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3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辅助接种对白菜尾菜裹包青贮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叶晨光 贠建民 +4 位作者 郭伟红 王彪 徐斯雅 屈玉玲 张紊玮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探究人工辅助接种对尾菜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兰州高原夏季蔬菜初加工废白菜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发酵为对照(CK组),探究人工辅助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组)及其组... 为探究人工辅助接种对尾菜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兰州高原夏季蔬菜初加工废白菜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发酵为对照(CK组),探究人工辅助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组)及其组合接种(Lp+Bs组)对30 d青贮发酵过程中样品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发酵特性和优势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青贮天数下,接种菌剂各组发酵饲料的感官品质均优于CK组;各组pH值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Lp+Bs青贮30 d较15 d的pH值略有上升除外);青贮30 d时接种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均较CK组升高,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氨态氮/总氮含量低于CK组;各组干物质含量均随青贮天数的延长而下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青贮天数的延长而上升,青贮至30 d时,Lp组和Lp+Bs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Bs组。同一青贮天数下,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接种组的乳酸菌数量均高于CK组,而霉菌和酵母菌数量低于CK组。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组综合价值表现为Lp组>Lp+Bs组>Bs组>CK组。综上所述,接种L.plantarum、B.subtilis以及二菌组合可改善尾菜裹包青贮发酵饲料的品质,其中单独接种L.plantarum效果最好。本研究可为人工辅助接种裹包尾菜青贮发酵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尾菜 裹包青贮 植物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品质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微胶囊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娟 于斌 +2 位作者 郭宗明 王懿千 吕常旭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5,共6页
以鲜牛乳为原料,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备酸奶。以产品的酸度、黏度、pH、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主成分分析(PCA)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优化酸奶工艺,且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液试验,探究微胶囊酸奶中乳... 以鲜牛乳为原料,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备酸奶。以产品的酸度、黏度、pH、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主成分分析(PCA)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优化酸奶工艺,且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液试验,探究微胶囊酸奶中乳酸菌的存活率。结果表明,酸奶的最佳配方为以鲜牛乳为原料,发酵剂添加量0.2%,白砂糖添加量8%,果胶添加量0.2%,微胶囊添加量2%,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9 h。在此优化条件下制作的酸奶质地细腻,组织状态均匀,感官评分为85分,其黏度、酸度、pH值分别为410 m Pa·s、137°T、5.2,其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体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乳酸菌菌粉制成的酸奶相比,添加乳酸菌微胶囊制成的酸奶经胃液和肠液后,存活率达到67.60%和62.00%,分别增加了36.21%和33.94%。乳酸菌微胶囊添加到酸奶中,为新型酸奶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微胶囊 酸奶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对黄芪渣发酵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傅航 李轲 +2 位作者 芦荣华 贾娟 杨雯雯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剂对黄芪渣发酵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将晾干后的黄芪渣粉碎过筛,利用光合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植物乳杆菌对黄芪渣进行单一菌及两菌剂复合、三菌剂复合发酵,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枯草芽孢杆菌组(BS)、植物乳杆菌...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剂对黄芪渣发酵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将晾干后的黄芪渣粉碎过筛,利用光合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植物乳杆菌对黄芪渣进行单一菌及两菌剂复合、三菌剂复合发酵,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枯草芽孢杆菌组(BS)、植物乳杆菌组(LP)、光合菌组(PSB)、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组(BS+LP)、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组(BS+PSB)、植物乳杆菌+光合菌组(LP+PSB)、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光合菌组(BS+LP+PSB)。检测发酵后黄芪渣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黄曲霉B1以及呕吐毒素,选择合适的发酵剂,以便提高黄芪渣的利用率。除BS组以外,其他各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干物质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PSB、LP+PSB、BS+LP+PSB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S、LP、BS+PSB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BS、PSB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P、BS+LP、LP+PSB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粗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LP、BS+PSB、LP+PSB、BS+LP+PSB组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各组皂苷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无显著差异(P>0.05)。