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状病毒LLR疫苗株VP7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雅静 高雪军 +3 位作者 刘晨鸣 魏至栋 冯德杰 朱莉萍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74-1077,1082,共5页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LLR疫苗株VP7基因的遗传特征,为疫苗的质量控制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LLR株轮状病毒毒种LLR38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VP7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pGEM-T中...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LLR疫苗株VP7基因的遗传特征,为疫苗的质量控制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LLR株轮状病毒毒种LLR38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VP7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pGEM-T中,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LLR株VP7基因全长1062bp,含编码326个氨基酸的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各代次病毒的VP7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变化完全一致,与GenBanK中LLR参考株(L11602)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与14株G10血清型RV毒株之间,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3%~87.4%和92.7%~94.9%;与不同血清型RV代表株间,VP7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2.2%~76.8%和72.9%~83.1%;在A、B、C3个重要抗原表位,LLR株与同一血清型RV代表株B223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7.5%,而与不同血清型仅为42.5%~62.5%。结论轮状病毒LLR疫苗株VP7基因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来自不同国家同一型别的RV株VP7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无明显差异,在遗传上密切相关,从VP7基因分子水平证明LLR株毒种及其制备的疫苗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llr VP7基因 遗传 变异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轮状病毒的LLR疫苗株全基因组克隆及结构蛋白VP6基因遗传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雅静 魏然 +4 位作者 冯德杰 刘晨鸣 魏至栋 高雪军 朱莉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RV)的LLR疫苗株全基因组基因和蛋白特征、完善关键基因遗传稳定性研究,为疫苗的质量控制和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将LLR株毒种第38代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LL...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RV)的LLR疫苗株全基因组基因和蛋白特征、完善关键基因遗传稳定性研究,为疫苗的质量控制和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将LLR株毒种第38代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LLR株(38代)全基因组11个dsRNA片段和传代病毒VP6基因,分别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LLR株全基因组11条RNA,由18 498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5 796个氨基酸;全基因组研究表明,所克隆的LLR株属于G10P[15]/NSP4[A]/SG Ⅰ基因型.LLR株VP6基因全长1 356 bp,含编码397个氨基酸的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各代次病毒的VP6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变化完全一致,与GenBank中LLR参考株(L11595)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与16株SG Ⅰ亚群RV代表株之间,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0% ~ 99.7%和97.0% ~ 99.2%;与不同亚群RV代表株之间,VP6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7.7% ~ 82.2%和92.2% ~93.5%;LLR株各代病毒VP6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各关键功能区未发生变异.结论 LLR疫苗株关键基因遗传特性稳定,为在分子水平保证LLR株毒种及其生产疫苗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其全基因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RV生物学、免疫学和确定该病毒的分类学地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兰州羔羊轮状病毒(llr)株 基因组克隆 VP6基因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轮状病毒LLR疫苗株非结构蛋白NSP4基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雅静 魏然 +4 位作者 冯德杰 刘晨鸣 魏至栋 高雪军 朱莉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年第4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LLR疫苗株NSP4基因的遗传特征及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LLR株轮状病毒毒种LLR38代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NSP4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LLR疫苗株NSP4基因的遗传特征及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LLR株轮状病毒毒种LLR38代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NSP4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pGEM-T中,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LLR株NSP4基因全长751 bp,含编码175个氨基酸的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各代次病毒的NSP4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与GenBank中LLR参考株(AY219873)进行比较,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7%,各关键功能区均未发生改变。