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背景下国家碳预算的理论同构与立法路径
1
作者 潘晓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国家碳预算制度兼具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统计核算工具的双重功能,碳达峰目标的迫近及碳中和目标下国家降碳任务的紧迫性,使得如何将碳预算融入“双碳”目标的实践过程,实现制度和理论的双向促进成为重要问题。一方面,通过梳理碳预算制度产... 国家碳预算制度兼具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统计核算工具的双重功能,碳达峰目标的迫近及碳中和目标下国家降碳任务的紧迫性,使得如何将碳预算融入“双碳”目标的实践过程,实现制度和理论的双向促进成为重要问题。一方面,通过梳理碳预算制度产生的背景、碳预算概念的演变,事实印证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把承载全球碳排放环境容量的国际碳预算,转移至各国碳预算本土化的可靠实现方式。另一方面,域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碳预算制度经验发现,其对我国碳预算目标设置、机制协同、资金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将碳预算纳入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法治保障体系,可以结合已有预算法程序化规定,通过建立专门性机构、权责配置、预算调整机制、专项资金供给等制度,建构起“双碳”目标下符合我国需要的碳预算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预算 国家碳预算制度 应对气候变化法 碳达峰 碳中和 总量控制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滨海湿地碳汇的法治保障
2
作者 邢鸿飞 庄潇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双碳”目标为中国法治带来变革契机,如期实现“双碳”承诺亟待构建完善的碳汇法治保障体系。滨海湿地作为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及生态价值,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利抓手。通过系统梳理相... “双碳”目标为中国法治带来变革契机,如期实现“双碳”承诺亟待构建完善的碳汇法治保障体系。滨海湿地作为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及生态价值,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利抓手。通过系统梳理相关规范体系和实践现状,总结归纳我国滨海湿地碳汇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环节面临的困境。在秉承多元主体共治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滨海湿地碳汇立法、规范涉碳执法、健全环境司法的路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滨海湿地碳汇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双碳”目标 蓝碳 法治
下载PDF
吉林省碳排放环境执法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3
作者 张丽娟 刘佳妮 王欣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双碳”背景下,碳排放环境执法问题已经成为环境法学界和能源学界所共同关注的最新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碳排放环境执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环境执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在碳排放环... “双碳”背景下,碳排放环境执法问题已经成为环境法学界和能源学界所共同关注的最新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碳排放环境执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环境执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在碳排放环境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境,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吉林省碳排放合作机制的策略,以期突破环境执法中执法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环境执法 合作机制
下载PDF
环境法典编纂纳入“双碳”目标的可行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晓滨 刘尚文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8,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不仅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还进一步推进了国内能源、经济等领域的低碳发展转型。通过对“双碳”目标进行辨析,相关政策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不仅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还进一步推进了国内能源、经济等领域的低碳发展转型。通过对“双碳”目标进行辨析,相关政策与法律现状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当前保障“双碳”目标存在专门法缺失、相关法的保障制度仍需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手段不足的问题。结合对法国、瑞典与德国三国的立法经验进行分析,基于我国国情,未来可以尝试于环境法典以可持续发展衔接“双碳”目标价值内涵,建立环境法典、单行法与政策的协同机制,推进“双碳”因素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行政许可,合理衔接刑事责任的方式保障“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巴黎协定》 环境法典 单行法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困境与消解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奕媛 康京涛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碳排放权交易这一市场机制的提出是为实现碳减排这一价值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本身是由法律政策创设的市场,需要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一套系统的法律规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立法建设存在上位法的缺失及碳排放权的法律定位不明确... 