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s of nonlinear gravity waves and uniform current in Lagrangian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HSU Hung-Chu CHEN Yang-Yih +1 位作者 LI Meng-Syue TSENG Wen-Jer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9-98,共10页
The particle trajectory on a weakly nonlinear progressive surface wave obliquely interacting with a uniform current is studied by using an Euler-Lagrange transformation.The third-order asymptotic solution is a periodi... The particle trajectory on a weakly nonlinear progressive surface wave obliquely interacting with a uniform current is studied by using an Euler-Lagrange transformation.The third-order asymptotic solution is a periodic bounded function of Lagrangian labels and time,which imply that the entire solution is uniformly-valid.The explicit parametric solution highlights the trajectory of a water particle and mass transport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le displacement can now be obtained directly in Lagrangian form.The angular frequency and Lagrangian mean level of the particle motion in Lagrangian form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Eulerian.The variations in the water particle orbits resulting from the oblique interaction with a steady uniform current of different magnitudes are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grangian particle trajectory nonlinear water wave CURRENT drift velocity
下载PDF
福建近海漂移物漂移轨迹分析及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银东 郭民权 +2 位作者 方许闻 江毓武 郑祥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443,共9页
浮子漂移实验能够捕捉海域表面海流的特征,为提高海上漂移物漂移轨迹预测模式的预测精度提供改进依据.通过在福建近海的浮子漂移实验,选取兴化湾、厦门湾与湾外近岸海域浮子的运动轨迹,对研究海域的表面流进行分析,并在业务化三维海洋... 浮子漂移实验能够捕捉海域表面海流的特征,为提高海上漂移物漂移轨迹预测模式的预测精度提供改进依据.通过在福建近海的浮子漂移实验,选取兴化湾、厦门湾与湾外近岸海域浮子的运动轨迹,对研究海域的表面流进行分析,并在业务化三维海洋动力模型基础上,结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建立了福建近海海上目标物漂移轨迹预测模式,利用浮子漂移实验对漂移模式在福建近海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湾内浮子运动主要受潮流作用,呈现往复运动的趋势;湾外浮子运动主要由外海环流驱动,有沿等深线迁移趋势,并受到潮过程作用局部形成回流.而本研究构建的福建近海海上目标物漂移轨迹预测模式的模拟结果与浮子漂移结果基本一致,并且相对于湾内的轨迹预测,湾外的模拟有更高的可信度.同时浮子漂移实验还表明FES潮流模型在台湾海峡有较高的准确度,而湾内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近海 浮子漂移实验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 漂移轨迹预测
下载PDF
三种室内颗粒运动分布模拟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彩青 赵彬 +1 位作者 杨旭东 刘双科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1,共5页
用拉格朗日模型和滑移通量模型及将颗粒当作被动运输标量处理的方法对三维通风小室内颗粒的扩散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拉格朗日模型模拟的结果除了天花板和入口处附近外与实验... 用拉格朗日模型和滑移通量模型及将颗粒当作被动运输标量处理的方法对三维通风小室内颗粒的扩散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拉格朗日模型模拟的结果除了天花板和入口处附近外与实验数据吻合得都较好;用滑移通量模型模拟的结果在靠近天花板附近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其他地方的模拟结果比实验数据稍小;将颗粒当作被动运输标量处理的模拟结果在0.3m以下位置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而在靠近天花板附近与实验数据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分布 拉格朗日模型 滑移通量模型 被动运输标量
下载PDF
渤海三维潮余流的数值计算(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文心 奚盘根 宋丽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27-36,共10页
作者根据冯士筰的三维弱非线性理论,计算了渤海三维潮致拉格朗日余流,其中包括由冯等人引进的作为二阶量的拉格朗日漂移椭圆。文中不仅给出了三维结果,也给出了深度平均的结果,最后还与实际图象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三维潮 余流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渤海三维污染物迁移轨迹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辉 郑连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1-10,共10页
根据一种三维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弱非线性理论,考虑单一频率潮波系统,在零阶天文潮和一阶拉格朗日余流数值计算的基础上,计算了二阶拉格朗日余流,然后对8个具有代表性的标识质点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跟踪。对水平及垂直运动性质进行了分析... 根据一种三维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弱非线性理论,考虑单一频率潮波系统,在零阶天文潮和一阶拉格朗日余流数值计算的基础上,计算了二阶拉格朗日余流,然后对8个具有代表性的标识质点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跟踪。对水平及垂直运动性质进行了分析,并用卫片资料对结果进行了验证。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污染物 迁移轨迹 数值计算