与27株A~F不同基因群RV代表株进行比较,LLR株与A基因群RV的NSP4同源性较高,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9.2%~95.5%;与B、C、D、E、F基因群RV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5%~87.5%、85.2%~87.5%、65.9%~67.8%、27.6%~30.8%、77.8%;系统发生树显示LLR株与A基因群RV在一个分支内。结论轮状病毒LLR疫苗株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代NSP4基因遗传特性极其稳定,从分子水平证明LLR疫苗株毒种及其生产的疫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RV) llr NSP4基因 基因稳定性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轮状病毒LLR株在两种不同细胞中病毒滴度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杰 窦强 +1 位作者 刘溯 魏至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通过轮状病毒LLR株在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中培养效果的比较,为轮状疫苗的生产筛选最佳的细胞基质和培养条件。方法:将轮状病毒LLR株按MOI 0.02分别接种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两种细胞病变的情况,同... 目的:通过轮状病毒LLR株在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中培养效果的比较,为轮状疫苗的生产筛选最佳的细胞基质和培养条件。方法:将轮状病毒LLR株按MOI 0.02分别接种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两种细胞病变的情况,同时抽样检测病毒滴度,分析两种细胞对轮状病毒LLR株的敏感性。结果:牛肾细胞在感染轮状病毒LLR株后d 3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6.8 lgCCID50.mL-1;而Vero细胞在感染轮状病毒LLR株后d 8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7.3 lgCCID50.mL-1。轮状病毒LLR株在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上均能达到满意的病毒表达量。结论:轮状病毒LLR株在Vero细胞中培养能够达到理想的病毒表达量,利用Vero细胞培养轮状病毒LLR株,有利于提高疫苗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llr 牛肾细胞 VERO细胞 病毒滴度
原文传递
上海某区儿童血清轮状病毒LLR型疫苗株的免疫水平
5
作者 熊海燕 高燕红 +4 位作者 斯依提 蒋露芳 汪千力 居丽雯 姜庆五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部分0~5周岁儿童的血清轮状病毒LLR型中和抗体水平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为疫苗的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2012年6—8月上海市静安区儿保门诊部就诊的儿童中,筛选无发热、无轮状病毒感染疑似症... [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部分0~5周岁儿童的血清轮状病毒LLR型中和抗体水平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为疫苗的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2012年6—8月上海市静安区儿保门诊部就诊的儿童中,筛选无发热、无轮状病毒感染疑似症状的健康儿童血清标本210份,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方法检测儿童血清对轮状病毒LLR型疫苗株的中和抗体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0份0~5周岁儿童血清中,轮状病毒LLR型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7.1%,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5.36;0~6个月婴儿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16.0%,GMT为1∶28.72;7~11个月儿童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5%,GMT为1∶25.88。1~2周岁儿童的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0.0%,GMT为1∶30.78,2~3周岁儿童的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0.0%,GMT为1∶32.99,该两年龄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周岁儿童的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6.67%,GMT为1∶54.84,4~5周岁儿童的中和抗体阳性率为63.33%,GMT为1∶44.55,此两年龄组(段)儿童的阳性率和GMT均显著高于3周岁以下各年龄组,此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周岁儿童中和抗体水平较低,特别是7~11个月年龄组为最低,提示可能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儿童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llr型中和抗体 微量细胞病变法 儿童 腹泻 上海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LLR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庞兴 马金霞 +5 位作者 刘淦 张永鹏 魏邦孝 郭敏 李佳林 鱼轲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1年第3期30-34,共5页
目的为提高轮状病毒滴度,对病毒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胰蛋白酶浓度及维持液pH进行优化,为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生产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将轮状病毒LLR株分别以MOI0.005、0.01、0.02、0.04和0.08... 目的为提高轮状病毒滴度,对病毒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胰蛋白酶浓度及维持液pH进行优化,为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生产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将轮状病毒LLR株分别以MOI0.005、0.01、0.02、0.04和0.08接种牛肾细胞后收获病毒;以MOI0.02接种牛肾细胞,分别加入含1、2、3、4、5和7μg/mL胰蛋白酶的MEM培养液后收获病毒;以MOI0.02接种牛肾细胞,分别加入pH为6.0、6.5、7.0、7.5、8.0及8.5的MEM培养液后收获病毒。分别在24、48、72及96h取样,检测病毒滴度。结果以MOI0.02接种牛肾细胞后滴度最高,为7.5lgCCID_(50)/mL;当维持液中胰蛋白酶质量浓度为4μg/mL时滴度最高,为7.2lgCCID_(50)/mL;当pH为6.5及7.0时滴度最高,均为7.5lgCCID_(50)/mL。结论通过对牛肾细胞培养轮状病毒关键条件的优化,获得了提高病毒滴度的有效方法,为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生产过程控制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肾细胞 轮状病毒llr 感染复数 胰蛋白酶浓度 PH 病毒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