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on extraction from lead slag by bath smelting 被引量:2
1
作者 Yan-chun LI Ying-zhen YUAN +2 位作者 Hui LIU Bing PENG Zhi-lou LI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862-1869,共8页
A new bath smelt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recover iron for solid wastes reduction.99.79%of iron metallization,99.61%of iron recovery,pig iron with93.58%Fe,0.021%S,0.11%P,1.38%C,0.22%Si,0.01%Pb and0.031%Zn were achie... A new bath smelt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recover iron for solid wastes reduction.99.79%of iron metallization,99.61%of iron recovery,pig iron with93.58%Fe,0.021%S,0.11%P,1.38%C,0.22%Si,0.01%Pb and0.031%Zn were achievedafter the wastes were smelted at1575°C for20min under C/Fe molar ratio of1.6and basicity of1.2.The produced pig iron could beused in steel-making.This study provides a way for recycling iron from smelting slag and hydrometallurgical resid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slag iron extraction bath smelting pig iron
下载PDF
Recovery of iron from lead-zinc metallurgical slags by bath smelting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群 王重庆 +5 位作者 谭军 尹周澜 陈启元 廖舟 张平民 刘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256-1263,共8页
The recovery of iron from iron sinking slag and lead smelter slag was investigated by desulfurization-reduction bath smelting. The effects of lead smelter slag(LSS) to iron sinking slag(ISS) mass ratio and temperature... The recovery of iron from iron sinking slag and lead smelter slag was investigated by desulfurization-reduction bath smelting. The effects of lead smelter slag(LSS) to iron sinking slag(ISS) mass ratio and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sulfurization experiments. The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X-ray fluorescence(XRF) analyses show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are LSS:ISS of 3:7 and temperature of 1350°C. The composition of desulfurization products is mainly Zn Fe2O4, and the desulfurization rate of 99.66% is obtaine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The thermogravimetric(TG)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reductant is necessary for decomposition and reduction of zinc ferrite in desulfurization product. The effects of reductant, temperature and feeding modes on iron enrich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reduction experiment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 determination show that the iron content of reduction product is up to 99.36%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of coke as reductant, reduction temperature of 1450°C and the feeding mode of premix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smelter slag iron sinking slag desulfurization reduction thermal analysis
下载PDF
Vaporization behavior of lead from the FeO-CaO-SiO_2-Al_2O_3 slag system 被引量:3
3
作者 Yanling Zhang Rui Zhang +1 位作者 Eiki Kasai Shiqi Li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8年第6期671-677,共7页