碳排放权交易这一市场机制的提出是为实现碳减排这一价值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本身是由法律政策创设的市场,需要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一套系统的法律规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立法建设存在上位法的缺失及碳排放权的法律定位不明确、监管体系不完善、配额分配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法律制度方面,应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在监管机制方面,用宏观审慎视角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动进行监督,以命令型监管与激励型监管协同配合的监管方式,激发交易市场活力。在配额分配方式上,过渡分配方式向多元化转变,同时在制定碳排放配额分配时综合考虑碳税、碳金融等因素,确保碳市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法律规制 监管 碳配额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视域下气候刑法的理论因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瀚元 于文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气候刑法是风险社会背景下的气候法治新兴领域,有助于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气候刑法的保护法益是以气候法益为主的生态法益与人类法益的辩证统一。狭义的气候犯罪是指具备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严重超标的碳排放行为。... 气候刑法是风险社会背景下的气候法治新兴领域,有助于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气候刑法的保护法益是以气候法益为主的生态法益与人类法益的辩证统一。狭义的气候犯罪是指具备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严重超标的碳排放行为。气候犯罪在性质上属于抽象危险犯中的累积犯,且应具备行政从属性。科学不确定性造成了气候犯罪的归责难题,可借鉴客观归责的理论框架解决。在责任方面,气候犯罪只能由特定类型的单位以间接故意的责任形态构成。应当以轻罪轻刑的模式推动气候犯罪立法化。气候犯罪的法律后果应当在轻刑化的前提下采取最有利于生态修复的方式,主要包括罚金、增加自然碳汇和认购碳汇。在司法层面,气候刑事诉讼可适用刑事合规不起诉制度,以预防气候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气候犯罪 气候刑法 刑事立法
下载PDF
“双碳”视域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化发展的法律对策研究
7
作者 宋麒 《上海节能》 2024年第5期732-738,共7页
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长期依赖于高碳能源,因此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在于降碳,推动清洁能源的长足发展。结合国际社会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转型的经验来看,我国的能源发展... 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长期依赖于高碳能源,因此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在于降碳,推动清洁能源的长足发展。结合国际社会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转型的经验来看,我国的能源发展存在低碳法律制度不完善、技术支持不充分以及能源领域垄断丛生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低碳革命的实现。为实现“双碳”目标,应当要重构适合绿色低碳转型的法律制度、完善能源领域企业家精神培育和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以及推动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以此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低碳法律 企业家精神 技术创新 民营资本
下载PDF
法经济学视角下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探析
8
作者 刘星显 梅晨 《行政与法》 2024年第1期14-26,共13页
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在碳排放交易制度上的步伐正逐步加快,但与之匹配的法律体系建设却进度迟缓。学界目前主要争议点在于碳排放权法律性质在公私属性上的界定问题,基于市场自由交易思想的物权说和基于政府分配行为的行政... 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在碳排放交易制度上的步伐正逐步加快,但与之匹配的法律体系建设却进度迟缓。学界目前主要争议点在于碳排放权法律性质在公私属性上的界定问题,基于市场自由交易思想的物权说和基于政府分配行为的行政规制说相持不下。作为法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法经济学提供的全新研究视角与方法可对我国构建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的学理研究有所助益,科斯定理及其蕴含的法经济学思想在碳排放权及其交易制度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适用性。在法经济学视角下,对私有产权的清晰界定是进行市场交易的前提,碳排放权的财产权属性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得以良好运作的内在需求,而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脱胎于公权的特殊私权利,其法律属性应为具有公私二重性的准用益物权。承认碳排放权的准用益物权属性,可促进政府及市场各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各自发挥的功能,减少各方博弈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进一步降低执法成本,以确保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达到高效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准用益物权 绿色治理 低碳经济 法经济学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成藏特征与有序分布规律
9
