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邦称帝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1
作者 孟宪实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别历史。但是,在最高领导人出身问题上,还保留了贵族政治的最后一点残余。秦末农民战争中,平民出身的刘邦脱颖而出。刘邦称帝成功,宣告中国历史告别了贵族时代。新的历史如何概括,史家多有讨论。赵翼曾经用“布衣将相”概括西汉初期的政治局面,基于历史实际与理论思考,本文认同并使用“士大夫政治”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贵族政治 刘邦称帝 秦汉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管窥司马迁的直书与曲笔
2
作者 罗必明 曲景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10,共5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形象的刻画,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文章结合“元史学”关于历史意识与历史存在的转义理论,通过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这篇关注不多的合传的文本分析,既揭露刘邦薄情寡义、诛杀患难之交的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形象的刻画,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文章结合“元史学”关于历史意识与历史存在的转义理论,通过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这篇关注不多的合传的文本分析,既揭露刘邦薄情寡义、诛杀患难之交的一面,又通过与《汉书》《资治通鉴》等相关篇目的互相比照,重新探究刘邦杀樊哙之动机。同时,司马迁对“郦寄卖友”一事以叙为议、寓论断于叙事的笔法,也同样暗含了对刘邦的贬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元史学”理论 郦寄卖友
下载PDF
从“吕后问相”看汉高帝至吕后时期政治
3
作者 叶楠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吕后问相”是发生于汉高帝刘邦晚年的重要事件。在与吕后的对话中,刘邦确定了其身后丞相、太尉的人选。无论从史书的记载还是从历史背景来看,该事件应是史实。“吕后问相”事件反映了汉初以功臣担任丞相的惯例和宽简治国的政治基调,... “吕后问相”是发生于汉高帝刘邦晚年的重要事件。在与吕后的对话中,刘邦确定了其身后丞相、太尉的人选。无论从史书的记载还是从历史背景来看,该事件应是史实。“吕后问相”事件反映了汉初以功臣担任丞相的惯例和宽简治国的政治基调,有利于理解汉初高帝至吕后时期政治制度与权力结构的变动。将“吕后问相”事件与“王诸吕”“诛诸吕”等事件相联系,能够看出汉初功臣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之间的关系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最终导致在吕后去世之后发生了功臣集团诛杀吕氏外戚集团的“诛诸吕”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吕后 丞相 功臣集团 外戚
下载PDF
“成”于樊哙,“归”于四皓:刘邦废太子失败发微
4
作者 张博阳 时培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刘邦废太子失败的原因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张良和“商山四皓”的鼎力支持,当时也并没有很多大臣谏阻刘邦废黜太子。废太子失败的原因是当时吕后的妹夫樊哙统帅大军,樊哙曾经暗示刘邦决不允许赵王刘如意登上帝位,刘邦由于需要用他平定各... 刘邦废太子失败的原因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张良和“商山四皓”的鼎力支持,当时也并没有很多大臣谏阻刘邦废黜太子。废太子失败的原因是当时吕后的妹夫樊哙统帅大军,樊哙曾经暗示刘邦决不允许赵王刘如意登上帝位,刘邦由于需要用他平定各地的叛乱而对此无可奈何。在刘邦去世前的最后几个月,他曾经密谋铲除樊哙,为废除太子铺平道路,只可惜这一计划还未能实施,刘邦就已去世,刘盈得以登基,是为汉惠帝。“商山四皓”保住刘盈太子之位的说法,是后世的重新阐释,或曰“历史书写”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刘盈 刘如意 樊哙 商山四皓
下载PDF
刘邦、项羽政治策略异同论
5
作者 薛从军 祝兆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59,共9页
灭秦之际,刘邦、项羽政治意图相同;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由于政治意图不同而采取的政治策略也不同,其结局自然不同。刘邦政治意图是一统天下,采取了多项政治策略:假怀王,号令诸侯亡楚;借舆论美化自己,丑化对手;用贿赂、反间瓦解项氏骨... 灭秦之际,刘邦、项羽政治意图相同;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由于政治意图不同而采取的政治策略也不同,其结局自然不同。刘邦政治意图是一统天下,采取了多项政治策略:假怀王,号令诸侯亡楚;借舆论美化自己,丑化对手;用贿赂、反间瓦解项氏骨鲠之臣;用人不问出身品性,故逐步走向胜利。项羽政治意图是为诸侯王的霸主;他能征惯战,但不能借怀王号令天下,也不会造舆论、行诡计,只知道正面交锋;注重项氏人才,非项氏之人才逐渐走失,“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常常中诡计而不醒悟,以致逐渐走向败亡。刘邦、项羽的政治策略异同,是其成败的主要原因,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项羽 政治意图 政治策略
下载PDF
刘邦峣关之战及相关军事地理研究
6