Vaporization behavior (1163-1463 K) of lead in the slag system of FeO-CaO-SiO2-Al2O3 with CaC% was examined. A thermodynamic estima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Gibbs free energy minimization showed that the major vapo... Vaporization behavior (1163-1463 K) of lead in the slag system of FeO-CaO-SiO2-Al2O3 with CaC% was examined. A thermodynamic estima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Gibbs free energy minimization showed that the major vapor species from the sample of the FeO-CaO-SiO2-Al2O3 system+PbO+CaCl2 were metallic Pb, PbCl, PbCl2, and FeCl2, at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ran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 ratio of vaporized Cl in lead chlorides to vaporized Pb, simply expressed as Cl/Pb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larger Cl/Pb means a larger ratio of gaseous PbCl2, since metallic Pb and PbCl vapors are formed in a similar reduction atmosphere. The evaporation is initially rapid and becomes steady after holding for 10 min. Gaseous PbCl2 is mainly formed during the heating period, and at the holding stage, it reacts with FeO to produce gaseous FeCl2 With regard to slag composition, FeO content and basicity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vaporation of lead. High FeO content and high basicity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metallic Pb and PbCI, whereas, it prohibits PbCl2 evap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g system smelting process vaporization behavior lead
下载PDF
铅冶炼渣基生态胶凝材料的研发及重金属固化
4
作者 刘文欢 胡静 +4 位作者 赵忠忠 杜任豪 万永峰 雷繁 李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6,共8页
铅冶炼渣(LSS)是一种含有重金属(Cr、Ni、Cu、Zn、As和Pb)的危险废物,其不当处置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本工作采用化灰渣(LAS)、水氯镁石(BF)、矿粉(SP)及适量水泥(CM)协同激发铅冶炼渣制备生态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到... 铅冶炼渣(LSS)是一种含有重金属(Cr、Ni、Cu、Zn、As和Pb)的危险废物,其不当处置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本工作采用化灰渣(LAS)、水氯镁石(BF)、矿粉(SP)及适量水泥(CM)协同激发铅冶炼渣制备生态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胶凝材料的最优配比,阐述了不同因素对生态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XRD、SEM、FTIR、硫酸和硝酸法等方法分析了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特性及重金属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铅冶炼渣和水泥的质量比为3∶1,化灰渣、水氯镁石、矿粉的外掺量分别为铅冶炼渣和水泥质量总量的20%、10%、10%时,制备出的生态胶凝材料抗压强度最优,28 d抗压强度达到40.9 MPa,且矿粉掺量为影响其抗压强度的第一要素。微观分析表明,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弗里德尔盐、方解石、C-S-H和C-A-S-H,它们相互连接形成致密的空间网络结构,这不但有助于提高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能实现对重金属元素的物理固封和离子交换吸附固化。胶凝材料对主要重金属的胶结固化率大于83%,重金属浸出液浓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渣 生态胶凝材料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重金属 浸出液浓度
下载PDF
铅银渣熔化-烟化过程中银物相演化规律的研究
5
作者 冶玉花 苟有强 刘安强 《绿色矿冶》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针对铅银渣中银元素在熔化-烟化过程中物相演化规律开展研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研究铅银渣中银物相挥发的热力学机制,并基于热力学理论,开展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温度、配碳比和保温时间对银回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接着通过... 