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Water-table Depth and Soil Moisture on Plant Biomass,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at a Seasonally Flooded Wetland of Poyang Lake, China 被引量:24
1
作者 XU Xiuli ZHANG Qi +2 位作者 TAN Zhiqiang LI Yunliang WANG Xiaol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739-756,共18页
Hydrological regime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jor forces determining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seasonally flooded wetland. Poyang Lake,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has been encountering dra... Hydrological regime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jor forces determining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seasonally flooded wetland. Poyang Lake,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has been encountering dramatic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in last decade, which greatly influenced the wetland vegetation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ydrology and vegetation distri- bution, water-table depth, soil moisture, species composition, diversity and biomass were measured at a seasonally flooded wetland section at Wu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hree plant communities, Artemisia capillaris,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Carex cineras- cens communities, were examined which are zonally distributed from upland to lakeshore with decreasing elevation. Canonical corre- spondence analysis (CCA), spearmen correlation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logical variables of water-table depth and soil moisture. Results show that significant hydrological gradient exist along the wetland transect. Water-table demonstrates a seasonal variation and is consistently deepest in A. capillaris community (ranging from q).5 m above ground to +10.3 m below ground), intermediate in P. australis community (-2.6 m to +7.8 m) and shallow- est in C. cinerascens community (-4.5 m to +6.1 m). Soil moisture is lowest and most variable in A. capillaris community, highest and least variable in P. australis community, and intermediate and moderate variable in C. cinerascens community. The CCA ordination indicated that variables of water-table depth and soil moisture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community distribution, which explained 81.7% of the vegetation variations.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isture variability, while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isture.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present Gaussian models along the gradient of average water-table depth in growing season, while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show bimodal patterns. The optimal average water-table depths for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re 0.8 m and 0.5 m, respectively, and are 2.2 m and 2.4 m for species richness and Shannon-Wiener indices, respectively. Outcomes of this work improved the under- standing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logy and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table depth soil moisture species diversity BIOMASS Gaussian model poyang lake wetland
下载PDF
Population sizes and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Siberian Crane(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 and Hooded Crane(Grus monacha) in Poyang Lake Wetland 被引量:3
2
作者 Ming-Qin SHAO Hong GUO +1 位作者 Jian-Hong JIANG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3-379,共7页