作者 郭旭升 黄仁春 +3 位作者 张殿伟 李双建 申宝剑 刘天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3-758,共16页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现状和进展,以主力烃源岩为核心,依据成藏要素组合关系划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并分析各个含油气系统的成藏特征,总结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成藏规律,指明未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受多期伸展-...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现状和进展,以主力烃源岩为核心,依据成藏要素组合关系划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并分析各个含油气系统的成藏特征,总结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成藏规律,指明未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受多期伸展-聚敛构造旋回的控制,四川盆地海相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区域性盖层,可划分出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3个全油气系统。3个全油气系统以独立成藏为主,单一系统内天然气具有亲缘性。同时,局部地区大型断裂带贯穿多套全油气系统,形成断控复式全油气系统。(2)全油气系统内普遍发育“陆棚相页岩气聚集—台缘相控气藏—台内断-相共控型气藏”的成藏序列,具有立体成藏、有序分布的规律。(3)优质烃源岩是大气田形成的基础,全油气系统内天然气具有近源和源内富集的规律,规模性储层的发育与保持是天然气富集的保障,“多元生烃、油气转化、动态调整”是海相油气成藏的特色,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4)大型台缘带礁滩相带、深层页岩气与通源断裂相关的大型岩性复合体是未来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油气 全油气系统 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长白山园池湖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环境梯度空间分异规律
10
作者 孙梓淇 牟长城 +2 位作者 王婷 李美霖 王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6,共13页
【目的】探究湖泊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湖岸至高地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形成机制,将有助于减少湿地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同步测定长白山园池沿湖岸至高地环境梯度依次分布的6种沼泽类型(芦... 【目的】探究湖泊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湖岸至高地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形成机制,将有助于减少湿地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同步测定长白山园池沿湖岸至高地环境梯度依次分布的6种沼泽类型(芦苇沼泽L、草丛沼泽C、杜香沼泽D、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苔草沼泽LT)的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植被和土壤)及其相关环境因子(水位、水位波动幅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等),揭示其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结果】(1)植被碳、氮储量(2.17~69.98 t/hm^(2)和0.058~0.940 t/hm^(2))沿湖岸至高地环境梯度均呈递增规律(LT≈LX>LN>D>C>L),且均以优势植被层占主体地位(73.72%~93.37%和71.57%~85.24%);(2)土壤碳、氮储量(67.45~243.21 t/hm^(2)和2.44~13.53 t/hm^(2))沿该环境梯度呈阶梯式递减规律(L>C>D≈LN>LX≈LT)且其碳储量垂直空间分异存在先恒定后递减(L)、先增后降(C、D和LN)和递减(LX和LT)3种类型,其氮储量垂直空间分异与碳储量基本一致(仅C和LX略有不同);(3)生态系统碳、氮储量(122.20~245.38 t/hm^(2)和3.31~13.58 t/hm^(2))沿该环境梯度分别呈先降低后恒定型或阶梯式递减型变化规律,且其土壤碳、氮储量占比呈递减趋势(50.27%~99.11%和73.48%~99.57%),而植被碳、氮储量占比却呈递增趋势(0.89%~49.73%和0.43%~26.52%);(4)生态系统碳储量在湖岸至高地水分环境梯度的下、中、上部生境地段依次受水位促进、水位抑制和水位波动幅度抑制,而氮储量在相应生境地段上依次受水位促进、水位波动幅度抑制和土壤全氮促进。【结论】园池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湖岸至高地水分环境梯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且其形成机制为微地形引起的水位梯度和植被类型分布决定着各沼泽类型的碳氮储存能力,故准确测定湖岸带各沼泽类型碳氮储量将有助于减少集水区尺度上碳氮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湖泊湿地 碳氮储量 环境梯度 空间分异规律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耦合协调分析
11
作者 师梦婷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选择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水平的协调发展状况,运用熵值法和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21年长三角地区的综合指标体系,探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 选择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水平的协调发展状况,运用熵值法和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21年长三角地区的综合指标体系,探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协调关联程度,并进一步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三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根据结果综合分析可知: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科技创新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优于碳排放水平;上海市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最高,其次是浙江省和江苏省,最后是安徽省。为协调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生态的良好发展,应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优化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协调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碳排放 熵权法 耦合分析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编纂环境法典的法治需求与制度回应
12
作者 许斯媛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73-77,共5页
