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志明从伏邪论治慢性肾炎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恒 李志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中医的伏邪理论源远流长,并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密切相关。李志明教授在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研究方面有着超过30年的经验,尤其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伏邪有关,其病因病机包括初感邪... 中医的伏邪理论源远流长,并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密切相关。李志明教授在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研究方面有着超过30年的经验,尤其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伏邪有关,其病因病机包括初感邪气侵袭体表、素体虚弱、邪气侵入肾络、浊毒滞留不散、正气与邪气相互纠缠、气血损伤等方面。针对这些病因病机,李教授采用补肾填精养络、透邪祛湿活络等治疗方法,并基于郭恩绵教授的经典方剂如玉肾露进行灵活的加减治疗。方剂的组成不仅能够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还能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临床上取得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伏邪理论 李志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厥阴伏邪”理论探讨加味连理汤抑制肝癌细胞HepG2浸润侵袭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韩亮 赵莉娜 苏茜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217,共4页
目的基于“厥阴伏邪”理论探讨加味连理汤抑制肝癌细胞HepG2浸润侵袭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肝癌细胞HepG2体外培养,采用6孔培养板传代接种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组... 目的基于“厥阴伏邪”理论探讨加味连理汤抑制肝癌细胞HepG2浸润侵袭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肝癌细胞HepG2体外培养,采用6孔培养板传代接种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组与中药干预HIF组,其中阴性对照组造模前转染HIF阴性对照片段,HIF组转染HIF反义RNA-2,中药干预HIF组的干预药物为加味连理汤。细胞转染后24、36 h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DEP结构域含有雷帕霉素靶蛋白相互作用蛋白(DEP domain containing mTOR-interae-ting protein,DEPTOR)、程序性细胞死亡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及e-Jun(A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转染后24、36 h HIF组与中药干预HIF组细胞增殖指数及侵袭指数均显著低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干预HIF组细胞增殖指数及侵袭指数均显著低于HIF组,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H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转染后24、36 h,HIF组与中药干预HIF组DEP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PDCD4及e-Jun(A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干预HIF组DEP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IF组,PDCD4及e-Jun(A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连理汤温清并用,能够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和侵袭,促进其凋亡,介导DEPTOR蛋白表达,激活PDCD4/e-Jun(AP-1)转录激活因子形成的信号轴,抑制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缺氧 连理汤 厥阴伏邪 浸润 侵袭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伏邪”理论探讨“郁”“痰”“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史恒蔚 李红专 +5 位作者 张敏 马同 张永健 李彦强 张效收 刘跃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随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防治PMOP呈现出效果优良、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诸多长处。“伏邪”理论起源与温病学派,通过历代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随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防治PMOP呈现出效果优良、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诸多长处。“伏邪”理论起源与温病学派,通过历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为一切伏而不即发的致病邪气,并在指导PMOP的防治过程中发挥出极大优势。笔者以中医“伏邪”理论为线索展开论述,分别从气郁致伏,结痰致伏,瘀血致伏出发,探讨“郁”“痰”“瘀”与PMOP的关系及相关治疗,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脏腑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关系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思言 严京 +4 位作者 芦伟 那爽 高明雪 马若楠 吴正正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中医学认为本病为瘀、痰、水、湿、热等病理产物阻于视衣而成。伏邪是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本文基于伏邪...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中医学认为本病为瘀、痰、水、湿、热等病理产物阻于视衣而成。伏邪是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本文基于伏邪理论延伸理解DR的病因病机与发病过程,认为糖毒为本病之内生伏邪、发病基础,并衍生瘀毒、痰毒、水毒、湿毒、热毒,进而导致视衣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同时结合“伏邪致病可用透法”的治疗思路,探讨透法在DR中的应用。从新的角度探讨DR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式,为DR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伏邪理论 透法
