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tomato leaf mold:A review 被引量:7
1
作者 Tingting Zhao Tong Pei +4 位作者 Jingbin Jiang Huanhuan Yang He Zhang Jingfu Li Xiangyang Xu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67-675,共9页
Tomato leaf mold is a common disease in tomato production and severely impacts the growth,fruit quality and yield of tomato plants.Research on tomato leaf mold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focused mainly on the differen... Tomato leaf mold is a common disease in tomato production and severely impacts the growth,fruit quality and yield of tomato plants.Research on tomato leaf mold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focused mainly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athogen races,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athogen Avr gene products,the cloning of Cf resistance genes and the analysis of disease resistance mechanisms.Interactions between Cf and Avr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gene-for-gene"hypothesis and typical Cf/Avr interactions are part of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However,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proven that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is involved in the disease resistance response system mediated by Cf genes.In addition,different Cf genes have both similar and different roles in the disease resistance response,indicating that the disease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Cf genes is complex.In this paper,progress in tomato leaf mold research was reviewed,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Cf-mediated disease resistance response was thoroughly explored.We hope this summary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on tomato leaf mold disease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is applicable to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ato leaf mold Cf genes Disease resistance Cf/Avr interactions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Physiological Race Differentiation in Tomato Leaf Mold in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2
作者 Li Guiying Li Jingfu +2 位作者 Li Yonghao Guo Qingxun Wangfu(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PR Chin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6年第1期63-66,共4页
Tomato leaf mol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omato plants cultivated in plastic house in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were studied by artifical spray inoculation at seedling stage,consulting Hubbcling physiologic... Tomato leaf mol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omato plants cultivated in plastic house in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were studied by artifical spray inoculation at seedling stage,consulting Hubbcling physiological race differential hosts and adopting Day's classification system(1971).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races in these provinces;they were races 1,2,3,race 1,3 and race 3.Among them race 1,2,3 was the predomin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ato leaf mold physiological race
全文增补中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Loquat Leaf Mould Pathogenic Fungus in Mengzi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3
作者 杨若鹏 张祖芸 +2 位作者 谢开美 郑肖兰 鲁海菊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8期1154-1155,1170,共3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oquat leaf mould disease in Mengzi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Method] Loquat leaf moul...