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梅远东 陈伟飞 +2 位作者 邓智明 顾晨 祝伟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期131-134,151,共5页
目的分析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将... 目的分析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将采取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3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采取传统邻指皮瓣修复术的30例患者设为传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传统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传统组(16.67%)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96.67%)高于传统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治疗前,两组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传统术法,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兼具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患者的手功能和手指活动度在治疗后会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手指指端 皮肤软组织缺损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影响
下载PDF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晓波 苏薇洁 +2 位作者 朱文 马忠超 章一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2-995,共4页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手术过程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皮瓣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位于手背区24例,虎口区、手掌区和拇指区各4例。皮瓣面积最小为4 cm×5 cm,最大为10 cm×14 cm;血管蒂长度3.0~7.5 cm;穿支数量11~15支12例,5~10支20例,1~4支4例;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选择,其穿支出现率稳定、手术可操作性强、皮瓣成活率高,合理的皮瓣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设计 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手部
下载PDF
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功林 葛宝丰 +1 位作者 姜世平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脉和其他膝周动脉有吻合。依据解剖基础,应用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修复14例膝周围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疗效良好。文中讨论了皮瓣设计、切取方法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岛状皮瓣 膝上外动脉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缺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潘跃 王西迅 +4 位作者 胡继超 金成 魏勇 雷钧 王国庆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部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修复手部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病例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2~58(35.3±9.4)岁。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部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修复手部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病例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2~58(35.3±9.4)岁。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7 cm^7 cm×3 cm。伤后至手术时间3~15(8.4±2.6)d。根据创面缺损大小预先设计皮瓣,在深筋膜近端向远端锐性解剖,切断皮瓣与尺动脉间的交通达腕上皮支处,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观察皮瓣的感觉、外形及手部功能,并采用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功能评定部分评价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0例皮瓣Ⅰ期愈合,愈合时间14~18(15.0±1.5)d;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覆盖创面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7.0±3.8)个月。手部功能采用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功能评定部分:优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手部创伤后造成的软组织缺损,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皮瓣具有供区隐蔽,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纤薄,不需要二次修薄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 腕上皮支 逆行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5
作者 许亚军 陈政 +4 位作者 包岳丰 周晓 张辉 周建东 陈学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介绍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各种因素导致的外踝周围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腓动脉在小腿中下1/3交界由腓动脉滋养动脉发出的皮支,即骨皮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目的 介绍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各种因素导致的外踝周围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腓动脉在小腿中下1/3交界由腓动脉滋养动脉发出的皮支,即骨皮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切取时可将腓肠神经外侧束包含于皮瓣内。结果本组12例.术后1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皮瓣术后远蒂端出现静脉回流受阻征象,经拆除蒂部缝线后完全成活,所有病例经3~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供受区伤口愈合佳。结论采用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是修复外踝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地塞米松治疗逆行岛状皮瓣血运障碍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莲 刘东昕 +3 位作者 林镇荣 黄晓晖 杨峰涛 曾润铭 《护理学报》 2010年第3期64-66,共3页
总结30例患者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后出现血运障碍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后第1个24h内每30min严密观察皮瓣1次,主要观察颜色、温度、毛细血管的充盈反应以及肿胀情况;24h后每1h观察皮瓣1次,至术后3d;3d后每4h观察皮瓣1... 总结30例患者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后出现血运障碍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后第1个24h内每30min严密观察皮瓣1次,主要观察颜色、温度、毛细血管的充盈反应以及肿胀情况;24h后每1h观察皮瓣1次,至术后3d;3d后每4h观察皮瓣1次。本组有5例患者术后2-6h内出现动脉供血不足,25例患者术后22h内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均在30min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应用地塞米松后每15min观察皮瓣1次,并仔细记录用药后皮瓣的反应,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做好体位护理:5例皮瓣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患肢平放于床上,以利于动脉血流;25例静脉回流障碍患者,患肢抬高10~20cm,以利皮瓣静脉及淋巴回流。同时做好敷料管理,术后伤口敷料底层保持湿润,以利于伤口生长及减少敷料干燥对皮瓣形成压迫。经精心治疗与护理,30例出现血运障碍的皮瓣,完全成活27例,大部分成活2例,1例大部分坏死,改行其他皮瓣治疗。认为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在皮瓣血运障碍可疑的情况下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能有效改善逆行岛状皮瓣血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血运障碍 地塞米松 护理
下载PDF
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洋 曾文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19年5月,采用第1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26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 目的探讨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19年5月,采用第1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26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供受区感觉及运动功能无明显受限,优良率为96.2%。结论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其质地相近,手术操作方便,可携带神经改善受区感觉,成活率高,无需Ⅱ期手术,是修复示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下载PDF
股前外侧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7
8