Both the Siberian Crane(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 and Hooded Crane(Grus monacha) have limited population sizes and are considered endangered by domestic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gencies.To document the current size... Both the Siberian Crane(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 and Hooded Crane(Grus monacha) have limited population sizes and are considered endangered by domestic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gencies.To document the current size of their respective populations and characterize their groups,between October 2012 and April 2013 we undertook fieldwork at four nature reserve areas within the Poyang Lake wetlands.We divided Poyangh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PYH) into the Wucheng(PWC) and Hengfeng areas(PHF),because each are each located in different counties.Our fieldwork showed that the Siberian Crane occurred mainly in PYH(364 in the PHF,158 in the PWC) and the Nanjishan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JS,with 200 individuals).The Hooded Cran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PYH(302 in the PHF and 154 in the PWC).Family group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roups among both species,with Hooded Cranes forming more family groups than Siberian Cranes.Typically,these groups were formed of two adults with one offspring(Siberian Crane),and two adults with two offspring(Hooded Crane),with the mean family group size of the Siberian Crane and Hooded Crane being respectively 2.65±0.53(n=43) and 3.09±0.86(n=47) individuals per group.The mean collective group size of the Siberian Crane and Hooded Crane included 28.09±24.94(n=23) and 28.94±27.97(n=16) individuals per group,respectively,with the proportion of juveniles among Hooded Cranes being more than double that seen among the Siberian C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erian Crane Hooded Crane Group characteristics poyang lake wetland
下载PD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estimation and mapping from Landsat ETM data: a case study of Poyang Lake 被引量:3
3
作者 LI Ren-dong1, 2, LIU Ji-yuan2 (1. 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CAS, Wuhan 430077,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1期35-41,共7页
Poyang Lake i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This paper conducted a digital and rapid investigation of the lake’s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using Landsat ETM data acquired on April 16, 2000. First, utilizing... Poyang Lake i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This paper conducted a digital and rapid investigation of the lake’s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using Landsat ETM data acquired on April 16, 2000. First, utilizing the false color composite derived from the ETM data as one of the main references, the authors designed a reasonable sampling route for field measurement of the biomass, and carried it out on April 18–28, 2000. Then after both the sampling data and the ETM data were geometrically corrected to an equal-area projection of Albers, linear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ampling data and some transformed data derived from the ETM data and the ETM 4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ing data is best relative to the band 4 data with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86, followed by the DVI and NDVI data with 0.83 and 0.80 respectively. Therefore,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hich was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and band 4 data,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total biomass of entire Poyang Lake, and then the map of 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was compi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yang lake BIOMASS wetland vegetation Landsat ETM data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tic Fluorescence of Dominant Submerged Plants in Nanjishan Wetland of Poyang Lake in Winter 被引量:1
