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PJ-GUESS模型的鸡公山马尾松林生产力和碳动态 被引量:5
1
作者 封晓辉 程瑞梅 +3 位作者 肖文发 王瑞丽 王晓荣 刘泽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5,共9页
应用LPJ-GUESS动态植被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河南鸡公山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碳动态。结果表明:在IPCC特别排放情景报告A2和B2情景下,到2100年该地区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生物量都不同程度增加,... 应用LPJ-GUESS动态植被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河南鸡公山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碳动态。结果表明:在IPCC特别排放情景报告A2和B2情景下,到2100年该地区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生物量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步升高,土壤碳储量逐步减少,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基本保持平衡。LPJ-GUESS模型可较好地拟合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的生长动态,未来可以在亚热带其他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lpj-guess模型 气候变化 碳动态
下载PDF
Combining LPJ-GUESS and HASM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carbon stock in China 被引量:18
2
作者 ZHAO Mingwei YUE Tianxiang +2 位作者 ZHAO Na SUN Xiaofang ZHANG Xingy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249-268,共20页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accurately estimating the forests' carbon stock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regional scale because they possess a great rate in the carbon stock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Yet the curre...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accurately estimating the forests' carbon stock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regional scale because they possess a great rate in the carbon stock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Yet the current estimation of forest carbon stock in the regional scale mainly depends on the forest inventory data, and the whole process consumes too much labor, money and time. And meanwhile it has many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forest carbon storage updating. In order to figure ou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based on 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ing (HASM), proposes a forest vegetation carbon storage simulation method. This new method employs the output of LPJ-GUESS model as initial values of HASM and uses the inventory data as sample points of HASM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in China. This study also adopts the seventh forest resources statistics of China as the data source to generate sample points, and it also works as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test. The HASM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total forest carbon storage of China is 9.2405 Pg, while the calculated value based on forest resources statistics are 7.8115 Pg. The forest resources statistics is taken based on a forest canopy closure, and the result of HASM is much more suitable to the real forest carbon storage. The simulation result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southwestern mountain region and the northeastern forests are the important forest carbon reservoirs in China, and they account for 39.82% and 20.46% of the country's total forest vegetation carbon stock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value (1975-1995), it mani- fests that the carbon storage of the two regions do increase clearly. The results of this re- search show that the large-scale reforestation in the last decades in China attains a signifi- cant carbon si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carbon storage initial value sample points lpj-guess HASM
原文传递
北京山区3种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未来碳平衡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瑞刚 李娜 +1 位作者 苏宏新 桑卫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6-534,共19页
使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北京山区研究了未来100a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的碳变化,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 使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北京山区研究了未来100a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的碳变化,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异养呼吸(Rh)、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和碳生物量(Carbon bio-mass)对两种未来气候情景(SRES A2和B2)以及相应大气CO2浓度变化情景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未来100a两种气候情景下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NPP和Rh均增加,并且A2情景下增加的程度更大;2)由于3种生态系统树种组成的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各自NPP和Rh增加的比例不同,导致三者NEE的变化也相异:100a后辽东栎林由碳汇转变为弱碳源,白桦林仍保持为碳汇但功能减弱,油松林成为一个更大的碳汇;3)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生物量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均增大,21世纪末与20世纪末相比:辽东栎林在A2情景下碳生物量增加的比例为27.6%,大于B2情景下的19.3%;白桦林和油松林在B2情景下碳生物量增加的比例分别为34.2%和52.2%,大于A2情景下的30.8%和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土壤异养呼吸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 碳循环 气候变化 lpj-guess模型 气候情景
