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lth and Labor Productivity among Female Farmers in Imo State, Nigeria
1
作者 Agulanna Foluso Temitope kpi Anthony Okoruwa Victor Olusegu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2年第7期856-863,共8页
关键词 农民工 尼日利亚 劳动生产率 健康 最大似然估计 农村生产力 饮用水源 农村家庭
下载PDF
卫生职业院校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融合创新实践路径及启示——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
作者 冯敏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0,共3页
志愿服务,即服务性劳动实践,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核心是积极倡导服务社会需求、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同时也是劳动教育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卫生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知... 志愿服务,即服务性劳动实践,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核心是积极倡导服务社会需求、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同时也是劳动教育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卫生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知行合医”志愿服务融合创新实践路径及启示。文章指出,志愿服务的自愿性特点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提供动力支持;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组织化和专业化,推动了服务性劳动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发展,有利于服务性劳动实践活动的成果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服务性劳动实践 志愿服务 卫生职业院校
下载PDF
无酬劳动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3
作者 黄乾 郭建君 杨青清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备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家庭中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家庭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 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备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家庭中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家庭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无酬劳动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会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照顾孩子时间的增加虽然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有负向影响,却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对农村女性、青年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更明显,而照顾孩子时间对老年女性和未受过教育的女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会更明显。稳健性分析表明,在控制内生性后,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时间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显著增强。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无酬劳动主要通过影响女性劳动力市场表现来影响其心理健康。随着无酬劳动时间的增加,女性倾向选择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也随之降低,这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重视无酬劳动的价值、在工作场所引入家庭友好措施和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庭劳动是提升我国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酬劳动 家务劳动 儿童照料 女性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流动健康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卜涛 唐代盛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100,共16页
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流动中国”格局已然形成。健康影响着劳动力流动决策,流动对劳动力健康也产生广泛影响。一方面,流动者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在流入地生活和工作环境较差、社会融入感不强,其健康问题值得关... 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流动中国”格局已然形成。健康影响着劳动力流动决策,流动对劳动力健康也产生广泛影响。一方面,流动者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在流入地生活和工作环境较差、社会融入感不强,其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另一方面,流动者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收入就业岗位向高收入就业岗位转移,增进了个人资源积累,可以对健康资本进行更多投资。中国劳动力发生流动行为后的健康水平是否得到改善?引起流动者健康改善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劳动力短期和长期流动是否存在传统的“流行病学悖论”?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构建包括收入、流动决策和健康的理论分析框架,解析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健康效应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如果流动者的健康投入效应大于其他产品投入带来的潜在负向效应,则劳动力流动行为对健康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采用CFPS2014-2018年面板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健康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有着显著的健康促进效应,在剔除劳动力自我选择效应后结果依然稳健;分异估计表明具有农业户籍、流入高收入地区和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区,劳动力流动的健康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影响流动劳动力健康效应的主要机制是收入水平、社会资本以及在流入地获得的医疗资源;动态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虽然存在短期“流行病学悖论”现象,但劳动力流动长期健康效应依然显著为正。这表明持续推动劳动力有序流动或许是一种改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应增加那些处于社会中下层地位的劳动力社会流动的机会,进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同时,促进流动劳动力与本地居民的深度融合,提升流动劳动力医疗服务需求的平等程度和满足程度,赋予其与本地劳动力同等的参与权和保障权,通过恰当的就业政策和收入政策激励用人单位提升流动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从而稳定和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以及城市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健康效应 健康改善 流行病学悖论
下载PDF
基于CMR健康模型测算中国女性可延迟退休年龄
5
作者 程茜雅 方亚 曾雁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基于健康水平,了解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的因素,并测算中老年女性群体可延迟劳动参与年限。方法利用2011、2013、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数据,以45~69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MR健康测算模型测算不同特征女性... 目的基于健康水平,了解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的因素,并测算中老年女性群体可延迟劳动参与年限。方法利用2011、2013、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数据,以45~69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MR健康测算模型测算不同特征女性可延迟工作年限。结果45~69岁女性平均劳动参与率为66.93%,健康水平越差越倾向于退出劳动力市场。50~69岁女性额外工作能力为3.29~3.61年;50~69岁城镇女性群体额外工作能力为7.86~8.36年,50~69岁初中及以上女性群体额外工作能力为5.89~6.33年。结论我国女性仍有较大的健康工作潜力待挖掘,尤其是对于健康状况较好的城镇和高学历中老年女性,合理制定不同群体女性退休政策,逐步实现男女同龄退休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职场性别平等和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健康 劳动参与
下载PDF
论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的关系——以政府规制体制变迁为视角
6
作者 骆涌 尚海龙 《行政与法》 2024年第2期62-76,共15页
目前,应急管理部门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相关部门承担“行业监管”职责,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的关系成为难解之题。现行安全生产监管起源于劳动保护工作,但是监管内容已经偏离了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权... 目前,应急管理部门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相关部门承担“行业监管”职责,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的关系成为难解之题。现行安全生产监管起源于劳动保护工作,但是监管内容已经偏离了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权,造成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多头执法与监管漏洞并存的局面。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和维护社会稳定,需要不断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可以将当前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以劳动保护的名义划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推动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安全生产的概念回归到工业领域,由工业与信息化部门负责促进工业企业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劳动保护 劳动安全卫生 应急管理 机构改革