基于环境法视域检视,当前我国在保障“双碳”目标法律建设方面存在专门性法律缺失、相关法律规范协同不足和配套政策手段不够等问题。可借鉴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专门法律规范、编撰环境法典规定相关制度应对气候变化和在立法中强调能源效... 基于环境法视域检视,当前我国在保障“双碳”目标法律建设方面存在专门性法律缺失、相关法律规范协同不足和配套政策手段不够等问题。可借鉴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专门法律规范、编撰环境法典规定相关制度应对气候变化和在立法中强调能源效率的突出地位等域外经验,对“双碳”目标融入我国未来环境法典做出法技术安排:(一)理念目标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衔接“双碳”目标价值;(二)体系结构上实现环境法典与单行法、政策的互为补充;(三)核心内容上将“双碳”因素纳入环境评价与行政许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环境法典 单行法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我国滨海湿地蓝碳能力提升的法治路径探索
13
作者 额仁呼 晋海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86-89,F0003,共5页
滨海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碳库,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通过系统检视我国滨海湿地的发展现状,梳理分析我国滨海湿地在“保护—修复—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滨海湿地及蓝碳保护范围过... 滨海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碳库,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通过系统检视我国滨海湿地的发展现状,梳理分析我国滨海湿地在“保护—修复—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滨海湿地及蓝碳保护范围过窄阻碍司法救济、滨海湿地修复缺乏激励机制与系统性把握、滨海湿地建设项目管控力度过于松弛等问题。应坚持系统观的逻辑内核,拓展滨海湿地及蓝碳司法救济路径、创新滨海湿地退渔还湿退出补偿机制、构建滨海湿地建设项目系统化监管体系,以期构建提升滨海湿地蓝碳能力的法治路径,为后续滨海湿地蓝碳监测评估、蓝碳交易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蓝碳 固碳增汇 法治路径
下载PDF
山东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多维法治研究
14
作者 逯达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5期151-157,共7页
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应当积极推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在地方法治层面,山东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法规体系相对欠缺。山东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蕴含的法理包括环境权、环境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等。在立法多维层... 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应当积极推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在地方法治层面,山东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法规体系相对欠缺。山东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蕴含的法理包括环境权、环境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等。在立法多维层面,为了形成“双碳”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议山东省制定“山东省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山东省蓝碳保护促进条例”“山东省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条例”“山东省能源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在多维地方法治主体层面,山东省机关、企业、环保公益组织及公民个人等应当共同推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与碳中和 多维法治 山东省
下载PDF
从排污费到环保税: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
15
作者 赵晓梦 魏婷 朱俊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2,共16页
如何将现有的污染防治工作与当前降碳任务有效衔接,是推动绿色税制改革向协同治理方向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环保“费改税”对减污与降碳的协同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着重考察“排污... 如何将现有的污染防治工作与当前降碳任务有效衔接,是推动绿色税制改革向协同治理方向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环保“费改税”对减污与降碳的协同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着重考察“排污费”和“环保税”对协同减排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能够促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具有减污和降碳的双重效应;并且,政策效果因地理区域、资源类型、环境司法情况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异质性。(2)环保费改税所发挥的协同减排效应主要是通过信号导向下环境关注的提高、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效应下污染企业的退出与清洁企业的进入等三条渠道实现。(3)进一步比较分析排污费和环保税,发现排污费政策并不具备降碳及协同效应;环保费改税后,央地资金分成模式的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其发挥减污和降碳协同效应;税率提升幅度亦会影响协同治理效果。本文为进一步完善绿色税制,构建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融合统筹的战略体系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费 《环境保护税法》 协同减排 减污降碳
下载PDF
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法治障碍与纾解路径
16
