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对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文学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1
1
作者 秦弓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0-57,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战事连绵、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复杂背景下,民族主义文学应运而生。鲁迅在各种场合对民族主义文学予以毫不留情的批判。追溯否定性评价的原因,有阶级论的作用,更有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影响,也有左翼与民族主义文学的不... 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战事连绵、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复杂背景下,民族主义文学应运而生。鲁迅在各种场合对民族主义文学予以毫不留情的批判。追溯否定性评价的原因,有阶级论的作用,更有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影响,也有左翼与民族主义文学的不同处境所激起的愤懑,以及流派之间的排他性等。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应该努力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认识这些现象的本来面目及其发生的原因与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而不应只是以一方的言论作为根据,片面地剪裁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30年代 民族主义文学 评价 问题
下载PDF
鲁迅《野草》的现代主义因素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宾恩海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其艺术形式上的象征意味、非实指性、哲学品格的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外部特征也惊人地相似。《野草》在表现现代人的危机意识、探索人的心理深度方面为中国新文学开辟了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现代主义文学 情感压抑
下载PDF
鲁迅“弃医从文”深层动机的心理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龙福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1-74,共4页
鲁迅"弃医从文"的动机构成十分复杂,在启蒙救国的表层动机之下潜隐着两个重要深层动机:一是要渲泻自己积郁已久的精神痛苦,为心灵寻求长久的栖息之地;二是满足其既要"英雄"又要"稳当"的深层心理需求。
关键词 鲁迅 弃医从文 深层动机 心理分析
下载PDF
无政府主义“东京派”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全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6,共7页
《天义》报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影响了后来成为作家的一些留日学生,尤其对周氏兄弟的影响最值得重视;二是它宣扬的一些思想观念,尤其是何震的女性解放主张,在五四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性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 《天义》报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影响了后来成为作家的一些留日学生,尤其对周氏兄弟的影响最值得重视;二是它宣扬的一些思想观念,尤其是何震的女性解放主张,在五四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性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天义》报在这两个方面向文学的渗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援,并由此获得了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鲁迅 女性文学 无政府主义 东京派
下载PDF
从鲁迅《谈所谓“大内档案”》看政权交替对档案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曹玉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3,共3页
众所周知,朝代更替可能会对档案保护带来严重的破坏,致使档案残缺不全,严重影响我国历史档案史料的保存,但是另一方面,朝代更替也促进了档案工作前进的步伐。八千麻袋事件是民国档案界的一大憾事,对于这一变相卖国的事件,身为一代文坛... 众所周知,朝代更替可能会对档案保护带来严重的破坏,致使档案残缺不全,严重影响我国历史档案史料的保存,但是另一方面,朝代更替也促进了档案工作前进的步伐。八千麻袋事件是民国档案界的一大憾事,对于这一变相卖国的事件,身为一代文坛巨匠的鲁迅先生亲眼目睹、亲身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政权交替 档案
下载PDF
抗战时期毛泽东萧军关于鲁迅的看法与争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9,共14页
鲁迅逝世后,在陕北根据地,如何定位鲁迅精神,毛泽东和萧军分别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也曾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了争论,这说明两人在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其一,毛泽东和萧军都相信对敌战斗到底是鲁迅精神的重要内容,不... 鲁迅逝世后,在陕北根据地,如何定位鲁迅精神,毛泽东和萧军分别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也曾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了争论,这说明两人在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其一,毛泽东和萧军都相信对敌战斗到底是鲁迅精神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是,萧军认为对革命阵营里的"黑暗"也要进行战斗。其二,毛泽东认为,鲁迅"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萧军则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以鲁迅精神为精神。其三,毛泽东在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基础上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主张;萧军则认为,鲁迅强调的是文艺的"独立性"。其四,毛泽东认为,鲁迅有一个从进化论者向唯物辩证论者,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过程;萧军不承认鲁迅有这个"转变",他认为鲁迅一直是发展的、革命的。总之,这场争论属于革命阵营内部的观点之争,毛泽东主张建设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萧军则强调要建设抗日民族战争的文化,文艺与政治要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鲁迅 萧军 新民主主义文化