下载PDF
基于HASM的中国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25
4
作者 赵苗苗 刘熠 +3 位作者 杨吉林 刘羽 赵娜 岳天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植被的生产力和地表质量状况,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了解近年来中国陆地植被NPP时空分布格局,探讨其对气候因子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植被的生产力和地表质量状况,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了解近年来中国陆地植被NPP时空分布格局,探讨其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空间分异规律,利用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HASM),结合LPJ-GUESS动态植被过程模型和MOD17A3NPP遥感数据产品估算2001-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NPP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气候要素和土壤质地特点分区探讨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5年全国植被平均NPP空间分布地域性明显,总体上沿水热梯度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西北沙漠和青藏高原腹地的植被NPP值最小,在100 g·m^(-2)(以C计,下同)以下,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过渡带植被NPP值在300-600 g·m^(-2)之间,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以及海南省和东北平原局部植被NPP值在700g·m^(-2)以上。(2)近15年全国植被NPP均值为376 g·m^(-2)·a^(-1),变化范围为1.9^(-1) 131 g·m^(-2)·a^(-1)。青藏区面积和植被NPP总量占全国的比例最大,均为23%,甘新区面积占全国的23%,年均NPP总量只占全国的10%;西南区、东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植被丰富,年均NPP总量占比大于面积占比。其他地区面积和年均NPP总量占全国的比例相当。(3)近15年全国有65.29%的区域植被NPP呈增加趋势,最大增速为72.64 g·m^(-2)·a^(-1),平均增速为2.29 g·m^(-2)·a^(-1),以青藏部分地区、黄土高原区、海南大部和台湾北部地区增幅最大。(4)近15年来全国有79.26%的地区年平均NPP与年平均降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年平均NPP与年平均温度这一比例仅为8.71%,分布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MOD17A3数据 lpj-guess模型 HASM 气温 降水 中国
下载PDF
黄土高原潜在自然植被空间格局及其生境适宜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韩庆功 彭守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8-193,203,共7页
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各界关注,潜在自然植被(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PNV)和生境适宜性概念应纳入植被规划,作为植被恢复的参考依据。基于高空间分辨率气候数据,使用动态植被模型(LPJ-GUESS),揭示黄土高原2001... 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各界关注,潜在自然植被(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PNV)和生境适宜性概念应纳入植被规划,作为植被恢复的参考依据。基于高空间分辨率气候数据,使用动态植被模型(LPJ-GUESS),揭示黄土高原2001—2020年PNV空间格局及其生境适宜性的动态演变,并界定了植被优先恢复区。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的PNV以草地和森林为主,潜在草地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地区(约占73.23%),潜在森林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约占26.16%),极少的裸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山区;在潜在森林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温带常绿针叶林占比分别为22.28%,3.88%,0.01%;随着气候变化的推进,潜在森林面积有所下降,而潜在草地面积有些许增加。PNV的生境适宜性呈现西北低、南部及东南高的分布,其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南部平原地带的潜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其生境适宜性较高,而分布在北部及东北部的潜在草地其生境适宜性较低;并且,对于每种PNV类型,其最高生境适宜性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及优先恢复区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潜在自然植被 生境适宜性 lpj-guess模型 黄土高原
下载PDF
2001-2100年黄土高原植被变化的土壤保持功能时空演变 被引量:2
6
作者 苏艳丽 陈笑蝶 +2 位作者 刘思余 刘力 彭守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62,81,共9页
基于LPJ-GUESS模型模拟分析2001—2100年黄土高原植被变化的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演变及变化趋势,以期为该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植被管理与侵蚀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001—2100年黄土高原的土壤保持功能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 基于LPJ-GUESS模型模拟分析2001—2100年黄土高原植被变化的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演变及变化趋势,以期为该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植被管理与侵蚀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001—2100年黄土高原的土壤保持功能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2)2001—2020年黄土高原西部高海拔地区、东部五台山地区及西北部地区的土壤保持功能显著上升,SSP119情景下西部祁连山脉地区显著上升,中部少部分地区显著下降,SSP585情景下北部大部分地区显著上升。(3)2001—2020年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的土壤保持功能显著突变,SSP119情景下中南部及西部地区显著突变,SSP585情景下除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显著突变。西部高海拔地区植被所带来的土壤保持功能下降,应该加强这部分地区的植被管理,比如科学种植适宜的植被。动态植被模型可以刻画气候变化下植被结构的动态变化,使土壤保持功能模拟得更精确,可采取类似LPJ-GUESS这样的动态植被模型在全球其他地区开展相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保持功能 lpj-guess模型 趋势 突变
下载PDF