下载PDF
CFD技术与SACTI模型在自然通风冷却塔雾羽局地环境影响模拟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史学峰 郭栋鹏 +1 位作者 姚仁太 胡继民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6,33,共10页
本文利用CFD技术和SACTI模型对山东某电厂冷却塔附近流场以及冷却塔雾羽抬升以及漂滴与盐的沉积对局地环境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二者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基本吻合,SACTI模型预测漂滴与盐... 本文利用CFD技术和SACTI模型对山东某电厂冷却塔附近流场以及冷却塔雾羽抬升以及漂滴与盐的沉积对局地环境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二者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基本吻合,SACTI模型预测漂滴与盐沉积的最大距离出现在冷却塔附近200 m范围内,CFD技术模拟漂滴与盐沉积的最大距离出现在下风向500 m左右。SACTI模型预测漂滴与盐地面最大沉积量约为CFD技术模拟地面最大沉积量的3倍,主要原因是由于CFD在模拟过程中考虑的冷却塔局地环流以及周围建筑物对漂滴沉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拉格朗日两相流 雾羽抬升 漂滴与盐沉积
下载PDF
面向近海管道泄漏检测探究传感器布局的线性动力学计算(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特欢 徐巍华 +2 位作者 许超 谢磊 吴玉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39-745,共7页
由于缺少管道沿途测量数据,近海管道运输中的泄漏检测问题比陆地流体管道泄漏检测系统更具有挑战性.我们用传输线模型来考虑其线性动力学部分,然后通过有限差分法和偏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来比较传递函数的频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有限... 由于缺少管道沿途测量数据,近海管道运输中的泄漏检测问题比陆地流体管道泄漏检测系统更具有挑战性.我们用传输线模型来考虑其线性动力学部分,然后通过有限差分法和偏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来比较传递函数的频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有限维模型在低频下可以有效地逼近原始线性模型.由于近海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缺少传感器,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型集成漂流传感器的方法来解决此类型的检测问题并对数据同化框架进行了简要地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管道 泄漏检测与定位 拉格朗日漂流传感器 拉格朗日数据同化 惯性导航系统
下载PDF
浮标升降方法观测底层拉格朗日余流的原理可行性分析
8
作者 生小萱 江文胜 毛新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10,共10页
针对目前没有观测底层拉格朗日余流有效方法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升降浮标观测底层拉格朗日余流的思路,并以象山港为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数值分析。该方法的核心是浮标上浮至海面进行定位和通讯,下沉到海底随海水漂流。假设浮标升... 针对目前没有观测底层拉格朗日余流有效方法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升降浮标观测底层拉格朗日余流的思路,并以象山港为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数值分析。该方法的核心是浮标上浮至海面进行定位和通讯,下沉到海底随海水漂流。假设浮标升至水面的位置即为该浮标在这一时刻的水底位置,就可以得到底层拉格朗日余流。但是由于水平流速在垂向上有变化,浮标在升降过程中水平位置会发生偏移从而产生误差,该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这种观测思路的可行性。本文利用FVCOM数值模式,以升降间隔周期、升降速度、释放位相以及追踪时间为实验变量分别计算它们对浮标升降过程中水平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降间隔周期取一个潮周期,升降速度取0.10m/s,释放位相选在低平潮时,追踪一个潮周期后计算的拉格朗日底层余流速度误差可以控制在5%左右。说明这种测量方式在原理上是具有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浮标 拉格朗日余流 底层流 FVCOM 象山港
下载PDF
应用于红外制导武器的动力随动陀螺误差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雷昊 杨海容 +2 位作者 朱牧 钮赛赛 杨尧 《上海航天》 CSCD 2017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减小红外制导武器导引头的动力随动陀螺误差,对陀螺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动力陀螺完备的运动微分方程。将陀螺误差分为结构非理想化导致的漂移误差和稳速力矩与进动力矩耦合引起的控制误差两大类。其中:结构非理想... 为减小红外制导武器导引头的动力随动陀螺误差,对陀螺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动力陀螺完备的运动微分方程。将陀螺误差分为结构非理想化导致的漂移误差和稳速力矩与进动力矩耦合引起的控制误差两大类。其中:结构非理想的误差包括章动、摩擦力矩和非等弹性力引起的误差。用逐次逼近求解法分析,发现陀螺受阶跃力矩或冲击后,除按章动频率及高次谐波频率高频振动外,还会发生角速度为常值的漂移,且动力随动陀螺漂移的角速度与初始的角速度和内外环质量有关。讨论了由偏角、不平衡力矩和非等弹性力造成误差的机理。给出了陀螺主要误差的控制和调控方法:对漂移误差,尽量减小内外环质量,减小陀螺阶跃力矩后的初速;对工艺误差,调试时先部件后总体,总体调试由内及外;先大误差项,再小误差项;用力矩补偿法消除力矩耦合偏差。研究为导引头的误差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导引头 动力随动陀螺 拉格朗日方程 动力学模型 旋转磁场 方位角效应 误差补偿 漂移误差 控制误差
下载PDF
鱼卵漂流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与产卵量估算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康 陈永灿 +2 位作者 林俊强 朱德军 段辛斌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8,共13页