下载PDF
在想象中被人为夸大了的思想冲突——剖析鲁迅在厦门大学期间和校长林文庆之间的“矛盾” 被引量:1
7
作者 严春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4-188,共5页
鲁迅虽然只在厦门大学待了一百余天,但却留下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历史谜题。其中他与当时厦大校长林文庆博士之间的所谓矛盾与冲突,就是一个长期困扰学者们的问题。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被人为夸大了的误会。其实,在鲁迅和林文庆之间的冲... 鲁迅虽然只在厦门大学待了一百余天,但却留下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历史谜题。其中他与当时厦大校长林文庆博士之间的所谓矛盾与冲突,就是一个长期困扰学者们的问题。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被人为夸大了的误会。其实,在鲁迅和林文庆之间的冲突,远没有学者们想象中那样剧烈,导致鲁迅最终离开厦大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他与许广平之间炽热的爱情,其次是他与顾颉刚等人之间的激烈矛盾,这些与林文庆并没有实质上的联系。因而,鲁迅的离去,实不应成为妨碍后人正确评价林文庆的一块顽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林文庆 鲁迅 思想冲突
下载PDF
从“反抗绝望”到“向下超越”——汪晖鲁迅研究述略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瑶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在汪晖的学术脉络中,"鲁迅问题"与"中国问题"之间始终存在深刻的互文关系。鲁迅是汪晖思考"中国问题"的一个坐标,与此同时,通过在当代中国思想领域中建立的批判坐标,汪晖亦不断展开鲁迅所携带的历史丰富... 在汪晖的学术脉络中,"鲁迅问题"与"中国问题"之间始终存在深刻的互文关系。鲁迅是汪晖思考"中国问题"的一个坐标,与此同时,通过在当代中国思想领域中建立的批判坐标,汪晖亦不断展开鲁迅所携带的历史丰富性。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及其文化批判实践都是高度政治性和历史性的。伴随思想史研究的深入,汪晖对于鲁迅思想及其文学世界的阐释也不断向历史纵深处沉潜,并愈发深刻地与20世纪中国的思想与社会文化变迁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晖 鲁迅研究 历史中间物 鬼世界 向下超越
下载PDF
鲁迅与苏联“同路人”文学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春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9,17,共5页
十月革命后苏联出现的“同路人”文学标志着当时苏联文学的最高成就 ,鲁迅积极译介“同路人”文学 ,并对这一文学多有论述。鲁迅对“同路人”文学的态度有时也很复杂 ,这与他对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文学的态度相关 ,“同路人”文学的现代... 十月革命后苏联出现的“同路人”文学标志着当时苏联文学的最高成就 ,鲁迅积极译介“同路人”文学 ,并对这一文学多有论述。鲁迅对“同路人”文学的态度有时也很复杂 ,这与他对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文学的态度相关 ,“同路人”文学的现代主义艺术质素 ,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艺术的师承 ,是鲁迅亲和“同路人”文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同路人'文学 真实 心理现实主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人名及称呼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3-7,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人名称呼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鲁迅对人名有着深切的人生体验 ,在他的笔名选择及对小说中人物的姓名选定上 ,体现了他的反封建思想 ;在对人们交往过程中称呼的描写上 。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人名 称呼 尊卑等级观念 文化内涵 审美价值 文化透视
下载PDF
民间艺术与鲁迅的美术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74-76,共3页
鲁迅崇尚美术作品的力量之美,提倡大众化美术,重视美术的现实性与民族性。这与鲁迅一生钟情民间艺术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鲁迅 民间艺术 美术观
下载PDF
论鲁迅的反战诗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英宏 《云梦学刊》 2008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鲁迅先生的诗歌就是心血浇铸的艺术之花。他的诗歌有一个重要的品牌:反战诗。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兵燹涂炭之祸给予揭露,对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大灾大难给予控诉。鲁迅的反战诗体现出的高品位、高格调及其独到的深刻思... 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鲁迅先生的诗歌就是心血浇铸的艺术之花。他的诗歌有一个重要的品牌:反战诗。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兵燹涂炭之祸给予揭露,对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大灾大难给予控诉。鲁迅的反战诗体现出的高品位、高格调及其独到的深刻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反战 反战诗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多维建构和递嬗 被引量:1
13
作者 禹权恒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13,共6页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等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差异性,鲁迅形象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卡里斯玛典型",鲁迅形象塑造背后蕴含...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等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差异性,鲁迅形象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卡里斯玛典型",鲁迅形象塑造背后蕴含着诸多革命性因素。鲁迅形象和20世纪中国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要想厘清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鲁迅形象是一个有效切入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左翼时期 延安时期 鲁迅形象 建构
下载PDF
“集体无意识”下的冷漠——探析鲁迅与芥川龙之介小说之异同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慧真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3-56,共4页