针对铅银渣中银元素在熔化-烟化过程中物相演化规律开展研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研究铅银渣中银物相挥发的热力学机制,并基于热力学理论,开展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温度、配碳比和保温时间对银回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接着通过观察微观组织形貌,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明确铅银渣中银物相在熔化-烟化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铅银渣中的Ag_(2)O会优先挥发到烟尘中;渣中的AgCl不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分解反应,会挥发到烟尘中;渣中的Ag_(2)S不挥发也不发生还原反应,会被氧化成Ag_(2)SO_(4);在低温时渣中的Ag_(2)SO_(4)会被还原为单质银,单质银与铅、锌形成合金被携带进入烟尘;在高温时,Ag_(2)SO_(4)的蒸气压急剧增大,会挥发到烟尘中。银扩大配渣实验结果表明,烟尘中物相为Ag_(2)O、AgCl、Ag_(2)SO_(4)和单质银,这与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单因素实验表明,回收铅银渣中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1 300℃、配碳比16.30%、保温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银回收率为8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银渣 熔化-烟化法 银物相 热力学分析 单因素实验
下载PDF
铅锌尾矿/电石渣基加气混凝土的组成及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宝瑞 王长龙 +7 位作者 平浩岩 刘治兵 马锦涛 郑永超 荆牮霖 齐洋 翟玉新 刘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4-150,共7页
为了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以铅锌尾矿和电石渣为原料制备加气混凝土(AAC)。综合应用宏观与微观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铅锌尾矿的细度和掺量对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养护阶段加气混凝土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蒸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为了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以铅锌尾矿和电石渣为原料制备加气混凝土(AAC)。综合应用宏观与微观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铅锌尾矿的细度和掺量对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养护阶段加气混凝土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蒸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铅锌尾矿细度减小,料浆的流动性提高,水化反应速度加快。但细度过小,易导致料浆过稠,影响加气混凝土良好气孔结构形成和性能;铅锌尾矿掺量过大,体系内未反应的铅锌尾矿残余颗粒堆积增多,颗粒间缝隙减小,影响了水化产物的生长和结晶,导致加气混凝土制品性能下降;当铅锌尾矿比表面积为420 m^(2)/kg、掺量为63%(质量分数)时,加气混凝土的绝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590 kg/m^(3)、4.98 MPa,达到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 11968-2020)规定的A3.5、B06级加气混凝土合格品的要求。静停养护前加气混凝土坯体内水化产物为C-S-H凝胶和钙矾石(AFt),经静停和蒸压养护后AFt分解,主要水化产物为C-S-H凝胶和托贝莫来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电石渣 加气混凝土 静停养护 托贝莫来石
下载PDF
真空蒸馏还原工艺在处理含铅锌物料中的能耗核算
7
作者 纪武仁 《甘肃冶金》 2024年第2期79-81,共3页
某企业采用真空蒸馏置换处理工艺每年处理10万t含铅锌物料,该工艺主要以混合渣和低品位铅锌矿为原料,以焦炭为还原剂,经原料干燥、混合、压球、真空还原蒸馏、冷凝、精炼等工序制取金属锌及铅合金。年综合能耗14721.53tce,锌锭产品单位... 某企业采用真空蒸馏置换处理工艺每年处理10万t含铅锌物料,该工艺主要以混合渣和低品位铅锌矿为原料,以焦炭为还原剂,经原料干燥、混合、压球、真空还原蒸馏、冷凝、精炼等工序制取金属锌及铅合金。年综合能耗14721.53tce,锌锭产品单位能耗736.08kgce/t,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馏还原 混合渣 低品位铅锌矿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铅锌矿渣处理模式生态拦截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谭锋 杜露 +2 位作者 柳俊 王玉竹 陈永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5-172,共8页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大多数植物的共生真菌,对植物富集重金属和提高植物耐受性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数和侵染率对不同矿渣处理模式的土壤相关指标、植物生长指标、根系形态、土壤重金属流失量的差...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大多数植物的共生真菌,对植物富集重金属和提高植物耐受性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数和侵染率对不同矿渣处理模式的土壤相关指标、植物生长指标、根系形态、土壤重金属流失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变化,揭示AMF对4种处理模式生态拦截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栾树为主要供试植物,设计4个处理组:CK(100%矿渣)、K0(90%矿渣+5%蘑菇渣+5%CaCO_(3))、S(栾树)、CP(栾树+夹竹桃+香根草),通过模拟矿山玻璃装置系统进行实验。