4
作者 Jian Minfei Yu Houping +1 位作者 Wang Sichen Peng Wanli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5年第2期20-24,共5页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pecies and frequency of submerged plants in Nanjishan Wetland of Poyang Lake in the winter of 2013,chlorophyll contents and photosynthetic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ina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pecies and frequency of submerged plants in Nanjishan Wetland of Poyang Lake in the winter of 2013,chlorophyll contents and photosynthetic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inant submerged plants were studied using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maging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 submerged plants of Nanjishan Wetland in Poyang Lake in winter included Hydrilla verticillata,Vallisneria natans,Najas minor,Potamogeton pectinatus,Nymphoides peltatum,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and so on,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mainly H. verticillata and V. natans in different submerged plant communities.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H. verticillat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V.natans,and the photosynthesis intensity of H. verticillata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V. natans. The value of Ca / Cb of H. verticillata is not large,which shows that the light-harvesting capacity of H. verticillata's chlorophyll is considerable in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The highest value of QY-max of V.natans is up to 0. 732,while the lowest value is only 0. 465; the highest value of QY-max of H. verticillata is 0. 677,while the lowest value is 0. 556.All values of QY-max of the submerged plants were lower than 0. 8,which shows that the submerged plants in Nanjishan Wetland of Poyang Lake may be subjected to certain external stres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xternal stress might cause some damage for the PSII reaction cen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yang lake Nanjishan wetland Submerged plants Chlorophyll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tic fluorescence China
下载PDF
施氮和增温对鄱阳湖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湿地秋草生长期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程俊翔 徐力刚 +2 位作者 樊龙凤 陈曦 游海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2-1162,共11页
湿地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氮库,而且对大气氮沉降增加、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响应非常敏感。目前关于湿地氧化亚氮(N_(2)O)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均衡性,湿地N_(2)O排放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在鄱阳湖... 湿地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氮库,而且对大气氮沉降增加、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响应非常敏感。目前关于湿地氧化亚氮(N_(2)O)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均衡性,湿地N_(2)O排放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在鄱阳湖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湿地开展N_(2)O通量原位监测及全球变化模拟实验,以揭示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N_(2)O排放变化特征及其对施氮和增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总体上是N_(2)O弱源,平均N_(2)O通量为(5.77±1.45)μg/(m^(2)·h)。施氮对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N_(2)O通量有显著影响,相对于不施氮,施氮可显著提升2.7倍的N_(2)O排放通量。增温及其与施氮的交互作用对N_(2)O通量的影响不显著。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N_(2)O排放过程主要由湿地植物调节,而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认识全球变化与湖泊湿地N_(2)O排放的互馈作用,并为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湖泊湿地N_(2)O收支平衡提供重要支撑;未来还需要加强多因子交互作用研究并开展长期连续监测,从而为阐明湿地氮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和构建气候预测模型提供验证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温室气体 N_(2)O 全球变化 氮沉降 气候变暖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溶解性有机质的光化学属性对水体光活性中间体(PPRIs)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刘新 尉艺 +5 位作者 李文康 吴定桂 金伟 江和龙 徐华成 宋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7-816,共10页
