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Wulungu-Luliang area, Junggar basin: constraints on magma source and tectonic setting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Liu Kuihua Zhang +2 位作者 Guanlong Zhang Peiming Zhou Qizhi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15-524,共10页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in the Wulungu-Luliang area are mainly andesites of medium- to high-K calc-alkalic series. Volcanic rock samples have relatively high alkali(Na2O + K2 O = 4.7 % to 6.8 %) and low Ti O2...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in the Wulungu-Luliang area are mainly andesites of medium- to high-K calc-alkalic series. Volcanic rock samples have relatively high alkali(Na2O + K2 O = 4.7 % to 6.8 %) and low Ti O2contents(0.7 % to 0.9 %), relatively high Mg O(2.5 % to 3.4 %) and Mg#(49.9 % to 67.1 %), high rare earth element(REE) contents, and relatively high K2 O contents(1.7 % to 3.1 %).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show light REE enrichment((La/Yb)N= 4.15 to 5.19)with weak Eu anomalies(d Eu = 0.75 to 0.92). These samples are enriched in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 but relatively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The trace elements and REE patter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Setouchi and central Ryukyu high-Mg andesites, indicating a highMg andesite source. Relatively high Y contents(16.7 to24.4 ppm), and relatively low Sr/Y ratios(17.2 to 38.8) and Ti O2contents(0.7 % to 0.9 %)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slab melting. Low Sr/Nd(16.6 to 42.8), Ba/Th(66.4 to266.8), and U/Th(0.2 to 0.3) 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 of slab-derived fluids is low. The ratios of Ce/Th(4.9–7.3), Ce/Pb(1.8–4.2), Ba/Rb(7.99–22.03), Ba/Th(66.4–266.8), and La/Sm(3.6–4.3) are similar to ratios found in subducting sediment melts. Relatively high ratios of K/Nb(1357–3258),Th/La(0.28–0.42), Zr/Nb(8.8–27.1), and especially Th/Nb(0.48–1.25) suggest that the magma was assimilated and contaminated by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These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the ratios of La/Yb, Sc/Ni, Th/Yb, Ta/Yb,Ce/P2O5, and Zr/Ti O2, demonstrate that the earlier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in the Wulungu-Luliang area were generated in a continental island-arc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石炭系 岩浆源 准噶尔盆地 构造背景 古陆 高钾钙碱性系列
下载PDF
薄层砂岩边底水油藏空气辅助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
2
作者 刘晓丽 李阳 +5 位作者 白雷 吴丛文 王红波 马挺 姜振学 万云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1,共9页
针对边底水油藏“双高阶段”零散分布剩余油如何有效动用、低成本高效微生物驱油体系如何研发、微生物驱效果评价及配套技术攻关等难题,建立微生物驱筛选图版并评价了油藏微生物驱的适应性;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全面解析了油藏微生... 针对边底水油藏“双高阶段”零散分布剩余油如何有效动用、低成本高效微生物驱油体系如何研发、微生物驱效果评价及配套技术攻关等难题,建立微生物驱筛选图版并评价了油藏微生物驱的适应性;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全面解析了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筛选了乳化效果好的采油功能菌株H3;通过对主要营养成分碳源、氮源、磷源的筛选,开展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可实现原油乳化分散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复合粉激活体系;研究了底水油层“船底形”剩余油富集特征,形成了“微生物乳化+空气提效+稠化剂封堵”提高采收率驱油模式,明确了提高采收率幅度与注入菌体浓度、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正相关。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薄层砂岩边底水油藏,实施“4注20采”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矿场先导试验,注入微生物激活剂0.13倍孔隙体积,2017至2023年阶段增油5.6×104 t,采收率提高4.0个百分点,增油效果好的井主要分布在总菌浓度高、石油地质储量大、构造高部位、油层厚度大、底水薄、采出程度较高的区域。研究成果对丰富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序列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驱 边底水油藏 剩余油 激活体系 采收率 准噶尔盆地 陆梁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基底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63
3
