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2+)-TTA-偶氮磺Ⅲ高灵敏反应用于测定食品添加剂中的Pb 被引量:6
1
作者 袁莉 任小娜 马永钧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26,共4页
研究了3,6-双(4-溴-2-磺基-苯偶氮)-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溴代磺酸偶氮Ⅲ)、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与Pb(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Pb(Ⅱ)与溴代磺酸偶氮Ⅲ、TTA形成1∶1∶1的蓝绿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9.8nm,络合物的表观摩... 研究了3,6-双(4-溴-2-磺基-苯偶氮)-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溴代磺酸偶氮Ⅲ)、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与Pb(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Pb(Ⅱ)与溴代磺酸偶氮Ⅲ、TTA形成1∶1∶1的蓝绿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9.8nm,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42×105L.min-1.cm-1,Pb量在0~2.49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5.27×10-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4.4%(n=5)。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用于市售色素和香精样品中铅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4.96%~1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代磺酸偶氮 TTA 分光光度法 色素 香精
下载PDF
偶氮氯膦-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铅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竹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3-96,共4页
研究了偶氮氯膦-Ⅲ与铅的显色反应,在稀盐酸介质中,铅与偶氮氯膦-Ⅲ形成了1:2的紫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铅含量在0~15μg/25m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5.7×104L·mol-1·cm-1。应用于市售茶... 研究了偶氮氯膦-Ⅲ与铅的显色反应,在稀盐酸介质中,铅与偶氮氯膦-Ⅲ形成了1:2的紫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铅含量在0~15μg/25m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5.7×104L·mol-1·cm-1。应用于市售茶叶中微量铅的测定,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氯膦-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微量铅 茶叶
下载PDF
安替比林偶氮-Ⅲ分光光度法测定粗铅中的铜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学畅 李志红 +2 位作者 毕笑维 孙海琳 饶敏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34-835,共2页
研究了安替比林偶氮 - 与铜的显色反应 ,在 p H为 11的缓冲介质中 ,铜与试剂反应生成 1∶ 1稳定络合物 ,λmax=5 90 nm,体系 ε=5 .16× 10 4L·mol-1·cm-1。铜含量在 0— 30 μg/ 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本方法可... 研究了安替比林偶氮 - 与铜的显色反应 ,在 p H为 11的缓冲介质中 ,铜与试剂反应生成 1∶ 1稳定络合物 ,λmax=5 90 nm,体系 ε=5 .16× 10 4L·mol-1·cm-1。铜含量在 0— 30 μg/ 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本方法可用于粗铅中铜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替比林偶氮- 分光光度法 粗铅 显色反应 缓冲介质 比耳定律
下载PDF
Ⅰ和aVF导联联合Ⅱ导联法与传统Ⅰ和Ⅲ导联法判断QRS平均心电轴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雪娅 唐宇宁 +3 位作者 袁若雯 李秀丽 白锋 余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比较Ⅰ和aVF导联目测判断QRS平均心电轴与Ⅰ和Ⅲ导联判断电轴的优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导联Ⅰ和aVF判断电轴,对照组用导联Ⅰ和Ⅲ判断电轴。判断标准依据... 目的比较Ⅰ和aVF导联目测判断QRS平均心电轴与Ⅰ和Ⅲ导联判断电轴的优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导联Ⅰ和aVF判断电轴,对照组用导联Ⅰ和Ⅲ判断电轴。判断标准依据心电图机系统化数据为参考结果。结果应用导联Ⅰ和aVF判断其中3个象限的心电轴快速准确;当电轴在“left”象限时,需要联合Ⅱ导联正负相判断。Ⅰ和Ⅲ导联误判率相对较高。结论用Ⅰ和aVF导联判断QRS平均心电轴快速准确,可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平均心电轴 Ⅰ和aVF导联 Ⅰ和导联
下载PDF
气相色谱/石墨炉(Ⅲ型)原子吸收光谱联用及汽油中铅化学形态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白文敏 张齐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4,共2页
本文研究了气相色谱/石墨炉(Ⅲ型)原子吸收光谱联用的工作条件对测定(C2H4)4Pb的影响,选择了分析条件并建立了其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最小检测量为8.6×10-11g,回收率为100.8~111.4%。已用于汽油... 本文研究了气相色谱/石墨炉(Ⅲ型)原子吸收光谱联用的工作条件对测定(C2H4)4Pb的影响,选择了分析条件并建立了其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最小检测量为8.6×10-11g,回收率为100.8~111.4%。已用于汽油中铅化学形态的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石墨炉 联用 化学形态 四乙基铅 汽油
