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东旭 胡丹珠 +5 位作者 闫金龙 冯丽云 邬志远 杨斌 李岩华 张俊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7-1466,共10页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T4(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和CK(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5个处理(包衣中含有菌剂D74),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剂处理下晚播小麦的产量较CK均不同程度提高,增产幅度为7.35%~25.00%,且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4>T1>T2>T3>CK,其中T1、T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T1和T4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CK,T2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也较高。在光合性状中,放线菌剂处理主要影响晚播小麦灌浆后期的光合效率。花后28~35 d,T1、T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T1~T4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氮含量,T1、T2和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剂使用后晚播小麦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和T4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较CK增加了37.93%、29.42%和50.92%;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也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放线菌剂能够有效增加晚播小麦的光合持续能力,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穗部发育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放线菌剂种子包衣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放线菌剂效果较突出,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放线菌剂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使用方法 晚播冬小麦 生长 光合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有机无机配施对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
作者 赖宁 耿庆龙 +4 位作者 李永福 李娜 信会男 步生兵 陈署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5-1343,共9页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超晚播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提升麦田土壤肥力和调整小麦施肥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设7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处理,NF...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超晚播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提升麦田土壤肥力和调整小麦施肥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设7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处理,NF;(2)优化施氮处理,OPT(80%常规施氮);(3)无氮处理,N_(0);(4)无磷处理,P 0;(5)有机无机配施处理1,NM_(1)(OPT配施腐殖酸肥1.80 kg/hm^(2));(6)有机无机配施处理2,NM_(2)(OPT配施腐殖酸肥3.60 kg/hm^(2));(7)有机无机配施处理3,NM_(3)(OPT配施腐殖酸肥5.40 kg/hm^(2))。【结果】与常规施氮相比,80%常规施氮配施不同剂量腐殖酸肥超晚播冬小麦穗数提高了16.42%~24.16%,穗粒数提高了4.35%~12.42%,产量提高了13.93%~32.48%,地上部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了2.08%~9.83%,磷素积累量提高了16.08%~30.62%,RE N 34.92%~71.68%,AE_(N)提高了164.49%~350.28%,PFP_(N)提高了42.41%~65.61%,RE_(P)提高了87.23%~166.09%,AE_(P)提高了166.67%~388.30%,PFP_(P)提高了13.92%~32.49%。0~20 cm土壤全氮含量提高7.59%~46.84%,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1.79%~50.76%,有效磷含量提高63.31%~78.92%,速效钾含量提高12.63%~17.20%。【结论】选择氮肥减量20%配施腐殖酸肥5.40 kg/hm^(2)对提高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晚冬播小麦 有机无机配施 产量 氮磷养分吸收利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晚播小麦灌浆期光合物质同化、分配及群体调节的效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振林 贺明荣 +1 位作者 尹燕枰 曹鸿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晚播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同化量最高、约占60%以上,穗的光合同化量约占15%,叶鞘及茎的光合同化量均在11%左右。群体调节对植株上部器官(穗、旗叶)、茎和叶鞘的光合同化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倒二叶及以下叶片的光合同化。增加密度使植... 晚播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同化量最高、约占60%以上,穗的光合同化量约占15%,叶鞘及茎的光合同化量均在11%左右。群体调节对植株上部器官(穗、旗叶)、茎和叶鞘的光合同化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倒二叶及以下叶片的光合同化。增加密度使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光合同化量显著降低。灌浆期籽粒是植株光合物质的主要输入部位。光合物质向茎的分配取决于种植密度。在较低密度条件下,茎是光合物质的输入部位,而在高密度条件下则是光合物质的输出部位。在较低密度下植株光合物质向根系分配比例增多。研究初步认为,种植密度高易使晚播小麦植株中下部器官较早地降低或丧失功能,加快衰老进程,影响结实、灌浆和籽粒产量。适当较低的种植密度利于延长中下部器官的功能期,延缓衰老,增加籽粒灌浆物质来源,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光合作用 同化物分析
下载PDF
