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瓮安震旦纪陡山沱期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新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尹崇玉 高林志 邢裕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50,T001,T002,共8页
我国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微体化石。对于它们的生物亲缘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动植物之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内部保存了2、4、8、16等几何级数增长的细... 我国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微体化石。对于它们的生物亲缘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动植物之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内部保存了2、4、8、16等几何级数增长的细胞特征,根据化石的大小、细胞排列方式和表面纹饰可与现生甲壳类动物的胚胎比较,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动物胚胎化石。但另一些学者却持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它们不是动物胚胎化石而是绿藻门团藻类。本文主要依据最近通过醋酸浸解法在贵州瓮安震旦纪陡山沱期含磷地层发现的大量球状实体化石的观察与研究,同时结合相同层位岩石薄片所发现的大量同类化石微细结构的对比。特别是把磷块岩中的化石与燧石中发现的化石详细比较,对一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归属和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群具有多样性特征,包含不同门类,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好的晚新元古代磷酸盐化的化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陡山沱期 磷酸盐化球状化石 动物胚胎 化石库 微体化石 刺疑源类
下载PDF
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海生爬行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文芠 张启跃 +4 位作者 刘俊 胡世学 周长勇 黄金元 谢韬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3,共9页
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在距罗平县城东南15 km的罗雄镇大洼子村附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地层中发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目前已经发现有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菊石、... 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在距罗平县城东南15 km的罗雄镇大洼子村附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地层中发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目前已经发现有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菊石、双壳、腹足类、腕足类、植物等十多个大类的化石,完好地体现了当时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目前已知化石分异度最高的三叠纪海生化石库之一。根据含化石地层中发现的微体化石牙形石Nicoraella Kockeli带,确认罗平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罗平生物群目前发现的海生爬行类种类丰富,基本涵盖了三叠纪时期主要的海生爬行类别,包括鱼龙类、鳍龙类、原龙类以及初龙类。中生代是对海生爬行类至关重要的时期。由于一直没有发现它们留下的遗迹化石,它们的运动模式还一直存在争议。云南罗平生物群海生爬行类研究中发现数百枚保存完好的幻龙类足迹——罗平双桨迹Dikoposichnus luopingensis,为研究其运动模式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另外罗平生物群中巨型捕食者张氏幻龙Nothosaurus zhangi的发现也支持了罗平双桨迹造迹者的存在。张氏幻龙拥有三叠纪世界上最大的头骨,这些处于食物链顶层的海生爬行类的繁盛说明当时生态系统已经很完善,代表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平生物群 化石库 安尼期 复苏 巨型捕食者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青岛发现特异埋藏的全新世植物化石群 被引量:2
3
作者 史恭乐 章伯乐 +2 位作者 冷琴 王力 蒋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2-768,共7页
青岛市全新世陆相地层共分4层,从底到顶被前人分别命名为第⑨,⑦,⑤和③层,以粉土、粉质粘土和砂为主要沉积物。近来笔者在该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工地施工期间,从出露的全新世陆相地层的第⑤和③层的粉土及粘土中发现一个特异埋... 青岛市全新世陆相地层共分4层,从底到顶被前人分别命名为第⑨,⑦,⑤和③层,以粉土、粉质粘土和砂为主要沉积物。近来笔者在该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工地施工期间,从出露的全新世陆相地层的第⑤和③层的粉土及粘土中发现一个特异埋藏的大植物化石群。两层中均筛出大量保存三维立体结构的果实和种子标本。第⑤层顶部还产出枝叶、木材化石。产地附近的新钻孔材料同位素测年值显示,第⑦层底部、第⑤层顶部及第③层顶部14C测定年龄分别为6264±80aB.P.,4805±150aB.P.和3550±115aB.P.。对青岛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工地剖面植物群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第⑤层顶部产出的枝叶、木材化石类群较单一,大多数属于壳斗科落叶类群,但从第⑤和③两层筛出的近万枚果实和种子标本却显示了丰富的类群多样性及良好的分层性,目前已鉴定的标本隶属于24科、38属、62种(包括未定种),全部为被子植物。该分层保存的特异埋藏的大植物化石群的发现,为探讨青岛地区全新世植被演替过程、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全新世 大植物化石群 特异埋藏
下载PDF
