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uting the Misconception:Li Bai as an Impolite Person
1
作者 HE Xiangju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10期635-640,共6页
This essay endeavors to dispel the lingering misconception that Li Bai,the celebrated Tang Dynasty poet,was a man devoid of propriety.Through a meticulous examina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literary works,and contempor... This essay endeavors to dispel the lingering misconception that Li Bai,the celebrated Tang Dynasty poet,was a man devoid of propriety.Through a meticulous examina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literary works,and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s,this study presents a nuanced portrait of Li Bai as a poet who,despite his eccentricities and wanderlust,possessed a profound sense of etiquette and respect for societal norms.This essay argues that his unique personality in life and free expression in poetry are all driven by the need for artistic creation,rather than challenging for ancient propr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bai propriety culture rituals Great Preface poetry expresses aspirations
下载PDF
The Translation of Metonymy in Li Bai's Poems from 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pective
2
作者 张毅 《海外英语》 2012年第5X期176-177,共2页
Metonymy is not only regarded as a figure of speech,but also an important cognitive instrument of human beings.There are many types of metonymies in Li Bai's poems.Metonymy can make the language vivid and reflect ... Metonymy is not only regarded as a figure of speech,but also an important cognitive instrument of human beings.There are many types of metonymies in Li Bai's poems.Metonymy can make the language vivid and reflect poet's mode of know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world.This paper proposes five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on of metonymy in Li Bai'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 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liNGUIsTICs li bais poetry METONYMY
下载PDF
Poetry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m “Bring in the Wine”
3
作者 刘圆圆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4期45-46,共2页
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Li Bai's Classical Chinese Poem“Bring in the Wine”,explor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m t... 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Li Bai's Classical Chinese Poem“Bring in the Wine”,explor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m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and finally draws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reativ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It points out that the alien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s external communication has ignored the reader's cultural acceptance ability and posit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regions dominated by the foreign countries.It is believed that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Chinese culture need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nslators to dissimilation,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sinologists,domestication,and alienation,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aders and to promote the Chinese culture to go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cultural transmission li bai “Bring in the Wine” creative TRANsLATION FOREIGNIZATION DOMEsTIC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motions Conveyed by the Moon Image in Classical Poetry
4
作者 周子航 杨秀娟 《海外英语》 2020年第9期219-220,共2页