下载PDF
从伏邪理论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孟姣 郝晓凤 +4 位作者 谢立科 罗傑 孙梅 金琪 苗梦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4-77,共4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可由多种外邪或内伤邪气侵袭导致脉络瘀阻,血溢脉外,其继发的黄斑水肿为常见并发症且易反复发作。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是由外感或内生邪气侵袭,伏于体内,累及脾、肝、肾诸脏,以脾胃虚弱、肝肾亏虚等正气... 视网膜静脉阻塞可由多种外邪或内伤邪气侵袭导致脉络瘀阻,血溢脉外,其继发的黄斑水肿为常见并发症且易反复发作。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是由外感或内生邪气侵袭,伏于体内,累及脾、肝、肾诸脏,以脾胃虚弱、肝肾亏虚等正气虚弱为本,痰湿、气滞、瘀血等积聚于黄斑为标,其本虚标实是伏邪的关键。因此基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结合八纲、脏腑、三焦辨证,从伏邪理论探讨RVO-ME的治疗,从健脾祛湿、疏肝养肝、益气活血、温补肾阳等方面论治,以期促进RVO-ME消退,减缓RVO-ME复发,提高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伏邪理论 论治
下载PDF
从伏邪理论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新路 刘宏潇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7-10,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为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特点为感而伏发,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因正虚邪伏,邪入于经络脉隧中而发病。疾病发作期表现为正邪相争剧烈,风、寒、湿、热、火、瘀相兼为病;缓解期表现为... 强直性脊柱炎为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特点为感而伏发,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因正虚邪伏,邪入于经络脉隧中而发病。疾病发作期表现为正邪相争剧烈,风、寒、湿、热、火、瘀相兼为病;缓解期表现为正邪不争,邪气潜伏。总体治疗原则为扶助正气,防止邪气内陷,促进正邪相争,驱邪外出。扶正护本以补肾为要,兼顾脾胃气血。祛邪需辨明其性,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伏邪 正气 正邪之争
下载PDF
从伏邪学说论治寒地小儿湿疹的思考
7
作者 秦雯 陈雁雁 +3 位作者 宋明达 李勇军 王有鹏 王国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8期1384-1387,共4页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瘙痒难耐、迁延难治的临床特点,此特点与伏邪致病特征相符合,与伏邪关系相密切。本文从伏风、伏湿、伏燥、伏瘀4种不同病性伏邪分析小儿湿疹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瘙痒难耐、迁延难治的临床特点,此特点与伏邪致病特征相符合,与伏邪关系相密切。本文从伏风、伏湿、伏燥、伏瘀4种不同病性伏邪分析小儿湿疹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搜风止痒、清利湿热、养血润燥、健脾化瘀为治法,以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为核心,邪正兼顾,审证查因,从根本上减少该疾病的发生发展。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小儿湿疹 寒地
下载PDF
名中医曹式丽教授从伏邪论治足细胞病变学术经验初探
8
作者 郑亚娜 窦一田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2期110-113,共4页
足细胞病变是多种常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其临床治疗难度大,常用治疗方案疗效欠理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在长期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特色学术观点与临证经验,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足细胞病变参与... 足细胞病变是多种常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其临床治疗难度大,常用治疗方案疗效欠理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在长期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特色学术观点与临证经验,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足细胞病变参与的慢性肾脏病颇有成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医药防治足细胞病变特色经验是曹式丽中医肾病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特色学术经验的理论阐释尚待完善。文章抛砖引玉,从伏邪理论初探曹式丽教授足细胞病变中医药防治理论形成的思维过程,希冀相关梳理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完善曹式丽慢性肾脏病中医药防治体系的理论尝试,而且对如何揣摩、汲取乃至内化中医名家认识疾病、学用中医宝贵思路进行有益探索。故文章拟从伏邪角度,初步分析曹式丽教授足细胞病变防治经验,为临床上进一步从伏邪论治足细胞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病变 伏邪 学术理论 形成过程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分期论治
9
作者 郭楠楠 冯刚 +1 位作者 李亚伟 常雅新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0期22-25,共4页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以持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为特点的慢性气流阻塞性肺病,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且迁延难愈。基于伏邪理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主要病机为伏邪藏内,外邪诱发。急性期表里同病,应驱除外因,并区分内因之伏风、伏痰...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以持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为特点的慢性气流阻塞性肺病,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且迁延难愈。基于伏邪理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主要病机为伏邪藏内,外邪诱发。急性期表里同病,应驱除外因,并区分内因之伏风、伏痰、伏瘀、伏燥,分别治以祛风邪、涤伏痰、通血络、润肺燥;持续期余邪未清,正气未复,应清解余邪、扶助正气,治以顾护脾胃、补肾益精;缓解期正虚为主,应益气温阳、防止复发。根据临床不同阶段辨证施治,随证加味,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伏邪 儿童 分期论治
