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条件下不同年龄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根芳 张文府 +2 位作者 方爱萍 叶容晖 楼昕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5-1121,共7页
随机选取养殖2龄、3龄和4龄的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各30个,分别测定壳长、壳高、壳宽、壳厚、活体重和壳重等数量性状参数并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应用Duncan法多重比较分析了不同年龄个体的形态差异,以壳重为因变量,其它数... 随机选取养殖2龄、3龄和4龄的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各30个,分别测定壳长、壳高、壳宽、壳厚、活体重和壳重等数量性状参数并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应用Duncan法多重比较分析了不同年龄个体的形态差异,以壳重为因变量,其它数量性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计算了对应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2龄蚌和3龄、4龄蚌之间在形态上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背瘤丽蚌各数量性状(2龄蚌壳厚除外)与壳重均极显著相关(P<0.01);通过对各年龄段各种性状对壳重的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发现活体重对壳重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900、0.902和0.923,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81000、0.81360和0.85193,是影响壳重最主要的性状。采用逐步回归法,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了数量性状对壳重的最优回归方程。基于对壳重决定效应的大小,活体重可作为背瘤丽蚌良种选育的目标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瘤丽蚌 数量性状 相关系数 通径分析 决定系数
下载PDF
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 Gray.1835]的年龄与生长 被引量:9
2
作者 凌高 吴小平 +2 位作者 欧阳珊 高建华 吴红松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7-499,507,共4页
应用贝壳切片法鉴定背瘤丽蚌年龄。分析了背瘤丽蚌年龄、壳长、壳宽、壳高、体重和软体组织重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背瘤丽蚌壳长(L)、壳宽(W)、壳高(H)之间均呈线性关系,直线方程分别为:W=0.265 1L+7.222 7(R2=0.969 4),H=0.372 3L... 应用贝壳切片法鉴定背瘤丽蚌年龄。分析了背瘤丽蚌年龄、壳长、壳宽、壳高、体重和软体组织重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背瘤丽蚌壳长(L)、壳宽(W)、壳高(H)之间均呈线性关系,直线方程分别为:W=0.265 1L+7.222 7(R2=0.969 4),H=0.372 3L+4.746 6(R2=0.972 5),H=1.363 9W-4.401 8(R2=0.946 6);背瘤丽蚌的壳长、体重(Wb)、软体组织重(Wt)和壳重(Ws)之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方程分别为:Wb=0.000 7L2.638 2,Wt=0.000 1L2.558 8,Ws=0.000 6L2.651 4。背瘤丽蚌的壳长与年龄(A)呈对数关系,方程为:L=30.558 ln(A)+20.036(R2=0.993 9);壳年增长(△L)与年龄也呈对数关系,方程为:△L=-5.591 ln(A)+16.157(R2=0.882 8)。背瘤丽蚌自然种群中,最大年龄为17龄,最大壳长为1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生长 背瘤丽蚌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和背瘤丽蚌中20种元素的积累特征
3
作者 陈修报 姜涛 +1 位作者 刘洪波 杨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90-2197,共8页
为有效保护我国淡水贝类,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检测了资源量锐减的我国特有物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和国家重点保护的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中必需元素(常量元素:Na、Mg、K、Ca;微量元素:Cr、Mn、Fe、Co、Ni、Cu、Zn... 为有效保护我国淡水贝类,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检测了资源量锐减的我国特有物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和国家重点保护的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中必需元素(常量元素:Na、Mg、K、Ca;微量元素:Cr、Mn、Fe、Co、Ni、Cu、Zn、Se、Mo)和非必需/有毒元素(Al、As、Sr、Cd、Ba、Tl、Pb)的含量,进而进行元素积累相关性分析及积累评价。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中必需元素Se和Mo含量显著高于背瘤丽蚌,而Na、K和Cr含量显著低于背瘤丽蚌(P<0.05);背角无齿蚌中非必需/有毒元素Al、As、Sr、Cd含量显著高于背瘤丽蚌(P<0.05)。背角无齿蚌和背瘤丽蚌中分别有37对和34对元素之间显著相关,其中,Mg-Mo、CaMn、Ca-Zn、Mn-Zn、Ca-Sr和Mo-Sr在两种蚌中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Mg-Al和Fe-Tl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背角无齿蚌和背瘤丽蚌的元素积累指数(EAI)分别为3.7和3.2;两种蚌中无机As、Cd和Pb的残留量指数(RI)为0.2~39.1,背角无齿蚌中Cd的RI显著高于背瘤丽蚌(P<0.05)。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的元素积累能力总体强于背瘤丽蚌,它们的资源量受到Cd、Pb、As、Al和Tl等元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背瘤丽蚌 生物多样性保护 元素积累
