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ssed Intralaminar Screws for Fusion of the Cervicothoracic Junction and the Thoracic Spine: The Experience in an Iberic Service with Case Series and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with Technique Description
1
作者 Marcel Sincari Margarida Conceição 《Surgical Science》 2023年第3期203-220,共18页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es in the thoracic spine is a challenge. The periodic failure of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and anatomical variations make the search for an alternative to pedicle screws in thoracic spine surge...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es in the thoracic spine is a challenge. The periodic failure of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and anatomical variations make the search for an alternative to pedicle screws in thoracic spine surgery necessary. The interlaminar crossed screws is a well-known and secure method for fusion in cervical spine, and in thoracic spine there used to be insufficient clinical data to support this technique, until now. We demonstrate in an initial series of 10 cases treated with interlaminar fusion in association of other fusion techniques in the thoracic spine with good results. Objective: Intralaminar screws have been shown to be a biomechanical salvage technique in the thoracic spine, especially in long cervicothoracic,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fixation. The goals of this article are to demonstrate our initial experience and the range of indications for thoracic crossed intralaminar screws. Methods: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our initial series performed at S&#227o Teot&#243nio Hospital in Viseu, Portugal, and our results, and als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in the use of intralaminar crossed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ed Intralaminar Spinolaminar Angle THORACIC Imaging lamina Screws Spinal fusion/Instrumentation/Methods Thoracic Vertebrae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新权 陶志强 +2 位作者 范少勇 刘欢 江亮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CS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CS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价,并收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随时间的进展均呈下降趋势,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后趋于平稳。VAS评分、NDI评分术后、术后半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延迟愈合,勤换药后均愈合;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与ACDF术治疗CSM,均可有效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短期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治疗CSM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柱内镜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椎板开窗减压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3
作者 马烽烽 陈丹华 葛许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分别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试验组,每组各80例。参考组采用全椎...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分别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试验组,每组各80例。参考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配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OD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配合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保留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能够缓解患腰腿疼痛和促进组织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椎板切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留椎板 疼痛 植骨融合
下载PDF
两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周昆鹏 张本立 刘大栋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比较椎板原位回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与全椎板切除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疗效。方法将73例DLS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板原位回植组(采用椎板原位回植PLIF治疗,38例)和全椎板切除组(采用全椎板切除PLIF治疗,35例)... 目的比较椎板原位回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与全椎板切除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疗效。方法将73例DLS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板原位回植组(采用椎板原位回植PLIF治疗,38例)和全椎板切除组(采用全椎板切除PLIF治疗,3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椎间融合、邻近节段退变、腰痛复发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40.4±6.5)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损伤率、硬膜囊损伤率、椎间融合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邻近节段退变率、腰痛复发率椎板原位回植组均少(低)于全椎板切除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感染、切口血肿、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腰痛及神经痛症状均消失或明显缓解。椎板原位回植组35例回植椎板均完全愈合,2例单侧愈合,1例双侧未愈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两组术后各时间段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椎板原位回植组均优于全椎板切除组(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PLIF相比,椎板原位回植PLIF治疗DLS具有操作简单、显露清晰、神经减压彻底、腰痛复发率低、腰椎功能明显改善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回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椎板切除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异体骨笼植入术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新建 廖绪强 +1 位作者 关宏业 杨林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间盘切除、异体骨笼植入治疗颈椎椎间盘病变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7~72岁,平均47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平均随访232个月,不但临床症...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间盘切除、异体骨笼植入治疗颈椎椎间盘病变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7~72岁,平均47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平均随访232个月,不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且取得了骨愈合,并能维持颈椎解剖关系,无局部及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骨 环钻 颈椎前路减压 植入术 患者 椎间盘切除 融合术 平均 目的 改善