Image is an abnormal description of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creat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classical poem writing.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iteral meaning of image and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oon by analyzing typica... Image is an abnormal description of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creat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classical poem writing.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iteral meaning of image and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oon by analyzing typical moon-chanting poems of Li Bai,to illustrate the role of image in ancient poetry wr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oon image classical poetry emotions li bai moon-chanting
下载PDF
朝鲜王朝时期文人李敬舆次韵李白诗歌探析
5
作者 王红霞 余小活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3期70-78,157,共10页
李白对中国后世诗歌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影响了不少朝鲜时期的文人,李敬舆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李敬舆今存的40首五言古诗中,有14首是次韵李白的诗歌。这些诗歌从题材内容和思想意涵上均受到了李白原诗的影响,但同时又具有“学李而不囿于... 李白对中国后世诗歌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影响了不少朝鲜时期的文人,李敬舆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李敬舆今存的40首五言古诗中,有14首是次韵李白的诗歌。这些诗歌从题材内容和思想意涵上均受到了李白原诗的影响,但同时又具有“学李而不囿于李”的特点。本文将以这14首次韵诗为出发点,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探究李敬舆次韵李白诗歌的特点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时期 李敬舆 次韵 李白
下载PDF
李氏朝鲜文人宋翼弼次韵李白诗歌探析
6
作者 王红霞 洪仕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次韵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方式,李氏朝鲜著名文人宋翼弼《龟峰集》录有次韵李白诗歌8题13首。这13首诗特点突出,表现为对李白原诗主题的继承与翻新,对清静避世思想的接受,对家国情怀的接受,其背后是他对李白诗歌自觉的学习和与李白相似的人... 次韵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方式,李氏朝鲜著名文人宋翼弼《龟峰集》录有次韵李白诗歌8题13首。这13首诗特点突出,表现为对李白原诗主题的继承与翻新,对清静避世思想的接受,对家国情怀的接受,其背后是他对李白诗歌自觉的学习和与李白相似的人生遭遇。通过对李白诗歌的次韵,宋翼弼完成了对李白诗歌经典作品的选择,并成为李白诗歌在李氏朝鲜传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朝鲜 宋翼弼 次韵 李白 诗歌 经典
下载PDF
契合与投射:庞德与中国古诗的关系——以“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曼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2期296-309,共14页
"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是庞德对李白诗《长干行》的改写,曾入选《美国名诗105首》,进入美国大学课堂:"美国现代诗歌选读"课程,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美的诗"。可是,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 "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是庞德对李白诗《长干行》的改写,曾入选《美国名诗105首》,进入美国大学课堂:"美国现代诗歌选读"课程,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美的诗"。可是,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代表,庞德为什么借东方的浪漫主义诗人对抗西方的浪漫主义诗歌?庞德的"中国化"诗歌取之于中国的仅仅是素材吗?是否有技巧甚至包含诗歌美学?艾略特不懂中文,为什么称庞德是"中国诗歌之发明者,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终于能真正地了解原文了"?论文将通过细读文本,回答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合与投射 庞德 李白 中国古诗
下载PDF
叙事学视阈下的乐府诗建构——以松浦友久教授的乐府研究为中心
8
作者 栾晓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中国近世的通常观念中对于乐府体的认识很模糊,特别是唐代乐府诗有怎样的样式特征是一个难题。以日本松浦友久教授的乐府研究为中心,可以从叙事学的角度重新考察唐代乐府诗的三种艺术表现功能。分别为:对乐曲的联想;观察视点的第三人称... 中国近世的通常观念中对于乐府体的认识很模糊,特别是唐代乐府诗有怎样的样式特征是一个难题。以日本松浦友久教授的乐府研究为中心,可以从叙事学的角度重新考察唐代乐府诗的三种艺术表现功能。分别为:对乐曲的联想;观察视点的第三人称化,场面的客体化;表现意图的未完结化。其中“观察视点的第三人称化”以西洋叙事学中“叙事视角”以及“人称”等角度为出发点,提出唐代乐府诗中存在的“客体化”以及“第三人称化”的特征。此观点不仅对唐代乐府诗的理解具有参考价值,对唐诗英译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乐府诗 松浦友久 李白 叙事学 人称
下载PDF
李白诗歌德译研究考论——以富士川英郎的《西东诗话》为中心
9
作者 王丽华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1期28-42,共15页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盛唐时期的诗人李白穿越相隔千余年的时间跨度,悄然风靡德国诗坛,为德国诗人和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这一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理解与合作,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及东方文化的魅力。...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盛唐时期的诗人李白穿越相隔千余年的时间跨度,悄然风靡德国诗坛,为德国诗人和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这一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理解与合作,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及东方文化的魅力。本文结合日本学者富士川英郎《西东诗话》一书中关于李白诗歌在德国的译介等内容的研究,力求考察论证20世纪上半叶李白诗歌在德国接受的特点、当时德国文坛形成的李白像的全貌,以及李白诗歌对德国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德译 富士川英郎 《西东诗话》
下载PDF
“李诗注我”: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的生成与演变
10