作者 王方正 杨梅珍 郑建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6,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地陆梁隆起基底火山岩岩性为富钠玄武岩及流纹岩,总体显示出板内双峰火山岩特点。玄武岩的特征是:岩石的斑晶和基质中普遍出现橄榄石;辉石为普通辉石;斑晶和基质中的长石为偏酸性的斜长石(平均牌号为30~50);全岩化学成分C... 准噶尔盆地腹地陆梁隆起基底火山岩岩性为富钠玄武岩及流纹岩,总体显示出板内双峰火山岩特点。玄武岩的特征是:岩石的斑晶和基质中普遍出现橄榄石;辉石为普通辉石;斑晶和基质中的长石为偏酸性的斜长石(平均牌号为30~50);全岩化学成分CIPW计算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含有Ne(2.8%~4.6%),均含有O1(19.3%~10.1%)和Di(10.2%~24.6%),标准矿物分子组合为Ne+O1+Di+An;在全碱-SiO2图上玄武岩投影于碱性区;Mgu<65;REE总量为110.29~158.06μg/g。(La/Y)N变化范围为3.10~4.51。δEu变化于0.93~1.04;玄武岩的微量元素标准化图解为LILE相对于LREE适度富集,Nb,Ta相对于LREE和LILE亏损。Ni,Gr含量略低于原始岩浆的参考值;以上特征表明,玄武岩总体上属于碱性橄榄玄武岩;玄武岩具有较高正的εNd(t)和低的87Sr/86Sr,而流纹岩则具有较低的εNd(t)和较高的87Sr/86Sr,反映它们的同源性和遭受陆壳物质同化混染程度的不同。同位素Rb-Sr等时线年龄和单颗粒铬石蒸发年龄集中在323~395Ma。以上特点表明,陆梁玄武岩来自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异作用和陆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其形成于板内环境,与泥盆纪-石炭纪区域伸展作用有关,因此,陆梁隆起带基底很可能是一个大陆裂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火山岩 碱性橄榄玄武岩 流纹岩 断陷作用 陆梁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陆9井油源与成藏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绪龙 杨海波 +2 位作者 康素芳 张越迁 贾希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区域构造发展史和盆地模拟结果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确定了陆9井原油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并以后者为主,提出了西山窑组油藏为早白垩世末至第三纪异地油藏破坏后再次运聚成藏... 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区域构造发展史和盆地模拟结果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确定了陆9井原油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并以后者为主,提出了西山窑组油藏为早白垩世末至第三纪异地油藏破坏后再次运聚成藏,头屯河组油藏为原地中晚侏罗世风城组生成原油与早白垩世末至晚白垩世下乌尔禾组生成原油两次成藏,白垩系油藏为第三纪异地两次成藏油藏破坏后再次运聚成藏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成藏 隆起 准噶尔盆地 油源 早白垩世 区域构造 油藏 原油 盆地模拟
下载PDF
陆梁隆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年富 张越迁 +2 位作者 徐常胜 王斌 查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1-283,共3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具深层断裂和中浅层断裂两大断裂系统。陆南、基东和基南3条区域大断裂是连接油源的主要断层,陆南和基东断裂均具上正下逆结构。基南断裂为逆断层,浅部未发育正断层。基东断裂上部正断层侧向封堵性较好,可形成断层侧...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具深层断裂和中浅层断裂两大断裂系统。陆南、基东和基南3条区域大断裂是连接油源的主要断层,陆南和基东断裂均具上正下逆结构。基南断裂为逆断层,浅部未发育正断层。基东断裂上部正断层侧向封堵性较好,可形成断层侧向封堵油气藏;陆南断裂上部正断层侧向封堵较差,纵向也是开启的。基南断裂活动期与风城组烃源岩主要生油期即第一次成藏期匹配较好,三叠纪该断裂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基东断裂和陆南断裂底部逆断层活动期与油气成藏匹配关系与基南断裂相似,而其上部正断层活动期与乌尔禾组主要生油期即第二次成藏期匹配关系较好,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作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燕山运动期断裂对原生油藏保存、改造与破坏以及对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保存、改造起着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断裂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带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晓智 丁靖 +3 位作者 夏兰 齐雪峰 唐勇 高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79,共3页
陆梁隆起是一个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海西运动晚期的石炭纪—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其构造格局;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2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2套含油气组合... 陆梁隆起是一个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海西运动晚期的石炭纪—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其构造格局;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2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2套含油气组合:深层下组合成藏遵循"源控论",近源成藏,沿梁富集,主要成藏控制要素为不整合与岩相;中浅层侏罗系与白垩系均为次生油气藏,多沿梁、沿油源断裂聚集,受构造与油源断裂控制。燕山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起改造与再分配作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对高成熟的油气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区域性不整合和火山岩是否发育,是基岩型油气藏形成必备条件。今后勘探方向:深层下组合为夏盐凸起西北环带、石西凸起、滴北凸起;中浅层组合为石西-莫北凸起结合部、三个泉凸起、英西凹陷、滴南凸起断裂带前缘、滴北凸起断裂带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 勘探方向
下载PDF