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2 位作者 陈秀清 李芳华 张新力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4-16,共3页
在3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膝上外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股外侧肌动脉的来源、行程、分支分布及其吻合。上述动脉间存有2.4(1~4)支的吻合支,外径为0.6±0.2mm。吻合有两种类型:(1)直接吻合(占... 在3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膝上外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股外侧肌动脉的来源、行程、分支分布及其吻合。上述动脉间存有2.4(1~4)支的吻合支,外径为0.6±0.2mm。吻合有两种类型:(1)直接吻合(占90.0%);(2)桥接吻合(占10.0%)。从解剖学角度证实,股前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上外动脉 皮瓣
下载PDF
吻合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勇 王朝亮 +2 位作者 黄素芳 刘兵 刘容珍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吻合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手背创面设计皮瓣,在深筋膜近端向远端锐性解剖,切断皮瓣与尺动脉间的交通达腕上皮支处,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结果:18例创面均Ⅰ期愈合,... 目的:探讨吻合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手背创面设计皮瓣,在深筋膜近端向远端锐性解剖,切断皮瓣与尺动脉间的交通达腕上皮支处,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结果:18例创面均Ⅰ期愈合,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手背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皮瓣修复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软组织缺损 尺动脉腕上皮支 逆行岛状皮瓣
下载PDF
外踝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接力邻近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深度缺损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永辉 万绍乐 +2 位作者 蔡森 池征璘 曹学新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 探讨外踝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接力邻近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深度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踝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1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患者,创面面积7.0 cm×4.0 cm~12.0 cm×6.5 cm,皮瓣设计面积7.0 cm... 目的 探讨外踝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接力邻近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深度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踝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1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患者,创面面积7.0 cm×4.0 cm~12.0 cm×6.5 cm,皮瓣设计面积7.0 cm×4.5 cm~15.0 cm×7.5 cm。皮瓣供区从其邻近区域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11例)和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5例)接力转移修复,接力穿支皮瓣面积5.5 cm×3.0 cm~10.0cm×6.0 cm,第二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未发生血管危象。除外踝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和腓肠外侧动脉接力穿支皮瓣分别有1块出现小面积坏死外,其余30块皮瓣均完全成活。末次随访时外踝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质地、色泽良好;接力邻近皮瓣质地、色泽、厚度与受区皮肤无明显差异;第二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结论 采用外踝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深度缺损,供区采用接力邻近皮瓣修复,手术简单,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皮瓣供区 接力穿支皮瓣
下载PDF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11
作者 陈胜华 唐茂林 +4 位作者 欧阳四新 谭建国 向宇燕 曾效恒 王泽军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4期392-394,398,共4页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 2 5侧 ,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 ,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 2 5侧 ,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 ,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 ,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是窝中间皮动脉 ,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主要是窝外侧皮动脉 ,并与腓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之间存在诸多吻合 ,形成血管链 ,并与神经、小隐静脉构成神经血管复合体。结论 以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可以设计截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腓肠外侧皮神经 神经血管复合体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的局部解剖与临床应用
12
作者 李忠义 冀希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66-167,170,共3页
目的对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局部解剖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手指背部皮肤缺损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 目的对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局部解剖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手指背部皮肤缺损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36例及对照组(腹壁皮瓣修复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二次手术率及患者住院平均时间等。同时选择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的纤维局部解剖观察。结果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血管为网状,在距离肱骨内上髁近端大约1em的位置有一逆行于臂内侧皮下组织内的恒定皮穿支,可以为臂内侧远2/3的范围提供血液供应。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二次手术率及患者住院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36例皮瓣全部成活,5例进行了二次手术,住院时间14—24(18.3±3.8)d,上述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肘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过程中应用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可靠、简便,皮瓣成活率高,瘢痕少,具有较好的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 局部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延琴 刘慧玲 牛志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心理干预、疼痛的评估、皮瓣血运的观察、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等。结果皮瓣外观及质地恢复好,手指功能满意等。结论该皮瓣创伤小、血供可靠、... 目的 探讨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心理干预、疼痛的评估、皮瓣血运的观察、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等。结果皮瓣外观及质地恢复好,手指功能满意等。结论该皮瓣创伤小、血供可靠、手术简单,供区的功能损害较小,且围手术期严密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患者皮瓣成活的关键,而有效预防血管危象则能为皮瓣生机的维持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 指固有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指端皮肤 缺损
下载PDF
手指软组织缺损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4期84-85,95,共3页
目的探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施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患者采用术前和术后护理后,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从而总结出对患者恢复最有利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术前的常规心理护理和术后的保暖、观察末梢血供、预防感染解... 目的探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施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患者采用术前和术后护理后,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从而总结出对患者恢复最有利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术前的常规心理护理和术后的保暖、观察末梢血供、预防感染解除疼痛等护理后,患者皮瓣基本存活,血供良好。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治疗,可以大大提高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软组织缺损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护理
