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今名医方论》学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丽英 胡晓阳 +2 位作者 赵雪莞 陈宝忠 段富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55-456,共2页
《古今名医方论》乃由清代罗美撷选历代名医的医论和辨证施治的精华编撰而成,其选方严格、实用,无门户之见,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且多有发展创制新方,对名医、名方之评述更为精审,阐明了方剂配伍理论。
关键词 古今名医方论 罗美 学术思想 配伍理论
下载PDF
国立大学时期之清华校园规划与建设溯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亦师 《建筑创作》 2020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以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即1928年8月-1937年7月和1946年10月-1948年底这两段时间内的清华校园建设为研究对象,缕述重要的建设及其影响,着重论述罗家伦和梅贻琦两位校长的治校方针和建设成果,并分析清华学术发展与校园建设间的密切关联。罗... 以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即1928年8月-1937年7月和1946年10月-1948年底这两段时间内的清华校园建设为研究对象,缕述重要的建设及其影响,着重论述罗家伦和梅贻琦两位校长的治校方针和建设成果,并分析清华学术发展与校园建设间的密切关联。罗家伦时代主要的建设成就有两条:"四大建筑"的兴建及制定了1930年新规划,梅贻琦则以既有规划为基础,修订了之前"三年建筑计划",尤其注重新兴工程学科的发展,并兴修相应馆舍与相适应。同时,对教职工住宅的兴建也特加关注,最终推动了清华学术的空前发展。在这一时期的校园建设中,由罗发其端,而梅总其成,奠定了清华的校园格局。1946年复校后则仅新建胜因院住宅,但因兴办农学院使校址扩大到颐和园以东。系统清理此一段校园建设历史,补充了清华校史研究中的若干不足,也能更深刻理解清华校园建设与学术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清华大学 校园规划 罗家伦 梅贻琦 三年建筑计划
下载PDF
吴梅的婚姻观与女性观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庆龄 《滨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吴梅作为清末民初新旧思想交替时代的文人,其婚姻观、女性观具有矛盾的两面性。他思想的进步性表现为同情当时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的女性,对必须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深刻批评,且较早涉及女权问题的探索。... 吴梅作为清末民初新旧思想交替时代的文人,其婚姻观、女性观具有矛盾的两面性。他思想的进步性表现为同情当时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的女性,对必须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深刻批评,且较早涉及女权问题的探索。但作为旧时代的文人,他仍然将女性的不幸归结为刚刚萌芽的自由恋爱,体现了其婚姻观、女性观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 婚姻观 女性观 《落茵记》 《双泪碑》
下载PDF
新安医家罗美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居义 陆翔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8期1447-1450,共4页
新安医家罗美由经生入医道,精于易理,著有医书五部,内容丰富,汇通内经、难经、伤寒和各家学说,涉及医经、方论和临证各科,影响较大。罗氏精研了五运六气学说,主张胃部为三焦实质,提出太冲脉一体论,构建新的脉法诊法体系,完善了君火相火... 新安医家罗美由经生入医道,精于易理,著有医书五部,内容丰富,汇通内经、难经、伤寒和各家学说,涉及医经、方论和临证各科,影响较大。罗氏精研了五运六气学说,主张胃部为三焦实质,提出太冲脉一体论,构建新的脉法诊法体系,完善了君火相火理论等。罗氏论医擅以易学出发,兼采儒道,还在养生、经络、阴阳等方面提出创见,于临证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学 罗美 内经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宏图与现实——国立清华大学时期校长和建筑师的互动与成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嘉希 许懋彦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1期151-164,共14页
本文以国立大学时期(1928年8月—1937年7月)的清华校园设计理念和空间建设结果为研究对象,以在任校长和主要建筑师为界,将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分为“罗家伦与杨廷宝时期”和“梅贻琦与沈理源时期”两阶段,论述两个阶段的办学目标、校园建... 本文以国立大学时期(1928年8月—1937年7月)的清华校园设计理念和空间建设结果为研究对象,以在任校长和主要建筑师为界,将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分为“罗家伦与杨廷宝时期”和“梅贻琦与沈理源时期”两阶段,论述两个阶段的办学目标、校园建设观念、相应的设计策略及建设成果。校长与建筑师分别从办学和空间角度出发,形成合作和碰撞。行政方与设计方的互动为探究国立清华大学校园演变提供了具体和动态的视角,促使今天更深入地理解国立大学时期清华校园从1930年“罗家伦与杨廷宝时期”规划宏图的诞生和初步实施,到“梅贻琦与沈理源时期”基于现实对既有规划的偏离和调和,这一颇具争议的重大“转向”背后的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清华大学 校园规划 校园建设 罗家伦 杨廷宝 梅贻琦 沈理源
下载PDF
北京大学的有“声”词学及现代传承
6
作者 昝圣骞 《励耘学刊》 2023年第1期235-252,388,共19页
国立北京大学的有“声”词学传统,以吴梅、许之衡开设古代音乐学及词曲声律课肇端,再由许之衡、罗庸立足词的音乐文学属性建立起系统的词史批评观及研究方法论,最终由叶玉华、阴法鲁等在词体起源、唐代乐舞、姜夔词旁谱等领域取得开创... 国立北京大学的有“声”词学传统,以吴梅、许之衡开设古代音乐学及词曲声律课肇端,再由许之衡、罗庸立足词的音乐文学属性建立起系统的词史批评观及研究方法论,最终由叶玉华、阴法鲁等在词体起源、唐代乐舞、姜夔词旁谱等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这一脉有“声”的词学,承续晚清词体声律学和乐教观,融入现代美育精神和北大文科实证考原的学风,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实现了现代转型。词之“声”学实为传统词学汇入现代学术的重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词学 声律 吴梅 许之衡 罗庸
下载PDF
舞剧二重空间的构成与表现性——以王玫作品《雷和雨》《洛神赋》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志晓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空间的运用是舞蹈创作及其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以一定的编舞技术为支撑,服务于作品主题的呈现和表达。二重空间即是其中一种具有强烈表现性的技术手段。本文以王玫的两部舞剧《雷和雨》《洛神赋》为例,分析二重空间的构成要素和技... 空间的运用是舞蹈创作及其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以一定的编舞技术为支撑,服务于作品主题的呈现和表达。二重空间即是其中一种具有强烈表现性的技术手段。本文以王玫的两部舞剧《雷和雨》《洛神赋》为例,分析二重空间的构成要素和技术,并阐述其在舞剧中的表现性,旨在探索二重空间的编创规律及其对深化舞剧文化价值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二重空间 王玫 《雷和雨》 《洛神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