红车断裂带断层封闭性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世加 冉乙钧 +1 位作者 路俊刚 吴恩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断层在油气运移及成藏中起双重作用,如何评价断层,对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为例,根据断裂带南、北段储层中油气的组成差异,研究该断裂在不同地质时期对油气的保存与破坏作用。指出燕山期的构造运动使红... 断层在油气运移及成藏中起双重作用,如何评价断层,对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为例,根据断裂带南、北段储层中油气的组成差异,研究该断裂在不同地质时期对油气的保存与破坏作用。指出燕山期的构造运动使红车断裂带南段和北段的受力强度不同,存在非均衡性,它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也不相同。相对而言,断裂带南段封闭性更好,对天然气的保存更为有利,从而形成白垩系气藏,而北段存在天然气散失作用,使本该形成的凝析气藏因天然气散失变为轻质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油气组成 地球化学研究 红车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陆梁油田陆9井区头屯河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罗明高 完颜祺琪 +2 位作者 石国新 姬承伟 任肇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60,共5页
从岩石学特点、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结构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极好储层和好储层比例极少,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主要... 从岩石学特点、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结构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极好储层和好储层比例极少,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头屯河组储层岩性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总体上表现出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南北方向储集砂体的连通性较东西方向好,砂体连通型式以复合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非均质性 孔隙结构 头屯河组 陆梁油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27
9
作者 查明 陈中红 +2 位作者 张年富 张越迁 胡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5-322,共8页
陆梁地区内水文环境从深部到浅部有明显变化 ,发育多向型水化学剖面。深部为较高矿化度的CaCl2 型地层水 ,浅层为较低矿化度的CaCl2 型地层水 ,中层发育低—高矿化度的NaHCO3型水。地层水的这种剖面分布形式与深层逆断裂和中 浅部的正... 陆梁地区内水文环境从深部到浅部有明显变化 ,发育多向型水化学剖面。深部为较高矿化度的CaCl2 型地层水 ,浅层为较低矿化度的CaCl2 型地层水 ,中层发育低—高矿化度的NaHCO3型水。地层水的这种剖面分布形式与深层逆断裂和中 浅部的正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 3个水文地质旋回 ,每个旋回有着不同的水化学特征及发育不同的水化学剖面。研究区的水动力场与油气运聚关系十分密切 ,早期主要流向是西北至东南及西南至东北方向 ,中 晚期主要流向是西南至东北方向 ,与油气运移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地区 水文环境 水化学特征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油气藏
下载PDF
云南陆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树根 戴苏兰 +1 位作者 赵永胜 赵泽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9-22,共14页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中识别出四个不整合面,即Tg、T6、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5,拉张强度渐增期;(2)T5→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与拉张史相对应,陆良盆地的沉降...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中识别出四个不整合面,即Tg、T6、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5,拉张强度渐增期;(2)T5→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与拉张史相对应,陆良盆地的沉降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N2c为快速沉降阶段;(2)Q为沉降缓慢阶段。据此,陆良盆地的形成演化阶段为:(1)盆地初始形成期(Tg—T6);(2)盆地扩张发育期(T6—T3);(3)盆地发展稳定期(T3—T0);(4)盆地萎缩充填期(T0—现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陆良盆地 拉张史 沉降史 盆地演化
下载PDF
陆梁隆起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34
11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2 位作者 吴孔友 张年富 张越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根据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成因机制和地震反射特征,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各不相同。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配置可分为五种类型:Ⅰ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其下依次为泥岩、砂... 根据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成因机制和地震反射特征,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各不相同。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配置可分为五种类型:Ⅰ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Ⅱ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Ⅲ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Ⅳ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Ⅴ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砂砾岩。其中,Ⅰ型、Ⅱ型对本区油气运聚最为有利,白垩系底部不整合与断层共同构成了良好的输导通道,不整合之下的淋滤带是较好的运移通道,在其上风化粘土层的遮挡下,油气可有效地横向运移,喜马拉雅运动后期产生的正断层切割不整合底部的砾岩及上覆大套砂岩,向上快速输导油气。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封堵油气成藏有三种模式,即粘土层封堵、淋滤带半风化泥岩封堵和淋滤带薄层泥岩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不整合面 岩性配置 淋滤带 粘土层 底砾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晓智 何登发 +2 位作者 杨迪生 齐雪峰 唐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91,共19页