下载PDF
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对下壁心梗累及右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月红 任爱平 徐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9期36-36,共1页
目的探讨肢导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R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初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22例,根据右胸导联V3R~V5R是否具备2个导联的ST段抬高≥0.1mV,分为单纯AIMI组与合并右室梗死(ARVI)组。测定Ⅲ导联与Ⅱ导联ST... 目的探讨肢导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R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初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22例,根据右胸导联V3R~V5R是否具备2个导联的ST段抬高≥0.1mV,分为单纯AIMI组与合并右室梗死(ARVI)组。测定Ⅲ导联与Ⅱ导联ST段升高的比值。结果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简称ST↑Ⅲ/Ⅱ>1)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T↑Ⅲ/Ⅱ>1对AIMI累及右室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梗死 右室心肌梗死 导联
下载PDF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普通心电图单纯Ⅲ导联Q波的诊断意义
7
作者 陈金明 朱晓莹 +4 位作者 潘晓明 殷仁富 栾怡萍 李培蕾 吴宗贵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HL3、HO和HR3导联对普通心电图单纯Ⅲ导联异常Q波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无下壁心肌梗死、普通心电图上单纯Ⅲ导联Q波的 2 1例患者进行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 1例患者中HL3、HO、HR3及HV3R~HV8R导联无一...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HL3、HO和HR3导联对普通心电图单纯Ⅲ导联异常Q波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无下壁心肌梗死、普通心电图上单纯Ⅲ导联Q波的 2 1例患者进行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 1例患者中HL3、HO、HR3及HV3R~HV8R导联无一例出现Q波 ,HL3、HO和HR3导联QRS波多以R波为主 ,HV3R~HV8R亦以R波为主 ,有 5例由左向右从rS型演变为R型。结论 头胸导联对单纯Ⅲ导联上的Q波有鉴别诊断意义 ,是对心电图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胸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 单纯导联Q波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重男性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相关因素初探
8
作者 虞晓武 孙庆丰 +1 位作者 朱丰权 陈咏华 《浙江实用医学》 2021年第4期313-315,346,共4页
目的探讨超重男性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2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选择1008名男性,分别接受心电图、血压测量、腹部超声检查、血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对符合条件的100例下壁Ⅲ... 目的探讨超重男性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2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选择1008名男性,分别接受心电图、血压测量、腹部超声检查、血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对符合条件的100例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T波倒置组)和908例下壁Ⅲ导联T波非倒置(非T波倒置组)的男性行临床、血压、腹部超声及实验室检查,并比较各参数。结果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发生率为9.92%。T波倒置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红细胞压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T波非倒置组,而碱性磷酸酶T波非倒置组明显高于NAFLD。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与NAFLD(P<0.01)独立相关性最好。体质量指数(P=0.001)和红细胞压积(P=0.003)是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另两个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重男性中,NAFLD、质量BMI增高和红细胞压积升高者中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比例明显升高,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T波倒置 下壁导联 超重 男性
下载PDF
铁(Ⅲ)、铅(Ⅱ)、铕(Ⅲ)先锋霉素V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军 张远 +3 位作者 陈忠 张静智 张淑珍 梁中玉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8-20,共3页