黄芪渣中添加不同菌剂或复合菌剂均未影响黄芪渣发酵后黄曲霉B1及呕吐毒素的含量,各组黄曲霉B1、呕吐毒素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在黄芪渣中添加比例为1∶1∶1且相对含量为0.1%的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光合菌可有效提升黄芪渣发酵后粗蛋白质及多糖含量,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渣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 光合菌 营养水平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固体发酵对复方中药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楠楠 谢全喜 +3 位作者 王俊贤 王倩 王梅 谷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5,共5页
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15、BLCC2-0126和BLCC2-0410固体发酵复方中药(黄芪、甘草和益母草等),测定发酵过程中复方中药的pH、微生物数量及总酸、有机酸、粗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评价其对复方中药... 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15、BLCC2-0126和BLCC2-0410固体发酵复方中药(黄芪、甘草和益母草等),测定发酵过程中复方中药的pH、微生物数量及总酸、有机酸、粗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评价其对复方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可降低复方中药的pH值,提高乳杆菌活菌数,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霉菌的生长,并提高总酸、乳酸、苹果酸、粗多糖、阿魏酸及甘草次酸的含量。其中,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发酵效果最好,发酵72 h时,复方中药的pH为4.32;乳杆菌活菌数为4.53×10^(9)CFU/g,大肠杆菌及霉菌未检出;总酸、乳酸、苹果酸、粗多糖、阿魏酸和甘草次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27.82 g/kg、19.25 g/kg、4.06 g/kg、5.83%、42.00 mg/kg和517.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复方中药 固体发酵 乳酸 阿魏酸 甘草次酸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和植物乳杆菌抑菌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谢全喜 陈雷 +3 位作者 徐海燕 辛国芹 侯楠楠 谷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采用牛津杯法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鸡源、猪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牛津杯法检测到GOD对不同来源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采用牛津杯法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鸡源、猪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牛津杯法检测到GOD对不同来源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抑菌性能增强,在GOD酶活10 U/mL时仍具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均≥9.25 mm。GOD酶在37~75℃干热处理10 min后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65℃时对猪源大肠杆菌K88和37℃时对沙门氏菌0533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75 mm和12.25 mm。植物乳杆菌BLCC2-0126对被试病原菌抑菌圈直径最大,对猪源大肠杆菌K99和沙门氏菌0533抑菌圈直径为13.75 mm。总之,GOD和BLCC2-0126均具有抑菌作用,且可共用于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植物乳杆菌 牛津杯法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CCFM8661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功能评价
6
作者 陈峰 马微微 +2 位作者 于雷雷 翟齐啸 田丰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为了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的免疫调节功能,作者采用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别灌胃植物乳杆菌CCFM8661(低、中、高3个剂量)或安慰剂30 d。之后采用以下方法综合评估植物乳杆菌CCFM8661调... 为了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的免疫调节功能,作者采用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别灌胃植物乳杆菌CCFM8661(低、中、高3个剂量)或安慰剂30 d。之后采用以下方法综合评估植物乳杆菌CCFM8661调节小鼠免疫力的功效: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实验评价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生成实验及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实验评价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碳廓清实验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实验评价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自然杀伤(nature-killer,NK)细胞活性检测评估小鼠NK细胞功能。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可明显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耳肿胀程度、提升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促进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机体碳处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CFM8661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作用,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植物乳杆菌 免疫力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P9改善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王炜 尉景娟 +2 位作者 李亚娜 萨磊 孙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P9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用低、中、高3个剂量(0.5、1.0mg/kg和3.0mg/kg)的植物乳杆菌P9对C57BL/6J小鼠进行灌胃处理,每日记录小鼠一般情况。