湿地的水文和水化学在时空尺度上会呈现显著差异,进而会引发光化学反应的变化,光活性中间体(PPRIs)是水体间接光反应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对水环境中有机物和污染物的归驱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探究湿地中PPRIs的产生过程。... 湿地的水文和水化学在时空尺度上会呈现显著差异,进而会引发光化学反应的变化,光活性中间体(PPRIs)是水体间接光反应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对水环境中有机物和污染物的归驱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探究湿地中PPRIs的产生过程。本研究通过捕获剂法监测了鄱阳湖湿地4个季节水体中3种PPRIs(^(1)O_(2)、·OH及^(3)CDOM^(*))的产生速率和稳态浓度的变化,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以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技术对水体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组分的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鄱阳湖湿地不同季节水体中的DOM的光化学反应特性及与PPRIs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鄱阳湖夏季和秋季水体的pH值、溶解有机碳(DOC)浓度较高,相反,硝酸盐、亚硝酸盐浓度在夏季和秋季较低。夏季和秋季的DOM中芳香族化合物丰度较高,并且木质素丰度明显高于冬季和春季。不同季节鄱阳湖水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产生能力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水体中^(1)O_(2)和·OH产生速率和稳态浓度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水体。pH、DOC、E2/E3、脂类、蛋白类及木质素类与PPRIs产生速率展现出了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其中的DOC与木质素类组分;另外在三维荧光指标结果中,荧光指数(FI)和新鲜度指数(β/α)与PPRIs呈现负相关关系,证明FI值越低即DOM陆源性越高、非新生DOM比例越高,则PPRIs产生速率越高。综上,PPRIs的光化学产生与植物源DOM密切相关。与春季和冬季相比,夏季和秋季鄱阳湖水体的有机质高,而其中DOM组分中芳香族化合物丰度较高,主要来自陆生植物和土壤有机质,其有机质的腐殖化水平较高,而在春季和冬季水体有机质主要来自湖泊本身和微生物产生的有机质,属于内源。淹水植物残体降解过程释放的有机组分,对夏、秋季DOM的来源和组成有着极易被忽视的影响和作用,而其中光化学活性较强的有机组分如木质素是造成其PPRIs产率更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可溶性有机质 光化学 光生活性中间体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碟形湖-河流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陶士勇 张翔 +3 位作者 夏军强 肖洋 熊兴基 徐晶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498,共12页
为深入认识鄱阳湖湿地区域水循环过程,于2019年112月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降水、河流水、主要碟形湖水进行系统采集,综合分析碟形湖-河流水稳定同位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修河和赣江的同位素组成具... 为深入认识鄱阳湖湿地区域水循环过程,于2019年112月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降水、河流水、主要碟形湖水进行系统采集,综合分析碟形湖-河流水稳定同位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修河和赣江的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月河水同位素最为富集,57月逐渐贫化,之后呈现出不断富集的变化趋势,整体上与降水同位素的时间变化特性相似。在空间分布上,各段河水的同位素组成均具有相对稳定的沿程分布特征,赣江在修河汇入点上、下游的同位素特性在大多数月份没有呈现出明显变化。碟形湖水同位素的年内变化范围比河水大,并且相对富集。主要碟形湖水的δ2 H-δ18 O关系接近当地大气降水线,具有更小的蒸发线斜率以及系统性偏离的特征,反映碟形湖主要受到当地降水补给,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基于指数模型方法估算修河和赣江水体的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分别为1.54和0.81年,赣江较短的MRT表明鄱阳湖流域具有不同水体组分相互快速转化的水力条件,修河上游柘林水库的调蓄作用导致其MRT明显大于赣江。通过假定碟形湖水的蒸发过程遵循瑞利分馏模型,全年的同位素监测结果揭示蚌湖、沙湖、大湖池的年平均蒸发损失量分别为15.5%、15.0%、14.1%,不同碟形湖之间蒸发程度的差异可能与地形、植被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平均滞留时间 蒸发 碟形湖-河流水 鄱阳湖湿地
下载PDF
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婷婷 钱海燕 +1 位作者 周杨明 杨梅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0-542,共13页
【目的】土壤氮素是湿地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鄱阳湖受损湿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鄱阳湖退田还湖区中的双退区选择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的马... 【目的】土壤氮素是湿地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鄱阳湖受损湿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鄱阳湖退田还湖区中的双退区选择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的马影湖湿地4类受损湿地土壤,分别为沼泽土、草甸土、草甸沼泽土和次生草甸沼泽土,研究0~20 cm(表层土)、20~40 cm(中层土)和40~60 cm(深层土)3个土壤剖面的全氮(TN)、硝态氮(NO_(3)^(-)-N)和氨态氮(NH_(4)^(+)-N)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聚类推进树算法量化环境因子对氮素的相对贡献,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氮素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氮素的影响路径。