下载PDF
儿童周期性发热中医临证思辨
10
作者 陈瑶 刘建忠 李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6期111-113,共3页
查各家医案记载,结合临证体会,分析儿童周期性发热的中医证治。认为阴阳失调、伏邪病机、瘀血病机是其基本病机,常见证包括营卫不和证、邪犯少阳证、邪伏膜原证、阴虚伏热证、瘀血发热证,可分别予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达原饮、秦艽... 查各家医案记载,结合临证体会,分析儿童周期性发热的中医证治。认为阴阳失调、伏邪病机、瘀血病机是其基本病机,常见证包括营卫不和证、邪犯少阳证、邪伏膜原证、阴虚伏热证、瘀血发热证,可分别予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达原饮、秦艽鳖甲散、血府逐瘀汤等方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发热 儿童 病机 证治 阴阳失调 伏邪 瘀血
下载PDF
伏邪学说理论探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程婷 杨文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86-89,共4页
伏邪学说作为中医病因学重要内容,其理论首载于《五十二病方》,渊源于《黄帝内经》,创立于西晋,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两代,经近现代医家不断发展而被逐渐完善形成伏邪致病体系。伏邪主要分为外感伏邪与杂病伏邪,邪气侵袭,伏留体... 伏邪学说作为中医病因学重要内容,其理论首载于《五十二病方》,渊源于《黄帝内经》,创立于西晋,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两代,经近现代医家不断发展而被逐渐完善形成伏邪致病体系。伏邪主要分为外感伏邪与杂病伏邪,邪气侵袭,伏留体内,正不胜邪则引发疾病,对于内伤杂病的诊治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伏气温病 历史源流 伏邪分类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痰瘀伏邪理论干预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炎症因子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齐锋 靳宏光 +2 位作者 王义强 宋柏奇 邓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观察莪术通络颗粒对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II、血栓素A2干预作用,与冠脉血流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通过血栓微颗粒诱导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内形成急性血栓,1天后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60只大... 目的:观察莪术通络颗粒对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II、血栓素A2干预作用,与冠脉血流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通过血栓微颗粒诱导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内形成急性血栓,1天后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60只大鼠均分到实验组及对照组、空白组,分别给予莪术通络颗粒、硝酸甘油、生理盐水灌胃,术后28 d查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II、血栓素A2(TXA2);结果:在一氧化氮增多方面:莪术通络颗粒组优于硝酸甘油组(P<0.05),硝酸甘油组优于空白组(P<0.05)。在血管紧张素II减少方面:莪术通络颗粒组优于硝酸甘油组、空白组(P<0.05),硝酸甘油组与空白组疗效相当(P>0.05)。在减少血栓素A2方面:莪术通络颗粒组优于硝酸甘油组、空白组(P<0.05),硝酸甘油组与空白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莪术通络颗粒具有改善冠脉血流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伏邪 微血管性心绞痛 炎症因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析冠心病介入术后病机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义 吕仕超 +1 位作者 彭立 张军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3期530-531,共2页
通过系统复习文献,回顾冠心病病机认识的变迁,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提出从伏邪理论诠释冠心病介入术后的病机变化规律,即:邪毒内伏易致疾病反复、心气亏虚为邪毒存在提供内环境、热毒为病情反复的诱发因素,为临床提供新的辨治思路。
关键词 伏邪 冠心病 介入 病机
下载PDF
基于伏邪入络探讨原发性痛经的发生机制及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绍林 何伟 胡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6期741-743,748,共4页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l,PD)是青春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经期子宫阵发性或痉挛性疼痛,且病情难以控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和工作。文章从中医伏邪入络角度探讨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认为寒、湿、瘀毒为...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l,PD)是青春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经期子宫阵发性或痉挛性疼痛,且病情难以控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和工作。文章从中医伏邪入络角度探讨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认为寒、湿、瘀毒为主要伏邪,伏邪蕴积胞宫,留于冲任,是原发性痛经发生的关键要素。透邪化瘀是治疗原发性痛经大法,在治疗时以化瘀通络,透达伏邪为第一要务,同时燮理奇经,温养胞宫,补肾调周,防治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伏邪入络 透达伏邪
下载PDF