作者 王红超 闫哲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峣关之战”系灭秦之最后一战,是役刘邦率领楚军走“武关道”冲出秦岭,一举消灭了关中残余秦军,最终兵至霸上逼降秦王子婴,胜利平秦。但由于史载语焉不详,兼该地区地理情况复杂,导致此战具体经过一直难以理解。近年来蓝田地区的古代军... “峣关之战”系灭秦之最后一战,是役刘邦率领楚军走“武关道”冲出秦岭,一举消灭了关中残余秦军,最终兵至霸上逼降秦王子婴,胜利平秦。但由于史载语焉不详,兼该地区地理情况复杂,导致此战具体经过一直难以理解。近年来蓝田地区的古代军事地理又有了新的发现,为开展“峣关之战”专题研究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史籍研究,可以解读出“啗降之计”“秦峣下军据守思乡城”“破秦峣下叛军蓝田南”“刘邦乘胜破蓝田”“武关道主支线”“秦蓝田地望”等系列成果,并可据此绘制出战役地形图,直观、立体地再现整个战役过程。同时通过历史地理研究,对本地区长久以来的“秦汉峣关”和“隋唐蓝关”之争问题关键点进行了辨析,厘清了“峣关”的历史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峣关 刘邦 蓝田 蓝关古道 峣下军
下载PDF
论刘邦的货币改革 被引量:3
7
作者 曾维华 王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112,共7页
刘邦建立汉政权后,针对"秦钱重难用"的问题进行货币改革,对秦半两减重,所铸行的是小半两钱而不是"荚钱"。尽管当时已有榆荚大小的钱,但数量并不多。"荚钱"的大量泛滥是刘邦以后的事情。刘邦进行货币改革... 刘邦建立汉政权后,针对"秦钱重难用"的问题进行货币改革,对秦半两减重,所铸行的是小半两钱而不是"荚钱"。尽管当时已有榆荚大小的钱,但数量并不多。"荚钱"的大量泛滥是刘邦以后的事情。刘邦进行货币改革,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废除秦朝已经过时、不合实际的货币制度,使当时社会中实际通行的"小半两钱"成为合乎法律的货币。同时改革废除了秦代中央集权的铸币政策,实行"令民铸钱",由民间自由铸造货币的措施,对争取民众支持、聚集力量,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是有意义的。另外,这次货币改革,对汉初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汉代前期货币制度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刘邦 货币改革
下载PDF
汉代开国之君神话的建构与语境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宗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8,共8页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的开国之君神话,当然是超现实、超自然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按照当时的习俗、信仰,建构出来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故事都是事后伪造的。故事中的某些元素,可能基于当时的客观事实。而秦末社会...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的开国之君神话,当然是超现实、超自然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按照当时的习俗、信仰,建构出来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故事都是事后伪造的。故事中的某些元素,可能基于当时的客观事实。而秦末社会政治的风云变幻,群众寻觅真命天子的心理需求,形成了建构政治神话的丰富语境。刘邦有强烈的"预言自我实现"倾向。他以极强的自信心、敏锐的政治嗅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圆熟的人际沟通能力,对其徒众乃至更大范围的群众发出较强的心理暗示。在有意无意的心理激荡中,一连串神话被建构出来和传播开来,超现实、超自然的故事,获得了现实的、俗世的生存空间,在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发挥了实际的作用,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政治神话 刘邦 丰西斩蛇 芒砀云气 赤帝子 白帝子 合法性论证
下载PDF
刘邦的性格与其成功之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新影 李修松 《东南文化》 2004年第2期65-69,共5页
性格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刘邦外向,豁达大度,外示宽厚,却又暗藏心机。这些性格因素受到他远大抱负的驱动,在长期的军事政治斗争中不断优化,与刘邦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帝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刘邦 性格 成功
下载PDF
刘邦汉国号考原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阿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62,共6页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国号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公元前206年,项羽败约,本汉中郡名立刘邦为“汉”王;而刘邦在愤怒、无奈之中接受汉王封号,以及后来定有天下之号为“汉”,则都与萧何的劝谏“语曰‘天汉’...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国号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公元前206年,项羽败约,本汉中郡名立刘邦为“汉”王;而刘邦在愤怒、无奈之中接受汉王封号,以及后来定有天下之号为“汉”,则都与萧何的劝谏“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项羽 汉王 汉国号
下载PDF
刘邦循武关道入秦原因新解 被引量:4
11
作者 尤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93,共11页