作者 吴应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再生能源生产与应用国,推动绿色能源国际合作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上130多个国家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绿色能源国际合作蓬勃发展。在绿色能源国际...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再生能源生产与应用国,推动绿色能源国际合作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上130多个国家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绿色能源国际合作蓬勃发展。在绿色能源国际合作中,法治是规范合作程序、解决合作争端和保护合作成果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实施中存在着缺乏推动合作的国内法依据、合作过程中灵活性与规范性难以平衡、第三方政策不明导致利益冲突、救济制度缺位导致争端难以解决等问题。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通过夯实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国内法基础、构建软硬兼备的国际合作法治体系、依托多边平台完善第三方政策查明机制、持续推进绿色能源纠纷解决平台建设等措施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能源 碳中和 法治障碍 国内法 国际合作法治体系
下载PDF
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泄漏压力响应及低温规律实验研究
17
作者 张明 王海锋 +6 位作者 胡其会 殷布泽 王一飞 柳歆 贾启运 丛思琦 杨腾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1,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超临界/密相CO_(2)在管道泄漏过程中的压力响应和温度变化,基于自行设计的高压CO_(2)管道泄漏实验装置,探讨压力响应、温降特性和相态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低温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 mm口径纯CO_(2)的压降曲线有明... 为进一步了解超临界/密相CO_(2)在管道泄漏过程中的压力响应和温度变化,基于自行设计的高压CO_(2)管道泄漏实验装置,探讨压力响应、温降特性和相态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低温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 mm口径纯CO_(2)的压降曲线有明显的2个阶段,且密相泄放存在明显的压力平台,N 2会明显提高泄放速率;相同截面上温度呈现“上热下冷”的分布特征,管道轴线方向,泄放端温降相对最严重;从相态变化角度看,超临界CO_(2)泄漏没有明显两相区,但对于密相而言,管道底部的CO_(2)会经历密相、液相、过热液相、气液两相、气相的相态转变过程。研究结果可为管道泄放安全运行以及规避断裂风险等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管道泄漏 压力响应 低温规律 相态变化 超临界/密相
下载PDF
大丝束碳纤维经编织物渗透率的测量与分析
18
作者 林娜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CAS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为研究大丝束碳纤维经编织物的渗透行为,采用单向法对不同织物铺层数和缝编结构的碳纤维预制体进行渗透率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织物铺层数量直接影响预制体的灌注时间,预制体的有效流道数量越多,树脂流动性越好,渗透率越大;对于缝编结... 为研究大丝束碳纤维经编织物的渗透行为,采用单向法对不同织物铺层数和缝编结构的碳纤维预制体进行渗透率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织物铺层数量直接影响预制体的灌注时间,预制体的有效流道数量越多,树脂流动性越好,渗透率越大;对于缝编结构不同的织物,通过相同铺贴方式制成的预制体,纤维束平行流道数量较多的预制体,渗透率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灌注工艺 大丝束碳纤维经编织物 达西定律 渗透率
下载PDF
干气脱硫塔压力降控制方法与实践
19
作者 曹远洋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介绍了某公司液相柴油加氢装置干气脱硫塔压力降高的解决方法。通过Storks定律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控制干气脱硫塔压力降主要措施:降低含硫干气流量和解决填料层堵塞问题。将含硫干气流量由7600 m^(3)/h降至6500 m^(3)/h,... 介绍了某公司液相柴油加氢装置干气脱硫塔压力降高的解决方法。通过Storks定律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控制干气脱硫塔压力降主要措施:降低含硫干气流量和解决填料层堵塞问题。将含硫干气流量由7600 m^(3)/h降至6500 m^(3)/h,干气脱硫塔压力降下降6.5 kPa,效果不佳。填料层堵塞主要是因上游贫胺液中含有大量高碳固体颗粒,且其在贫胺液中悬浮沉降。根据Storks定律并利用该项曳力特征,固体黑色颗粒沉降速度为0.012 m/s,故通过满塔操作快速外送填料塔内贫胺液,高速流动产生与沉降相反的曳力足以使其悬浮,将大量高碳固体颗粒从填料中清除,干气脱硫塔压力降从53 kPa快速降至1 kPa,解决了填料层因高碳固体颗粒物堵塞而导致压力降高的问题,可操作性较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脱硫塔 压力降 填料堵塞 高碳固体颗粒 Storks定律 沉降速度 曳力分析
下载PDF
“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法律规范纳入生态环境法典研究
20
作者 孙昭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当前,环境法法典化研究应当围绕“如何法典化”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展开,关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具体方案和路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引申出“能源法律规范能否纳入生态环境法典”和“能源法律规范如何纳入生态环境... 当前,环境法法典化研究应当围绕“如何法典化”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展开,关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具体方案和路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引申出“能源法律规范能否纳入生态环境法典”和“能源法律规范如何纳入生态环境法典”两个关键问题。从能源法和环境法的关系识别来看,两者间虽有差异,但在价值理念和立法目的方面仍存在一些共性和密切联系。将部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能源法律规范纳入生态环境法典的结构框架,既具备内生动力,又具有外在驱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路径。在参考比较法先例的基础上,可以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将部分符合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目的、契合生态环境法典调整范围并与法典体例结构相适应的能源法律规范,有选择性地纳入生态环境法典,为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生态环境法典 能源法 环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