【结果】除沼泽土NH_(4)^(+)-N以中层土最高及次生草甸沼泽土土壤TN、NO_(3)^(-)-N、NH_(4)^(+)-N分别以中层土和深层土最高外,其余土壤类型皆以表层(0~20 cm)土壤氮素含量最高,分别为TN(0.35±0.03)g/kg、NH_(4)^(+)-N(4.02±0.38)mg/kg和NO_(3)^(-)-N(4.84±0.53)mg/kg。土层深度、有效磷(AP)对氮素分布和积累具有重要影响,pH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SOC)、AP、有效钾(AK)间接影响到氮素,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影响SOC间接影响到氮素。【结论】与鄱阳湖天然湿地相比,区内4类受损湿地土壤氮素含量均处于极低水平,各氮素最高值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其中TN以草甸土含量最高也最易淋失,其次为草甸沼泽土、次生草甸沼泽土,沼泽土最少且最易被流水冲洗,氮素的积累和分布受土层深度、AP、pH、CEC等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土壤氮素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双退区 鄱阳湖退化湿地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剖面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沿高程梯度的变化特征
9
作者 徐晨瀛 胡启武 +6 位作者 邹素珍 叶家飞 汪晓倩 薛文婧 廉欣 任琼 尧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14-2525,共12页
深入研究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判断土壤营养状况以及养分间的耦合关系。为探究湿地剖面尺度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分布规律及调控机制,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沿高程设置高滩、中滩、低滩和泥滩4个梯度采集土壤样品,... 深入研究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判断土壤营养状况以及养分间的耦合关系。为探究湿地剖面尺度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分布规律及调控机制,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沿高程设置高滩、中滩、低滩和泥滩4个梯度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不同高程0~100cm剖面土壤的理化性状及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高程0~100 cm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的平均含量在春季分别为(11.38±0.73)(1.43±0.12)和(0.54±0.03)g/kg,在秋季分别为(12.79±0.55)(1.13±0.03)和(0.40±0.01)g/kg,春秋两季0~10 cm深度的SOC、TP含量随高程的降低而减少,而两季0~10 cm深度的TN含量随高程的降低先增加后减少,两季SOC、TN和TP含量的剖面分布均未随高程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和秋季不同高程0~100 cm剖面土壤C/N/P分别为21.07∶2.64∶1和31.58∶2.77∶1,随高程的降低,仅两季0~10 cm深度的C/P和N/P呈上升趋势;而春季70~100 cm深度和秋季10~50 cm深度的C/N,以及春秋两季70~100 cm深度的C/P和50~70 cm深度的N/P均呈下降趋势。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表明,SOC、TN、TP、pH和土壤水分(SM)是影响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沿高程变化的主要因子,高程、季节、土壤深度通过改变SM和pH进而驱动SOC、TN、TP含量发生变化来调控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研究显示,在气候持续暖干化背景下,鄱阳湖湿地不同土壤深度的养分限制状况会存在差异化转变,即表层土壤N的限制程度会加重而深层土壤N的限制会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比 剖面分布 高程 湿地 鄱阳湖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背景下洞庭湖及鄱阳湖湿地类型动态变化规律
10
作者 何子建 辛小康 +2 位作者 朱惇 雷俊山 刘瑞芬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洞庭湖、鄱阳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的两个天然通江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总结三峡工程运行背景下两湖枯水期湿地类型动态变化规律及两湖水文情势变化规律,并分析两湖水文情势的改变对两湖湿地类型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洞庭湖、鄱阳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的两个天然通江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总结三峡工程运行背景下两湖枯水期湿地类型动态变化规律及两湖水文情势变化规律,并分析两湖水文情势的改变对两湖湿地类型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湖区域湿地类型及格局发生明显变化,2003-2009年水域及泥沙滩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植被呈扩张趋势,2009年后水域面积开始增加;三峡工程运行后两湖区域水文情势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入湖水量、沙量减少,泥沙淤积明显趋缓,湖区枯水期水位下降;两湖水文情势的改变对两湖区域湿地类型及格局产生影响,2003年三峡工程首次实验性蓄水使两湖湖区枯水期水位显著下降,造成两湖区域水域面积的减少及洲滩暴露,2009年中小洪水调度后枯水期水位开始回升,水域面积呈增长趋势,对两湖区域越冬水禽生境造成较大影响。分析结果为三峡工程运行背景下两湖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水文情势 洞庭湖湿地 鄱阳湖湿地 湿地类型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五种典型遥感时空信息融合算法在湿地区域植被指数重建中的适用性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佳欢 严翼 +3 位作者 肖飞 刘欢 胡铮铮 王宙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为探讨不同遥感时空信息融合算法在水陆转换频繁、地物类型多样的湿地区域的适用性问题,该文以鄱阳湖样区为研究区,选取5种典型的时空信息融合算法(STARFM,ESTARFM,FSDAF,Fit-FC和STNLFFM)。根据不同时期地物差异状况,选取Landsat和MODI... 为探讨不同遥感时空信息融合算法在水陆转换频繁、地物类型多样的湿地区域的适用性问题,该文以鄱阳湖样区为研究区,选取5种典型的时空信息融合算法(STARFM,ESTARFM,FSDAF,Fit-FC和STNLFFM)。根据不同时期地物差异状况,选取Landsat和MODIS遥感数据分别开展枯水期、平水期2个时段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影像融合实验,并在空间和光谱2个维度进行算法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仅一对粗细分辨率影像输入时,FSDAF算法在枯水期的融合预测效果最好,总体误差为0.4335;STNLFFM算法在平水期的融合预测效果最好,总体误差为0.5147;同时应用枯水期、平水期2对粗细分辨率影像时,ESTARFM算法融合预测效果最好,总体误差为0.4670。不同时空信息融合算法在湿地地区的适用性与研究区域内水体面积的占比情况有关,STNLFFM算法在水体区域的融合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信息融合 鄱阳湖湿地 FSDAF模型 STNLFFM模型 ESTARFM模型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3维动态可视化模拟方法