1958—2008年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碳循环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亮 何晓军 +1 位作者 胡理乐 李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45-2855,共11页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林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太白山的林线位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为了定量分析太白山太白红杉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循环特征,基于模型(MTCLIM)模拟的温度和降水数据,应用植被动态过程模型(LPJ-GUESS)模...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林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太白山的林线位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为了定量分析太白山太白红杉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循环特征,基于模型(MTCLIM)模拟的温度和降水数据,应用植被动态过程模型(LPJ-GUESS)模拟了太白山南北坡1958—2008年太白红杉林的净初级生产力(NPP)、生物量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结果表明:1)太白红杉和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的NPP和生物量在太白红杉林占有优势,太白红杉的NPP和生物量均大于巴山冷杉。1958—2008年间太白红杉南北坡NPP的平均值为0.38 kgC.m-.2a-1,巴山冷杉为0.25 kgC.m-.2a-1,两者之和占整个太白红杉林NPP的86%;1958—2008年间太白红杉南北坡生物量的平均值为2.91 kgC/m2,巴山冷杉为2.02 kgC/m2,两者之和占太白红杉林生物量的94%。2)太白红杉和巴山冷杉的NPP均表现为北坡大于南坡,且南北坡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北坡的增幅小于南坡,所以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林的NPP差异有逐年减少的趋势。3)太白红杉生物量的年际波动较大,南北坡呈交替上升趋势,南坡的平均值(2.94 kgC/m2)大于北坡(2.89 kgC/m2)。巴山冷杉生物量的年际波动相对较小,北坡生物量水平大于南坡。4)1958—2008年南北坡太白红杉林平均NEE均为-0.023 kgC.m-.2a-1,表现为碳汇。南北坡碳汇水平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南坡的增加幅度(0.91 g.m-.2a-1)大于北坡(0.42 g.m-.2a-1)。以气候和CO2为驱动因子对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长期碳循环动态做了定量分析,从机理上揭示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气候变化 LPJ—GUESS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早期植被对气候反馈作用的模拟研究
8
作者 李焕 陈春珠 +3 位作者 杨子腾 夏宇欣 张以恒 赵文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9-998,共10页
准确理解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现象和机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末次间冰期早期是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可参考的典型暖期。目前,基于气候模式模拟的末次间冰期早期温度低于气候记录重建的结果。这一现状的一个潜在原因在... 准确理解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现象和机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末次间冰期早期是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可参考的典型暖期。目前,基于气候模式模拟的末次间冰期早期温度低于气候记录重建的结果。这一现状的一个潜在原因在于,这些气候模拟研究中采用的植被数据为工业革命前水平,忽略了植被动态对气候的反馈作用。本研究利用iLOVECLIM气候模式耦合植被模块VECODE和LPJ-GUESS开展末次间冰期早期(125 ka B. P.)植被动态对气候反馈作用的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相比基于工业革命前植被条件模拟得到的温度水平,耦合动态植被模拟的全球气候更温暖,但仍略低于记录重建的温度。在大陆/亚大陆尺度,高纬和北非地区模拟的125 ka B. P.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工业革命前水平,增温幅度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此外,末次间冰期早期北非植被覆盖对区域气温的正反馈通过增强的大气环流使低纬地区输送到高纬地区热量增加,从而表现出对全球气温的正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植被反馈作用 iLOVECLIM lpj-guess 气候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HASM的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模拟 被引量:23
9
作者 赵明伟 岳天祥 +1 位作者 赵娜 孙晓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2-1224,共13页
当前区域尺度上森林碳储量估算主要依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整个过程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十分耗时,严重影响了森林碳储量估算的时效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HASM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模拟方法,该方法以全球植被动态模型LPJ-Gu... 当前区域尺度上森林碳储量估算主要依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整个过程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十分耗时,严重影响了森林碳储量估算的时效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HASM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模拟方法,该方法以全球植被动态模型LPJ-Guess输出的植被碳储量为驱动场,以森林清查样地数据为精度控制点,模拟生成中国陆地森林碳储量分布情况。研究以第7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作为精度控制点数据源,同时作为本文模拟方法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碳储量为9.2405 Pg,考虑到森林资源清查是基于一定的郁闭度进行的,因此HASM模拟的结果与根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计算得出的7.8115 Pg相比更符合实际情况,西南山区和东北林区是中国森林最主要的碳库,其碳储量分别占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39.82%和20.46%。同时与之前(1975-1995年)相比具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表明近几十年来中国坚持大规模植树造林的碳汇效果显著。同时也表明基于HASM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模拟方法是有效的,模拟结果合理且精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在全球尺度上森林植被碳储量模拟及其它生态系统中碳储量模拟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驱动场 精度控制条件 lpj-guess HASM
原文传递
