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之道与物之道:论老子作为原则的“道”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建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37,共5页
老子作为原则的道包括道之道和物之道,而物之道又包括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等。道的至上性、主宰性,决定了道之道只能是“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地之道都取法道之道,因而都是“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为道”,并且取... 老子作为原则的道包括道之道和物之道,而物之道又包括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等。道的至上性、主宰性,决定了道之道只能是“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地之道都取法道之道,因而都是“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为道”,并且取法天之道,其道也是“无为而无不为”。不过,道之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主观上“无为”、客观上“无不为”,“无为”和“无不为”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而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的“无为”与“无不为”都是客观的,二者是手段和结果的关系,这显示出天之道、地之道、圣人之道与道之道的不同,也显示出地之道、圣人之道对于天之道的取法。就圣人之道中的“无为”而言,它在自然万物面前是被动的,在民众面前是主动的。道之道、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都具有“利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无不为
下载PDF
老子“无为而治”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晓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0,共5页
《老子》以“道”为核心,阐述了关于宇宙之起源、世界存在方式、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与其解决方式,充满辩证逻辑体系和智慧的光芒。“无为而治”是老子社会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要有两层意义:首先它是道法... 《老子》以“道”为核心,阐述了关于宇宙之起源、世界存在方式、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与其解决方式,充满辩证逻辑体系和智慧的光芒。“无为而治”是老子社会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要有两层意义:首先它是道法自然的引申,认为天道与人道相殊而相通,主张以天道统摄人道,既可使天道与人道统一,又可使社会关系和谐。第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求在客观中显现主体的能动性,通过柔弱胜强之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这正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体现。“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理性自觉的思维方法,自古以来便深受重视,其“无为而治”被喻为“南面之术”而宝之,是很自然的。当今人类面临着天道与人道关系的种种问题,自可从中受到启迪,寻求借鉴。“无为”、“不治”的主张,开启了“治”与“为”的另一扇大门,使管理者入乎其内,又出乎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无为 无不为
下载PDF
老子对人际传播现象的独特思考——与《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谢清果 杨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道德经》五千言中蕴藏着丰富的传播观念,而且就其思想底蕴看,其与西方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在一些传播思想上虽是貌离却神合。为此,本文主要从人文自然思想特点以及思维模式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 《道德经》五千言中蕴藏着丰富的传播观念,而且就其思想底蕴看,其与西方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在一些传播思想上虽是貌离却神合。为此,本文主要从人文自然思想特点以及思维模式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进而阐明老子人际传播思想本身的独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交流的无奈》 感通思维 整体思维
下载PDF
老子的民本思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宋辉 宋晓璐 方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5-89,共5页
老子民本思想的前提是民众具有自生自化能力,核心是以民为本,特点是自由放任,基本方法是清净无为。老子的民本思想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他把民众的生产和生活看作是自然而然的,是与生俱来的,不要过多干预他... 老子民本思想的前提是民众具有自生自化能力,核心是以民为本,特点是自由放任,基本方法是清净无为。老子的民本思想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他把民众的生产和生活看作是自然而然的,是与生俱来的,不要过多干预他们的活动。他对为政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也很有教益。他的民本思想过于理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民本