陆梁隆起属于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的有利指向区,晚海西期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陆梁隆起的构造格局;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油气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两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两套含油气组合;... 陆梁隆起属于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的有利指向区,晚海西期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陆梁隆起的构造格局;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油气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两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两套含油气组合;深层下组合成藏遵循"源控论",油气多为近源成藏,沿梁富集,受不整合与岩相控制;中浅层侏罗系与白垩系均为次生油气藏,多沿梁、沿油源断裂聚集,受构造与油源断裂控制。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起改造与再分配作用;喜马拉稚山期构造运动对高成熟的油气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区域性不整合与火山岩岩体是否发育,是基岩型油气藏形成必备条件;储层质量影响着油气丰度,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规模与产能高低。今后勘探方向:下组合为夏盐凸起西北环带、石西凸起和滴北凸起;中组合为石西-莫北凸起结合部、三个泉凸起、英西凹陷、滴南凸起断裂带前缘和滴北凸起断裂带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陆梁隆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59
13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朱筱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十分发育 ,且与油气运聚关系非常密切 :二叠系、三叠系底不整合面是该区侏罗纪末成藏的主控因素 ,侏罗系底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进入该系的有利通道 ,而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又是油气顺利从侏罗系进入白垩系的必要...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十分发育 ,且与油气运聚关系非常密切 :二叠系、三叠系底不整合面是该区侏罗纪末成藏的主控因素 ,侏罗系底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进入该系的有利通道 ,而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又是油气顺利从侏罗系进入白垩系的必要条件。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有褶皱、断褶、超覆、削截、平行 5种类型 ,各种类型的不整合面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有着差异 ,其中断褶不整合面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与聚集作用最大 ,是研究区最为典型的油气成藏方式。不整合面的分布具有差异性、继承性、迁移性 ,三性对油气的演化和分配有着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不整合面 油气运聚 输导体系 成藏方式 聚集作用 褶皱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油气成藏系统 被引量:11
14
作者 查明 陈中红 +2 位作者 朱筱敏 张年富 张越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7-99,共3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发育有两个油气系统,即盆1井西凹陷油气系统和玛湖凹陷油气系统。后者分布非常局限,仅存在于玛东斜坡区。受区域构造演化影响,从深部到浅部,剖面上发育三个水文系统,每个水文系统其水文环境各不相同,对油气运聚的控...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发育有两个油气系统,即盆1井西凹陷油气系统和玛湖凹陷油气系统。后者分布非常局限,仅存在于玛东斜坡区。受区域构造演化影响,从深部到浅部,剖面上发育三个水文系统,每个水文系统其水文环境各不相同,对油气运聚的控制特征也各有差异。研究区的输导系统是非常发育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快速有效的系统,对油气的运移聚集起到了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地区 油气成藏系统 盆1井西凹陷油气系统 玛湖凹陷油气系统 水动力系统 输导系统
下载PDF
卡拉麦里缝合带后碰撞期火山活动 被引量:23
15
作者 吴小奇 刘德良 李振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0-230,共11页
卡拉麦里缝合带是北疆的一条重要界线,沿该带广泛发育晚古生代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具有LILE相对富集、HFSE相对亏损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Nb、Zr、TiO2含量和Zr/Y、Nb/Y比值,Sr-Nd同位素主要表现出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火山岩形... 卡拉麦里缝合带是北疆的一条重要界线,沿该带广泛发育晚古生代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具有LILE相对富集、HFSE相对亏损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Nb、Zr、TiO2含量和Zr/Y、Nb/Y比值,Sr-Nd同位素主要表现出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期。对卡拉麦里缝合带而言,从西向东后碰撞火山岩的时代逐渐变新,表明该缝合带从西向东逐渐演化进入后碰撞期,这从侧面反映了卡拉麦里洋盆是从西向东逐渐关闭的。对卡拉麦里缝合带而言,在后碰撞期,岩石圈伸展减薄,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并发生部分熔融,加上地幔对流作用强烈,使得缝合带下产生了大规模的幔源岩浆底垫;先前在洋壳消减期被流体交代提取过的岩石圈地幔也在低压高温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混染了底垫的软流圈物质并喷发,形成了晚古生代的后碰撞期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缝合带 陆梁隆起 三塘湖盆地 晚古生代 火山岩 后碰撞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油气运移方向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1 位作者 吴孔友 张年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2,共4页