12
作者 陈超 方朝阳 +2 位作者 肖昕 陈浩 林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18,共8页
该文以鄱阳湖大湖池为研究区域,采用3维建模、在多源数据融合下的场景搭建技术和动态模拟技术,对湿地复杂的生态过程变化进行3维动态模拟.以3维动态可视化的方法呈现鄱阳湖湿地的植被四季生长演替变化、季节性水位变化和不同水位与植被... 该文以鄱阳湖大湖池为研究区域,采用3维建模、在多源数据融合下的场景搭建技术和动态模拟技术,对湿地复杂的生态过程变化进行3维动态模拟.以3维动态可视化的方法呈现鄱阳湖湿地的植被四季生长演替变化、季节性水位变化和不同水位与植被群落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候鸟对水位和植被提供生境的响应等生态过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多源数据的融合是虚拟场景集成的重要基础;采用数据-模型-场景-综合动态模拟的技术为创建动态仿真场景提供有效途径;3维动态模拟技术和可视化效率优化技术结合使用可以直观有效地模拟和呈现湿地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3维动态可视化 鄱阳湖 湿地 生态过程
下载PDF
越冬白鹤在江西鄱阳湖南矶国际重要湿地的数量动态与空间分布
13
作者 郭恢财 邵菁 +2 位作者 杨小兰 熊波 李述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目的】2020年起鄱阳湖实施10年全面退捕禁捕,南矶湿地保护区“堑秋湖”渔业生产也宣告暂停,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状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22年鄱阳湖持续受极端干旱气象的影响,保护区内沉水植被无法生长发育,苦草(Vallisneria... 【目的】2020年起鄱阳湖实施10年全面退捕禁捕,南矶湿地保护区“堑秋湖”渔业生产也宣告暂停,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状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22年鄱阳湖持续受极端干旱气象的影响,保护区内沉水植被无法生长发育,苦草(Vallisneria spp.)冬芽等沉水植物食物匮乏,导致越冬候鸟栖息食物短缺,影响越冬白鹤(Grus leucogeranus)等珍稀物种的觅食和分布。因此,有必要及时调查掌握越冬白鹤在江西鄱阳湖南矶国际重要湿地的数量动态与空间分布状况,为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择了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及周边区域为监测范围,以白鹤为监测对象,对2022—2023年越冬期(10月至翌年4月)白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越冬期内白鹤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其中,2023年3月7日共记录到白鹤524只,为此次越冬期最高纪录。白鹤于11月上旬飞抵南矶湿地保护区,于4月底5月初飞离保护区,越冬白鹤在保护区停留时间比往年越冬期有所延长。从空间上看,白鹤仍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内,占93.55%,保护区周边恒湖和朱港农田也存在少量白鹤分布;从时间上看,越冬白鹤主要集中在2023年1月中旬至3月下旬间。【结论】越冬白鹤在江西鄱阳湖南矶国际重要湿地存在明显的数量动态与时空分布,受食物资源的影响有向周边扩散趋势。本研究最后对如何加强保护区白鹤等越冬候鸟重要栖息地的管理提出了保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南矶国际重要湿地 数量动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季节性淹水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遥感预测及空间分布特征
14
作者 邹霞 钱海燕 +2 位作者 周杨明 黄灵光 杨梅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为探讨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遥感方法在土壤有机碳估算中的适用性,依托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实测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和同期的Landsat8OLT遥感影像,... 为探讨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遥感方法在土壤有机碳估算中的适用性,依托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实测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和同期的Landsat8OLT遥感影像,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和GIS技术提取影像中遥感特征因子,构建遥感参数与土壤有机碳的一元线性、一元曲线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优遥感估算模型,预测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提取了影像中33个遥感特征因子,包括7个波段的反射率值(b_(1)~b_(7))、4个植被指数(NDVI、SR、SAVI、EVI)、第一主成分特征(PCA1)、单波段纹理特征的均值(MEAN)、熵(ENT)和相关性(COR),其中纹理特征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的重要遥感因子,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构建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0.772,平均相对误差45.53%,均方根误差2.417。遥感反演发现,研究区预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0~20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约为10.75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土壤有机碳 遥感预测 遥感特征因子 碳循环 土壤碳储量 土壤固碳能力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空间分布特征
15
作者 张灵柯 高俊琴 +2 位作者 李谦维 朱佳涛 李兴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823,共9页