下载PDF
当代老学道论研究的基本哲学问题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杜保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71,共8页
本文讨论了当代学者袁保新和吴汝钧先生对于陈康、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的老子道论研究意见,指出,讨论老子道论的进路应该侧重老子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从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理解老子道概念的多重使用意义,如此将可厘清学界对于... 本文讨论了当代学者袁保新和吴汝钧先生对于陈康、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的老子道论研究意见,指出,讨论老子道论的进路应该侧重老子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从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理解老子道概念的多重使用意义,如此将可厘清学界对于老子论道究竟何义的争议。实际上老子以道概念讨论了存有论问题,以及价值意识的本体论问题,此两路数的命题主张是不能互为推演的。而价值义的本体论问题则能与论工夫、论境界问题合构为一整套互为推演的系统。同样的,老子的无概念亦被安置在这两套不同的哲学问题中表述,这点吴汝钧先生实已见出。存有论义的道论以及价值进路的本体论义的道论的解析架构,将不仅有助于解析老子的哲学系统,同样地将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冲突之解消中发挥极有效益的澄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存有论 本体论
下载PDF
论道家自然无为的健康观 被引量:4
6
作者 荆世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3-146,共4页
道家自然无为的健康观与道教长生不老的修仙观有别,它是由"道论"衍生的生命观,并非修道的主要目的。道家的健康观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老子为代表,主张"道"与"健康"逻辑的一致即身心一元论,以寡欲、养静... 道家自然无为的健康观与道教长生不老的修仙观有别,它是由"道论"衍生的生命观,并非修道的主要目的。道家的健康观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老子为代表,主张"道"与"健康"逻辑的一致即身心一元论,以寡欲、养静、养气等为主要手段的健康观;一派以庄子为代表,主张"道"与"健康"逻辑的非一致性即身心二元论,侧重以精神修养方面,以全生的自由观,顺天的忘情观和修心的好道论为主要手段的健康观。道家的健康观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的健康观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日本江户时代道家思想传播之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晚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5-99,共5页
宋学在镰仓时代前期传入日本后,经过室町时代五山禅僧的研习,到日本江户时代逐渐成为主导学术思潮,在此期间,道家思想也成为儒学崛起的利用工具之一,而得到发展的契机,遂至以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列子鬳斋口义》《庄子鬳斋口义》为... 宋学在镰仓时代前期传入日本后,经过室町时代五山禅僧的研习,到日本江户时代逐渐成为主导学术思潮,在此期间,道家思想也成为儒学崛起的利用工具之一,而得到发展的契机,遂至以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列子鬳斋口义》《庄子鬳斋口义》为代表的道家文献在江户时代广泛传播,成为日本学人研读老列庄的首选注本。此时期道家思想之生发,既是佛教衰微和儒学崛起的矛盾提供了契机,更是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潮中,日本学术、社会发展自律的结果,也有诠释学、文献传播学、心理学方面的原因。江户学者对道家思想多抱持为我所用的态度,道家思想虽始终未取得主导地位,但思想被儒释二教选择性受容,滋养推动了日本新思想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江户时代 道家 林希逸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司马迁写老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桐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5-18,23,共5页
老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于这样一位深刻影响战国秦汉政治文化学术的思想巨人,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他第一次为老子作传,在其他历史人物传记中多次征引老子名句,高度评价汉初黄老政治的成果,并运用老子... 老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于这样一位深刻影响战国秦汉政治文化学术的思想巨人,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他第一次为老子作传,在其他历史人物传记中多次征引老子名句,高度评价汉初黄老政治的成果,并运用老子柔弱胜刚强的人生哲学评价历史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老子》 自然无为 人生哲学
下载PDF
《列子》中所引《黄帝书》与老聃之言考辨——兼谈列子学派在道家的地位
9
作者 来森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38-42,共5页