作者 林阳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注释数量、注释类别、注释态度、注释意义四个要素是梳理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发展历程的维度,以之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诗歌引李诗自注始于晚唐,晚唐成为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较少,注释态度是认... 注释数量、注释类别、注释态度、注释意义四个要素是梳理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发展历程的维度,以之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诗歌引李诗自注始于晚唐,晚唐成为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较少,注释态度是认同,注释意义单一;北宋初至南北宋之交是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发展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增多,注释态度是认同与否定并存,注释意义多元;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更多,注释态度是认同与否定并存的拓展,注释意义全面,标示着南宋初至宋元之交诗歌引李诗自注进入繁盛期。三个时期在继承与发展中推进了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与演变,其文化语境是唐宋诗人的游览经历、唱和活动、表达需要与接受态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歌 引李白诗歌自注 “李诗注我”
下载PDF
《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形象评析--从历史真实与审美价值的关系出发
11
作者 熊晓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影片《长安三万里》自上映以来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电影对历史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的篡改上。影片中尤其是著名诗人李白的形象,部分与历史事实不符,也部分偏离了大众对李白的想象。... 影片《长安三万里》自上映以来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电影对历史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的篡改上。影片中尤其是著名诗人李白的形象,部分与历史事实不符,也部分偏离了大众对李白的想象。在权威、准确、客观的历史书写与充满诗意、侠气、悲情的人物形象之间,影片选择了塑造后者。追光动画公司在《长安三万里》中摈弃了其常用的中西、古今结合的传统文化策略,专注于对盛唐气象和诗人群像的艺术呈现,以高适和李白为中心,再现了唐代诗歌以及李白作为诗人和传奇人物所具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李白形象 诗意 侠气
下载PDF
从乐府诗看前七子对李白的接受
12
作者 万紫燕 过江丽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4,共9页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最具盛名的文学流派,为扫除明初文坛萎弱卑冗的局面,他们在明中叶掀起了一场以“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为口号的复古运动。而作为盛唐之音象征的李白古乐府,自然成为前七子学习的主要对象。前七子的乐府...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最具盛名的文学流派,为扫除明初文坛萎弱卑冗的局面,他们在明中叶掀起了一场以“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为口号的复古运动。而作为盛唐之音象征的李白古乐府,自然成为前七子学习的主要对象。前七子的乐府诗创作不仅化用李白的乐府诗句、模拟李白乐府诗中的典型意象、承袭李白豪放飘逸的乐府诗风,而且还接受了李白的“古乐府”要义。具体表现在乐府本身的沿用与发展,拟古乐府的合而若离、离而能合,以及乐府诗题正格的模拟与变格的发展等特点,呈现明显的学李倾向。这与前七子和李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诗歌理论、人生经历以及个性气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前七子 乐府诗 复古
下载PDF
鲁仲连精神与运河文化——以聊城“鲁连台”吟咏为中心
13
作者 宋致东 高元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64-68,共5页
鲁仲连(又名鲁连)是战国时期齐国高士,不但能够以布衣之身成就“却秦兵”“下聊城”的非常功业,更以“义不帝秦”“辞金逃赏”“蹈海明志”的精神为世人所传颂。鲁仲连能够成为李白的崇拜对象,是因为他既能取众家之长,创非常之功,又能... 鲁仲连(又名鲁连)是战国时期齐国高士,不但能够以布衣之身成就“却秦兵”“下聊城”的非常功业,更以“义不帝秦”“辞金逃赏”“蹈海明志”的精神为世人所传颂。鲁仲连能够成为李白的崇拜对象,是因为他既能取众家之长,创非常之功,又能保持独立自由之人格的精神内核。在国家大力弘扬运河文化的当下,聊城应积极探讨重修“鲁连台”,深度挖掘鲁仲连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该文尝试以李白诗歌和聊城“鲁连台”吟咏为中心,探寻鲁仲连的精神内核,分析鲁仲连精神的传播与鲁连台及运河的密切关系,并提出聊城在挖掘和宣传鲁仲连精神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仲连 李白 鲁连台 运河文化 运河诗 聊城
下载PDF
明代嘉靖张氏家塾刻本《李诗选》选源考
14
作者 雷磊 陈君忆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6-51,共6页
张含选、杨慎评嘉靖刻《李诗选》十卷当为明代最早且有明确文学宗旨的李白诗歌选本,此选之选源究为何本,张含无说,而杨慎语焉未详。杨慎于《李诗选》和《升庵诗话》中撰多条校勘性批语和诗话论及李诗集版本,有“古本”“今本”“俗本”... 张含选、杨慎评嘉靖刻《李诗选》十卷当为明代最早且有明确文学宗旨的李白诗歌选本,此选之选源究为何本,张含无说,而杨慎语焉未详。杨慎于《李诗选》和《升庵诗话》中撰多条校勘性批语和诗话论及李诗集版本,有“古本”“今本”“俗本”等提法。我们认为,“古本”即杨慎家藏之宋乐史编刻《李翰林集》二十卷,为《李诗选》选源之校本。乐史本后亦亡佚,幸赖杨慎之校语,略知其优于现存之宋本,如清重刻宋元丰本、宋蜀本、明重刻宋咸淳本等,亦可见《李诗选》之独特价值。“今本”指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之元刻本或明翻刻本,系《李诗选》选源之底本。“俗本”指《李诗选》之前的明刻李诗集。考察《李诗选》之选源有助于辨明李诗集历代版本之差异和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李诗选》 乐史 《李翰林集》
下载PDF
李白诗文园林文化空间的建构与续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小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唐代园林发展兴盛,文人园林书写将园林体验转化为文本建构的园林审美空间成为文学中的蔚然景观。李白一生游历园林众多,书写的园林诗文营构出富有李白个性色彩的审美空间、精神空间、情谊空间。李白的诗文影响了后世的园林建构实践,在... 唐代园林发展兴盛,文人园林书写将园林体验转化为文本建构的园林审美空间成为文学中的蔚然景观。李白一生游历园林众多,书写的园林诗文营构出富有李白个性色彩的审美空间、精神空间、情谊空间。李白的诗文影响了后世的园林建构实践,在后世的园林题咏中不断被书写,其诗文意境不断被后世的园林绘画、音乐艺术再现续构出新的物质园林空间、文本空间和画本乐本空间,从而形成具有李白烙印的多重艺术空间,藉此可透视、考察李白及其诗文的多维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文 园林文化空间 建构 续构 艺术空间
下载PDF
科技困境中的文学突围:刘慈欣《诗云》中的科幻诗人
16
