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伽蓝记》“夜行罪人”中的典中典
1
作者 李会玲 《长江学术》 202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洛阳伽蓝记》中的“夜行罪人”一语是典中有典。李延寔用了《三国志·魏志》中田豫请求退休的典。而田豫其语除了涉及汉代《二年律令》外,还使用了《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汉代阐释中的两个典。“夜行罪人”四字充分表... 《洛阳伽蓝记》中的“夜行罪人”一语是典中有典。李延寔用了《三国志·魏志》中田豫请求退休的典。而田豫其语除了涉及汉代《二年律令》外,还使用了《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汉代阐释中的两个典。“夜行罪人”四字充分表达了李延寔于高龄之时接受皇帝外甥委任时的复杂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行罪人” 《洛阳伽蓝记》 《诗经》典故
下载PDF
山林别响 闽派先声——元明之际蓝仁、蓝智诗歌创作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广宏 《闽江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蓝仁、蓝智是元明之际福建众多山林诗人中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地位、作用,至清人重新梳理闽中诗学传统时始得以突显。对此,我们今天该如何认识、把握?通过对二蓝诗歌创作的论析,可以具体体认他们的诗歌成就及其文学史上的意义,重新梳理明... 蓝仁、蓝智是元明之际福建众多山林诗人中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地位、作用,至清人重新梳理闽中诗学传统时始得以突显。对此,我们今天该如何认识、把握?通过对二蓝诗歌创作的论析,可以具体体认他们的诗歌成就及其文学史上的意义,重新梳理明代福建诗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仁 蓝智 元末明初 福建文学
下载PDF
元明之际东南地区文人行年考辨三则
3
作者 晏选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71-173,共3页
元明之际东南地区文人活动频繁,史籍记载时有舛漏。胡助的卒年素无考,实际上在张以宁的《翠屏集》中有记载,知其卒于至正十五年(1355);蓝仁、蓝智兄弟的生卒年和仕履,虽不能尽考,但据其别集可大致考见,且可纠《明史》记载之误;戴良至正... 元明之际东南地区文人活动频繁,史籍记载时有舛漏。胡助的卒年素无考,实际上在张以宁的《翠屏集》中有记载,知其卒于至正十五年(1355);蓝仁、蓝智兄弟的生卒年和仕履,虽不能尽考,但据其别集可大致考见,且可纠《明史》记载之误;戴良至正末年曾由宁波泛海至山东,但此行的身份、目的以及返回时间诸多史料记载颇多矛盾,可据其别集和其他文集加以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文人 胡助 蓝仁 蓝智 戴良 行年
下载PDF
“任君”考辨
4
作者 冯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9-63,共5页
任昉,字彦升,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藏书家。任昉爱好结交,乐于奖进士友,得其延誉者多见升擢。时人尊其为"任君",言如汉之三君也。考察任君的内涵,可藉此管窥南朝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依归。
关键词 任昉 任君 生平 思想 交游 兰台聚
下载PDF
郭惠诗歌“独乐乐”式淡定及“格物致知”禀赋解读
5
作者 李焕有 《郑州师范教育》 2014年第5期65-67,82,共4页
存心为志,表达为诗。河南诗人郭惠深谙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之道理,《纫兰集》把这种愉悦通过语汇、色彩和音乐节奏的渲染表达出来,充满了唯美色彩;诗人以特有的敏锐,传达出对万事万物特有的感觉;诗作能"出乎其外&... 存心为志,表达为诗。河南诗人郭惠深谙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之道理,《纫兰集》把这种愉悦通过语汇、色彩和音乐节奏的渲染表达出来,充满了唯美色彩;诗人以特有的敏锐,传达出对万事万物特有的感觉;诗作能"出乎其外",超越对象与事物本身,站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反观对象和事物,以揭示其规律与本质。如此成就源于诗人具有"独乐乐"的淡定和"格物致知"的禀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纫兰集 唯美 “独乐乐” “格物致知”
原文传递
重庆图书馆藏畲族诗人蓝仁《蓝山先生诗集》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文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7,共8页
重庆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蓝山先生诗集》六卷,为现存畲族作家蓝仁别集版本较早且内容基本完整的本子,可救通行的四库本收录不全、所收有误之弊。朱彝尊评价蓝仁开"闽中十子之先",蓝仁及闽派因一以贯之的宗法盛唐构成明代诗... 重庆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蓝山先生诗集》六卷,为现存畲族作家蓝仁别集版本较早且内容基本完整的本子,可救通行的四库本收录不全、所收有误之弊。朱彝尊评价蓝仁开"闽中十子之先",蓝仁及闽派因一以贯之的宗法盛唐构成明代诗学逻辑上的重要一环。目前蓝仁集并无整理本出版,重图藏本对于蓝仁个体研究及其相关的闽中诗派、明代诗学、畲族文学史等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仁 《蓝山先生诗集》 版本 明代诗学 畲族文学
原文传递
任昉“兰台聚”与梁初政坛及文坛
7
作者 何良五 《理论界》 2021年第2期76-82,共7页
南朝时期皇权加强而贵族势力减弱,贵族门第在政治、社会上的影响力日趋衰弱,次等士族凭借文学才能向皇权靠拢,从而获得与高门贵族并驾齐驱的政治资本。任昉之所以能成为文坛领袖,“兰台聚”之所以形成,皆以此为政治背景。任昉在梁初大... 南朝时期皇权加强而贵族势力减弱,贵族门第在政治、社会上的影响力日趋衰弱,次等士族凭借文学才能向皇权靠拢,从而获得与高门贵族并驾齐驱的政治资本。任昉之所以能成为文坛领袖,“兰台聚”之所以形成,皆以此为政治背景。任昉在梁初大力提拔后进文士,一度成为文坛领袖,继而外放为新安太守,郁郁而终,其后隐藏的是梁武帝夺取文坛盟主的意志。参与“兰台聚”者门第较低,凭借文才得到梁武帝赏识,在政治、文化上大放异彩,形成了一种新的贵族主义。“兰台聚”实际上开启了梁代文学的序幕,梁代文士之多、文学创作之盛,当放在这一背景下来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昉 “兰台聚” 梁初政坛 梁初文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