合成了铁(Ⅲ)、铅(Ⅱ)、铕(Ⅲ)的先锋霉素V配合物,并做了元素分析.从观察到的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红外光谱的变化,推测了配位模式.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铕(Ⅲ)、铅(Ⅱ)的配合物能维持原有先锋霉素V的抑菌效果,但铁(Ⅲ... 合成了铁(Ⅲ)、铅(Ⅱ)、铕(Ⅲ)的先锋霉素V配合物,并做了元素分析.从观察到的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红外光谱的变化,推测了配位模式.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铕(Ⅲ)、铅(Ⅱ)的配合物能维持原有先锋霉素V的抑菌效果,但铁(Ⅲ)的配合物失去抑菌作用,因此在临床上选用抗菌素时有必要考虑铁剂与先锋霉素V的配伍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先锋霉素V 抑菌试验 合成
下载PDF
用铅离子选择性电极间接测定废水中Cr(Ⅵ)及Cr(Ⅲ)
10
作者 杨铁金 王建辉 孙炳超 《齐齐哈尔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89-93,共5页
本文介绍了测定废水中Cr(Ⅵ)及Cr(Ⅲ)的一种新方法——铅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与火焰原子吸收法比较,该法测定结果与其一致。
关键词 铅离子 选择性电极 水质污染 测定
下载PDF
铅-锶-偶氮氯膦Ⅲ体系极谱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乾涛 彭掌珠 施文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31-734,共4页
在NaNO_2底液中,Pb^(2+)与偶氮氯磷Ⅲ形成2:1的络合物,于-0.60 V(vs.SCE)处产生一与Pb^(2+)浓度有关的极谱吸附波。加入Sr^(2+)后,形成铅-锶-偶氮氯膦Ⅲ三元异双核络合物,其极谱波灵敏度增加、稳定性更好,峰电位负移至-0.61 V。利用此... 在NaNO_2底液中,Pb^(2+)与偶氮氯磷Ⅲ形成2:1的络合物,于-0.60 V(vs.SCE)处产生一与Pb^(2+)浓度有关的极谱吸附波。加入Sr^(2+)后,形成铅-锶-偶氮氯膦Ⅲ三元异双核络合物,其极谱波灵敏度增加、稳定性更好,峰电位负移至-0.61 V。利用此波建立了测定痕量铅的极谱吸附波分析法,用以测定蕃茄叶标样(美国NBS,SRM-1573)中痕量铅,结果良好。还研究了此络合物组成及极谱波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氯膦 极谱吸附波
下载PDF
增量光度法测定巴氏合金中的杂质铅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秉鉴 袁秉鉴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4年第2期20-22,56,共4页
采用铅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巴氏合金中的杂质铅时 ,由于溶液中铅的浓度低于吸光灵敏度最大区间的浓度 ,在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铅 ,使铅的浓度在吸光灵敏度最大区间浓度范围内 ,然后以光度法测定。研究了铅偶氮胂Ⅲ光度法的最佳条件 ,用... 采用铅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巴氏合金中的杂质铅时 ,由于溶液中铅的浓度低于吸光灵敏度最大区间的浓度 ,在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铅 ,使铅的浓度在吸光灵敏度最大区间浓度范围内 ,然后以光度法测定。研究了铅偶氮胂Ⅲ光度法的最佳条件 ,用该法测定标准样品中的铅 ,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一致。精密度为 0 .0 0 8 6 % (n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合金 杂质铅 含量测定 增量光度法 偶氮胂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普通镀铬槽中不溶性阳极的研究 Ⅱ.钛基金属氧化物电极与铅电极上三价铬离子氧化过程的研究
13
作者 周元全 黄清安 欧阳贵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1期89-93,共5页
本文用测量稳态极化曲线,对镀液中Cr^(+3)离子浓度变化的分析以及镀铬过程中析出气体的化学、紫外光谱分析等试验比较了改型DSA电极与PbOt电极对Cr^(3+)离子氧化的催化活性的大小,查明了PbO_2电极对Cr^(+3)离子氧化有很好的催化作用的原... 本文用测量稳态极化曲线,对镀液中Cr^(+3)离子浓度变化的分析以及镀铬过程中析出气体的化学、紫外光谱分析等试验比较了改型DSA电极与PbOt电极对Cr^(3+)离子氧化的催化活性的大小,查明了PbO_2电极对Cr^(+3)离子氧化有很好的催化作用的原因:是电镀时,在PbO_2电极上产生的臭氧量比改型DSA电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 PBO2电极 CR^3+ 氧化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不锈钢基β-二氧化铅-二氧化钛-四氧化三钴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凤浜 陈步明 +2 位作者 郭忠诚 袁飞刚 郈亚丽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研究了电流密度对不锈钢基β-PbO2-TiO2-Co3O4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显微硬度、表面形貌、结合力、电催化活性等性能的影响。镀液组成和其他工艺条件为:Pb(NO3)2250g/L,HNO310g/L,NaF0.5g/L,TiO215g/L,Co3O430g/L,温度50℃,pH1~2,沉积时... 研究了电流密度对不锈钢基β-PbO2-TiO2-Co3O4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显微硬度、表面形貌、结合力、电催化活性等性能的影响。镀液组成和其他工艺条件为:Pb(NO3)2250g/L,HNO310g/L,NaF0.5g/L,TiO215g/L,Co3O430g/L,温度50℃,pH1~2,沉积时间4h。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复合镀层的形貌、组成和构相。结果表明,最佳电流密度为4A/dm2。在4A/dm2下,β-PbO2-TiO2-Co3O4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为15.31g/(h·dm2),显微硬度为653.3HV,表面平整、致密。镀层中Ti、Co的摩尔分数分别为2.22%和4.37%,表明TiO2和Co3O4颗粒与β-PbO2镀层实现了共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铅 二氧化钛 四氧化三钴 复合电镀 电流密度 电催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