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oquat leaf mould disease in Mengzi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Method] Loquat leaf mould pathogenic fungus was isolated by tissue separation method and inoculated with conidial suspension.The pathogenicity of Ioquat leaf mould pathogen was verified by Koch's postulate.Under a microscope,mycelial morphology and conidial fructification were observed,spore sizes were measured,and Ioquat leaf mould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sult] Velvet-like,olive green fungal colonies were generated on PDA medium.Conidiophores erect,apex curved,dark brown,smooth,with obvious spore marks and no diaphragm,(33.0-152.8) μm×(2.6-4.0)μm.Cladosporium was brown or pale olive with spore marks,monocelled or with one diaphragm,(7.1-19.0) μm × (1.9-5.9) μm.Conidia concatenate (2-4),oval or spherical,with no spore mark,light olive,monocelled,smooth,(2.1-9.4) μm × (1.2-2.6) μm.[Conclusion] Loquat leaf mold disease began to occur in the germination period of spring shoots and summer shoots and became serious in the germination period of autumn shoots.Sooty mold-like layer grew on both front and back surfaces and densely covered the whole leaves,thu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photosynthesis of plants.The pathogen was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as Cladosporium eriobotryae Pass.& Beltr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QUAT leaf mold disease Cladosporium eriobotryae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暹罗芽孢杆菌Y-54对番茄叶霉病的生防作用
4
作者 曾婉宁 王彦譞 +5 位作者 王繁珍 陈招荣 刘慧芹 姜永成 艾则麦提·图尔洪 李宝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为明确暹罗芽孢杆菌Y-54对番茄叶霉病的生防作用,给番茄叶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对峙及显微观察方法测定菌株Y-54对导致番茄叶霉病的黄褐孢霉菌的抑制作用,以灌根法研究拮抗菌株Y-54在番茄中的定殖变化,采用浸种法和灌根法研... 为明确暹罗芽孢杆菌Y-54对番茄叶霉病的生防作用,给番茄叶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对峙及显微观察方法测定菌株Y-54对导致番茄叶霉病的黄褐孢霉菌的抑制作用,以灌根法研究拮抗菌株Y-54在番茄中的定殖变化,采用浸种法和灌根法研究菌株Y-54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Y-54及其发酵液和无菌滤液均对番茄叶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78.42%、86.42%和91.26%;无菌滤液可使番茄叶霉病菌菌丝变形弯曲、萎缩、膨胀、断裂等;菌株Y-54在接种30 d内均可在番茄根茎叶部位定殖,15~18 d时达到定殖高峰,其中在根部的定殖量始终高于其他部位。菌株Y-54可以有效地促进种子的萌发,其发酵原液(0×)可使种子发芽率达到最高,为93.33%;并且能有效促进幼苗根长、株高、鲜质量、叶绿素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增长,发酵原液(0×)和10×、20×发酵液的促生作用显著高于无菌水(CK)。菌株Y-54发酵原液(0×)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在7 d和14 d时分别达68.04%和71.07%,接近于苯醚甲环唑处理,显著高于喷施多菌灵处理。综上,菌株Y-54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是一株值得深入开发利用的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 暹罗芽孢杆菌 定殖 促生作用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抗/感灰霉病砧木嫁接对番茄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王江珂 龚小雅 吴凤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筛选抗/感番茄灰霉病砧木并嫁接,对接种灰霉病菌后番茄叶片内生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探究番茄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在未受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胁迫时,抗病砧木嫁接番茄相比感病砧木嫁接番茄显著增加... 筛选抗/感番茄灰霉病砧木并嫁接,对接种灰霉病菌后番茄叶片内生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探究番茄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在未受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胁迫时,抗病砧木嫁接番茄相比感病砧木嫁接番茄显著增加叶片内生细菌α多样性及潜在有益菌属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相对丰度。接种灰葡萄孢菌后,抗病砧木嫁接番茄相比感病砧木嫁接番茄显著增加叶片潜在有益菌属苍白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相对丰度,分属于有益菌属的OTU41和OTU57相对丰度与灰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抗病和感病砧木嫁接番茄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抗病砧木嫁接番茄提高抗病性可能与叶片富集特定有益内生细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抗性砧木 嫁接 番茄 叶片内生细菌 灰霉病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江西都昌茶链格孢叶霉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阳 何剑鹏 +6 位作者 易健 黄纪刚 刘爽 刘冰 熊桂红 邱慧芳 蒋军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明确江西省都昌县“黄金叶”茶树链格孢叶霉病病原菌种类。【方法】2021年4月从江西省都昌县朱恋春茶场采集链格孢叶霉病叶片,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病菌的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的形态特征,结... 【目的】明确江西省都昌县“黄金叶”茶树链格孢叶霉病病原菌种类。【方法】2021年4月从江西省都昌县朱恋春茶场采集链格孢叶霉病叶片,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病菌的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的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种类鉴定,并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从病叶中共分离到19株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一致的链格孢属菌株,菌落圆形,中央墨绿色,边缘灰白色,菌丝浓密,背面深褐色,有不明显的轮纹,平均生长速率8 mm/d。