)亚段排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构造的匹配形成了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长4+5_(1)亚段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其纵向上的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富集于长4+5^(2)_(1)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马家山地区 长4+5_(1)亚段 油藏特征 油藏构造 储层物性 油藏展布
下载PDF
钻进“零短起”技术在垦利6-1油田的应用与实践
5
作者 张春星 张冠杰 +1 位作者 彭江 廖勇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57-59,共3页
提高钻井作业时效对于确保垦利6-1油田勘探开发效益至关重要。针对垦利6-1油田部分井钻探过程中泥岩井段存在的倒划眼频繁憋压、蹩扭矩影响钻井质量问题,引入实施了钻进“零短起”技术,该技术通过一趟钻井完成井眼的打开,避免了钻进过... 提高钻井作业时效对于确保垦利6-1油田勘探开发效益至关重要。针对垦利6-1油田部分井钻探过程中泥岩井段存在的倒划眼频繁憋压、蹩扭矩影响钻井质量问题,引入实施了钻进“零短起”技术,该技术通过一趟钻井完成井眼的打开,避免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卡钻和划出新井眼问题,有效保障了钻井连续性和效率,显著提高了钻井效率,大大降低了海上钻井作业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该技术也为其我国其它海洋油气田的高效钻井作业提供了有效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进“零短起”技术 钻井效率 经济效益 垦利6-1油田
下载PDF
埕海1-1区浅软地层安全高效通井技术
6
作者 沈吉阳 程玉琨 +1 位作者 王建民 张木楠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S01期14-19,共6页
埕海1-1区块采用水平井开发,主要钻遇地层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的松软砂泥岩地层,井眼易蠕变缩径,加之大位移和双增三维轨迹因素,导致该区块二开311.15 mm井眼通井作业风险高,容易划出新井眼。通过设计一种通井领眼钻头,优化通井钻具和通... 埕海1-1区块采用水平井开发,主要钻遇地层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的松软砂泥岩地层,井眼易蠕变缩径,加之大位移和双增三维轨迹因素,导致该区块二开311.15 mm井眼通井作业风险高,容易划出新井眼。通过设计一种通井领眼钻头,优化通井钻具和通井技术措施,形成了埕海1-1区浅软地层安全高效通井技术,解决了浅软地层通井遇阻易划出新眼、大井斜长稳斜段井眼清洁效果差等难题。现场应用1口井,通井时效提高12.34%,并为区块首口井全漂浮下套管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井眼条件。该技术对于浅软地层大位移井的安全施工及提速提效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海1-1区块 浅软地层 大位移井 通井 领眼钻头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30
7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衡立群 李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523,529,共7页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Ⅰ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Ⅱ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生物礁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渤海埕北油田、绥中36—1油田注水井堵塞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沈燕来 吉延章 +1 位作者 陈建武 刘德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0-93,共4页
介绍了埕北油田和绥中36—1油田的油藏物性和完井方式,通过测定岩心阳离子交换容量、体积流过量试验、动态结垢试验与理论预测、温度变化对水相渗透率的影响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及现场注水资料对两油田注水井水敏性堵塞、酸敏性堵塞... 介绍了埕北油田和绥中36—1油田的油藏物性和完井方式,通过测定岩心阳离子交换容量、体积流过量试验、动态结垢试验与理论预测、温度变化对水相渗透率的影响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及现场注水资料对两油田注水井水敏性堵塞、酸敏性堵塞、固体颗粒侵入堵塞、微粒运移堵塞、地层结垢堵塞、污油堵塞和地层出砂堵塞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造成埕北油田注水井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水敏性堵塞、污油堵塞、固体颗粒侵入堵塞和地层出砂堵塞;绥中36-1油田造成注水井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污油堵塞、固体颗粒侵入堵塞、地层出砂堵塞和地层结垢堵塞。为解堵方法的选择、解堵剂的研制、防垢剂的选择和解堵施工打下了基础,对两油田的注水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注水井 堵塞 砂岩油藏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35
9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岳继晖 衡立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6,共7页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根据储层非均质性的综合研究成果,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在潜力区部署的侧钻井生产情况较好,研究成果得到了验证。该研究思路对类似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与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生物礁 储层非均质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文昌13-1油田低阻油层测井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伟才 姚光庆 +1 位作者 黄银涛 居字龙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81-85,7,共5页
文昌13-1油田低阻层段由于测井曲线幅度起伏较小,垂向上岩性变化频繁,导致测井岩性识别难度大。针对油田实际地质特征,充分考虑油田低阻层段与高阻层段之间的差异,筛选了自然伽马、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深感应电阻率4条测井曲线,并对... 文昌13-1油田低阻层段由于测井曲线幅度起伏较小,垂向上岩性变化频繁,导致测井岩性识别难度大。针对油田实际地质特征,充分考虑油田低阻层段与高阻层段之间的差异,筛选了自然伽马、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深感应电阻率4条测井曲线,并对这4条测井曲线逐一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同时,采用测井曲线交会图版法,统计了不同岩性之间的测井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了低阻层段与高阻层段岩性识别标准,并编制了识别程序,共识别出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泥岩和钙质砂岩5种岩性。从识别结果来看,该方法适合文昌13-1油田,识别结果与取心岩性符合率较高,识别结果可用,且大大减轻了人工识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测井曲线 交会图 低阻油田 文昌13—1油田