作者 熊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诗云》中的“李白”与历史上真实的李白之间,存在着一种依托科幻乌托邦小说语境的、虚构的亲和关系。一方面,《诗云》中的克隆诗人“李白”肆意破坏人类文明,却又试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留驻古典诗艺的矛盾行为,揭示... 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诗云》中的“李白”与历史上真实的李白之间,存在着一种依托科幻乌托邦小说语境的、虚构的亲和关系。一方面,《诗云》中的克隆诗人“李白”肆意破坏人类文明,却又试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留驻古典诗艺的矛盾行为,揭示了这一特殊文学意象的辩证本质。另一方面,刘慈欣借“李白”之手掀起的一场“造诗(史)运动”,与《拱廊街计划》中本雅明经由辩证意象概念对历史—救赎关系所进行的历史性哲学考察,于本质上展现出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聚焦现代性对个体经历与记忆的异化,并指出“诗性历史”是突围的唯一途径和必然结局。因此,《诗云》塑造的科幻诗人“李白”并非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盛唐诗人李白的转生,而是刘慈欣借中国古典文史原型人物之名创造的一个颇具后现代意味的反乌托邦意象。这一写作策略在经典化底色下探索了诗人对传统的眷恋与重造,质疑了科学技术允诺人类的浪漫未来,打破了这一虚幻泡影,进而引导读者对当下社会盛行的理智祛魅进行复魅思考。李白的诗人形象不再与西方对中国固化的现代想象密不可分,而是成为观照文学现代性、解构机械复制时代文艺危机与诗史焦虑的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本雅明 李白 诗云
下载PDF
诗仙远游:《玉书》里的李白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向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5-173,共9页
1867年首版、1902年再版的中国古诗法文创译集《玉书》是中国古诗词海外传播和中法文学关系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根据材料证明诗仙李白是《玉书》里的主角诗人。首先,这是李白的肖像第一次出现在西方出版的书籍里;其次,《玉书》里大量... 1867年首版、1902年再版的中国古诗法文创译集《玉书》是中国古诗词海外传播和中法文学关系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根据材料证明诗仙李白是《玉书》里的主角诗人。首先,这是李白的肖像第一次出现在西方出版的书籍里;其次,《玉书》里大量诗歌彰显了李白诗的色彩;其三,《玉书》所选的“李白诗”证明本诗集是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坛的延续。随着《玉书》多个外语转译本的出版,李白的诗名由欧入美,走向了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书》 李白 中国古诗词海外传播 中法文学关系
下载PDF
从诗与文看李白的纵横家思想
18
作者 林柏豪 周建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关于李白的诗歌意象、生平考证、诗歌思想的研究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这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然而从诗与文的角度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进行解读方面却常常被前代学者忽略,导致研究成果往往大而不精。鉴于前人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解... 关于李白的诗歌意象、生平考证、诗歌思想的研究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这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然而从诗与文的角度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进行解读方面却常常被前代学者忽略,导致研究成果往往大而不精。鉴于前人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解读不深刻、不全面的问题,该文对李白的经典诗文中的纵横话术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对李白的纵横话术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给读者树立一个不熟悉又熟悉的完整的李白形象,更准确地定位李白其人、诗歌思想和诗歌风格,认识李白对先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清晰地认识唐代文人的气质和为官之道,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纵横家 诗歌 文章 话术 思想
下载PDF
白居易诗歌对高丽文人李奎报影响研究
19
作者 常馨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16,128,共7页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远播古代朝鲜、日本。白诗自新罗时期传入朝鲜半岛,高丽时期已然风靡文坛,出现了一批如李奎报、崔滋等文坛巨擘对白居易诗歌进行品评、模仿和创作。白居易诗歌影响李奎报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远播古代朝鲜、日本。白诗自新罗时期传入朝鲜半岛,高丽时期已然风靡文坛,出现了一批如李奎报、崔滋等文坛巨擘对白居易诗歌进行品评、模仿和创作。白居易诗歌影响李奎报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李奎报创作了一系列追和白居易诗歌的作品,因视白居易为楷模而追和,并仿其神韵;李奎报晚年承袭白居易“感伤诗”,成为其诗歌创作重要的内容;李奎报模仿白居易“讽喻诗”,创作了一系列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李奎报 次韵 “感伤诗” “讽喻诗”
下载PDF
宇文所安与路易·艾黎的李白诗英译译者主体性研究
20
作者 郑春光 齐冬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98-102,共5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外译不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更是音韵、情感和意境的传达。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应发挥主体作用,在目的语中重构源语的诗意之美。宇文所安和路易·艾黎的翻译对李白诗在英美世界经典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两位... 中国古典诗歌的外译不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更是音韵、情感和意境的传达。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应发挥主体作用,在目的语中重构源语的诗意之美。宇文所安和路易·艾黎的翻译对李白诗在英美世界经典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两位译者翻译目的不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的主体性也有所差异,进而导致了不同的翻译效果。文章从受动性、能动性、为我性三个要素入手,分析两位译者不同的主体声音对诗歌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汉诗英译乃至中国文学英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宇文所安 路易·艾黎 李白诗歌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