下载PDF
不同蚌类组合对水质净化效果比较研究
4
作者 王伟 戚甫长 +3 位作者 黄俊 张唤 周兴胜 占明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65-67,共3页
以褶纹冠蚌、三角帆蚌、洞穴丽蚌、圆顶珠蚌、短褶矛蚌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蚌类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洞穴丽蚌、圆顶珠蚌、短褶矛蚌组合对水体中NH 3-N、TP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可达68.27%... 以褶纹冠蚌、三角帆蚌、洞穴丽蚌、圆顶珠蚌、短褶矛蚌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蚌类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洞穴丽蚌、圆顶珠蚌、短褶矛蚌组合对水体中NH 3-N、TP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可达68.27%和59.68%,而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组合对水体中COD Cr和TSS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可达58.62%和5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 三角帆蚌 洞穴丽蚌 圆顶珠蚌 短褶矛蚌 组合 富营养化水体
下载PDF
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根芳 许式见 方爱萍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2,共5页
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寄主鱼,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过程、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在黄颡鱼的鳃丝、鳍条或须上均能完成变态发育。在水... 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寄主鱼,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过程、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在黄颡鱼的鳃丝、鳍条或须上均能完成变态发育。在水温(25±1)℃时,寄生期为8 d。钩介幼虫腹缘先与寄主鱼体表组织接触,寄生后5 h,大部分被鱼体组织包裹;第2天,内幼虫足丝消失,钩介幼虫全部被包在包囊中;随着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进行,其壳颜色逐渐加深;第7天,变成黑色不透明,并有少量钩介幼虫变态为稚蚌;第8天,稚蚌脱落达到高峰期;第9天,稚蚌全部脱落。在寄生阶段,钩介幼虫壳长、壳高和铰合部长未发生显著变化。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8℃,有效积温为100.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 钩介幼虫 寄生变态发育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绢丝丽蚌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学芬 龚世园 +2 位作者 张训蒲 王明学 朱子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9-362,395-396,共4页
绢丝丽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在雌蚌外鳃中进行胚胎发育,其卵裂为不等完全卵裂。在秋季自然常温(水温变幅为24—8℃)时,胚胎发育历时51d,经过卵裂期、原肠期,发育为具有透明原壳、壳钩、闭壳肌丝、内足丝、刚毛和外足丝的成... 绢丝丽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在雌蚌外鳃中进行胚胎发育,其卵裂为不等完全卵裂。在秋季自然常温(水温变幅为24—8℃)时,胚胎发育历时51d,经过卵裂期、原肠期,发育为具有透明原壳、壳钩、闭壳肌丝、内足丝、刚毛和外足丝的成熟钩介幼虫。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与外鳃特征具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胚胎发育 钩介幼虫 人工繁殖 资源增殖
下载PDF
网湖绢丝丽蚌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龚世园 朱子义 +2 位作者 杨学芬 张训蒲 王明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研究绢丝丽蚌的食物组成表明:绢丝丽蚌为滤食性,主要以直链藻等浮游植物为食,其次为有机碎屑。
关键词 绢丝丽蚌 食性 网湖
下载PDF
