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中甸地区烂泥塘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苟体忠 钟宏 +1 位作者 冷成彪 吴孔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采用ICP-MS分析方法研究烂泥塘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中黄铜矿铂族元素(PGE),结果显示黄铜矿的∑PGE较低,其值为5.46×10-9~19.0×10-9。原始地幔标准化PGE配分模式呈Ru、Pd相对于Ir、Pt富集的趋势。Pd/Ir、Ru/Ir、Pt/Ru、Pd... 采用ICP-MS分析方法研究烂泥塘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中黄铜矿铂族元素(PGE),结果显示黄铜矿的∑PGE较低,其值为5.46×10-9~19.0×10-9。原始地幔标准化PGE配分模式呈Ru、Pd相对于Ir、Pt富集的趋势。Pd/Ir、Ru/Ir、Pt/Ru、Pd/Pt比值分别变化在2.35~21.9、15.6~42.3、0.02~0.20和4.83~21.8之间。除Pt/Ru比值低于原始地幔外,其他比值均高于原始地幔,这表明黄铜矿的Ir、Ru、Pt和Pd之间发生了分异。黄铜矿中相对高的Ru和Pd含量可能是热液流体对早期矿化斑岩选择淋滤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甸地区 烂泥塘 低温热液铜-金矿 铂族元素
下载PDF
滇西北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异常结构研究
2
作者 李佑国 费光春 +1 位作者 龙训荣 何朝鑫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9,共10页
烂泥塘矿床是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主矿体产于在地表以下300~500米,地表矿化带仅见脉状铜矿体和铜矿化体。为研究云南香格里拉烂泥塘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异常结构,本文以异常结构模式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矿床地表和坑道... 烂泥塘矿床是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主矿体产于在地表以下300~500米,地表矿化带仅见脉状铜矿体和铜矿化体。为研究云南香格里拉烂泥塘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异常结构,本文以异常结构模式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矿床地表和坑道岩矿石样品开展了元素组合、异常特征和水平分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烂泥塘铜矿床地球化学系统的结构由成矿元素及其共伴生元素富集与亏损的原生晕组成,Cu和Mo的正异常占据了核心部位,Sc、Ti、V、Cr、W的负异常在空间上与Cu和Mo的正异常重合;S的正异常,Mn、Co、Zn、Cd的负异常出现在Cu、Mo正异常的边缘;Zn、Cd的正异常以及Ag、Pb、Hg、Sb的正异常在成矿带外围出现,Ag、Pb、Hg、Sb属于远矿指示元素;铜矿化带中CaO、K_(2)O、Na_(2)O的含量相对较低,为低背景或负异常,而其外围地区为中背景区或高背景区。研究结果显示,用Cu和Mo的几何平均值与Sc、Ti、V、Cr四个元素几何平均值的比值作为地球化学指标所圈定的衬值地球化学异常,能够更好地指示铜矿化体的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原生晕 异常结构 烂泥塘 滇西北
下载PDF
滇西北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铁氧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剑衡 冷成彪 +4 位作者 张兴春 张伟 尹崇军 张陆佳 田振东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659-677,共19页
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地区,矿体主要以细脉—浸染状、网脉状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之中。矿区热液蚀变作用发育,围绕矿体由深部至浅部依次发育钾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和泥化带。钾化带中... 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地区,矿体主要以细脉—浸染状、网脉状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之中。矿区热液蚀变作用发育,围绕矿体由深部至浅部依次发育钾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和泥化带。钾化带中发育3种不同产状的磁铁矿,根据磁铁矿产出状态与脉体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将其划分为浸染状分布的磁铁矿(Ⅰ类)、单一脉状磁铁矿(Ⅱ类)和石英—硫化物脉中的磁铁矿(Ⅲ类)。此外,矿区常见产于成矿期后白云石—石英大脉中的镜铁矿。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上述铁氧化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分测试。结果表明:3类磁铁矿均富集Ti、V、Cr、Ni、Co、Al、Mg、Mn、Ga和Zn等微量元素。早期Ⅰ类磁铁矿含有钛铁矿出溶体,与Ⅱ、Ⅲ类磁铁矿相比,相对富集Mg、Ni和V等元素,属于岩浆磁铁矿;Ⅱ类磁铁矿相对富集Mn、Zn、Sn和Sc等元素,属于热液磁铁矿。岩浆磁铁矿(Ⅰ类磁铁矿)与后期脉状磁铁矿(Ⅱ类和Ⅲ类)相比,Ti、Al和Cr等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后期热液蚀变对Ⅰ类磁铁矿的强烈改造,导致其中Ti、Al和Cr等元素含量降低(通常岩浆磁铁矿比热液磁铁矿更富集Ti、Al和Cr)。