30d后处死小鼠,计算脏器指数;通过抗体生成细胞实验和...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P9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用低、中、高3个剂量(0.5、1.0mg/kg和3.0mg/kg)的植物乳杆菌P9对C57BL/6J小鼠进行灌胃处理,每日记录小鼠一般情况。30d后处死小鼠,计算脏器指数;通过抗体生成细胞实验和血清溶血素实验分析该菌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延迟型过敏实验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分析该菌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碳廓清实验和细胞活力测定研究该菌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低、中、高剂量植物乳杆菌P9组小鼠的脏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植物乳杆菌P9处理后,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能力、延迟型过敏、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碳清除能力以及NK细胞活力均显著性提高。结论植物乳杆菌P9可能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等多方面参与调解和改善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P9 免疫功能 小鼠 机制
下载PDF
一株米醋源植物乳杆菌发酵液对伊拉商品兔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马勇 慕永利 李向果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植物乳杆菌发酵液MC090对伊拉商品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批次且健康度良好的32日龄兔2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试验组饮水中添加植物乳杆菌MC090... 文章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植物乳杆菌发酵液MC090对伊拉商品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批次且健康度良好的32日龄兔2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试验组饮水中添加植物乳杆菌MC090发酵液5mL/L,分早中晚3次添加;对照组饮用自来水;试验为期23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有所增加,料肉比、死淘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和V/C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盲肠食糜pH,食糜总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酸杆菌数差异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全净膛重、全净膛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肌肉pH_(45min)、pH_(24h)、滴水损失率、L^(*)值、a^(*)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剪切力和b^(*)值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MC090发酵液可提升伊拉兔小肠绒毛高度,改善肠道健康度,促进兔生长,降低死淘率,降低料重比,提升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伊拉商品兔 生产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P21源纳米硒的分离纯化研究
9
作者 王丽红 王文斌 孔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93,共8页
植物乳杆菌LP21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21)合成的纳米硒易黏附于菌体表面,不易分离提取.本研究在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对附着在菌体上的纳米硒进行分散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超声波、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硒分散的影... 植物乳杆菌LP21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21)合成的纳米硒易黏附于菌体表面,不易分离提取.本研究在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对附着在菌体上的纳米硒进行分散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超声波、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硒分散的影响,进而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分散条件,最后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与微孔滤膜过滤的方法对纳米硒进行分离纯化.单因素结果表明:超声波、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均有分散作用,其中表面活性剂SDS效果最好;采用正交方法确定的最适分散条件为加入2.5%SDS、1.5%正己醇,超声处理时间25 min;分离纯化采用50%、60%、7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用0.22μm的水性微孔滤膜过滤,可得到纯净的纳米硒.纳米硒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65.88±35.35 nm.本研究为微生物来源纳米硒的分离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纳米硒 分离纯化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与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学的影响
10
作者 李兆龙 闫露 +2 位作者 肖学奎 谢荔朋 施少华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37,共6页
旨在探究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LP-EPS)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与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26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0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旨在探究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LP-EPS)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与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26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0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LP-EPS 0.4 mg/kg,试验期30 d;试验期间测定并统计2组断奶仔猪的各生产性能指标,试验结束时采集2组猪的血液和肠道组织,进行生化和免疫指标检测、肠道组织学观察以及TUNEL染色试验检测肠道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LP-EPS的断奶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及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明显上升(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LP-EPS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的绒毛高度(P<0.05),以及十二指肠、盲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日粮中添加LP-EPS极显著降低了空肠(P<0.001)和盲肠(P<0.01)的细胞凋亡阳性率。