下载PDF
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于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曾忠友 汤永华 +4 位作者 陈国军 严卫峰 吴鹏 张建乔 金才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后行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51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无严重...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后行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51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无严重不稳。其中26例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病变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和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相当,但相对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板关节突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椎间融合
下载PDF
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融合单侧固定在腰椎退行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勇 黄金亮 +3 位作者 周瑜斌 廖劲松 胡林峰 戴闽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疾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40例)和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双侧椎弓...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疾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40例)和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52例)。比较两组JOA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JOA评分优良率:A组为97.5%,B组为96.2%;VAS评分:A组为1.5分±1.0分,B组为1.4分±0.5分;椎间隙高度:A组为(12.6±1.0)mm,B组为(12.2±0.7)mm。两组上述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为(85.2±17.9)min,B组为(115.6±25.3)min;术中出血量:A组为(250.6±50.2)ml,B组为(455.1±150.2)ml;住院时间:A组为(10.5±1.6)d,B组为(14.2±2.1)d;住院费用:A组为(18 251±453.2)元,B组为(24 583±673.1)元。两组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A组为95%,B组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腰椎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板扩大开窗椎体间融合术 单侧固定 腰椎退行疾病
下载PDF
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中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珺 倪斌 +3 位作者 郭翔 郭群锋 杨军 赵文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评估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在我院接受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术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4例;年龄25~65岁(... 目的:评估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在我院接受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术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4例;年龄25~65岁(44±9.4岁)。寰椎爆裂性骨折19例,C1、2旋转脱位畸形16例,齿状突骨折26例,齿状突游离15例,寰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致寰枢椎脱位9例。通过Ranawat分级、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颈部/枕骨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CT三维重建等资料中,提取以下影像学数据: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有效椎管容积(space available for cord,SAC)、C1-2角、C2-7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5年以上的随访。末次随访时24例术前存在脊髓压迫症状患者的Ranawat分级有所改善;95%的患者颈部疼痛得到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56±1.03分下降至2.53±0.53分(P<0.05);NDI由术前34.76±5.45分降至13.13±1.21分(P<0.05)。ADI由术前6.5±1.0mm降至2.4±0.9mm(P<0.05);SAC由术前13.37±2.11mm增大至19.93±2.20mm(P<0.05)。手术前C1-2角为21.9°±1.2°,末次随访时为26.6°±6.9°;手术前C2-7角为19.8°±9.2°,末次随访时为15.5°±5.9°。术后6个月,81例(95.3%)患者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4例患者出现植骨延迟愈合。结论: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长期疗效优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经寰枢关节螺钉 寰椎椎板钩 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环360°减压融合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良业 窦强兵 +6 位作者 凤晓翔 管立新 谢晓东 袁先发 吕波 王启伟 丁旗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6期491-495,共5页
背景:对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将椎板作为植骨材料用于植骨融合的研究报道甚少,本回顾性研究将报道原位椎板回植技术及其临床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峡部... 背景:对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将椎板作为植骨材料用于植骨融合的研究报道甚少,本回顾性研究将报道原位椎板回植技术及其临床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行后路环360°减压植骨融合、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32~58岁,平均(40.2±9.8)岁。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融合情况、椎管成形情况及有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通过对术后疗效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ODI、VAS评分差异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90 min,平均135 min;术中出血量200~900 ml,平均500 ml。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下肢根性症状均消失,23例患者腰部持续疼痛消失,11例腰部劳累及长距离行走后疼痛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椎间融合失败及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现象发生。原位回植椎板无吸收,椎体后方及椎体间均成骨性融合。临床疗效评定分级,优32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4%。ODI评分及VAS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0.05)。 结论: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既可充分显露行神经根管减压,又可重建恢复椎管的完整性,预防术后瘢痕增生黏连对椎管内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 原位回植 椎管 融合 腰椎滑脱 峡部裂
下载PDF
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手术椎间植骨材料的解剖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绪 刘家明 +5 位作者 周云飞 陈宣银 舒勇 周扬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后路取自体颈椎椎板作为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椎CT扫描(平扫+矢状位重建)。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5~40岁。测量C3-7两侧椎板与椎弓根交界点的连线...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后路取自体颈椎椎板作为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椎CT扫描(平扫+矢状位重建)。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5~40岁。测量C3-7两侧椎板与椎弓根交界点的连线长度、两侧椎板交汇点到此连线的距离,并计算两侧椎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颈椎椎间融合器(PEEKcage)进行比较。测量并比较C3-7各椎板高度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果C3-7两侧椎板所围成三角形面积均大于临床常用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理论融合面积,C3-7椎板高度均大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论从解剖学角度,颈椎椎板作为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 解剖学测量 植骨融合 颈椎前路融合术