黄淮麦区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花后氮素代谢和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金宝 秦霞 +2 位作者 孙佩贤 胡根海 曹银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116,122,共6页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同化、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晚播冬小麦的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麦18"为材料,研究了低(15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高(300万株/hm2)3个种植...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同化、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晚播冬小麦的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麦18"为材料,研究了低(15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高(3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对适度晚播(10-26)冬小麦花后氮素代谢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与正常播期(10-15)冬小麦相比,晚播冬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但因生育期缩短,其全株氮素积累量、籽粒含氮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所降低。晚播冬小麦中、高密度处理旗叶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且中密度处理叶片含氮量、籽粒和全株氮素积累量较高。最终,中、高密度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高于低密度处理。【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新麦18"在适度晚播条件下兼顾高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适宜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晚播冬小麦 种植密度 氮素代谢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被引量:36
5
作者 董剑 赵万春 +4 位作者 陈其皎 李哲清 刘俊 庞红喜 高翔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9,共4页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高产 播期 密度
下载PDF
冀东晚播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旭银 吴贺平 +2 位作者 李彦生 周印富 张淑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0-534,共5页
为给冀东地区晚播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冀东地区主栽小麦品种京冬8号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播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在8111.5kg/ha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植株需吸收N2.780kg、P2O5 1.45... 为给冀东地区晚播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冀东地区主栽小麦品种京冬8号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播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在8111.5kg/ha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植株需吸收N2.780kg、P2O5 1.458kg、K2O 4.833kg。拔节期~挑旗期是植株对N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占总吸收量的41.01%;挑旗期~开花期是植株对P2O5和K2O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分别占总吸收量的31.77%和35.49%。成熟时植株吸收的N和P205主要贮存在籽粒中,分别占植株总吸收量的58.49%和57.02%;K2O主要贮存在茎秆中,占植株总吸收量的60.30%。不同时期各器官中N、P2O5、K2O的含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吸收特性
下载PDF
旱地晚茬冬小麦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甘吉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5-32,共8页
播期试验表明,与适期麦相比,早地晚茬麦生育期(营养生长期)缩短,分蘖期短,穗分化阶段前期缩短,从药隔形成期开始,以后各生育阶段同步,分蘖少,主茎叶片数减少;产量要素穗、粒重均下降,穗数、粒数少是减产的主要原因。在基本苗35~40万/亩... 播期试验表明,与适期麦相比,早地晚茬麦生育期(营养生长期)缩短,分蘖期短,穗分化阶段前期缩短,从药隔形成期开始,以后各生育阶段同步,分蘖少,主茎叶片数减少;产量要素穗、粒重均下降,穗数、粒数少是减产的主要原因。在基本苗35~40万/亩时,穗数略高于或等于苗数,适期晚麦主穗籽粒重接近适期麦,是争取高产的潜力所在。高产模式化试验建立了产量与密度、氮、磷肥的回归数学模型,对产量的作用是氮肥>密度>磷肥。晚播高产途径是增肥增密,增磷促壮,氮磷平衡,越冬追肥覆盖,墒情、肥料、密度协调,增穗增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地 高产 栽培 小麦
下载PDF
晚播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8
作者 吴锡冬 汪保军 高大翔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晚播(10月21日播种)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进程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籽粒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播小麦灌浆期间籽粒子物质积累以logistic曲线递增,灌浆速度的变化为单峰曲线,籽粒含水量呈直线下降.晚播小麦的... 本文研究了在晚播(10月21日播种)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进程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籽粒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播小麦灌浆期间籽粒子物质积累以logistic曲线递增,灌浆速度的变化为单峰曲线,籽粒含水量呈直线下降.晚播小麦的灌浆速度上升快、下降早、峰值高、时间短,灌浆中后期的油浆速度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生产中应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提高其灌浆速度,特别是促进中后期的灌浆速度以及注意选用灌浆速度快,尤其是中后期灌浆速度快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籽粒 灌浆特性
下载PDF
晚播条件下河南省新乡市冬小麦苗情及生育后期管理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兵阳 高怡帆 +1 位作者 陈奋勇 刘清瑞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6期23-25,共3页
受2021年夏季强降雨洪涝灾害及9月中下旬持续降雨的影响,我国多省冬小麦播期普遍推迟,播期明显拉长,导致晚播弱苗占比较高。通过加强前期管理,小麦进入拔节期后生产形势整体向好,但弱苗较往年仍然偏高。冬小麦拔节孕穗到成熟期是产量形... 受2021年夏季强降雨洪涝灾害及9月中下旬持续降雨的影响,我国多省冬小麦播期普遍推迟,播期明显拉长,导致晚播弱苗占比较高。通过加强前期管理,小麦进入拔节期后生产形势整体向好,但弱苗较往年仍然偏高。冬小麦拔节孕穗到成熟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小麦后期的田间管理对小麦高产和稳产至关重要。分析了河南省新乡市小麦生产形势,结合小麦生育前期气候状况和田间观察对当前小麦苗情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从水肥管理、“一喷三防”、人工拔草和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后期管理的具体措施,为晚播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苗情 “一喷三防” 病虫害防治 灌浆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