对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油气运移方向的研究结果表明 ,陆梁油田的油气可能来源于盆 1井西凹陷和玛湖凹陷。进一步对两者油气可能运移路径的构造形态和运移通道条件进行了分析 ,认为盆 1井西凹陷的油气运移路径为一继承性的斜坡 ,深部的逆... 对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油气运移方向的研究结果表明 ,陆梁油田的油气可能来源于盆 1井西凹陷和玛湖凹陷。进一步对两者油气可能运移路径的构造形态和运移通道条件进行了分析 ,认为盆 1井西凹陷的油气运移路径为一继承性的斜坡 ,深部的逆断裂和不整合面、中部的正断层及浅部的大套砂砾岩体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 ,其油气运移条件较玛湖凹陷有利。在此基础上 ,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w (甾烷C2 9ααα2 0S) /w (2 0S +2 0R)和w(C2 9ββ) /w(ββ+αα)、烷烃碳同位素δ13 C和原油碳同位素δ13 C、原油物性等指标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发生的运移效应并结合流体势进行分析认为 ,陆梁地区主要的油气运移方向为西南东北向。证实了盆 1井西凹陷是该区主要的生油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油田 油气运移 运移方向 二次运移
下载PDF
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演化探讨 被引量:47
17
作者 赵俊峰 刘池洋 +2 位作者 王晓梅 马艳萍 黄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3-672,共10页
对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时限及其演化的认识,是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东界的基础,也是探讨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改造盆地与盆山耦合的研究思路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及邻区前中生代地质演化、中生代... 对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时限及其演化的认识,是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东界的基础,也是探讨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改造盆地与盆山耦合的研究思路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及邻区前中生代地质演化、中生代原始沉积面貌、中生代构造变动与岩浆活动以及新生代以来与相邻地堑发育耦合关系等的分析,并结合裂变径迹测年与热史模拟,认为吕梁山地区在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是大型沉积盆地的一部分,与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同步沉降—抬升过程。晚白垩世以来是吕梁山地区主要的隆升期,可进一步分为缓慢隆升(100-21±2Ma)、加速隆升(21±2-8Ma)及强烈隆升(8Ma以来)3个隆升演化阶段。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演化,与相邻鄂尔多斯盆地的抬升消亡及其周边断陷盆地的发育从属统一的区域动力学环境,主要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活动和演化息息相关,同时受更广阔的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 鄂尔多斯盆地 隆升 裂变径迹 盆山耦合
下载PDF
云南陆良盆地第三系含气系统基本要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苏兰 刘树根 +1 位作者 赵永胜 赵泽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以腐泥腐殖型为主,成熟度低,以形成生物(细菌)气为主。盆地具有生物气形成的优越条件。盆地储集层以高孔中渗和高孔低渗两类为主,盖层岩石的封闭能力弱,保存...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以腐泥腐殖型为主,成熟度低,以形成生物(细菌)气为主。盆地具有生物气形成的优越条件。盆地储集层以高孔中渗和高孔低渗两类为主,盖层岩石的封闭能力弱,保存条件欠佳。盆地第三系有一个含气系统,即N2c2-N2c3(!)含气系统。上第三系茨营组二段(N2c2)为主力烃源岩,三段(N2c3)为优势储集岩,而N2c4为区域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陆良盆地 第三系 含气系统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云南陆良盆地第三系含气系统基本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树根 戴苏兰 +1 位作者 赵永胜 赵泽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陆良盆地是云南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的形成过程决定了第三系含气系统的形成过程。盆地第三系有一个含气系统,即N2c2-N2c3(!)含气系统。上第三系茨营组二段(N2c2)为主力烃源岩,三段(N2c3)为优势储... 陆良盆地是云南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的形成过程决定了第三系含气系统的形成过程。盆地第三系有一个含气系统,即N2c2-N2c3(!)含气系统。上第三系茨营组二段(N2c2)为主力烃源岩,三段(N2c3)为优势储集岩,而N2c4为区域盖层。N2c2-N2c3(!)含气系统的关键时期是距今1.64Ma,圈闭形成于N2c1-N2c4,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发生在N2c2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盆地形成 陆良盆地 油气藏
下载PDF
陆梁油田头屯河组油藏地应力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民河 廖健德 +1 位作者 李震 王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随着对地应力认识的深入 ,它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应用岩心测试、水力压裂等资料分析了陆梁油田头屯河组油藏的地应力及裂缝特征。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 ,水平最小主应力梯度为 0 0 1 2 1MPa/m ,天然的裂缝走向为近似东... 随着对地应力认识的深入 ,它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应用岩心测试、水力压裂等资料分析了陆梁油田头屯河组油藏的地应力及裂缝特征。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 ,水平最小主应力梯度为 0 0 1 2 1MPa/m ,天然的裂缝走向为近似东西向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油藏地应力分布状况。在分析地应力、裂缝特征的基础上 ,简述了裂缝与地应力的关系 ,并对压裂时地层中裂缝的延伸情况进行分析 ,同时分析了该油藏地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地应力分析 油田开发 砂岩油藏 无源微地震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