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生源要素间的化学计量比受到何种因子的调控,是湿地土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江西鄱阳湖洲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测定方法,阐明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与化学计量比的空... 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生源要素间的化学计量比受到何种因子的调控,是湿地土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江西鄱阳湖洲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测定方法,阐明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与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25~48.13、0.02~4.25、0.08~1.17 g·kg^(-1)。土壤全氮与全磷密度较高的区域分布在鄱阳湖东部,土壤有机碳密度较高的区域分布在鄱阳湖东南部以及西南部。(2)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碳氮比变化范围为1.07~27.15,平均值为7.57;土壤氮磷比变化范围为0.21~7.73,平均值为1.74;土壤碳磷比变化范围为0.78~69.71,平均值为13.61。(3)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表现为表层土壤显著高于深层土壤。(4)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化学计量比均与土壤pH值和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质量评价及功能提升提供科学参考以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洲滩湿地 土壤碳氮磷 空间分布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基于时空信息融合模型的2022年鄱阳湖湿地干旱过程监测分析
16
作者 罗佳欢 严翼 +3 位作者 肖飞 曹淑慧 陈苗苗 杜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5-1536,共12页
2022年鄱阳湖流域发生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严重干旱。为充分利用高时空分辨率影像探究鄱阳湖湿地干旱及生态响应过程,本文采用STNLFFM时空信息融合模型,融合了MODIS与Sentinel-2影像数据,构建出鄱阳湖2021-2022年平均时间间隔为15天的1... 2022年鄱阳湖流域发生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严重干旱。为充分利用高时空分辨率影像探究鄱阳湖湿地干旱及生态响应过程,本文采用STNLFFM时空信息融合模型,融合了MODIS与Sentinel-2影像数据,构建出鄱阳湖2021-2022年平均时间间隔为15天的10 m高时空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影像序列,对比分析了不同年份水体面积以及NDVI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干旱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1)2022年鄱阳湖干旱持续近3个月,退水时间比2021年提前约80天。2022年10月鄱阳湖最小水体面积为680 km^(2),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1900 km^(2),较2021年枯水期最小水体面积减少约337 km^(2)。2022年鄱阳湖湿地淹水时长小于90天的面积是2021年的3倍以上,约占总面积的30.77%。(2)2022年干旱过程中,湖区洲滩植被提前开始生长,NDVI均值在7月中旬之后迅速增大,较2021年同期均值最大相差0.27;到11月中旬,NDVI<0.2的面积为1527 km^(2),较2021年同期增加561 km^(2);到12月,NDVI值大于0.6的面积仅为15 km^(2),不足2021年同期的3%。(3)2022年鄱阳湖干旱引起的植被和水体变化改变了候鸟及长江江豚的栖息环境。湖区的碟形子湖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对极端干旱具有较好的抵御作用。因此,本文建议在干旱期间,适当对湖区长势迅速的植被进行刈割,促使新芽萌发,保障候鸟的食源;开展高时空分辨率的水体连续变化过程监测和预测工作,以便及时救助非连通水体内被困的水生生物;对碟形子湖空间结构进行保护并适当给子湖补水,以保持碟形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 干旱 时空信息融合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下载PDF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及温度敏感性
17
作者 刘洁 郑博福 +4 位作者 徐志文 龚磊强 余定坤 詹慧英 沈瑞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5-1435,共11页
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_(10))是预测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参数。全球湿地水文节律正在迅速变化,然而淹水差异对湿地土壤Q_(10)的影响还较少受到关注。在淹水差异梯度上,土壤有机碳质量对Q_(10)的调控机制也未明确... 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_(10))是预测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参数。全球湿地水文节律正在迅速变化,然而淹水差异对湿地土壤Q_(10)的影响还较少受到关注。在淹水差异梯度上,土壤有机碳质量对Q_(10)的调控机制也未明确。以鄱阳湖的东湖洲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淹水时长差异诱导形成的3个植被群落样带(泥滩带、苔草带和芦苇带)各采集深度为0~10、10~20和20~30 cm的土壤,在实验室内测定不同温度(10、15、20、25、30℃)下各植被带3个深度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运用指数方程拟合Q_(10),探讨淹水时长梯度上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和Q_(10)的变化规律。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测定土壤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结合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等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土壤有机碳质量对Q10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10、15、20、25、30℃的温度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9.19、31.00、51.67、77.28和109.32μg/(d·g)。各个植被带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然而,在3条植被带之间,只有0~10 cm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30),表现为芦苇带>苔草带>泥滩带。土壤Q_(10)的平均值为2.48,没有受到植被带和土壤深度的显著影响。FTIR数据显示,随着土壤深度和淹水时长的增加,洲滩湿地易分解的脂肪类有机物比例逐渐下降,但难分解的芳香类有机物比例逐渐升高。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含水量、微生物碳含量、pH和营养盐含量等。土壤有机物官能团结构、pH和总氮等因素对土壤Q_(10)有显著影响。表层土壤Q_(10)与脂肪类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与芳香类有机物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洲滩湿地 温度敏感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鄱阳湖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18