下载PDF
马克思对“工业病理学”的创造性发展
7
作者 钟玉晨 肖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1-24,共4页
18世纪的医生拉马齐尼提出“工业病理学”概念并以此研究公共卫生,尤其是职业健康问题。马克思汲取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把对个体和群体患者疾病的研究翻转成对于导致工业病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的研究,从资本批判的高度揭示出工业... 18世纪的医生拉马齐尼提出“工业病理学”概念并以此研究公共卫生,尤其是职业健康问题。马克思汲取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把对个体和群体患者疾病的研究翻转成对于导致工业病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的研究,从资本批判的高度揭示出工业病背后的资本逻辑,说明了工业病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分工模式催生了工业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效用和增殖原则的主导下必然会造成工人阶级身体和精神的异化与病态化。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剩余价值,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工人阶级的健康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病理学 资本主义分工模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职业健康
下载PDF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入量管理方案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杨苏霞 李丹 +3 位作者 农梅君 张梦君 韦美华 罗丹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目的 研究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入量管理方案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分娩的初产妇100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量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产程入量管理方... 目的 研究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入量管理方案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分娩的初产妇100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量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产程入量管理方案,均进行经阴道自然分娩。比较2组产程时间、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产妇舒适度评分、产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2 h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而产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 min、产后5 min和产后10 min的阿普加(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入量管理方案可显著改善初产妇分娩结局,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提高产妇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结局 入量管理方案 奥马哈理论 产程时间 新生儿 健康状况
下载PDF
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逻辑理路与发展向度
9
作者 于洋 张静楠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教师情感劳动是教师情感的实践呈现,是衡量教师职业健康的关键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经历了孕育萌芽、探索发展、拓展创新3个阶段,最终实现了由单向借鉴到本土创新的转变。当前,教师情感劳动研究在理论建设、... 教师情感劳动是教师情感的实践呈现,是衡量教师职业健康的关键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经历了孕育萌芽、探索发展、拓展创新3个阶段,最终实现了由单向借鉴到本土创新的转变。当前,教师情感劳动研究在理论建设、实践引领方面逐渐完善,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师情感劳动测量机制,已成为教育学中稳定且独立的重点研究领域。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逻辑理路体现为:在研究取向上,从关注教师“抽象角色”向“具象角色”转变;在价值主线上,揭示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的张力;在研究范式上,注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展望未来,我国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要注重凸显研究的本土价值,突出研究的学科优势,重视探究教师情感劳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话语体系,助力新时代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与教育管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深入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劳动 职业健康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职业幸福感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子代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韩笑 刘子宁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93,共14页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参保人在失能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减轻失能参保者所在家庭的护理负担,预期会对参保者家庭成员(如子女)的劳动供给产生影响。使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2015年、2016年、2018年三期面板数...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参保人在失能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减轻失能参保者所在家庭的护理负担,预期会对参保者家庭成员(如子女)的劳动供给产生影响。使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2015年、2016年、2018年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合成DID方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对子代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的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父母未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样本,父母参保的样本中个体的劳动时长、劳动收入及企业管理控制权得分显著提高;第二,健康提升效应是长期护理保险提升子代劳动力市场表现的作用机制;第三,长期护理保险提升劳动力市场表现的作用对女儿、较年轻的子女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子女更为显著。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确起到了释放子代照料压力、激发劳动力市场活力的作用,这对于支撑老龄化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劳动力市场表现 健康提升效应 合成DID
下载PDF
劳动参与与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关联分析——以健康水平为中介变量
11
作者 贡悦 汤少梁 +2 位作者 倪语初 董慧秋 倪光夏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渐进式延迟退休背景下,了解劳动参与与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Logistic回归、负二项回归等方法,探究劳动参与对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以健康水平为中介变量,分析劳动参与对中老年... 目的: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渐进式延迟退休背景下,了解劳动参与与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Logistic回归、负二项回归等方法,探究劳动参与对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以健康水平为中介变量,分析劳动参与对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路径。结果:劳动参与对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中介分析显示,劳动参与与中老年人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能会降低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率。结论: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应科学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在提高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同时,改善其健康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卫生服务利用,从而减轻医保基金负担,增加社会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参与 卫生服务利用 中老年人 健康水平
下载PDF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初产妇产程、疼痛程度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12