绢丝丽蚌寄生变态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学芬 龚世园 +2 位作者 张训蒲 王明学 朱子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绢丝丽蚌钩介幼虫在雌蚌外鳃中发育成熟后于冬季排放到体外,而后寄生到宿主鱼的鳃丝进行变态发育,寄生期历时近4个月.寄生后3d,内、外足丝消失;35d后,肉足形成;90d后,肠、闭壳肌、肾脏和鳃原基等生成;壳面加厚且外凸.次年春季,钩介幼虫... 绢丝丽蚌钩介幼虫在雌蚌外鳃中发育成熟后于冬季排放到体外,而后寄生到宿主鱼的鳃丝进行变态发育,寄生期历时近4个月.寄生后3d,内、外足丝消失;35d后,肉足形成;90d后,肠、闭壳肌、肾脏和鳃原基等生成;壳面加厚且外凸.次年春季,钩介幼虫变态发育成大小为253.37×273.26×179.96μm的稚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钩介幼虫 寄生变态发育 稚蚌 资源保护
下载PDF
绢丝丽蚌的配子发生 被引量:7
9
作者 龚世园 朱子义 +2 位作者 张训蒲 王明学 杨学芬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4,共4页
绢丝丽蚌的配子发生GAMETOGENESISOFLAMPROTULAFIBROSA龚世园朱子义张训蒲王明学杨学芬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GONGShiYuan,ZHUZiYi,ZHANGXunP... 绢丝丽蚌的配子发生GAMETOGENESISOFLAMPROTULAFIBROSA龚世园朱子义张训蒲王明学杨学芬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GONGShiYuan,ZHUZiYi,ZHANGXunPu,WANGMingXue,Y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配子发生 软体动物 蚌科 人工繁殖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和ND1基因序列的中国蚌科丽蚌属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春花 欧阳珊 +1 位作者 吴小平 黎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4-1030,共7页
本文根据线粒体DNA16S rRNA基因和ND1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构建了中国蚌科丽蚌属的分子系统发育。用距离矩阵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丽蚌属形成两个明显的类群,第一个类群包括失衡丽蚌(Lam... 本文根据线粒体DNA16S rRNA基因和ND1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构建了中国蚌科丽蚌属的分子系统发育。用距离矩阵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丽蚌属形成两个明显的类群,第一个类群包括失衡丽蚌(Lamprotula tortuosa)、刻裂丽蚌(L.scripta)、天津丽蚌(L.tientsinensis)、绢丝丽蚌(L.fibrosa)、环带丽蚌(L.zonata),第二个类群包括背瘤丽蚌(L.leai)、洞穴丽蚌(L.caveata)、角月丽蚌(L.cornuum-lunae)、猪耳丽蚌(L.rochechouarti)。前者构成尖丽蚌属,后者仍为丽蚌属。与蚌科其它属的代表种比较分析表明:尖丽蚌属和珠蚌亚科的种类形成一支,丽蚌属和缓行蚌亚科的种类形成一支,无齿蚌属和冠蚌属形成一支。由此可见,尖丽蚌属属于珠蚌亚科,丽蚌属属于缓行蚌亚科。珠蚌亚科和缓行蚌亚科形成姐妹群,而无齿蚌亚科是珠蚌亚科+缓行蚌亚科的姐妹群。将北美缓行蚌亚科方蚌属7个种的序列加入进行比较,得出丽蚌属和北美的方蚌属都是比较古老的类群,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近,可能来自共同的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科 丽蚌属 16S RRNA ND1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绢丝丽蚌的繁殖习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朱子义 龚世园 +2 位作者 张训蒲 王明学 杨学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4-379,T002,共7页
绢丝丽蚌的性腺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9月为成熟期,10月进入排放期,10月至翌年1月中旬为繁殖期。一年一个生殖周期,一次产卵类型。以雌蚌两片外鳃为育儿囊。钩介幼虫呈亚三角形,有壳钩和... 绢丝丽蚌的性腺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9月为成熟期,10月进入排放期,10月至翌年1月中旬为繁殖期。一年一个生殖周期,一次产卵类型。以雌蚌两片外鳃为育儿囊。钩介幼虫呈亚三角形,有壳钩和足丝。壳钩上有棘刺,壳表有凹穴。建议每年2月至6月为网湖绢丝丽蚌的采捕季节,蚌耙龄距为3.6cm。在湖区建立绢丝丽蚌保护区,人工繁育幼蚌放流,以达到绢丝丽蚌永续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性腺发育 生殖周期 钩介幼虫
下载PDF
刻裂丽蚌钩介幼虫对寄主鱼的选择(英文)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玉凤 魏青山 彭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6,共5页
报道了刻裂丽蚌钩介幼虫对寄主鱼的选择结果 .实验表明 :该幼虫对寄主鱼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所试 1 6种鱼中 ,幼虫只能在 5种鱼体上成功地寄生 ,并变态为幼蚌 .考虑到生产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便于管理 ,若进行刻裂丽蚌的大规模人工繁殖 ,... 报道了刻裂丽蚌钩介幼虫对寄主鱼的选择结果 .实验表明 :该幼虫对寄主鱼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所试 1 6种鱼中 ,幼虫只能在 5种鱼体上成功地寄生 ,并变态为幼蚌 .考虑到生产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便于管理 ,若进行刻裂丽蚌的大规模人工繁殖 ,作者认为选择草鱼采集刻裂丽蚌幼虫更为可行 .在水温 32~ 34℃的条件下 ,寄生时间一般为 5~ 6d.刚刚变态好的幼蚌 ,在大小和形态上与钩介幼虫差异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裂丽蚌 寄生鱼 钩介幼虫 寄生 人工繁殖 寄主选择 草鱼