下载PDF
融合技术与Coflex植入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新江 朱宏斌 +3 位作者 游建军 姜飞 杨晨 陆江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Coflex植入术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62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划分为两个小组,即对...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Coflex植入术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62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划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前组选用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组选用Coflex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2.48±2.74)分、(2.52±0.31)分、(106.43±17.62)mL、(64.89±8.48)min、(80.52±16.07)mL、(5.48±0.91)d、3.23%,对照组依次为(20.72±2.41)分、(3.06±0.64)分、(178.25±24.81)mL、(114.72±15.63)min、(136.41±25.26)mL、(8.75±1.52)d、9.68%。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JOA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更少(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植入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安全性、有效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 Coflex植入术 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越生 夏虹 +1 位作者 王智运 区永亮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639-64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TLIF手术治疗10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方式分为自体髂骨+...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TLIF手术治疗10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方式分为自体髂骨+融合器(A组,42例)、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器(B组,38例)、同种异体骨+融合器(C组,29例)。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椎间融合率、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椎间融合率均高于B组、C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三组患者的VAS、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12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三种不同植骨方法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有效的手术方式,三者近期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自体髂骨融合组的椎间融合率优于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同种异体骨融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自体髂骨融合器 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器 同种异体骨融合器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李威 杨利 邵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9期2092-2095,共4页
目的研究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 目的研究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选用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选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僵硬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06±9.31)min、(206.93±31.62)m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52±10.17)min、(230.71±32.44)mL、97.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87±1.15)分、(1.19±0.48)分,对照组分别为(6.96±1.24)分、(1.26±0.52)分,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37.08±6.33)分、(9.36±2.57),对照组分别为(37.26±6.48)分、(9.52±2.79)分,两组术后较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更低(P<0.05),两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68.29%、17.07%,重度率分别为29.27%、0.00%,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75.61%、19.51%,重度率分别为24.39%、0.00%。两组术后较术前颈部僵硬度更优(P<0.05),两组术后颈部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06±9.31)min、(206.93±31.62)m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52±10.17)min、(230.71±32.44)mL、97.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结论寰枢椎脱位治疗中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 寰椎椎板钩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14
作者 王智 周雪明 朱文雄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术中要点及椎弓根内固定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总结2005年7月~2007年6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的32例退变性腰椎管...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术中要点及椎弓根内固定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总结2005年7月~2007年6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的3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跛行改善者32例(100%),下肢肌力障碍恢复24例(75%),肌萎缩11例均有所改善;2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7例(25%),部分恢复16例(57.1%),无明显恢复5例(17.9%)。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术中椎弓根内固定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有利于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椎板切除减压 椎弓根内固定 横突间植骨融合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15
作者 夏光明 王瑞 +2 位作者 张丽娜 张建勋 代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6-1025,共10页
椎板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椎管狭窄症的骨外科手术,通过移除椎板来恢复椎管空间和解除脊髓压迫.椎板磨削是椎板切除术中的核心环节.在机器人磨薄椎板的过程中,磨钻需要在接近脊髓的1~2 mm左右的区域内工作,存在较高手术风险.使用脊柱手... 椎板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椎管狭窄症的骨外科手术,通过移除椎板来恢复椎管空间和解除脊髓压迫.椎板磨削是椎板切除术中的核心环节.在机器人磨薄椎板的过程中,磨钻需要在接近脊髓的1~2 mm左右的区域内工作,存在较高手术风险.使用脊柱手术机器人磨削椎板的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在术中估计椎板的剩余厚度来决定是否停止磨削操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机器人对椎板的逐层磨削过程,通过建立椎板磨削振动模型,给出了根据磨钻切入椎板过程中的振动信号来估计椎板剩余厚度的原理.然后搭建了脊柱手术机器人样机,使用机器人按规划轨迹逐层切入和磨薄猪脊骨的椎板,并使用振动传感器和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采集手术磨钻切入椎板过程中磨钻和椎板在切深方向上的振动信号.最后计算两种振动信号中对应磨钻旋转频率的谐波幅值和相对幅值来构造特征向量和训练神经网络,用于识别椎板剩余厚度.实验结果表明,考虑相对幅值的椎板剩余厚度的识别成功率更高.磨削力扰动下,3 mm、2 mm和1 mm的成功率分别为96.7%、96.9%和100%.92组实验中,仅有1组3 mm被识别为2 mm,所有磨钻切入2 mm和1 mm椎板的过程均被准确识别.所提方法有利于提升脊柱手术机器人自动椎板磨削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机器人 椎板切除术 椎板磨削 振动信号融合 神经网络 状态识别