作者 董琳 张维维 邱无双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初产妇产程、疼痛程度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接收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助产... 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初产妇产程、疼痛程度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接收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助产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予以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分娩控制感[分娩控制量表(LAS)]、分娩方式、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新生儿健康[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L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产妇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产妇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感染率低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可以有效缩短产妇产程,减轻其疼痛,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控制感,同时有助于提升新生儿健康水平,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球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 初产妇 产程 新生儿健康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的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对初产妇产前分娩认知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双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6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翻转课堂的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对初产妇产前分娩认知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的100例产妇,对入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目的分析基于翻转课堂的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对初产妇产前分娩认知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的100例产妇,对入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产妇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对比两组心理弹性评分及分娩认知水平改善情况及分娩方式、不良妊娠结局率。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心理弹性评分及分娩认知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弹性评分及分娩认知水平均改善,试验组产妇心理弹性评分及分娩认知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结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护理中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更有利于提升产妇心理弹性以及对分娩认知水平,并提高顺产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健康教育 课程设计 初产妇 分娩认知 心理弹性
下载PDF
卫生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调查
14
作者 蔡钶金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4期118-120,共3页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是推动卫生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3所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存在学生劳动观、劳动教育理论内容、劳动教育实践内容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是推动卫生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3所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存在学生劳动观、劳动教育理论内容、劳动教育实践内容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以增强卫生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实施状况
下载PDF
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与骑手精神健康风险——基于针对北京地区非京籍快递外卖骑手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精神健康调查
15
作者 李卓 王延涛 罗雅楠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9,共13页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快递外卖骑手从业者规模越来越大,其精神健康状况对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和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针对北京地区非京籍快递外卖骑手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精神健康调查,运用二分类逻辑斯蒂回归...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快递外卖骑手从业者规模越来越大,其精神健康状况对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和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针对北京地区非京籍快递外卖骑手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精神健康调查,运用二分类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骑手精神健康风险的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骑手普遍面临较高的精神健康风险,而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是损害骑手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不仅直接损害骑手精神健康,而且通过降低社区融入水平、加剧孤独感间接损害骑手精神健康,其中社区融入是关键,职业身份歧视对孤独感的影响要通过社区融入实现;骑手劳动过程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社会生活中职业身份歧视对骑手精神健康的损害,比职业场域中劳动权益侵害的损害更严重。为进一步降低骑手精神健康风险,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支持,确立和保障骑手劳动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正向引导宣传,优化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设计,消除社会公众的偏见和歧视,为骑手工作和生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帮助骑手形成职业认同,产生自我认同,获得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外卖骑手 劳动权益侵害 职业身份歧视 精神健康风险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摩擦、企业进入退出与经济波动
16
作者 周慧珺 赵扶扬 傅春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6,共16页
本文在一个DSGE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及企业的进入退出机制,通过四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力市场冲击考察了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疫情冲击将首先导致失业增加,然后传导至企业端,引起单个企业产出下降和中小企业退出,... 本文在一个DSGE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及企业的进入退出机制,通过四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力市场冲击考察了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疫情冲击将首先导致失业增加,然后传导至企业端,引起单个企业产出下降和中小企业退出,进一步抑制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正反馈循环。在劳动力市场摩擦和企业数目下降两个机制的互相强化下,短期冲击会带来持续性的影响,仅存在一个季度的冲击也会导致宏观经济的波动持续数年。最后,本文通过政策分析为稳定就业、纾困中小企业等举措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摩擦 企业进入退出 公共卫生事件冲击 经济恢复速度
下载PDF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妇焦虑、分娩结局的影响
17
作者 陈允蒙 董华 沈素素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心理状态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计划于本院分娩的160例产妇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两组均给予常规产前管理,观察组增加产前... 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心理状态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计划于本院分娩的160例产妇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两组均给予常规产前管理,观察组增加产前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干预前后产妇心理状态[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焦虑自评量表(SAS)],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干预前后分娩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6.3%)高于对照组(61.3%),两组EPDS、S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EPDS(4.33±1.24分)、SAS(21.32±1.98分)评分低于对照组(8.62±1.39分、28.56±2.16分),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产妇积极应对评分均升高、消极应对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25.19±3.78分)高于对照组(20.11±3.64分),消极应对评分(7.03±1.07分)低于对照组(8.27±1.21分)(均P<0.05)。结论:产前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改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提高分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健康宣教 心理状态 分娩结局 产程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宏观社会工作如何更好地参与老年健康服务?