【结果】1)4种矿渣处理模式的AMF土壤孢子密度CP>S>K0>CK,4种矿渣处理模式的土壤孔隙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与孢子数变化趋势一致。脲酶、磷酸酶随着改良剂的增加和植物的种植而增加,与孢子数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总体呈现出CK>K0>CP>S组的规律,且差异性显著,与4个处理组AMF孢子数呈现负相关。2)S组与CP组株高、生物量差异明显,S组AMF与植物生物量显著相关,复合种植后,AMF与植物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相关与地下生物量极显著相关,植物根系形态提升明显。3)Pb流失量呈现出CK>K0>S>CP的规律,与AMF孢子数负相关,添加改良剂后,土壤Pb流失量大幅度降低。栽种栾树后,土壤流失量逐渐趋于稳定,Zn流失量呈现出K0>CK>S>CP的规律,添加改良剂后,孢子数增加,Zn流失量高于空白组,种植栾树,AMF提升明显,Zn流失量显著减少,稳定性增加。【结论】AMF对土壤的酸碱度具有调节作用,同时AMF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存在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植物复合种植根系更复杂,更能促进AMF的生长和传播以及增加植物之间的养分和水分共享,还能够渗透入土壤深层影响Pb和Zn元素的迁移和转化。植物Zn、Pb含量主要集中在根系部分,AMF与流入植物的Zn、Pb金属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茎叶上。地下部分AMF对Zn元素的影响显著,在栾树生长阶段AMF作用主要体现在是提高Zn的迁移与转化,以及将其转运至地上茎叶部分,但该作用对于Pb元素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渣 丛枝根菌真菌 栾树 改良剂 生态拦截
下载PDF
基于硅渣和铅渣制备硅铁合金的热力学分析及验证
9
作者 郭军委 王肇嘉 +1 位作者 王林俊 刘磊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硅渣和铅渣资源化利用存在回收工艺复杂、有价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但目前硅铁合金市场需求量大,且利用铅渣制备硅铁合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在分析硅渣和铅渣的成分和物相基础上,采用吉布斯自由能函数法和HSC Chemistry软件对可能发... 硅渣和铅渣资源化利用存在回收工艺复杂、有价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但目前硅铁合金市场需求量大,且利用铅渣制备硅铁合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在分析硅渣和铅渣的成分和物相基础上,采用吉布斯自由能函数法和HSC Chemistry软件对可能发生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硅铁合金的制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硅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铁,硅与铁反应生成FeSi、FeSi_(2)、Fe_(3)Si、Fe_(5)Si_(3)以及碳化硅与铁生成FeSi的反应,在298~2 400 K内均能自发进行,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限度降低;硅铁生成的容易程度为Fe_(3)Si>Fe_(5)Si_(3)>FeSi>FeSi_(2);当反应温度低于1 900 K时,C与SiO_(2)的反应以及SiC与SiO_(2)的反应均不能正向进行;通过混料-熔融-水淬-球磨-筛分工艺可制备得到含Fe_(3)Si、Fe_(5)Si_(3)等物相的硅铁,证明硅渣和铅渣协同制备硅铁完全可行,这为两种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渣 铅渣 硅铁制备 热力学分析 固废消纳 资源综合利用
下载PDF
铅锌冶炼渣基胶凝材料固化电镀污泥研究
10
作者 石燿铭 李东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61-2974,共14页
电镀污泥是含有各类重金属的危险废物。本文利用铅锌冶炼渣制备胶凝材料,评估该胶凝材料对固化电镀污泥效果,并阐明了有机聚合物对固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碱含量为3.5%(质量分数)、水玻璃模数1.4、液固比0.22条件下,铅锌冶炼... 电镀污泥是含有各类重金属的危险废物。本文利用铅锌冶炼渣制备胶凝材料,评估该胶凝材料对固化电镀污泥效果,并阐明了有机聚合物对固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碱含量为3.5%(质量分数)、水玻璃模数1.4、液固比0.22条件下,铅锌冶炼渣基胶凝材料可安全固化2.5%(质量分数)的电镀污泥;与未加有机聚合物相比,加入有机聚合物后复合胶凝材料对电镀污泥的固化量提高一倍,同时抗压强度提高27.45%,此时总Cr浸出浓度从20.05 mg/L降低至13.65 mg/L,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规定的限值。固化体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化学键和原子价态分析表明,在铅锌冶炼渣中Fe(II)和有机聚合物共同作用下,能有效降低Cr毒性,提高重金属离子固定率。本研究为安全处置电镀污泥及综合利用铅锌冶炼渣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渣 电镀污泥 有机聚合物 抗压强度 重金属固定
下载PDF
提高烟化炉处理铅锌冶炼渣能力的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绍斌 兰国辉 +1 位作者 刘殿传 肖毕高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共7页