《列子》中所引《黄帝书》,两处又见于今见《老子》,但在《列子》一书中,明显出现了引用《黄帝书》与"老聃之言"两种引言体例。通过与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对读,对所引材料从语言内部逻辑性与外部上下文语境辨析认为,《列子》... 《列子》中所引《黄帝书》,两处又见于今见《老子》,但在《列子》一书中,明显出现了引用《黄帝书》与"老聃之言"两种引言体例。通过与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对读,对所引材料从语言内部逻辑性与外部上下文语境辨析认为,《列子》中所引《黄帝书》为直接引用,其文字又见于《老子》,是《老子》借鉴了《黄帝书》;所引"老聃之言"其文字与今见《老子》虽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似为《老子》经典化之前列子学派口传之物,当时很有可能经过后人荟萃而成的《老子》定本还未形成。厘清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认识《老子》的材料来源、早期形态、传播形式、文献体系等问题。列子学派在道家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前承黄学与老学,向后其贵虚与循名思想为黄老学派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黄帝书》 老聃之言 列子学派 地位
下载PDF
老子“功遂身退”的行政养生智慧刍议
10
作者 谢清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41-46,共6页
老子思想的主旨是理身治国,身国共治,可谓之"行政养生"。包含以下几方面要义:其一,奉行"以身为天下"的治国理身思想,实现在奉献中养生;其二,践行"知足之足"的治身理国思想,以治身之效果达到理国之妙境;其... 老子思想的主旨是理身治国,身国共治,可谓之"行政养生"。包含以下几方面要义:其一,奉行"以身为天下"的治国理身思想,实现在奉献中养生;其二,践行"知足之足"的治身理国思想,以治身之效果达到理国之妙境;其三,培养"成功遂事不名有"的治国胸怀与养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功遂身退 行政养生
下载PDF
从“绝圣弃智”看老子的教育理念
11
作者 张江婷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1-35,共5页
在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老子哲学体系中,老子认为社会混乱、百姓困苦的根源在于世俗仁义礼智的教化违背了"大道"。为了使社会恢复应有的秩序,为了统治者"无为之治"能够顺利实施,他提出了文明堕落论、人... 在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老子哲学体系中,老子认为社会混乱、百姓困苦的根源在于世俗仁义礼智的教化违背了"大道"。为了使社会恢复应有的秩序,为了统治者"无为之治"能够顺利实施,他提出了文明堕落论、人性复归论和"绝圣弃智"论的教育理念。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世诸多学者的争辩和探讨,直到今天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解读。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绝圣弃智” 无为之治
下载PDF
老子人生态度管窥
12
作者 高学文 吴喜仓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13,23,共3页
中国学界的正统观点认为老子的人生态度是消极无为。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老子的人生态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老子以生命为至尊 ;二是老子人生态度的主体是积极入世 ;
关键词 老子 人生态度 生命 主体 哲学概念 消极态度 道家
下载PDF
老子的道治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理念
13
作者 谢清果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0-103,112,共5页
老子追求的理想社会是道治社会,即以道治国的社会。在道治的社会里能够以无为的观念来对社会自觉批判反省,进而保证道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民主的实行,最后将道治社会推广到世界,让世界成为和谐的世界。
关键词 老子 道治社会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下载PDF
今本《老子》新考七篇
14
作者 庞光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3-87,94,共5页
通过对今本《老子》的七个训诂学和文献学的问题予以新的考证研究,可以发现:《管子》和《战国策》可与《老子》相比对;"营"可解释为"魂";"学"与"教"常常相混;"华"训"外表"... 通过对今本《老子》的七个训诂学和文献学的问题予以新的考证研究,可以发现:《管子》和《战国策》可与《老子》相比对;"营"可解释为"魂";"学"与"教"常常相混;"华"训"外表";"有物混成"的"物"指元气;"民不畏死"的"民"通假"愍";"袭明"训为"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下载PDF
陈荣捷与刘殿爵的《老子》英译本之争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言 胡翠娥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3期94-100,203,共8页
陈荣捷与刘殿爵就《老子》英译展开了争论。此番争论彰显了陈荣捷和刘殿爵各自的翻译思想、批评思想和学术思想。本文以陈荣捷和刘殿爵各自翻译的《老子》译本为基础,结合二者争论的原始资料,详细梳理争论的内容,分析译本的实质和争论... 陈荣捷与刘殿爵就《老子》英译展开了争论。此番争论彰显了陈荣捷和刘殿爵各自的翻译思想、批评思想和学术思想。本文以陈荣捷和刘殿爵各自翻译的《老子》译本为基础,结合二者争论的原始资料,详细梳理争论的内容,分析译本的实质和争论的原因。研究发现,陈荣捷的《老子》英译是“学案式”哲学研究,而刘殿爵的译本面向大众传播。陈荣捷和刘殿爵在翻译思想、翻译原则和对待目标读者方面的差异是导致争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陈荣捷 刘殿爵 翻译争论 翻译批评