分生孢子梗褐色,单生,直立或弯曲,其上链状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或倒棍棒形,深褐色,有3~5个横隔膜,0~3个纵隔膜,分隔处不缢缩或略缢缩,大小(17.4~36.3)μm×(8.3~14.4)μm(n=50)。分生孢子顶端有喙或无喙,喙短柱状或锥状,有的喙可转变为分生孢子梗继续产孢,使分生孢子链出现分支,主链一般不超过10个孢子,支链一般有1~5个孢子。代表性菌株JXAA1、JXAA2、JXAA3具有完全相同的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序列,且与GenBank中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按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顺序拼接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树,与链格孢(A. alternata)聚类成一个分支而其他种类菌株各构成独立分支。将上述3个菌株分别接种健康叶片,7 d后接种处均出现圆形黑褐色病斑,引起的症状与田间症状相同,并从病斑中再次成功分离到原病菌,对照接种无发病。【结论】确定江西都昌县“黄金叶”茶链格孢叶霉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这是在江西首次发现链格孢引致茶叶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茶 叶霉病 病原鉴定 链格孢
下载PDF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猛 张妍妍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12期113-116,120,共5页
传统职业教育教材存在教材内容陈旧、素养目标缺失、服务对象错位、评价标准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以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为例,结合活页式教材开发要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为基础,... 传统职业教育教材存在教材内容陈旧、素养目标缺失、服务对象错位、评价标准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以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为例,结合活页式教材开发要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为基础,编写一套完整的校本活页式教材。经过两学期的活页式教材实践授课,课堂效果显著提升,企业认可度增强,真正实现了教材、课堂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模具专业 塑料模具设计 活页式教材
下载PDF
水果番茄新品种绿洋梨的选育
8
作者 刘燕 郑于莉 +5 位作者 王亮明 李凯 韩兰兰 郭凯 董晓菲 王威北 《蔬菜》 2023年第3期61-63,共3页
绿洋梨是以XS36为母本,以XTS21为父本配制的中早熟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生长势旺盛,坐果率高,丰产性好;成熟果绿色,梨形,单果质量60 g左右;维生素C含量298 mg/kg,番茄红素含量345μg/kg,有机酸含量3.84 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4 g/kg,... 绿洋梨是以XS36为母本,以XTS21为父本配制的中早熟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生长势旺盛,坐果率高,丰产性好;成熟果绿色,梨形,单果质量60 g左右;维生素C含量298 mg/kg,番茄红素含量345μg/kg,有机酸含量3.84 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4 g/kg,还含有钙、铜、铁、钾、镁、锰、钠、磷、锌等多种矿质元素,口味酸甜;高抗叶霉病、枯萎病,耐热性强。适合于春秋茬日光温室和大棚越夏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绿洋梨 枯萎病 叶霉病 选育
下载PDF
两种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与粉末直压成形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祺 汪月晗 孙萍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以叶为入药部位的桑叶提取物及以花为入药部位的玫瑰花提取物与不同比例微晶纤维素混合的混合粉体的粉体学性质与压片成型性的关系,并分别采用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粉体学性质评价手段,即逐步回归法与构建物理指纹谱法分析桑叶及... 目的 研究以叶为入药部位的桑叶提取物及以花为入药部位的玫瑰花提取物与不同比例微晶纤维素混合的混合粉体的粉体学性质与压片成型性的关系,并分别采用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粉体学性质评价手段,即逐步回归法与构建物理指纹谱法分析桑叶及玫瑰花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与压片成型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桑叶及玫瑰花与辅料的混合粉的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等不同方面的粉体学性质,以抗张强度-压力曲线斜率为指标评价其压缩成型性,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桑叶及玫瑰花与辅料的混合粉压缩成型性与粉体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构建粉体学性质的物理指纹谱,运用雷达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以阴影面积表示压缩特性。结果 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桑叶提取物混合粉与玫瑰花提取物混合粉的压缩成型性与松密度呈正相关,与休止角、流动稳定性呈负相关。松密度对两种中药提取物混合粉压缩成型性的影响最大;物理指纹图谱构建法表明桑叶4号混合粉与玫瑰花1号混合粉的压缩特性最好。结论 松密度是影响桑叶提取物混合粉与玫瑰花提取物混合粉压缩成型性的关键粉体学性质。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提取物 玫瑰花提取物 粉体学性质 压缩成型性 抗张强度 逐步回归分析 物理指纹图谱
下载PDF
广西仓储烟叶霉变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28
10
作者 晏卫红 黄思良 +3 位作者 朱桂宁 李有志 黄福新 周兴华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6,共7页
为了查清广西各烟叶仓库中引起烟叶霉变的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烟叶霉变调查。并在广西钟山、富川、柳州、南宁、武鸣的烟仓采集霉变烟叶标本,经分离、致霉性测定,选取发生普遍的9株曲霉,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等... 为了查清广西各烟叶仓库中引起烟叶霉变的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烟叶霉变调查。并在广西钟山、富川、柳州、南宁、武鸣的烟仓采集霉变烟叶标本,经分离、致霉性测定,选取发生普遍的9株曲霉,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等研究。鉴定结果分别为: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 repens var.repens)、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谢瓦散囊菌(E.chevalieri)、菌核曲霉(A.sclerotio-rum)、中文名称不详(A.elegans)、米曲霉原变种(A.oryzae var.oryzae)、黑曲霉(A.niger)、孔曲霉(A.ostianus)和聚多曲霉(A.sydow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霉变 分类鉴定 核糖体DNA—ITS 曲霉