下载PDF
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应用于腰椎管狭窄
16
作者 陶瑞宝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均于2017年7月-2019年6月接受治疗,实验组、常规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常规组接受单纯椎板减压治...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均于2017年7月-2019年6月接受治疗,实验组、常规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常规组接受单纯椎板减压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优良率8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0.0%(χ~2=7.560,P=0.000)。实验组术中出血量(345.4±31.3)mL、手术时间(122.5±21.0)min、住院时间(11.4±3.3)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93.3±37.2)mL、(147.1±26.4)min、(17.3±4.7)d(t=6.340、6.670、8.670,P=0.000)。实验组社会功能(82.4±5.3)分、角色功能(81.5±3.7)分、躯体功能(82.8±4.4)分、认知功能(83.8±4.5)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3±4.2)分、(71.1±3.4)分、(72.1±3.6)分、(73.2±3.3)分(t=6.230、7.320、7.170、6.980,P=0.000)。结论用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 单纯椎板减压 疗效
下载PDF
采用棘突及椎板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疾病
17
作者 刘显良 王谷峰 张英杰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评价采用棘突及椎板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采用棘突及椎板做为植骨源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26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 目的:评价采用棘突及椎板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采用棘突及椎板做为植骨源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26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脊柱标准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及椎间塌陷的情况。结果:经过3~18个月(平均大约10.5个月)随访,椎间隙高度令人满意,植骨融合时间平均在5.5个月,脊柱融合率为97.5%,平均手术时间缩短20 min。结论:采用棘突及椎板做为植骨源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疾病,能提高植骨融合率,避免自体取骨带来的并发症及利用骨替代物的高额费用,经济简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带来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植骨融合内固定 棘突及椎板
下载PDF
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文志 尚希福 +3 位作者 段丽群 许翔 胡业丰 姚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3-1158,共6页
目的总结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3月,对44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掀盖"、腰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椎板回植式3... 目的总结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3月,对44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掀盖"、腰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椎板回植式360°融合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29例;年龄28~45岁,平均38.4岁。病程14个月~7年,平均38个月。滑脱按Meyerding分级:Ⅱ度28例,Ⅲ度16例。L4、5滑脱18例,L5、S1滑脱26例。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ODI)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测定滑脱率、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率,评价临床及影像学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60个月,平均42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Morelos总体疗效评估:优3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3.2%。术前滑脱率平均47.5%,术后3d滑脱率平均2.6%,平均复位率达97.4%,末次随访时复位无明显丢失。术后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显示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发生髂骨取骨区疼痛4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硬膜撕裂1例、融合相邻节段退变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神经损伤、明显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及术后椎管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一种可靠方法,临床疗效满意,融合率高且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360°融合 椎板回植
原文传递
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复合体椎间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才 李书奎 +1 位作者 赵晔 孙立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研究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复合体椎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腰椎融合治疗腰椎不稳及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方法A组41例腰椎不稳及退行性疾病,为对照组,行椎间自体髂骨块植骨;B组4... 目的研究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复合体椎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腰椎融合治疗腰椎不稳及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方法A组41例腰椎不稳及退行性疾病,为对照组,行椎间自体髂骨块植骨;B组46例腰椎不稳及退行性疾病,为实验组,行椎间自体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复合体植骨,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改善、融合率以及融合所需时间和影像学测量结果均进行记录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评分程度、融合率以及融合所需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但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及减少腰椎滑移危险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复合体椎间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及退行性疾病手术方法可行有效,在维持椎间隙高度与减少腰椎滑移方面有较好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腰椎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复合体 腰椎不稳 腰椎融合
原文传递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7
20
作者 邓必权 胡华 +4 位作者 滕宇 黄杰 江红辉 张卫国 蒋林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2例DLSS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 目的分析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2例DLSS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腰椎椎间融合优良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年,无失访。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1);腰椎椎间融合优良率(90.32%)高于对照组(67.74%,P<0.05)。术后研究组VAS、JOA评分及ODI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DLSS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失血量,缓解患者疼痛感及功能障碍情况,改善机体功能与腰椎椎间融合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单侧椎板入路 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