关于刘邦循武关道入秦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避险说"和"失利说"两种解释,但传统的说法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和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而且这两项原因似乎均不是主要原因,除此而外,还尚有若干更为深层、更能解释西征全... 关于刘邦循武关道入秦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避险说"和"失利说"两种解释,但传统的说法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和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而且这两项原因似乎均不是主要原因,除此而外,还尚有若干更为深层、更能解释西征全程的原因,如:刘、项二人间存在激烈竞争,项羽步步紧逼的军事行动会成为刘邦进行战略战术设计时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刘邦自身实力弱小,与函谷道秦军力量差距很大,不得不迂回到秦军守御力量较弱、反秦基础较好的武关道。这些因素可能是刘邦循武关道入秦的主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武关道 配合 竞争 实力差距
下载PDF
论黄老思想与刘邦的治国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宁国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无为而治是黄老思想最根本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它在西汉初年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刘邦作为汉代的第一任皇帝,也是汉代黄老之学的首推者。黄老思想在其治国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地运用,并对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刘邦 黄老思想 治国实践
下载PDF
从芒砀到丰沛:汉高祖刘邦起兵发微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磐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5,共4页
从丰西纵徒到夺取沛县,刘邦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活动史书多有阙失。从零散资料发微表明,其间刘邦在芒砀山制造舆论、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为起兵反秦做准备工作。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刘邦距张楚政权最近,并与陈胜的重要谋士... 从丰西纵徒到夺取沛县,刘邦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活动史书多有阙失。从零散资料发微表明,其间刘邦在芒砀山制造舆论、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为起兵反秦做准备工作。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刘邦距张楚政权最近,并与陈胜的重要谋士张耳有故交,但为了独立发展,始终没有与陈胜义军发生任何联系。在夺取沛县之前,应有一个丰邑起兵的过程,这是刘邦正式起兵反秦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芒砀山泽 张楚 丰邑起兵
下载PDF
刘邦废太子事件发微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丹 郭小楠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史记》中有多处文字涉及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事件,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事件的始末和真正原因。刘邦废太子之举,并不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只是纯粹的爱屋及乌,是情感的选择,最终放弃废太子则是看清形势后理智战胜情感的决定。实质上,能够阻止... 《史记》中有多处文字涉及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事件,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事件的始末和真正原因。刘邦废太子之举,并不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只是纯粹的爱屋及乌,是情感的选择,最终放弃废太子则是看清形势后理智战胜情感的决定。实质上,能够阻止刘邦废太子的主要力量是吕氏家族和以张良等为代表的功臣集团",商山四皓"只是他们为显示实力打出来给刘邦看的招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废太子事件 商山四皓
下载PDF
心灵的“红字”——从刘庆邦的“酷烈小说”看人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妍 李明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1,共5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消费文化相对应的美丽的坏女人形象开始独据文坛一角并引发无数想像,本文选取的文本正是以强暴、诱奸这样的热点题材为中心的一些"酷烈小说"。然而这些小说的立足点并不是基于某种阴暗心理的窥视,而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消费文化相对应的美丽的坏女人形象开始独据文坛一角并引发无数想像,本文选取的文本正是以强暴、诱奸这样的热点题材为中心的一些"酷烈小说"。然而这些小说的立足点并不是基于某种阴暗心理的窥视,而是把重点放在由"丑闻"所诱发的一系列生存问题的善后上:看客、民族劣根性共同成为了扼杀可怜女性的帮凶。事实上,在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隐藏着纷繁不定的多重人性,而刘庆邦所做的努力正是"直面生活背后的真实",表达对于底层生存现状的怀疑与追问,尊重与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酷烈小说 女性 看客 乡土劣根性 人性