从河流鱼类早期资源研究和保护的角度,立足鱼卵运动,将传统二维浅水模型与三维粒子追踪结合起来,建立了适用于天然河流鱼卵漂流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模型能够模拟对流和紊动扩散作用下鱼卵在河道内的三维运动和散布特性。模型效果通过... 从河流鱼类早期资源研究和保护的角度,立足鱼卵运动,将传统二维浅水模型与三维粒子追踪结合起来,建立了适用于天然河流鱼卵漂流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模型能够模拟对流和紊动扩散作用下鱼卵在河道内的三维运动和散布特性。模型效果通过模拟文献中的室内水槽PTV试验,对比实测鱼卵运动特性参数得到了验证。将模型应用于长江中游藕池河支流鱼卵野外示踪漂流试验中,模拟分析了鱼卵在河道内的平面迁移动态、垂向混合规律、断面分布特性以及河道地形和水动力的影响和作用;重点讨论了鱼卵断面浓度分布不均对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量(产卵规模)估算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对传统的断面平均估算方法进行了校正,校正效果得到了示踪鱼卵漂流回捕实测数据的良好验证,鱼卵总量估算误差大大降低。此外,模拟还发现鱼卵漂流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滞后于水流断面平均流速,在产卵场精确定位时须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运动 水动力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漂流性卵 散布规律 产卵规模估算
原文传递
无旋性前进重力波传递在均匀流中的Lagrange解析解与试验验证 Ⅰ.理论解析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阳益 许弘莒 张宪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78,共19页
对于三维空间等深水中,无旋性自由表面周期性规则前进重力波传递在均匀流中的波流场,依质量守恒取—波长的流体质点的运动位移的波长平均高程,所得其标注参数恰为其在原静止水中的位置下,完全以Lagrange方式的参数控制式,解出此波流场... 对于三维空间等深水中,无旋性自由表面周期性规则前进重力波传递在均匀流中的波流场,依质量守恒取—波长的流体质点的运动位移的波长平均高程,所得其标注参数恰为其在原静止水中的位置下,完全以Lagrange方式的参数控制式,解出此波流场至第三阶的全Lagrange形式解且得到检验验证;其中波流交互作用效应存在于Lagrange流速势中,使得波流场中的压力不受均匀流的影响.而Euler形式解所无法描述的流场特性,包括大于前进波周期的流体质点的运动周期,与其受前进波引起的质量传输速度、它们间的关系,及流体质点对其运动周期平均的高程与成因等,都说明是随流体质点所在的高程向下做指数函数样递减;而流体质点的三维空间螺旋曲线式的运动轨迹与烟线,其随均匀流的流向流速而变化的情况,例如其在均匀流于前进波波向有同向的流速分量时,是受流体质点恰在波谷断面处时的流速大小而变的形式,与其在均匀流于前进波波向有反向的流速分量时,则受流体质点恰在波峰断面处时的流速大小而变的形式,有很大不同的倒反形式甚至以封闭曲线形式呈现.最后,说明波流场变成稳定性运动流场时的特性,并证实其在无流时退化成纯前进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点轨迹 漂移速度 质点运动周期 Lagrange平均高程
原文传递
An ensemble estimation of impact times and strength of Fukushima nuclear pollution to the east coast of China and the west coast of America 被引量:2
12
作者 HAN GuiJun LI Wei +4 位作者 FU HongLi ZHANG XueFeng WANG XiDong WU XinRong ZHANG LianX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1447-1451,共5页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all surface drifting buoys of 1978-2011 and Lagrangian tracers simulated from high quality ocean reanalysis currents,the impact times and strength of Fukushima nuclear pollution to the east ...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all surface drifting buoys of 1978-2011 and Lagrangian tracers simulated from high quality ocean reanalysis currents,the impact times and strength of Fukushima nuclear pollution to the east coast of China and the west coast of America have been estimated.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radioactive pollutants drifting in the ocean surface,preliminary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the tracers took about 4 years to reach the west coast of USA,there are two types of tracers to carry out Fukushima nuclear pollutants to reach the east coast of China,corresponding to 1.5-year recirculation gyre transport and 3.5-year subtropical circulation transport.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impact strength at these time scales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relative number concentration with time combined with the decaying rate of radioactive matter.For example,starting from 1% at 1.5-year,of the initial level at the originating area of Fukushima nuclear pollution,the impact strength of Cesium-137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inuously increases up to 3% by 4 years,while the impact strength of Cesium-137 in the west coast of America is as high as 4% due to the role of strong Kuroshio-extension currents as a major transport mechanism of nuclear pollutants for that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西海岸 核污染物 冲击强度 中国南海 时间尺度 东海岸 估计 放射性污染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