下载PDF
嫁接番茄抗叶霉病效果及其与体内几种抗性物质的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莉莉 侯丽霞 +2 位作者 葛晓光 须晖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9-101,共3页
采用LS-89和BF兴津101作砧木 ,L -402作接穗的番茄嫁接苗 ,其叶霉病病情指数分别比L-402自根苗低11.92%和14.7 % ,其抗病效果与植株体内几种抗病物质有关。嫁接番茄叶片内PPO氧化酶活性强 ,高峰期早 ,持续时间长。
关键词 嫁接 番茄 叶霉病 多酚氧化酶 木质素 游离脯氨酸 抗病性 抗性物质
下载PDF
创制杀菌剂啶菌恶唑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Ⅲ)——番茄叶霉病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君丽 司乃国 +2 位作者 陈亮 张冬明 张宗俭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啶菌恶唑(SYP-Z048)对番茄叶霉病有较高的杀菌活性,离体活性EC50值为0.29g/ml,盆栽试验结果EC90为90.66g/m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使用剂量为200~400ga.i./hm2,施药2~3次,能有效控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危害,防效与腈... 啶菌恶唑(SYP-Z048)对番茄叶霉病有较高的杀菌活性,离体活性EC50值为0.29g/ml,盆栽试验结果EC90为90.66g/m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使用剂量为200~400ga.i./hm2,施药2~3次,能有效控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危害,防效与腈菌唑相当,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代森锰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菌恶唑 SYP-Z048 杀菌剂 番茄叶霉病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的选育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荣青 叶青静 +3 位作者 周国治 阮美颖 姚祝平 杨悦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5-629,638,共6页
高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是以自育株系材料T7969F2-19-1-1-3为母本、T4078F2-3-3-3为父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的杂交一代粉红大果型番茄品种。母本T7969F2-19-1-1-3系从以色列引进的耐贮运番茄品种NEMOTAMMI(F1)与抗... 高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是以自育株系材料T7969F2-19-1-1-3为母本、T4078F2-3-3-3为父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的杂交一代粉红大果型番茄品种。母本T7969F2-19-1-1-3系从以色列引进的耐贮运番茄品种NEMOTAMMI(F1)与抗叶霉病粉红株系材料T9179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9代单株选择而成。父本T4078F2-3-3-3系从荷兰引进的抗TYLCVD番茄品种奇诺亚(F1)与粉红株系材料T9178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8代单株选择而成。该品种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对浙粉702的农艺学、产量、品质和抗病等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浙粉702品质优良,早熟,丰产,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枯萎病,抗叶霉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适合我国喜食粉果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可达73.83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浙粉702 叶霉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品种 分子标记 选育
下载PDF
防烟叶霉变菌株对烟叶霉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梅云 祝明亮 +3 位作者 王革 高家合 叶兰钦 李天飞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为有效防止烟叶霉变,采用平板对峙培养的方法,就3个防烟叶霉变菌株对霉变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MB142、B112、B329对供试霉变菌皆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不同霉变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1.6%、52.9%、53.7%.3个防烟叶霉变... 为有效防止烟叶霉变,采用平板对峙培养的方法,就3个防烟叶霉变菌株对霉变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MB142、B112、B329对供试霉变菌皆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不同霉变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1.6%、52.9%、53.7%.3个防烟叶霉变菌株分别以每mL107、108、109cfu(colonyformingunit)l3个浓度单独处理和每mL108cfu浓度混合处理烟叶,结果表明,JMB142菌株每mL109cfu处理浓度效果最好,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其次为B112菌株每mL108cfu处理浓度,但它与对照差异不显著,B329菌株处理效果最差,混合施用结果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由此确定JMB142菌株每mL109cfu处理浓度为仓储烟叶防霉变最佳处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霉变:生物防治 微生物
下载PDF
番茄TMV、叶霉病和根结线虫病苗期多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向阳 李景富 +1 位作者 张玉 李桂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加速蕃茄抗病育种工作的进行 ,研究了蕃茄 TMV、叶霉病和根结线虫病苗期多抗性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 ,番茄苗期 TMV、叶霉病、根结线虫病的最佳复合鉴定方法是 ,在 2片真叶接种根结线虫 ,采用灌根法 ,接种浓度 5 0 0 0条 /株 ,接种后 ... 为加速蕃茄抗病育种工作的进行 ,研究了蕃茄 TMV、叶霉病和根结线虫病苗期多抗性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 ,番茄苗期 TMV、叶霉病、根结线虫病的最佳复合鉴定方法是 ,在 2片真叶接种根结线虫 ,采用灌根法 ,接种浓度 5 0 0 0条 /株 ,接种后 5 0 d调查病情 ;3片真叶接种 TMV,采用摩擦法接种 ,接种量 1g病叶加蒸留水 10 m L,接种后第 3d复接一次 ,接种后 2 0 d调查病情 ;4片真叶接种叶霉病 ,采用喷雾法接种 ,接种浓度 10 6个孢子 / m L,接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TMV 叶霉病 根结线虫 抗病性 病苗期 多抗性 鉴定方法