某铅锌冶炼厂通过烟化炉处理铅锌冶炼渣回收有价金属,由于烟化炉采用的钢制冷却水套使用寿命短,导致作业率偏低。同时,由于烟化炉冶炼渣的SiO 2含量高,烟化炉经常出现炉渣流动性恶化而影响作业率。随着该冶炼厂渣物料产量的增加,烟化炉... 某铅锌冶炼厂通过烟化炉处理铅锌冶炼渣回收有价金属,由于烟化炉采用的钢制冷却水套使用寿命短,导致作业率偏低。同时,由于烟化炉冶炼渣的SiO 2含量高,烟化炉经常出现炉渣流动性恶化而影响作业率。随着该冶炼厂渣物料产量的增加,烟化炉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急需提升作业率和炉床能力。通过系统研究,对烟化炉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优化改造,烟化炉的实际作业率从改造前的85.01%提高到96.48%,床能力提高3.9 t(m^(2)·d),达到21~22 t(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渣 烟化炉 活化能 风煤比 炉床能力
下载PDF
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朝波 杨坤 +2 位作者 尹为波 付光 张特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针对现行铅锌冶炼渣干燥周期长、过程污染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微波强化干燥新工艺,在分析原料物性状态的基础上,对中和铅锌冶炼渣高温介电及微波干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过程机制。结果表明,中和铅锌冶炼... 针对现行铅锌冶炼渣干燥周期长、过程污染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微波强化干燥新工艺,在分析原料物性状态的基础上,对中和铅锌冶炼渣高温介电及微波干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过程机制。结果表明,中和铅锌冶炼渣中含有结晶水的物相为CaSO_(4)·0.5H_(2)O,自由水含量为30.2%,结晶水含量为7.2%,自由水与结晶水的吸波性能相似,且明显优于渣中其他物相;在粒径8 cm、厚度2.2 cm、微波功率700 W、干燥时间15 min条件下,微波干燥中和铅锌冶炼渣效果最优,自由水完全去除,结晶水去除率达到53.06%,总失水率为34.02%;微波干燥中和铅锌冶炼渣时,会引起中和铅锌冶炼渣的破裂分层,有助于实现快速高效干燥;相较常规干燥,微波干燥1 kg中和铅锌冶炼渣节约能耗16.98%(630 kJ),比常规多脱除5.40%的水分,干燥时间缩短87.5%。本论文所建立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铅锌冶炼渣 微波 介电特性 干燥机制 吸波性能 脱水
下载PDF
降低铅冶炼底吹炉高铅渣含硫量的生产实践
13
作者 闫友 付高明 +1 位作者 胡卫文 阳自霖 《绿色矿冶》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某铅冶炼厂采用“富氧底吹氧化-氧气侧吹还原”工艺进行粗铅冶炼,底吹炉产出的高铅渣含硫量较高,达到1.3%~1.6%,对后续尾气脱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环保处理成本升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分析了铅冶炼底吹炉高铅渣含... 某铅冶炼厂采用“富氧底吹氧化-氧气侧吹还原”工艺进行粗铅冶炼,底吹炉产出的高铅渣含硫量较高,达到1.3%~1.6%,对后续尾气脱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环保处理成本升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分析了铅冶炼底吹炉高铅渣含硫高的主要原因。高铅渣中的硫主要以硫酸根形态存在,这些硫酸根一部分来自入炉物料中的硫酸盐类铅物料,另一部分则是在熔炼过程中由硫化铅精矿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降低高铅渣含硫量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熔池熔炼的温度和降低系统中SO_(2)的分压。结合生产实践从渣型、氧料比、入炉粒矿含硫、系统SO_(2)分压等方面探讨了降低底吹炉高铅渣含硫量的途径和方法。在含铅渣料搭配比例30%左右,控制渣温1050~1100℃,控制渣型FeO/SiO_(2)1.4~1.8,CaO/SiO_(2)0.4~0.6;氧料比100~110 Nm^(3)/t,入炉粒矿有效硫12.5%~13.5%及适当负压等相关工艺参数组合条件下,可使高铅渣残硫保持在1.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底吹炉 高铅渣 渣含硫量
下载PDF
锌冶炼厂铅锌渣铅锌分离工艺研究
14
作者 车贤 何国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某锌冶炼厂铅锌渣的铅含量为43.89%,锌含量为14.29%,其中锌未得到有效回收,造成资源浪费。试验通过“焙烧+酸浸”的方式探索铅锌渣中锌回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铅锌渣在600℃温度下焙烧40min后,在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2h、终酸浓度2... 某锌冶炼厂铅锌渣的铅含量为43.89%,锌含量为14.29%,其中锌未得到有效回收,造成资源浪费。试验通过“焙烧+酸浸”的方式探索铅锌渣中锌回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铅锌渣在600℃温度下焙烧40min后,在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2h、终酸浓度25g/L和钙硅比1.5的条件下,经浸出,铅锌渣的锌品位降低到小于1%的水平,锌回收率超过95%,浸出渣满足铅锌渣售卖要求,有效实现铅锌分离和铅锌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冶炼 铅锌渣 铅锌分离 焙烧 酸浸 回收 利用
下载PDF
碱熔融复合改性钢渣处理铅离子废水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张西玲 陈丽芳 +3 位作者 廖江萍 宋丽婷 熊佳 甄聪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5,共7页