下载PDF
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子田 李欣 杨彪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年第1期40-41,45,共3页
目的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1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清创术,择期行Ⅱ期外踝上皮瓣修复术。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 目的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1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清创术,择期行Ⅱ期外踝上皮瓣修复术。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0 ml。其中,12例患者皮瓣Ⅰ期愈合;3例患者皮瓣出现皮下积血,拆除部分缝线后,症状缓解,伤口愈合;1例患者皮瓣术后3 d部分边缘坏死,切除坏死边缘并加强伤口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术后随访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受区周围皮肤软组织相似,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结论应用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上皮瓣 外科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不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黎强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 目的对比分析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行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移植皮瓣两点辨距觉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均无明显差异(t=0.862、0.129、0.464,P=0.394、0.901、0.64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χ^(2)=0.229,P=0.633)。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中手指功能恢复为优13例、良6例、可1例,与对照组患者中手指功能恢复为优11例、良7例、可2例无明显差异(Z=-0.703,P=0.547),但观察组患者移植皮瓣两点辨距觉明显短于对照组(P=2.727,P=0.010)、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045,P=0.004)。结论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均具有良好效果,但指端侧方转移皮瓣对外观及感觉恢复更有优势,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指端侧方转移皮瓣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17
作者 王文胜 王利 李文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5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收治的手部外伤患者46例,观察组25例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对照组2...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收治的手部外伤患者46例,观察组25例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皮瓣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皮瓣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和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皮肤缺损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下载PDF
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在跟骨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黄秦邶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5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在跟骨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发生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修复方法分为研... 目的:分析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在跟骨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发生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修复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研究组则采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估跟骨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肿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跟骨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跟骨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地面步行、后足活动、踝-后足稳定性、异常步态、足部对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在跟骨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 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 效果
下载PDF
两套血供的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19
作者 许亚军 陈政 +4 位作者 姚群 周晓 柯尊山 周建东 陈学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6-279,355,共5页
目的介绍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骨肌腱外露、需作皮瓣修复的老年病例,在传统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及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 目的介绍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骨肌腱外露、需作皮瓣修复的老年病例,在传统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及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利用小腿外侧皮瓣中下段穿出的骨皮动脉皮支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供血穿支均发自腓动脉的特点,将皮瓣设计于小腿后外侧,用兼顾传统小腿外侧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供血范围的重叠区域而形成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临床共应用11例,所有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经3~9个月随访,6例皮瓣外观满意,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基本恢复行走功能;5例合并伸肌腱缺损者3个月后作肌腱移植重建后恢复行走功能。结论采用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是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逆行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4
20
作者 苗卫华 刘振 许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逆行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09年4月,收治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36岁。左足8例,右足3例。其中碾挫伤5例,压砸伤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4~1... 目的探讨逆行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09年4月,收治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36岁。左足8例,右足3例。其中碾挫伤5例,压砸伤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4~12h;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术后3例,病程3~12个月。创面部位:第1跖趾关节背侧5例,趾背侧2例,跖骨远端背侧4例;创面范围4cm×2cm~6cm×5cm;单纯肌腱外露6例,肌腱缺损合并骨外露4例,肌腱缺损合并跖趾关节开放脱位1例。一期皮瓣修复7例,二期修复4例。于足背外侧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瓣,以足背动脉足底穿支为旋转点,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创面;皮瓣切取范围4.5cm×2.5cm~6.5cm×4.5cm。其中7例将足背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残端吻合。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7d2例皮瓣出现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成活;余9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无臃肿、磨损及破溃,患者步态正常。其中7例吻合神经者,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为5~12mm;未吻合神经者皮瓣仅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逆行跗外侧动脉皮瓣厚度适中且耐磨,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大,血供充分,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跗外侧动脉皮瓣 前足 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