当代古生物学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舒德干 陈苓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认为19世纪中叶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促成古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经历一个世纪的迟滞发展之后,由于本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生物学新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以及大量新技术新手段的引进,古生物学又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世界8大古生物学... 认为19世纪中叶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促成古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经历一个世纪的迟滞发展之后,由于本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生物学新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以及大量新技术新手段的引进,古生物学又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世界8大古生物学宝库——奇迹般保存下来的精美生物软体化石群使生物史面貌日渐清晰;新技术新手段使人们看到化石生物构造一个崭新的奇妙微观世界;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的引进,古生物学逐渐由定性描述进入定量研究阶段;而哲学新思辨,促使古生物学逐渐成为一门完善的理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学 化石宝库 化石生物学
下载PDF
华南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群中古蠕虫类动物的生态学特征
5
作者 杨宇宁 王冬梅 +1 位作者 彭庭祖 池祥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共2页
古蠕虫类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寒武纪至志留纪地层中,是早古生代形态多样性最高、地理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蠕形动物类群。目前,古蠕虫类普遍被认为是一类身体构型特殊的曳鳃动物基干类群(Harvey et al.,2010),以具刺状构造的翻吻、... 古蠕虫类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寒武纪至志留纪地层中,是早古生代形态多样性最高、地理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蠕形动物类群。目前,古蠕虫类普遍被认为是一类身体构型特殊的曳鳃动物基干类群(Harvey et al.,2010),以具刺状构造的翻吻、细长的躯干表面布满环纹且发育形态各异的骨板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蠕虫类 生态学 特异埋藏化石群 寒武纪 华南
下载PDF
不同生活方式的物种对快速沉积埋藏事件的反应--来自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中的证据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方臣 朱茂炎 胡世学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80,共16页
云南寒武纪澄江生物群是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宝库之一,以精美的软躯体化石保存为典型特征,展示了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多样性面貌,为建立动物谱系演化关系和探讨早期生态结构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材料。文中以澄江生物群中常见的4类不同生活方... 云南寒武纪澄江生物群是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宝库之一,以精美的软躯体化石保存为典型特征,展示了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多样性面貌,为建立动物谱系演化关系和探讨早期生态结构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材料。文中以澄江生物群中常见的4类不同生活方式的物种(底栖潜穴型以Cricocosmia jinningensis,Mafangscolex sinensis为例;表栖固着型以Heliomedusa orienta为例;表栖运动型以Naraoia spinosa为例;浮游生活型以Stellostomiteseumorphus为例)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化石在事件沉积(远基风暴沉积)泥岩中的保存状态、位置和化石大小等的统计分析,探讨化石保存特征和生物体逃逸行为对化石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活方式的物种在沉积物里具有不同的保存特点,如底栖潜穴型蠕虫化石多聚集保存在事件沉积层的下部,向上呈离散式分布;浮游生活型水母状化石保存在事件沉积层上部且在同一水平微层面上平铺密集分布等。这些特征反映了生物体在快速沉积埋藏过程中,由于种间生活方式和种内个体差异而引起生物体逃逸能力的不同,从而体现在化石保存在泥岩中位置和状态的变化。也就是说,生物体在快速埋藏过程中最终保存以及在沉积物中的形态和位置除与沉积物自身特性有关外,还与生物体本身运动反应能力有关。依据沉积事件的强度和软躯体化石在沉积泥岩中的位置、状态和大小关系,推测该研究地区多数底栖生物化石为原地埋藏,并在快速埋藏过程中发生逃逸行为,但并不能做出有效反应和成功逃离,因而其保存下来的化石组合记录了底栖群落的基本特征。那么,是什么因素抑制了澄江生物的逃逸能力、从而使大量的精美软躯体化石保存?是寒武纪生物自身原因(运动能力弱处于演化的初级阶段),还是寒武纪沉积物本身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毒元素),或者是寒武纪基底环境(氧化还原)造成,我们并不是很清楚,这些因素的探索将为解答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群为什么仅在寒武纪广泛分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生物群 特异化石库 埋藏学 古生态学 寒武纪
原文传递
陕南寒武纪西乡化石库的马哈螺和棱管壳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秦嘉琛 刘云焕 +7 位作者 刘明金 张虎 张亚楠 王琪 邵铁全 吴谐婷 高振丽 张响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44,共15页
对陕南西乡化石库发现的马哈螺类化石和棱管壳类化石做了统计和描述,补充了马哈螺类新的属征,建立新种西乡拟鳞锥Ramentoides xixiangensis sp. nov.。马哈螺和棱管壳表面装饰存在差异,并非同一物种上掉落的骨片,本文展示的马哈螺新的... 对陕南西乡化石库发现的马哈螺类化石和棱管壳类化石做了统计和描述,补充了马哈螺类新的属征,建立新种西乡拟鳞锥Ramentoides xixiangensis sp. nov.。马哈螺和棱管壳表面装饰存在差异,并非同一物种上掉落的骨片,本文展示的马哈螺新的特征与"骨针壳"假说存在矛盾,马哈螺在形态上表现出软体动物单板类最原始的特征,而棱管壳则与halkieriids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本文报道了马哈螺类化石的新形态,丰富了对马哈螺类和棱管壳类的认识,对确立马哈螺和棱管壳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哈螺 棱管壳 单板纲 西乡化石库 寒武纪 陕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