提示:日粮中添加0.4 mg/kg的LP-EPS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绒毛形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减少肠道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断奶仔猪 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肠道植物乳杆菌细胞外囊泡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调控作用
11
作者 徐璐璐 王佳佳 +3 位作者 王鹏宇 武晓彬 李鑫鑫 关艳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影响,为酒精依赖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D雄性大鼠(180~200g)利用慢性间歇性主动饮酒(IA2BC)方法建立大鼠酒精依赖模型。当建模21d时,随机将饮酒大...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影响,为酒精依赖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D雄性大鼠(180~200g)利用慢性间歇性主动饮酒(IA2BC)方法建立大鼠酒精依赖模型。当建模21d时,随机将饮酒大鼠分为腹腔注射组和中脑腹侧背盖区(VTA)注射组,VTA注射组给予脑立体定位术在VTA留置套管,继续完成28d建模;建模成功后测量大鼠戒断0h、72h后再饮酒时酒精偏好。在酒精戒断期间向大鼠腹腔或者直接VTA注射L-EVs,测量给药后大鼠的酒精偏好,部分大鼠预先在VTA注射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的拮抗剂K252a。结果 腹腔注射L-EVs后,与戒断组和溶剂组相比,SD大鼠的酒精偏好明显降低(P<0.01),VTA中微量注射L-EVs后,与假手术组和溶剂组相比,SD大鼠酒精偏好均明显降低(P<0.01),而在L-EVs注射前预先注射K252a可以拮抗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抑制作用。注射L-EVs与向VTA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酒精依赖大鼠戒断后再饮酒时饮酒偏好的影响是相似的。并且,腹腔注射L-EVs可以增加酒精依赖大鼠VTA BDNF的表达。结论 植物乳杆菌来源的EVs可能通过BDNF发挥对酒精依赖大鼠的酒精偏好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使用障碍 植物乳杆菌细胞外囊泡 酒精偏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断奶仔猪配合饲料工艺参数的优化及品质评定
12
作者 张勇刚 王俊武 董改香 《饲料博览》 CAS 2024年第2期62-66,71,共6页
利用复合益生菌联合发酵技术对断奶仔猪配合饲料进行固态厌氧发酵,通过不同的工艺参数:接菌量、发酵温度、发酵水分和发酵时间,探讨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参数对配合饲料品质有明显影响。采用5.0%接种量、35%发酵水分... 利用复合益生菌联合发酵技术对断奶仔猪配合饲料进行固态厌氧发酵,通过不同的工艺参数:接菌量、发酵温度、发酵水分和发酵时间,探讨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参数对配合饲料品质有明显影响。采用5.0%接种量、35%发酵水分、37℃发酵温度和72 h发酵时间,可有效提高配合饲料中粗蛋白、乳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益生菌数量,降低发酵饲料霉菌数量,改善发酵饲料风味和品质,防止饲料霉变和虫蛀。发酵后的配合饲料颜色金黄、气味芳香、质地松散而不黏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乳杆菌 配合饲料 工艺参数 发酵品质
下载PDF
胞外多糖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唐茜 王佳丽 李文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5,共10页
为提高盐渍地中荆芥的种植效益,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胞外多糖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从幼苗根系生理特性上分析其具体作用机制,设置6个处理[空白对照组(CK1)、盐胁迫对照组(CK2)、50 mg/kg胞... 为提高盐渍地中荆芥的种植效益,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胞外多糖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从幼苗根系生理特性上分析其具体作用机制,设置6个处理[空白对照组(CK1)、盐胁迫对照组(CK2)、50 mg/kg胞外多糖组(T1)、100 mg/kg胞外多糖组(T2)、200 mg/kg胞外多糖组(T3)、400 mg/kg胞外多糖组(T4)]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对荆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200 mg/kg胞外多糖(T3)效果最显著,与CK2相比,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显著增加76.13%、144.16%、137.45%、265.28%,幼苗株高、茎粗、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干质量分别显著升高60.49%、14.73%、40.08%、85.39%,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1.02%、84.56%、40.02%,Na+含量降低54.63%,K+含量升高95.24%,Na+/K+值降低76.76%,根系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44.54%、43.2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0.39%、34.59%、24.31%。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可以通过根系渗透调节和激活抗氧化酶防御系统来提高幼苗的抗盐性,进而促进荆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P8对低蛋白日粮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张倩 白光烨 +4 位作者 艾明明 刘为勇 刘华伟 张凯 郝小静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3,共7页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P8对低蛋白日粮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营养物质代谢率、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1周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海兰褐蛋鸡14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6%);低...