下载PDF
茄子绒菌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志恒 郑川 +3 位作者 黄欣阳 唐爽爽 李健冰 焦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4,69,共8页
本文针对辽宁省近年茄子设施栽培生产上趋重发生的叶部病害——绒菌斑病,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柯赫氏法则证病,并对病菌经rDNA-ITS测序,鉴定该病致病菌为真菌灰毛茄钉孢[Passalora nattra... 本文针对辽宁省近年茄子设施栽培生产上趋重发生的叶部病害——绒菌斑病,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柯赫氏法则证病,并对病菌经rDNA-ITS测序,鉴定该病致病菌为真菌灰毛茄钉孢[Passalora nattrassii(Deighton)U.Braun&Crous]。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PDA+茄叶煎汁培养基为最适;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胰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最适pH为6;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9℃,10min。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茄叶汁能明显促进其萌发,碳源以麦芽糖、氮源以硫酸铵最适于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最适pH为5;光暗交替条件下萌发情况较好;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7℃,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绒菌斑病 灰毛茄钉孢 鉴定 rDNA-ITS测序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利用多重PCR反应同时筛选番茄Cf-9和Tm-1基因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燕 陈丽静 +4 位作者 李君明 张智 李天来 徐和金 周永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对分别与番茄抗叶霉病的Cf-9基因和抗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的Tm-1基因紧密连锁的PC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吻合。其中与Cf-9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在抗感试材均可扩增出560bp的... 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对分别与番茄抗叶霉病的Cf-9基因和抗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的Tm-1基因紧密连锁的PC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吻合。其中与Cf-9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在抗感试材均可扩增出560bp的特异片段,且都存在TaqI酶切位点,抗病基因型酶切后分别产生了450bp、330bp和290bp的不同特异性片段,而感病基因型试材酶切后产生450bp和290bp的特异性片段;与Tm-1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为显性标记,只有抗病试材产生750bp的特异片段,不能被TaqI酶切。经反复验证,结果稳定准确,可用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两个抗病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该体系的建立不仅省时、省工、节省费用,而且可用于苗期辅助选育,加快番茄抗病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多重PCR反应 叶霉病 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
下载PDF
东北三省番茄叶霉病生理小种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桂英 李景富 +2 位作者 李永镐 郭庆勋 王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采用国际通用番茄叶霉病鉴别寄主谱,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参照国外N·Hubbeling氏叶霉病生理小种分化表(1971),仿照P.Day分类方法,对东北三省郊区大棚番茄叶霉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东北三省郊区大... 采用国际通用番茄叶霉病鉴别寄主谱,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参照国外N·Hubbeling氏叶霉病生理小种分化表(1971),仿照P.Day分类方法,对东北三省郊区大棚番茄叶霉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东北三省郊区大棚番茄叶霉病生理小种为小种1,2,3;小种1,3和小种3;而以小种1,2,3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叶霉病 生理小种 菌株
下载PDF
辽宁省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韩文华 许文奎 +1 位作者 邓纯宝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9,共4页
1992 ~1996 年,从辽宁省不同生态地区共采集番茄叶霉病菌标样67 份,采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该省番茄叶霉病菌以生理小种1.2 .3 为主,是当前生产上流行的优势小种,而1 .2 .3 .4... 1992 ~1996 年,从辽宁省不同生态地区共采集番茄叶霉病菌标样67 份,采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该省番茄叶霉病菌以生理小种1.2 .3 为主,是当前生产上流行的优势小种,而1 .2 .3 .4 为稀有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叶霉病 生理小种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宏州 杨敬辉 +1 位作者 张文文 庄义庆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58-60,共3页
为探明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7.3972、10.... 为探明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7.3972、10.7540和19.7834μg/mL,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优于嘧霉胺和多菌灵;50%啶酰菌胺WDG 1200倍液、40%嘧霉胺SC 750倍液和50%多菌灵WP 1200倍液,2次施药后21 d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0.71%、72.05%和38.95%,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优于嘧霉胺和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菌胺 番茄叶霉病菌 毒力测定 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