下载PDF
渤海SZ36-1油藏深部调剖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8
11
作者 唐孝芬 刘玉章 +4 位作者 向问陶 刘戈辉 江如意 覃和 潘伟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112,共4页
渤海SZ36-1油田具有油田水矿化度高、砾石充填完井及平台生产空间狭小等特点,常规深部调剖剂的溶解及耐盐性不能满足该油田深部调剖的要求.研制出抗盐速溶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深部调剖剂(RNSTP-CTm),它由梳形抗盐聚合物、间苯二酚及复合助... 渤海SZ36-1油田具有油田水矿化度高、砾石充填完井及平台生产空间狭小等特点,常规深部调剖剂的溶解及耐盐性不能满足该油田深部调剖的要求.研制出抗盐速溶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深部调剖剂(RNSTP-CTm),它由梳形抗盐聚合物、间苯二酚及复合助剂等组成.室内及现场试验均表明,该调剖剂在高矿化度盐水中能迅速地分散溶解,适宜在温度40~70℃、矿化度40g/L以下的油藏和作业空间受限的海上油田及陆地油田进行注水井深部调剖.SZ36-1-A21井深部调剖试验后,井组日增油50~60t、有效期超过1a,累计增油超过万吨,取得了良好的深部调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调剖剂 深部调剖 聚合物凝胶 SZ36—1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南海流花11-1礁灰岩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罗东红 唐海雄 +4 位作者 熊友明 魏宏安 韦红术 胡小康 黄映仕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5期315-318,共4页
借鉴砂岩油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对南海流花11-1礁灰岩油田B1和B3层进行了速敏性、盐敏性、酸敏性、碱酸性、温度敏感性以及应力敏感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油田开发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礁灰岩储层 敏感性评价
下载PDF
渤中25-1油田沙河街组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杨玉卿 潘福熙 +2 位作者 田洪 徐晋 陈力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5-693,共9页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通过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测井解释等手段,对沙河街组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沙河街组沙三段...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通过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测井解释等手段,对沙河街组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沙河街组沙三段为较深水湖泊环境下的浊积扇沉积,沙二段为扇三角洲沉积;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混合孔隙、次生孔隙和原生孔隙,由于沙三段溶蚀孔隙发育较沙二段少,沙三段物性较沙二段差。结合储层试油结果,提出了低孔低渗储层宏观成因、微观孔隙结构和综合评价3种分类方案,总体上把储层分为好、中和差3类,对应产能分别为大于80 m3/d、介于10~100 m3/d之间、小于10 m3/d和微量或无产能。经过该油田沙河街组5口井、15个储层段的测试验证,储层宏观成因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试油结果符合率达到86.67%,微观孔隙结构分类和综合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试油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25-1油田 沙河街组 低孔低渗储层 分类评价 测试验证
下载PDF
高平1井大位移水平井钻井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33
14
作者 赵金洲 韩来聚 唐志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2,共4页
胜利油田高平1井完钻井深4 535.00 m,水平位移3 814.33 m,垂深948.87 m,位垂比4.02,是目前国内陆上油田位垂比最大的大位移水平井。该井在钻井过程中存在浅层定向造斜不易控制、技术套管下入困难、水平段滑动钻进加压困难、井眼轨迹控... 胜利油田高平1井完钻井深4 535.00 m,水平位移3 814.33 m,垂深948.87 m,位垂比4.02,是目前国内陆上油田位垂比最大的大位移水平井。该井在钻井过程中存在浅层定向造斜不易控制、技术套管下入困难、水平段滑动钻进加压困难、井眼轨迹控制要求高、井壁稳定及安全钻进对钻井液性能要求高等技术难点,为此,采取了优化钻井设计、优选大角度单弯动力钻具、应用高性能乳化防塌润滑钻井液体系、优选钻具组合、应用LWD控制井眼轨迹、采用复合钻进等工程技术措施,有力地保证了该井的顺利完钻。详细介绍了该井的设计与施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水平井 胜利油田 高平1
下载PDF
胜科1井钻井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1
15
作者 裴建忠 刘天科 +2 位作者 孙启忠 袁玉宝 张向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胜科1井设计井深7 000 m,完钻井深7 026 m。在该井钻井过程中,针对上部大尺寸钻头破岩效率低、大井眼井壁稳定性差、大段盐膏层、膏岩层的塑性蠕变和塑性流动造成井眼复杂、超深井高温高压给钻井液性能的控制和水泥浆调控等带来的一系... 胜科1井设计井深7 000 m,完钻井深7 026 m。在该井钻井过程中,针对上部大尺寸钻头破岩效率低、大井眼井壁稳定性差、大段盐膏层、膏岩层的塑性蠕变和塑性流动造成井眼复杂、超深井高温高压给钻井液性能的控制和水泥浆调控等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制定了一整套预防井下事故和复杂情况的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该井的钻探成功。该井在钻井过程发生了2次断钻具事故和1次卡钻事故,根据超深井的特点,采取了较为稳妥的处理措施,同时,有针对性地研制了高效铣环和PDC钻头专用打捞器,3次事故处理均获得了成功,共耗时38.5 d。详细介绍了该井所采取的预防和处理钻井事故的技术措施,可为其他超深井的钻井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井 钻井事故 预防措施 事故处理 胜科1 胜利油田
下载PDF