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P8对低蛋白日粮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营养物质代谢率、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1周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海兰褐蛋鸡14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6%);低蛋白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2%的日粮,并补充4种必需氨基酸至对照组水平;植物乳杆菌P8组饲喂添加1×1011 cfu/kg植物乳杆菌P8的低蛋白日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产蛋量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植物乳杆菌P8显著改善低蛋白日粮饲喂蛋鸡的产蛋率、产蛋量、哈氏单位、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代谢率(P<0.05)。此外,低蛋白组蛋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植物乳杆菌P8可显著降低低蛋白组蛋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丙二醛水平(P<0.05),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P8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过低粗蛋白水平导致的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降低,提高蛋鸡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P8 低蛋白日粮 蛋鸡 产蛋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 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GX17对雏鸡免疫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彭昊 尹杨燕 +9 位作者 朱敏 兰美益 李常挺 白慧丽 马春霞 王乐平 李晴晴 滕翎 谭奕舟 廖玉英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1期13-26,共14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比较植物乳杆菌GX17与商品复合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25只1 d的雏鸡随机分为3组,植物乳杆菌(LP组),商品复合益生菌(S组)及对照组(Control组)。LP组及S组分别...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比较植物乳杆菌GX17与商品复合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25只1 d的雏鸡随机分为3组,植物乳杆菌(LP组),商品复合益生菌(S组)及对照组(Control组)。LP组及S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浓度为1.5×10^(9) CFU/只鸡的植物乳杆菌GX17、商品复合益生菌制剂;C组正常饮水采食,试验为期42 d。在整个试验期或不同时期测定生长参数、免疫学指标、十二指肠/空肠形态及空肠相关屏障基因。【结果】在整个试验期,补充植物乳杆菌GX17和商品复合益生菌均能显著降低肉鸡的料重比,提高肉鸡的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进一步增强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显著提高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增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与此之外,植物乳杆菌GX17能显著上调CLDN、MUC2以及TLR2的mRNA表达,商品复合益生菌能显著上调CLDN、Occludin、MUC2、TLR2和TLR4的mRNA表达,均能促进紧密连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结论】与商品复合益生菌相比,植物乳杆菌GX17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屏障功能具有相同的积极影响,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黄羽肉鸡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功能
下载PDF
中药和益生菌组方防治鸡滑液囊炎支原体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宋翔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试验旨在验证中药和益生菌在防治鸡滑液囊炎支原体病方面的作用,以期有效防控鸡滑液囊炎支原体病的流行。试验采用体外筛选出具有抑制鸡滑液囊炎支原体(MS)的中草药(甘草、蒲公英),再辅以桑枝与川芎两味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草药,与两... 试验旨在验证中药和益生菌在防治鸡滑液囊炎支原体病方面的作用,以期有效防控鸡滑液囊炎支原体病的流行。试验采用体外筛选出具有抑制鸡滑液囊炎支原体(MS)的中草药(甘草、蒲公英),再辅以桑枝与川芎两味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草药,与两株具有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8、BLCC2-0287形成中药与益生菌组方,并构建MS模型,考察了中药与益生菌组方对MS感染肉鸡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中药与益生菌组方能够显著缓解由于攻毒导致的采食量下降引起的体重降低以及足垫厚度和关节直径增高的现象,减轻关节损伤;可提高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降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提高血清中抗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可抑制关节炎症反应,对MS导致的关节病变可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中药与益生菌组方可以降低由于感染MS导致的关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滑液囊炎支原体 中草药 植物乳杆菌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的影响
17
作者 唐宏伟 刘铭洋 +1 位作者 史晓丹 李柏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为探讨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适应性培养一周后,分别用低(1.6×106 CFU/只)、中(1.6×107CFU/只)、高(1.6×108CFU/只)剂量的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灌胃,干预14 d。分别检测干预前后小鼠粪便中双... 为探讨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适应性培养一周后,分别用低(1.6×106 CFU/只)、中(1.6×107CFU/只)、高(1.6×108CFU/只)剂量的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灌胃,干预14 d。分别检测干预前后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变化情况,并测定组织病理、肠道屏障、肠道通透性、短链脂肪酸相关指标,评价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屏障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可增加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并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增殖;同时,喂食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可明显改变小鼠的肠道通透性、降低肠道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D⁃乳酸的含量、增强肠道屏障、提高肠道中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综上,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对肠道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肠道通透性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NCU137发酵薏苡仁调节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红梅 夏圣坤 +5 位作者 钟亚东 施晓丹 胡婕伦 聂少平 熊涛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43,共8页
