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差分模型的无控制DEM差异探测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同刚 岑敏仪 吴兴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了提高现有方法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差分模型的无控制数字高程模型(DEM)差异探测的新方法,并成功地用于普歪沟泥石流地区地表变形探测(该区变形面积超过50%).该方法在LZD算法(最小高差法)的基础上引入差分模型,兼顾了观测值的数值及其... 为了提高现有方法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差分模型的无控制数字高程模型(DEM)差异探测的新方法,并成功地用于普歪沟泥石流地区地表变形探测(该区变形面积超过50%).该方法在LZD算法(最小高差法)的基础上引入差分模型,兼顾了观测值的数值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显著提了高算法的差异探测性能.结果表明,新方法的匹配精度比目前代表性的采用M-估计的LZD算法(M-LZD)和采用最小平方中位数的LZD算法(LMS-LZD)的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探测 表面匹配 数字高程模型 最小高差法
下载PDF
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匹配相结合的DEM匹配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容浩 岑敏仪 +1 位作者 张同刚 杨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8-133,共6页
针对传统最小二乘无控制DEM匹配方法拉入范围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匹配相结合的无控制DEM匹配方法,为了克服基于传统匹配模型的遗传匹配方法易陷入缩放系数为0的错误全局最优极值处的问题,建立了采用距离等级划分的DE... 针对传统最小二乘无控制DEM匹配方法拉入范围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匹配相结合的无控制DEM匹配方法,为了克服基于传统匹配模型的遗传匹配方法易陷入缩放系数为0的错误全局最优极值处的问题,建立了采用距离等级划分的DEM匹配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匹配相结合的匹配方法流程。仿真和实际数据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保持最小二乘法匹配精度高和遗传算法拉入范围大的优点,并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收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控制DEM匹配 遗传算法 最小二乘匹配 匹配模型 lzd算法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DEM粗匹配研究
3
作者 杨容浩 岑敏仪 +1 位作者 张同刚 杨佳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5,共5页
传统最小二乘无控制DEM匹配方法基于LZD算法实现,该类方法对基准DEM与待匹配DEM之间的初始匹配状态要求较高,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DEM粗匹配方法,结合遗传算法全局最优化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新的... 传统最小二乘无控制DEM匹配方法基于LZD算法实现,该类方法对基准DEM与待匹配DEM之间的初始匹配状态要求较高,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DEM粗匹配方法,结合遗传算法全局最优化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新的匹配模型,对最小二乘匹配方法的拉入范围、遗传匹配方法收敛效果和粗匹配效果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DEM粗匹配方法能够在基准DEM与待匹配DEM之间状态差异较大时,为最小二乘匹配方法提供合适的初始匹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无控制DEM匹配 lzd算法 最小二乘匹配 粗匹配
下载PDF
融合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无控制DEM匹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容浩 岑敏仪 +1 位作者 张同刚 杨佳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49,124,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无控制DEM最小二乘匹配方法拉入范围小的问题,首先建立了一种基于匹配度之和最大的DEM匹配模型,然后结合DEM匹配的实际需要,对遗传算法的编码方案、初始种群生成、适应度函数、基本遗传操作和迭代终止条件等5个基本方面进... 为了解决传统无控制DEM最小二乘匹配方法拉入范围小的问题,首先建立了一种基于匹配度之和最大的DEM匹配模型,然后结合DEM匹配的实际需要,对遗传算法的编码方案、初始种群生成、适应度函数、基本遗传操作和迭代终止条件等5个基本方面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匹配相结合的无控制DEM匹配方法流程,最后采用模拟数据设计了三组试验方案,测试新模型及算法的性能,并分别与传统模型的遗传匹配方法和最小二乘匹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算法比最小二乘匹配方法具有更大的拉入范围,比遗传匹配方法具有更快的匹配速度和更高的匹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无控制DEM匹配 最小二乘匹配 匹配模型 lzd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