下载PDF
即非如一校刊之《老子鬳斋口义》考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晚霞 陈琼莲 《闽江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7,共7页
经过镰仓到室町时代五山禅僧对宋学的研究和传播,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学渐渐在日本发展起来。江户时代初期,以藤原惺窝和林罗山为代表的禅僧,其外佛内儒道的身份和思想特点,正是对五山禅僧三教融合观的继承。同样持三教融合观的林希逸注... 经过镰仓到室町时代五山禅僧对宋学的研究和传播,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学渐渐在日本发展起来。江户时代初期,以藤原惺窝和林罗山为代表的禅僧,其外佛内儒道的身份和思想特点,正是对五山禅僧三教融合观的继承。同样持三教融合观的林希逸注的《三子口义》此时也在日本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度成为老、列、庄的首选注本。其《三子口义》中的《老子鬳斋口义》引起东渡日本的禅僧即非如一的注意并整理刊行,体现了道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江户时代三教合一的学术思潮。该刊本图像丰富,校点精当,是古代日本人研习《老子》的重要刊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非如一 黄檗宗 隐元隆琦 林希逸 《老子鬳斋口义》 日本江户时代
下载PDF
慈悲刚智 逍遥天地——论老庄文中体道者“大”的心灵境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8-20,共3页
“道”涵混太虚,周流十空,与“道”为一的体道者其心境自然体现“大”的特性。《老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表现为大智、大慈、大刚;《庄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除具备《老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特征之外,更表现为大悲情怀,逍遥... “道”涵混太虚,周流十空,与“道”为一的体道者其心境自然体现“大”的特性。《老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表现为大智、大慈、大刚;《庄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除具备《老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特征之外,更表现为大悲情怀,逍遥境界。二者不同于先秦儒家所指“大人”的个体的道德精神的伟大,亦不同于后世所谓的阳刚壮美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体道者 心灵境界
下载PDF
论老子的养生之道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飞雨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论述老子的养生之道,就要着重阐述老子的养生目标、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老子把"长生久视"作为自己的养生目标,把"道法自然"和"内外兼修"作为自己的养生原则,通过"慈爱"、"俭啬"、&q... 论述老子的养生之道,就要着重阐述老子的养生目标、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老子把"长生久视"作为自己的养生目标,把"道法自然"和"内外兼修"作为自己的养生原则,通过"慈爱"、"俭啬"、"不争"、"道冲"、"抱一"、"守中"、"致柔"、"清静"、"周行"的养生方法,达到"修道而养寿"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养生 道家
下载PDF
论老子与孔子民本思想的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振铎 郭莹莹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5-58,共4页
老子与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老子民本思想的精华是"无为而治",孔子民本思想的精华是"爱人",老子主张"道",而孔子主张"仁"。由于其理论基础不同,老子与孔子的民本思想在最终目... 老子与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老子民本思想的精华是"无为而治",孔子民本思想的精华是"爱人",老子主张"道",而孔子主张"仁"。由于其理论基础不同,老子与孔子的民本思想在最终目标、表现形式、君民立场、民众教育、战争观、人对自然与社会的亲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民本思想 差异
下载PDF
古今对话:老子道德思想视域下的雷锋精神——论雷锋精神的大众化、时代化
20
作者 王道文 胡占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6-39,共4页
雷锋精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特征,和老子所追求的"圣人特征"有相似之处。以老子的视域重新解读雷锋精神,剖析雷锋精神的实质,探讨雷锋精神由雷锋个人的人格品质走向大众化、时代化社会整体精神的途径,... 雷锋精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特征,和老子所追求的"圣人特征"有相似之处。以老子的视域重新解读雷锋精神,剖析雷锋精神的实质,探讨雷锋精神由雷锋个人的人格品质走向大众化、时代化社会整体精神的途径,并从老子对道德形式主义的批判中寻找有利于发扬雷锋精神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老子 大众化 时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