作者 张力薇 张思金 +1 位作者 黎佛林 石先罗 《江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3期176-182,共7页
本研究运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并通过对比分析2010年至2021年的数据,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值波动于4.720至6.556之间,其中2012年和2016年... 本研究运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并通过对比分析2010年至2021年的数据,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值波动于4.720至6.556之间,其中2012年和2016年湿地处于健康状态,而其他年份则表现为亚健康状态。2018年综合健康值最低,主要由于驱动力和状态要素的健康值较低。驱动力要素中,2012年健康值最高,2018年最低;压力要素健康值总体下降,主要由于污水排放量和最低生态水位的增加;状态要素在2016年健康值最高,2018年最低;影响要素在2020年和2021年健康值最高,2010年最低;响应要素健康值趋势变好,特别是2021年达到最高值。总体而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总体呈现稳定状态,但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各要素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今后的湿地管理策略应着重于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平衡人类活动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污水治理和生态水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DPSIR模型
下载PDF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生物量时空变化及水位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叶春 赵晓松 +2 位作者 吴桂平 王晓龙 刘元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714,共8页
基于时间序列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植被指数,结合野外实测生物量及水文气象等数据,分析了2001 2010年退水期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位变... 基于时间序列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植被指数,结合野外实测生物量及水文气象等数据,分析了2001 2010年退水期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植被生物量密度多年均值处于0~1402 g/m2之间,除蚌湖四周生物量沿湖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外,其他区域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其分布与研究区高程密切相关;(2)湿地植被生物量密度多年均值在退水初期为901 g/m2,随时间变化先上升后降低;植被分布面积则随着滩地出露而逐渐增大,随后基本稳定;总生物量呈现单峰变化,在11月初达到最高值.2001 2010年研究区年均生物量变化呈现波动状态,多年均值为18.3×107kg;最高出现在2006年,达到28.2×107kg,2010年最低,仅有8.37×107kg;(3)年均生物量与洲滩出露天数以及植被分布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和0.865.水位变化为湿地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植被 生物量 遥感 MODIS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两种优势植物叶片C、N、P动态特征 被引量:42
20
作者 郑艳明 尧波 +2 位作者 吴琴 胡斌华 胡启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488-6496,共9页
2011年2—6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月测定了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叶片C、N、P含量及其地上生物量,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 2011年2—6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月测定了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叶片C、N、P含量及其地上生物量,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393.2 mg/g,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75.5±17.4)mg/g和(371.7±12.5)mg/g;叶N含量分别为6.96—17.59 mg/g和5.50—20.68 mg/g,平均值分别为(11.35±1.40)mg/g和(11.54±0.84)mg/g;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65—2.14 mg/g和0.57—2.25mg/g,平均含量为(1.56±0.69)mg/g和(1.55±0.68)mg/g。两种植物C∶N、C∶P、N∶P平均值分别为44.00、1068.46、21.30和47.90、1059.92、21.19,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2)气温与地上生物量是N、P及其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气温和生物量对两种优势植物叶片氮、磷含量的影响要高于对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3)植物C∶N、C∶P与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N、P养分利用效率随植物的快速生长而提高;根据两种优势植物及土壤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植物更多地受氮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 化学计量比 养分限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