鲁迅和芥川龙之介分别是中日文坛上举足轻重的文学巨匠,中日近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鲁迅曾在日本留过学,阅读和翻译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他们都热衷于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文章结合二人作品分析集体无意识下人们的冷漠及这... 鲁迅和芥川龙之介分别是中日文坛上举足轻重的文学巨匠,中日近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鲁迅曾在日本留过学,阅读和翻译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他们都热衷于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文章结合二人作品分析集体无意识下人们的冷漠及这种冷漠对心灵所造成的危害:人性的沦落、人格的丧失、阴暗利己主义的盛行,以及二者作品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芥川龙之介 集体无意识 近现代文学
下载PDF
文学评论的启蒙叙事——《摩罗诗力说》综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岑雪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3-78,共6页
《摩罗诗力说》在鲁迅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以文学评论的形式,表达了青年鲁迅“别求新声于异邦”的思想启蒙目的。从鲁迅所求“摩罗”诗派之“新声”、“新声”之“诗力”,以及鲁迅对“精神界之战士”的期待等方面,论述... 《摩罗诗力说》在鲁迅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以文学评论的形式,表达了青年鲁迅“别求新声于异邦”的思想启蒙目的。从鲁迅所求“摩罗”诗派之“新声”、“新声”之“诗力”,以及鲁迅对“精神界之战士”的期待等方面,论述了《摩罗诗力说》的启蒙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说》 中国 文学研究 启蒙主义
下载PDF
鲁迅藏汉画像中方位四神形象释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晓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6-18,共3页
鲁迅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名人,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收藏者。鲁迅藏汉画像中有8幅四神图像,四神起源于远古神话,后来和中国不断堆积生成的文化载体相结合,从而成为方位神,又成为祥瑞之兽,在图像上屡有传承并在美术史上占有... 鲁迅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名人,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收藏者。鲁迅藏汉画像中有8幅四神图像,四神起源于远古神话,后来和中国不断堆积生成的文化载体相结合,从而成为方位神,又成为祥瑞之兽,在图像上屡有传承并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汉画像 四神 文化演进
下载PDF
鲁迅与林语堂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王福湘 陶丽霞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5-110,共6页
鲁迅与林语堂作为中国译学史和翻译史上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翻译活动的同与异可以梳理为三个层面:拿来与送去,异化与归化,直译与美译。他们的差异表明:译者的主体性是文学翻译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译者的文化态度在他们的翻译策略的... 鲁迅与林语堂作为中国译学史和翻译史上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翻译活动的同与异可以梳理为三个层面:拿来与送去,异化与归化,直译与美译。他们的差异表明:译者的主体性是文学翻译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译者的文化态度在他们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林语堂 翻译理论 拿来主义 异化 归化 直译 美译
下载PDF
鲁迅的文字功夫
18
作者 顾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41-45,共5页
鲁迅杂文的成就不单靠思想之特别深刻,也得力于罕见的文字功夫;本文就其中比兴、幽默、类型等三个方面略抒己见。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比兴 幽默 类型
下载PDF
鲁迅与袁宏道
19
作者 王吉鹏 王欣宇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3,共3页
上世纪30年代初由于林语堂等人的倡导,晚明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走上了历史舞台。鲁迅认为袁宏道提高了小说、戏曲和传奇的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是有特定的价值和地位的,同时他还认为袁宏道是一个关心世道的文人。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 上世纪30年代初由于林语堂等人的倡导,晚明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走上了历史舞台。鲁迅认为袁宏道提高了小说、戏曲和传奇的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是有特定的价值和地位的,同时他还认为袁宏道是一个关心世道的文人。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使得鲁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袁宏道以及小品文的态度是不同的:五四时期的倡导,三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批评,以及同是在三十年代对小品文的希望和要求。从中我们看到鲁迅评价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更从中看到鲁迅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态度。鲁迅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我们建立了科学的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袁宏道 关系
下载PDF
鲁迅的“看客”情结探源
20
作者 王志蔚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立人"为指向,反复再现"看客"影像,展示老中国人间世相和国人生存状态——贯穿于鲁迅一生创作的全过程,凝成了鲁迅一生挥之不去的"看客"情结。这种情结,与鲁迅青少年时期独异、坎坷、苦楚、悲凉的生命... 以"立人"为指向,反复再现"看客"影像,展示老中国人间世相和国人生存状态——贯穿于鲁迅一生创作的全过程,凝成了鲁迅一生挥之不去的"看客"情结。这种情结,与鲁迅青少年时期独异、坎坷、苦楚、悲凉的生命感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痛彻反省以及梁启超、尼采等中外先哲的思想启迪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国民性 “看客” 原因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