下载PDF
网湖水域中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龚世园 朱子义 +3 位作者 张训蒲 王明学 杨学芬 刘俊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1-346,共6页
对网湖1368枚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研究表明:前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3-5之间,4个者居多;所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1-4之间,2个者居多。壳长与壳厚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7.2406T+2.4392,贝壳的角质层最薄,呈棕褐色或者黑色;核柱层稍厚... 对网湖1368枚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研究表明:前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3-5之间,4个者居多;所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1-4之间,2个者居多。壳长与壳厚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7.2406T+2.4392,贝壳的角质层最薄,呈棕褐色或者黑色;核柱层稍厚,呈黄褐色;珍珠层最厚,皎白闪亮。生长轮在棱柱层上和珍珠层外表面清晰可见。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细弱,只在近壳顶处较明显;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黄褐色者为雌蚌。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粗壮,且整个背部都十分显著;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红色或红褐色者为雄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贝壳形态 网湖 瓣鳃纲
下载PDF
绢丝丽蚌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绪刚 张训蒲 +1 位作者 徐勇 龚世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558,共4页
对绢丝丽蚌软体部分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绢丝丽蚌软体部分中斧足粗蛋白质含量为74.3%(干基),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57.0%,其中必需氨基酸为20.98%,占氨基酸总量的36.81%,氨基酸价为79.7,第一限... 对绢丝丽蚌软体部分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绢丝丽蚌软体部分中斧足粗蛋白质含量为74.3%(干基),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57.0%,其中必需氨基酸为20.98%,占氨基酸总量的36.81%,氨基酸价为79.7,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软体部分中外套膜与内脏团混合物粗蛋白质含量为37.2%(干基),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30.9%,其中必需氨基酸为11.39%,占氨基酸总量的36.86%,灰分含量为17.32%(干基),富含矿物质;软体部分粗脂肪含量较低,认为绢丝丽蚌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蚌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软体部分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两种淡水贝类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闻海波 顾若波 +1 位作者 徐钢春 华丹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采用活体注射氯化钴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18,核型为2n=8m+10sm,染色体臂数(NF)=36;背瘤丽蚌二倍体染色体... 采用活体注射氯化钴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18,核型为2n=8m+10sm,染色体臂数(NF)=36;背瘤丽蚌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8,核型为2n=24m+12sm+2t,NF=74。两物种中均未发现随体和性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背瘤丽蚌 核型 氯化钴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背瘤丽蚌和鳙鱼体内8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洪波 王冬武 +4 位作者 伍远安 刘伶俐 陈湘艺 刘明求 刘丽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3-1165,共3页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背瘤丽蚌和鳙鱼体内8种微量元素,样品加入HNO3+H2O2(3+1)经微波消解、使用ICP-MS进行测定,引入Ge、In、Bi、Sc内标物质克服质谱干扰,并优化仪器参数。Fe、Cu、Zn、Mn、Cd、Pb、As、Hg...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背瘤丽蚌和鳙鱼体内8种微量元素,样品加入HNO3+H2O2(3+1)经微波消解、使用ICP-MS进行测定,引入Ge、In、Bi、Sc内标物质克服质谱干扰,并优化仪器参数。