浅析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认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大鹏 傅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杨栗山彻底否定了伏寒化温说,认为温疫伏邪病因是杂气,将温病与伤寒从病因上区分开来。其对温疫伏邪的病因、病性、传入途径、邪伏部位、外出途径、治法、方药、后期调理做了详尽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方药,对以物治气、专病专药的思想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结论]杨栗山让疠气致病说具备了实际的指导价值,他的温疫伏邪说对温疫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伏邪 杂气 伏寒化温 温疫 伤寒温疫条辨 吴又可
下载PDF
《伤寒微旨论》伏气温病证治特色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丽娜 黄博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37-138,共2页
韩祗和在《伤寒微旨论》中指出伏气温病的病机为"内伏之阳被寒毒所折于骨髓",从病因学角度突出外感疾病的温热特性,并创辛凉透表之治则。用药主张辛凉宣透、清解郁阳;辛苦寒并用、表里双解;益气滋阴、扶正解表。其学术思想在... 韩祗和在《伤寒微旨论》中指出伏气温病的病机为"内伏之阳被寒毒所折于骨髓",从病因学角度突出外感疾病的温热特性,并创辛凉透表之治则。用药主张辛凉宣透、清解郁阳;辛苦寒并用、表里双解;益气滋阴、扶正解表。其学术思想在温病学萌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祗和 伤寒微旨论 伏气温病
下载PDF
《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佳雯 翟永松 +3 位作者 王满元 孔爱英 龚慕辛 仇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7期95-98,共4页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和疾病谱变化,邪伏阴分发热成为多种疾病共性证候,对"热自阴来"的发热,存在"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诸证,无论有无阴虚症状或轻重,均可使用,须"审因论治",明确系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兼阴虚,灵活加减,阴虚较重加元参养阴滋液;虚热甚加地骨皮清透伏热。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血病,已经证实青蒿鳖甲汤能阻止白血病细胞增殖进程,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降低s TNFαR含量,提高免疫力;促进DC分泌IL-12,增加抗肿瘤作用,其他方面研究较少。未来应深入研究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吴鞠通 温病条辨 阴虚邪伏 邪伏阴分 热自阴来 发热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抗肿瘤 白血病 细胞增殖 s TNFαR DC IL-12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属外内合邪致病(上)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宇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080-2082,共3页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黄帝内经》,对于其中温病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多认为是伏邪所致。透过《内经》四时疾病发病规律的考证,可知温病的发生属于"外内合邪",是在冬季受寒以后邪气留连,正气受伤,到春季时再感...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黄帝内经》,对于其中温病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多认为是伏邪所致。透过《内经》四时疾病发病规律的考证,可知温病的发生属于"外内合邪",是在冬季受寒以后邪气留连,正气受伤,到春季时再感受邪气而发病,其发病必须符合3个条件。实际上,《内经》的温病并非必须发于春季,冬伤于寒未必春成温病,温病亦不一定是伤于寒所致,"外内合邪"理论与后世多种温病学说有所不同。明确温病发生的源头理论,对于温病学理论与临床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黄帝内经 伏邪 新感 外内合邪 伤寒
下载PDF
暑邪与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治疗相关性探赜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敏 张青青 +1 位作者 钱伟强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771-774,共4页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的多发病,外界六淫邪气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暑邪为外感六淫之一,暑邪侵袭机体可引起机体脏腑的病变,若脏腑病变,功能失常,则可诱发过敏性鼻炎,故暑邪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治疗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将从...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的多发病,外界六淫邪气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暑邪为外感六淫之一,暑邪侵袭机体可引起机体脏腑的病变,若脏腑病变,功能失常,则可诱发过敏性鼻炎,故暑邪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治疗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将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论述暑邪对过敏性鼻炎发病及治疗的影响,以充实中医“六淫致病”的理论依据,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邪 阴暑 阳暑 伏暑 过敏性鼻炎
下载PDF
从内生伏毒谈内疫病机与治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尽斌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7-59,共3页
伏毒学说认为:内生伏毒是导致诸多内科疑难病的重要病因;内疫病机是根据杂气病因学提出的假说,这两个理论均源于中医温病学。针对内生伏毒的辨证原则和治法方药可以用于内疫病机导致疾病,以实现促邪归正治疗宗旨。通过对内疫病机的认识... 伏毒学说认为:内生伏毒是导致诸多内科疑难病的重要病因;内疫病机是根据杂气病因学提出的假说,这两个理论均源于中医温病学。针对内生伏毒的辨证原则和治法方药可以用于内疫病机导致疾病,以实现促邪归正治疗宗旨。通过对内疫病机的认识可以加深对伏毒学说的理解,有利于掌握伏毒的辨证原则和治法方药,而伏毒学说则为内疫病机提供了从理论假说走向临床实践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 内疫 促邪归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