目的:比较植物乳杆菌NCU137发酵前后薏苡仁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发酵薏苡仁组和未发酵薏苡仁组,造模前7 d分别每天灌胃0.2 mL生理盐水、发酵薏苡仁... 目的:比较植物乳杆菌NCU137发酵前后薏苡仁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发酵薏苡仁组和未发酵薏苡仁组,造模前7 d分别每天灌胃0.2 mL生理盐水、发酵薏苡仁和未发酵薏苡仁,连续干预10 d;最后3 d每日腹腔注射100 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小鼠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含量,观察小肠病理组织,分析其黏膜屏障功能。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发酵薏苡仁可显著增加免疫低下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上调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4^(+)/CD8^(+)比值,下调脾脏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修复小肠黏膜结构和上调闭合蛋白(Occludin)和钙黏蛋白E(E-cadherin)基因的表达,其效果优于未发酵薏苡仁。结论:植物乳杆菌NCU137发酵薏苡仁具有调节免疫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潜力,有望开发成一种新型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健康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植物乳杆菌NCU137 发酵 环磷酰胺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单一及混合乳酸菌发酵对番木瓜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瑶 李娟 +3 位作者 贾凤霞 黄婧禹 苏智敏 陈岗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225,共9页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鼠李糖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及两两混合菌(Lp+Lr、Lp+La、Lr+La)对番木瓜汁发酵后植物化学、微生物学、风味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影...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鼠李糖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及两两混合菌(Lp+Lr、Lp+La、Lr+La)对番木瓜汁发酵后植物化学、微生物学、风味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并开发出一种具有改善功能和促进健康特性的番木瓜益生菌发酵饮料。方法: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活菌数、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考察各菌发酵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α-葡萄糖苷酶、抗酪氨酸酶的能力。结果:在72 h的发酵过程中,单一菌株培养和混合菌株培养的变化相似,pH值显著降低,酸度显著提高;乳酸和琥珀酸含量均显著提高,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显著降低。发酵后,木瓜汁中总酚类物质和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酚类物质的代谢可能有助于增强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所有发酵组中,由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的番木瓜汁乳酸、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对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未经发酵的番木瓜原汁中主要检出6种挥发性化合物,丁酸含量最大为89.742%,其次为芳樟醇。发酵后,从6组发酵果汁中共鉴定出25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丁酸含量显著降低,减少了番木瓜不愉快气味的产生。所有发酵中,Lp单菌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最多(18种),混合菌Lp+Lr的较少(5种)。虽然混合菌Lp+Lr存在的活菌数最多[7.61 lg(CFU/mL)],但总体看来,单一菌种Lp可能更可取。结论:单菌种植物乳杆菌发酵可以改善番木瓜汁的感官特性,并增强其潜在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发酵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鼠李糖杆菌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法两步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绿色制备工艺研究
20
作者 周忆 杨皓月 +4 位作者 邢荣娥 刘松 于华华 李克成 李鹏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2,共9页
虾壳是目前甲壳素的最主要来源。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方法,采用脱钙、脱蛋白2种菌株分别作用的两步发酵法已被应用于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首先,本文从不同来源分离得到产酸菌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及产蛋白酶菌株... 虾壳是目前甲壳素的最主要来源。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方法,采用脱钙、脱蛋白2种菌株分别作用的两步发酵法已被应用于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首先,本文从不同来源分离得到产酸菌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及产蛋白酶菌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在最佳条件下采用两步发酵提取虾壳中的甲壳素,进一步采用10%H2O2脱色,其中先脱蛋白后脱钙的顺序综合表现出的钙和蛋白质的去除率更高,所得脱钙率及脱蛋白率分别为(96.92±0.07)%及(78.46±1.29)%。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发现其与商用甲壳素结构相似度高,结晶指数为78.70%,微观结构表现为纤维状并带有孔隙。以上结果表明,利用这2种微生物进行两步发酵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甲壳素。本研究为利用微生物法有效提取虾壳来源的甲壳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微生物法 甲壳素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