下载PDF
西汉《商贾律》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97,共6页
汉初为了防御匈奴入侵代郡、雁门等地区,西汉政府开始限制汉匈之间的物资流通,损害了从事汉匈贸易的商人集团的利益,他们与边地分封势力结合发动了叛乱,西汉政府在镇压叛乱的同时颁布了商贾律,严厉禁止商人与匈奴及地方势力勾结,结果激... 汉初为了防御匈奴入侵代郡、雁门等地区,西汉政府开始限制汉匈之间的物资流通,损害了从事汉匈贸易的商人集团的利益,他们与边地分封势力结合发动了叛乱,西汉政府在镇压叛乱的同时颁布了商贾律,严厉禁止商人与匈奴及地方势力勾结,结果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叛。高祖在镇压叛乱的同时极力满足商人利益,争取地方势力的合作,随着朝廷对代郡、雁门地区的牢固控制,《商贾律》随即失去作用,《商贾律》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政治 汉高祖 《商贾律》 边地商人
下载PDF
项羽乎?刘邦乎?——论秦汉之际历史舞台及历史纪年的主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殿元 何俊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4-66,共3页
我们现在通行的中国古代秦汉之际的纪年方式是秦汉相接。而事实上,秦灭亡于公元前206年,其后经过楚汉相争的四年历史,刘邦是在公元前202年才正式称帝建立汉王朝。此期历史舞台的主角是项羽而非刘邦。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历史,应当在秦... 我们现在通行的中国古代秦汉之际的纪年方式是秦汉相接。而事实上,秦灭亡于公元前206年,其后经过楚汉相争的四年历史,刘邦是在公元前202年才正式称帝建立汉王朝。此期历史舞台的主角是项羽而非刘邦。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历史,应当在秦汉之间加上"以西楚霸王项羽作为历史纪年"的这段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之际 历史纪年 项羽 刘邦
下载PDF
汉高祖的荒诞、痛苦与性格的多维度——以《史记·高祖本纪》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耕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38-46,共9页
司马迁以无畏的批判精神,揭露了当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在反秦起事以先制造的种种荒诞的天命在我的舆论,露出麒麟下的马脚;他的"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梦想成功,却又带来无法解除的痛苦;又用"互见法"全方位展现其人性格多... 司马迁以无畏的批判精神,揭露了当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在反秦起事以先制造的种种荒诞的天命在我的舆论,露出麒麟下的马脚;他的"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梦想成功,却又带来无法解除的痛苦;又用"互见法"全方位展现其人性格多维,蕴涵成功的原因与个性无赖的多元化,褒贬互陈,否定多于肯定,值得深长思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高祖本纪》 刘邦 性格
下载PDF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原因新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永美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不能只归结为刘邦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事实的出现,必定有其时代的需要,所以应看到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且从刘邦本人及其集团对他的影响来看,刘邦潜意识中也有分封...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不能只归结为刘邦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事实的出现,必定有其时代的需要,所以应看到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且从刘邦本人及其集团对他的影响来看,刘邦潜意识中也有分封异姓王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异姓王 刘邦集团 游侠精神 平民政权
下载PDF
沛谯英雄的两次崛起与汉王朝的兴亡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子今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7,共8页
"沛谯"又称"谯沛","汉魏二祖"和自己的功臣集团两次从这一地区崛起,于400年间,一首一尾,书写了汉王朝从建国到终结的历史。沛谯地方位于黄淮海平原。这里自战国晚期起,已经拥有富足的经济基础和充备的文... "沛谯"又称"谯沛","汉魏二祖"和自己的功臣集团两次从这一地区崛起,于400年间,一首一尾,书写了汉王朝从建国到终结的历史。沛谯地方位于黄淮海平原。这里自战国晚期起,已经拥有富足的经济基础和充备的文化资源。楚文化的长期积累,在这里形成了新的重心。汉初梁国的文化优势,也对这里的人才形势有所影响。刘邦集团和曹操集团虽然都崛起于沛谯,而前者多"布衣"、"白徒"、"亡命无赖",往往只是以个人身份追随刘邦,后者则以"诸夏侯曹"为代表,以宗族势力参与政治军事争搏,且其中颇有豪富。这一情形与东汉豪族势力的兴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沛谯 刘邦 曹操 汉朝 兴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