采用复合改性剂〔NaOH或Al(OH)_(3)+粉煤灰〕在高温下对钢渣进行改性,探究了碱熔融温度、碱熔融时间及碱掺量等因素对改性钢渣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RF、XRD、SEM和BET等测试方法,对改性钢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及孔... 采用复合改性剂〔NaOH或Al(OH)_(3)+粉煤灰〕在高温下对钢渣进行改性,探究了碱熔融温度、碱熔融时间及碱掺量等因素对改性钢渣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RF、XRD、SEM和BET等测试方法,对改性钢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及孔径进行分析,并考察了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改性钢渣的重金属浸出毒性,对铅离子吸附的再生性及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碱熔融温度700℃,碱熔融时间4 h,钢渣、粉煤灰和碱性改性剂Al(OH)_(3)质量比100∶10∶20条件下,吸附铅离子效果最佳。改性钢渣没有生成新的晶体,只是破坏了钢渣中原有的晶体结构,生成了具有一定活性的多孔硅酸铝盐,表面松散堆积细小熔融颗粒,孔径集中分布在5~20 nm,在孔的吸附、化学沉淀和离子交换等反应共同作用下,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吸附率达98.15%,且具有较好的再生性和选择吸附性,是一种绿色安全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改性 吸附剂 铅离子
下载PDF
火法处理铅银渣的挥发工艺研究
16
作者 苏瑞娟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8期45-46,52,共3页
以冶炼厂铅银渣为实验样品,采用火法冶炼,研究不同碳含量和不同温度对铅银渣挥发工艺的影响,在温度1200℃和1300℃下,选取颗粒细小的铅银渣颗粒、CaO,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煤粉,并通过借助XRD、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 以冶炼厂铅银渣为实验样品,采用火法冶炼,研究不同碳含量和不同温度对铅银渣挥发工艺的影响,在温度1200℃和1300℃下,选取颗粒细小的铅银渣颗粒、CaO,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煤粉,并通过借助XRD、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w(C)=60%、温度1300℃、反应时长1 h时,锌的挥发效率最好,挥发率达到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银渣 火法处理 挥发 综合回收
下载PDF
高锌含量铅锌氧化渣直接还原试验研究
17
作者 欧阳坤 苏飞 +1 位作者 豆志河 刘永富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铅锌氧化渣熔融还原是得到金属铅和锌的重要步骤,但氧化渣中锌含量升高和铅含量降低会导致熔化温度增加,使得还原工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高锌含量铅锌渣(Zn≈25%)的还原工艺条件和渣型制度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还原煤量、还原温... 铅锌氧化渣熔融还原是得到金属铅和锌的重要步骤,但氧化渣中锌含量升高和铅含量降低会导致熔化温度增加,使得还原工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高锌含量铅锌渣(Zn≈25%)的还原工艺条件和渣型制度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还原煤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Fe/SiO_(2)、CaO/SiO_(2)对铅锌氧化渣中Pb、Zn、Cu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铅锌渣Pb、Zn、Cu金属回收率随着还原煤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高的煤比和还原温度不利于Pb、Cu回收率的提高;铅锌渣Pb、Zn、Cu金属回收率随着Fe/SiO_(2)和CaO/SiO_(2)的增加而增加,但Fe/SiO_(2)增加至0.78,CaO/SiO_(2)增加至0.8时,继续增加Fe/SiO_(2)和CaO/SiO_(2)将降低Pb、Zn、Cu金属回收率。试验用铅锌渣的适宜还原条件为煤比1.2~1.4、还原温度1623~1673 K、还原时间90~120 min、Fe/SiO_(2)=0.78~1.17,CaO/SiO_(2)=0.5~0.8。在上述工艺条件下,铅锌氧化渣中Pb、Zn、Cu回收率分别可达84.01%、94.51%、85.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混合矿 高锌含量铅锌渣 直接还原 金属回收率 还原工艺 渣型制度
下载PDF
氯盐体系浸出铜阳极泥分银渣中铅银的工艺研究
18
作者 阙旺东 邓成虎 +1 位作者 王达之 王京慧 《有色矿冶》 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
研究了在NaCl-CaCl_(2)-HCl氯盐体系下,从铜阳极泥分银渣中浸出铅和银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探索NaCl初始浓度、HCl初始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铜阳极泥分银渣中铅和银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盐体系下,铜阳极泥分... 研究了在NaCl-CaCl_(2)-HCl氯盐体系下,从铜阳极泥分银渣中浸出铅和银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探索NaCl初始浓度、HCl初始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铜阳极泥分银渣中铅和银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盐体系下,铜阳极泥分银渣铅和银浸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aCl初始浓度260 g·L^(-1)、HCl初始浓度1.0 mol·L^(-1)、液固体积质量比9∶1,反应温度80℃和反应时间1.5 h。在最佳工艺条件基础上,探索得出最佳CaCl2用量为理论用量的2倍。经最佳工艺条件验证实验可得,铅和银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8.24%和97.73%。各组数据表现稳定,波动较小,该氯盐体系浸出铜阳极泥分银渣中的铅和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体系 铜阳极泥 分银渣 铅银回收