Fe、Cu、Zn、Mn、Cd、Pb、As、Hg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2.3、0.5、1.1、0.4、0.6、0.5、1.0、1.8μg/L,相关系数均在0.9993以上,方法回收率在80.4-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29%;实际样品分析发现背瘤丽蚌体内富含Fe、Zn,而Pb、Cd、Hg等潜在危害元素亦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背瘤丽蚌 鳙鱼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背瘤丽蚌繁殖特征及钩介幼虫形态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亮 吴小平 +2 位作者 凌高 欧阳珊 谢广龙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6,共5页
2004~2007年间,对鄱阳湖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种群组成、繁殖特性和钩介幼虫形态进行了研究。从背瘤丽蚌种群壳长组成看,优势壳长组为41~70mm,占总个体数的74.93%,年龄范围3~6龄。和历史资料比较,鄱阳湖背瘤丽蚌种群趋于小型化... 2004~2007年间,对鄱阳湖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种群组成、繁殖特性和钩介幼虫形态进行了研究。从背瘤丽蚌种群壳长组成看,优势壳长组为41~70mm,占总个体数的74.93%,年龄范围3~6龄。和历史资料比较,鄱阳湖背瘤丽蚌种群趋于小型化,低龄化。背瘤丽蚌主要繁殖特征为:雌雄异体,自然种群性比为11;最小性成熟个体雄性38mm,雌性34mm。繁殖周期为1年1次,繁殖期为2月中旬至5月,3~4月初为妊娠高峰期。繁殖力为115~504千粒/个(均值(328.09±145.73)千粒/个)。背瘤丽蚌育儿囊为四鳃型,钩介幼虫侧面观为半椭圆形,无壳钩,具4对感觉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瘤丽蚌 繁殖特征 钩介幼虫 鄱阳湖
下载PDF
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广西左江佛耳丽蚌自然保护区水质 被引量:5
18
作者 黎小正 吴祥庆 +3 位作者 秦振发 庞燕飞 杨姝丽 兰柳春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5,共4页
2009年对广西左江佛耳丽蚌自然保护区8个点的水质进行了2次调查监测,选择DO、CODMn、TN、TP等4个污染物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应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计算出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结... 2009年对广西左江佛耳丽蚌自然保护区8个点的水质进行了2次调查监测,选择DO、CODMn、TN、TP等4个污染物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应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计算出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结果表明:江州区内核心区河段水质为Ⅲ类,不符合自然保护区水质要求;龙州县内核心区河段水质为Ⅰ类和Ⅱ类,符合自然保护区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法 水质 评价 佛耳丽蚌 左江
下载PDF
刻裂丽蚌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玉凤 魏青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0-174,T001,共6页
从1991年8月至1992年9月研究了刻裂丽蚌的繁殖生物学。该蚌为夏季繁殖类型,其配子发生可分三个阶段:12月底至次年4月为配子形成和生长阶段;5月至9月初为配子成熟和排放时期;9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休止期。母蚌妊娠... 从1991年8月至1992年9月研究了刻裂丽蚌的繁殖生物学。该蚌为夏季繁殖类型,其配子发生可分三个阶段:12月底至次年4月为配子形成和生长阶段;5月至9月初为配子成熟和排放时期;9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休止期。母蚌妊娠和产幼期在5月中下旬至9月初,其全部四片鳃都可作为育儿囊,属外鳃类(Exbranchia)中的四生型(Tetragenae)。幼虫半圆形无钩,在扫描电镜下,见其双壳腹缘中部各有一小的棘突。在32~33℃的水温,幼虫在寄主鱼的鳃上寄上5天左右即可变态为幼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裂丽蚌 性腺发育 育儿囊
下载PDF
绢丝丽蚌鳃的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训蒲 陈宇 龚世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6-379,共4页
对绢丝丽蚌鳃组织的形态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内外鳃瓣的鳃丝在组成上是相同的,均由鳃丝壁、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鳃丝上分布有丰富的前纤毛、后纤毛以及侧纤毛,内部则存在着大量鳃腺。用于连接鳃组织的丝间隔和瓣间隔,... 对绢丝丽蚌鳃组织的形态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内外鳃瓣的鳃丝在组成上是相同的,均由鳃丝壁、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鳃丝上分布有丰富的前纤毛、后纤毛以及侧纤毛,内部则存在着大量鳃腺。用于连接鳃组织的丝间隔和瓣间隔,纤毛稀少。丝间隔呈“Z”字形连接。在雌蚌的内外鳃瓣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结构差异,这与胚胎在雌蚌外鳃孕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