基于广义S变换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改进及在流花11-1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雷鸣 万欢 +2 位作者 陈辉 冯全雄 何玉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相比较早的小波变换和傅氏变换,广义S变换具有更好的时频局部性,但也存在低频信息易损失、弱反射层易丢失等问题。对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处理思路。这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提取... 相比较早的小波变换和傅氏变换,广义S变换具有更好的时频局部性,但也存在低频信息易损失、弱反射层易丢失等问题。对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处理思路。这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提取并补偿高频信号的同时,也对低频信号进行了有效的保持。该项技术在流花11-1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广义S变换 方法改进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堵水+调剖”工艺参数优化和油藏适应性评价——以渤海SZ36-1油田为例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保康 徐国瑞 +3 位作者 铁磊磊 苏鑫 卢祥国 闫冬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5-161,共7页
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 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 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 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 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 PV(聚合物溶液,C_P=1 500 mg/L)",调剖剂溶液的组成和段塞组合为"0.05~0.10 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_P=3 500 mg/L)"。随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原油黏度的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的油藏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参数优化 油藏适应性 物理模拟 渤海SZ36-1油田
下载PDF
尕斯油田N2^1油藏南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于红枫 周文 赵风云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21-25,89,共5页
针对尕斯油田N21油藏南区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从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层间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各油组砂层发育情况差别不大.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并且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 针对尕斯油田N21油藏南区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从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层间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各油组砂层发育情况差别不大.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并且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韵律模式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按照非均质性的强弱,沉积微相依次为: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远砂坝.统计了平面上不同微相砂体的几何形状,并且采用流动单元法综合评价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斯油田 N2^1油藏 储层 非均质性 流动单元 油气勘探 油层体系 油水运动规律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注入井欠注原因及治理建议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华兴 刘义刚 +2 位作者 唐洪明 向问陶 高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29-131,142,共3页
绥中36-1油田欠注井占总注入井井数的23%,主要是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对该油田储层特征、注水水质、注聚井堵塞物等因素进行分析,剖析注入压力高的原因。研究表明:储层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水敏性强是储层欠注内在因素。... 绥中36-1油田欠注井占总注入井井数的23%,主要是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对该油田储层特征、注水水质、注聚井堵塞物等因素进行分析,剖析注入压力高的原因。研究表明:储层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水敏性强是储层欠注内在因素。外因主要是注水水质超标、管壁腐蚀结垢严重、聚合物吸附堵塞。通过加强腐蚀研究工作、水质分级控制、除铁杀菌以及优化加药系统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注水水质。注水井酸化体系中强化对Fe、O、S等元素化合物的溶蚀,注聚系统通过加多重滤网过滤并运用复合型化学解堵剂进行解堵可有效解除注入井堵塞,达到增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井 欠注 水质分析 治理措施 绥中36-1油田
下载PDF
胜科1井钻头选型与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晓明 燕静 +2 位作者 袁玉宝 李祖奎 刘全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6,共5页
完钻井深7 026 m的胜科1井是我国东部油区目前最深科学探索井,在施工中除因复杂多变的地层孔隙压力致使其井身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增大外,上部厚盐膏层、软泥岩和深部地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钻性变差等,极大制约了钻井速度的提高。为... 完钻井深7 026 m的胜科1井是我国东部油区目前最深科学探索井,在施工中除因复杂多变的地层孔隙压力致使其井身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增大外,上部厚盐膏层、软泥岩和深部地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钻性变差等,极大制约了钻井速度的提高。为提高钻井速度,利用室内试验和测井资料建立了地层可钻性剖面和地层可钻性预测剖面,应用钻头技术效益指数最高的经验钻头选型方法对钻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地层可钻性剖面和统计分析结果推荐了与胜科1井地层相适应的钻头初步选型方案,给出了该井三开后的钻头选型推荐方案和建议。对钻头选型方案实施过程进行了跟踪并对所选钻头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钻井速度得到了提高,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应进一步进行深部地层岩石工程力学特性和钻头选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速度 钻头 岩石可钻性 胜科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