下载PDF
铅基固废资源区域分布及环境属性分析
19
作者 羊建波 《绿色矿冶》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铅基固废是含铅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锌、铅、铜冶炼过程和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含有大量有价金属,同时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因此摸清铅基固废的来源结构、产量及区域分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实地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锌、铅、铜主要... 铅基固废是含铅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锌、铅、铜冶炼过程和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含有大量有价金属,同时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因此摸清铅基固废的来源结构、产量及区域分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实地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锌、铅、铜主要冶炼技术及其产生的铅基固废,根据单吨精炼金属的固废产出比及精炼金属产量测算了铅基固废产量,基于锌、铅、铜产量分布描绘铅基固废的区域分布,依照铅基固废污染元素含量和铅基固废产量测算有价元素的产量,以期为铅基固废处置技术开发研究及产业布局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固废 浸出渣 水淬渣 白烟尘 铅膏 区域分布 环境属性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CaO/SiO2 mass ratio and FeO content on the viscosity of CaO–SiO2–“FeO”–12wt%ZnO–3wt%Al2O3 slags 被引量:7
20
作者 Jian-fang Lü Zhe-nan Jin +3 位作者 Hong-ying Yang Lin-lin Tong Guo-bao Chen Fa-xin Xi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56-767,共12页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recycling lead from hazardous waste cathode ray tubes(CRTs) funnel glass through traditional lead smelting has been presented previously. The viscous behavior of the molten high lead slag, w...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recycling lead from hazardous waste cathode ray tubes(CRTs) funnel glass through traditional lead smelting has been presented previously. The viscous behavior of the molten high lead slag,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addition of funnel glas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refore, the viscosities of the CaO–SiO_2–"FeO"–12wt%ZnO–3wt%Al_2O_3 slags were measured in the current study using the rotating spindle method. The slag viscosity decreases as the CaO/SiO_2 mass ratio is increased from 0.8 to 1.2 and also as the FeO content is increased from 8wt% to 20wt%. The breaking temperature of the slag is lowered substantially by the addition of FeO, whereas the influence of the CaO/SiO_2 mass ratio on the breaking temperature is complex.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quenched slags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at the silicate network structure is depolymerized with increasing CaO/SiO_2 mass ratio or increasing FeO content. The [FeO_6]-octahedra in the slag melt increase as the CaO/SiO_2 mass ratio or the FeO content increases. This increase can further decrease th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OP) of the slag. Furthermore,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viscous flow decreases both with increasing CaO/SiO_2 mass ratio and increasing FeO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smelting slag viscosity basicity ferrous oxide slag stru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