18
作者 刘海桃 顾东辉 高海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45-1650,1660,共7页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健康对社会工作专业及其服务的期待与需求增多,当前社会工作参与老年健康服务仍聚焦在微观层面——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在促进环境改变和倡导政策等宏观层面的服务不足,即宏观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较弱。目的...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健康对社会工作专业及其服务的期待与需求增多,当前社会工作参与老年健康服务仍聚焦在微观层面——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在促进环境改变和倡导政策等宏观层面的服务不足,即宏观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较弱。目的通过学理分析和实地调研,探索宏观社会工作在老年健康领域的模式与实务,为其参与老年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3—7月研究者进入上海市J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进行田野调研,实证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访谈2种方式进行。研究对象的抽取以立意抽样为原则,通过对包括5名机构管理者和社会工作者,16名上海市的认知障碍患者家属共21名研究对象展开访谈,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福利分工理论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类型法将社会工作者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临床与宏观实务进行分类,并运用NVivo 11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与归类,结合理论与实证数据,探索老年健康服务中的宏观社会工作实务。结果本研究共访谈21名认知障碍相关的人员,涵盖了老年健康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结果表明理解宏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解问题和服务人群、推进改变作为场域的社区、改变系统方法、健康政策与福利等,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精准的系统服务,丰富宏观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促进老年健康服务环境的变化。结论宏观社会工作能够促进和改变环境,为老年健康提供更好的福祉。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卫健委、民政部等多部门的协同发展,并将临床社会工作与宏观社会工作智慧汇聚于老年健康服务,共同推进老年健康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 宏观社会工作 老年健康 发展型社会政策 福利分工理论
下载PDF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效果
19
作者 欧阳彩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6期163-166,共4页
目的 研究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急诊急救护理改善患者抢救效率及医护配合度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我院急诊科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在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模式阶段收治的45例病例纳入对照组,在实施改良后分工定位... 目的 研究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急诊急救护理改善患者抢救效率及医护配合度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我院急诊科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在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模式阶段收治的45例病例纳入对照组,在实施改良后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急诊急救护理模式阶段收治的45例病例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医护配合度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疾病确诊时间、开始抢救时间和抢救治疗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护配合度各维度(配合流畅性、操作速度、处置准确性、配合效果)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急救护理中采取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工作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和医护配合度,进而提升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定位抢救 急诊急救护理 抢救效率 医护配合度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Labor Pain through the Eyes of Brazilian Women and Delivery Nurses
20
作者 Rafaela Feitosa Coutinho Taiane da Silva Alves +3 位作者 Alecssandra de Fátima Silva Viduedo Rejane Antonello Griboski Casandra G. R. M. P. de Leon Juliana Machado Schardosim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8年第1期78-92,共15页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the perception of women who have recently given birth in a Brazilian hospital regarding labor pain and nursing involvement in the labor process. Methodology: exploratory, descriptive and quali...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the perception of women who have recently given birth in a Brazilian hospital regarding labor pain and nursing involvement in the labor process. Methodology: exploratory, descrip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y carried out in a Maternity part of the supplementary health system in the Federal District (DF). Data were collected between May and July 2015 through interviews using a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16 mothers and data analysis followed Bardin methodology in three phases. Results: The pain experienced during labor is surrounded by feelings and expectation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experienced by mother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interviews and unanimous opinion was the fact that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most painful period as continuous pain is experienced. Some of the participants compared pain with strong menstrual cramps, renal colic and back pain;others, said labor pain was the strongest ever experienced. The immediate contact with the newborn was referred to as a reward for coping with breast pain and suffering.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follow-up, support and coping with the pain and care provided by health staff were also highlighted. Conclusion: empowerment of the mother and family through knowledge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tool to fight pain and cope with the birth process in a positive and physiological way, which in the long run promotes a cultural change in the population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vaginal bi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Pain Supplementary health BIRTH HUMANIZATION OBSTETRICAL NURSING NURSING Ca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