Ⅱ、Ⅲ类脉状磁铁矿属于热液磁铁矿且二者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它们属于同一期流体中沉淀的产物。与磁铁矿相比,镜铁矿中的Ti、Al和V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而Cr、Ga、Ni和Co等元素含量比磁铁矿低一个数量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Al、Mn、Mg和Sc元素在磁铁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而Ca、S、Cu、Ba、Sr和Zr等元素主要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钾化带中广泛发育的磁铁矿—赤铁矿共生组合、镜铁矿以及磁铁矿中异常低的Mn含量表明,烂泥塘矿区成矿流体的氧逸度高达赤铁矿—磁铁矿缓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金矿床 磁铁矿 LA-ICP-MS 氧逸度 热液蚀变 烂泥塘 滇西北地区
下载PDF
云南烂泥塘斑岩型铜矿床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孟明亮 王春林 +2 位作者 凡韬 王玉鹏 唐顺娟 《矿产勘查》 2018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烂泥塘铜矿位于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红山复式背斜西翼,是典型的斑岩型铜矿。铜矿床的形成与区内印支期的大规模造山运动有直接联系,矿床主要赋存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岩体内。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而强烈,与铜矿化有直接关系的是绢英... 烂泥塘铜矿位于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红山复式背斜西翼,是典型的斑岩型铜矿。铜矿床的形成与区内印支期的大规模造山运动有直接联系,矿床主要赋存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岩体内。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而强烈,与铜矿化有直接关系的是绢英岩化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起源为中下地壳,并存在强烈地幔组分混染现象,大地构造环境为俯冲造山带的火山弧环境。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下地壳,其次为上地幔,具地壳和地幔铅多来源、深源和浅源混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岩石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 斑岩型铜矿 烂泥塘
下载PDF
云南中甸岛弧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岩体氧逸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俞一凡 费光春 +5 位作者 李佑国 龙训荣 田恩源 刘国庆 吕峰明 华柯强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6,共9页
烂泥塘斑岩铜矿床是义敦岛弧带南段(中甸岛弧)西斑岩成矿带新发现的中型铜矿床。针对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含矿石英二长斑岩和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的锆石Ce^(4+)/Ce^(3+)比值、δEu值以及氧逸度等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计算得到2个... 烂泥塘斑岩铜矿床是义敦岛弧带南段(中甸岛弧)西斑岩成矿带新发现的中型铜矿床。针对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含矿石英二长斑岩和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的锆石Ce^(4+)/Ce^(3+)比值、δEu值以及氧逸度等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计算得到2个含矿石英二长斑岩体Ce^(4+)/Ce^(3+)比值分别为294.85和283.31,δEu分别为0.72和0.77;不含矿的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Ce^(4+)/Ce^(3+)比值分别为105.63和87.07,δEu分别为0.73和0.36。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氧化状态。对比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云南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中段马厂箐铜钼矿和北段玉龙成矿带铜钼矿床岩体Ce^(4+)/Ce^(3+)比值,发现含矿岩体锆石的Ce^(4+)/Ce^(3+)比值通常都大于240,而不含矿岩体锆石的Ce^(4+)/Ce^(3+)比值都小于120(邦铺矿床除外)。并且可将锆石Ce^(4+)/Ce^(3+)>260、δEu>0.65参数作为烂泥塘斑岩型铜矿床成矿的地球化学标志。此外,烂泥塘矿区内含矿石英二长斑岩体的氧逸度(lg(fo_2))基本位于MH缓冲对之上,平均值分别为MH+2.1和MH+1.2,含矿斑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条件。锆石U-Pb年龄与锆石Ce^(4+)/Ce^(3+)比值以及氧逸度(lg(fo_2))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复式岩体中晚阶段侵位的岩体更有利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锆石Ce4+/Ce3+比值 氧逸度 中甸岛弧成矿带 烂泥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