模拟夏季干旱对东灵山森林植被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亮 苏宏新 桑卫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应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耦合不同物种的干旱响应策略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干旱化对东灵山地区森林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降水减少、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无论树种采取何种策略,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的... 应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耦合不同物种的干旱响应策略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干旱化对东灵山地区森林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降水减少、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无论树种采取何种策略,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的总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都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在未来近一个世纪内尚未成为本地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但森林植被的树种组成与树种的干旱响应策略密切相关,不耐旱的物种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生物量水平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并没有降低,而耐旱的物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在受到干旱化长期影响时,其生物量有下降的趋势。这种响应策略也会导致植被蒸散等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的差异。因此,降水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长期模拟研究应该考虑物种对干旱的不同响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响应策略 蒸散 lpj-guess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物种组成 夏季降水
原文传递
陕西省油松林生产力动态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霍晓英 彭守璋 +2 位作者 任婧宇 曹扬 陈云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2-420,共9页
本研究利用LPJ-GUESS模型,分析了陕西省油松林在未来时期(2015—210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未来时期,研究区温度在RCP_(2.6)、RCP_(4.5)和RCP_(8.5)情景下将分别以0.12、0.23和0.54℃·10 a^(-1... 本研究利用LPJ-GUESS模型,分析了陕西省油松林在未来时期(2015—210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未来时期,研究区温度在RCP_(2.6)、RCP_(4.5)和RCP_(8.5)情景下将分别以0.12、0.23和0.54℃·10 a^(-1)的速率显著升高;降水在RCP_(2.6)和RCP_(8.5)情景下无显著变化,在RCP_(4.5)情景下将以14.36 mm·10 a^-1的速率显著增加.与历史时期(1961—1990年)相比,研究区油松林的NPP在未来时期将升高1.6%~29.6%;在RCP_(8.5)情景下21世纪末期(2071—2100年)油松林NPP将会升高45.4%;不同情景下油松林NPP表现为RCP_(8.5)>RCP_(4.5)>RCP_((2.6)).在未来时期,陕北地区油松林NPP在RCP_(2.6)和RCP_(4.5)情景下将分别以41.00和21.00 g C·m-2·10 a^(-1)的速率下降,该区油松林有变为碳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油松 lpj-guess模型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陕西省典型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思琦 彭守璋 陈云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92-290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基于过程的动态植被模型LPJ-GUESS模拟并分析陕西省栎类林和刺槐林在未来时期(2015—210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动态变化和趋势.结果表明:与基准时期(1961—1990年)相比,未来时期陕北... 本研究利用基于过程的动态植被模型LPJ-GUESS模拟并分析陕西省栎类林和刺槐林在未来时期(2015—210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动态变化和趋势.结果表明:与基准时期(1961—1990年)相比,未来时期陕北地区栎类林和刺槐林NPP将分别下降4.9%~29.5%、22.5%~56.2%,而在关中和陕南地区栎类林和刺槐林NPP将分别升高13.0%~49.0%、21.3%~62.9%;未来时期,不同情景下的栎类林和刺槐林NPP均表现为RCP2.6<RCP4.5<RCP8.5;未来时期,2种不同类型森林在陕北、关中、陕南3个分区均表现为碳汇,栎类林在陕北和关中地区的碳汇功能更强,而刺槐林在陕南地区的碳汇功能更强;3个分区刺槐林在不同RCP情景下NEP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栎类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lpj-guess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下中国潜在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
13
作者 张计深 史新杰 +2 位作者 刘宇诺 吴阳 彭守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8-444,共17页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是减缓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重要途径,了解气候变化下潜在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ECS)有利于区域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该研究基于遗传算法对LPJ-GUESS模型的敏感参数进行校准,使用降尺度的气候数据驱动模型,结合Mann-K...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是减缓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重要途径,了解气候变化下潜在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ECS)有利于区域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该研究基于遗传算法对LPJ-GUESS模型的敏感参数进行校准,使用降尺度的气候数据驱动模型,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s斜率估计方法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2001-2100年中国ECS的时空格局、趋势变化特征及气候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校准后的LPJ-GUESS模型模拟ECS的纳什效率系数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0.901,表明LPJ-GUESS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中国ECS。(2)2001-2020年,中国潜在自然植被ECS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量为156.06 Pg,其中植被、凋落物、土壤碳储量分别占34.2%、1.9%、63.8%。相比于2001-2020年,2081-2100年ECS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ECS总量预计增加0.51-11.16 Pg;2001-2020年和2021-2100年,中国潜在自然植被ECS的增加速率分别为8.5 g·m^(-2)·a^(-1)、3.7-21.0 g·m^(-2)·a^(-1)。(3)2021-2100年中国东南部、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区ECS显著增加(37-44 m^(-2)·a^(-1)),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等地区ECS显著减少(45-72 g·m^(-2)·a^(-1))。(4)不同区域的气候主导因子不同:气温在中国西北地区主导ECS变化;受区域干旱程度影响,ECS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辐射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主导ECS变化;在中国47.9%-56.1%的区域CO_(2)浓度主导ECS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潜在自然植被 生态系统碳储量 lpj-guess模型 气候驱动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