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蔡元培的诗学观
1
作者 马芹芬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14,共7页
蔡元培一生创作了不少诗歌,写下不少诗序和诗评。在阅读蔡元培诗歌、诗评和诗序的基础上,对蔡元培的诗学观进行分析,认为“诗人之诗”是蔡元培追求的诗学理想;“诗中有学”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征;而“诗中有人”不仅指出诗歌与创作主... 蔡元培一生创作了不少诗歌,写下不少诗序和诗评。在阅读蔡元培诗歌、诗评和诗序的基础上,对蔡元培的诗学观进行分析,认为“诗人之诗”是蔡元培追求的诗学理想;“诗中有学”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征;而“诗中有人”不仅指出诗歌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从根本上阐释了蔡元培诗学观及其诗歌创作特征的形成原因,即蔡元培自身的个性思想、学识修养影响着其诗学观和诗歌创作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诗学观 诗人之诗 诗中有学 诗中有人
下载PDF
师古与师心:袁宏道送别诗研究
2
作者 李一洁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7-52,共6页
袁宏道现存送别诗约100题181首。综观袁宏道之创作实践,可见其充分学习了经典送别诗的结构范式、典型意象、抒情方式,继承了“三部式”与风土类送别诗的书写程式;同时在自我表达与理论自觉的双重驱使下,对送别诗的面貌进行了相当程度的... 袁宏道现存送别诗约100题181首。综观袁宏道之创作实践,可见其充分学习了经典送别诗的结构范式、典型意象、抒情方式,继承了“三部式”与风土类送别诗的书写程式;同时在自我表达与理论自觉的双重驱使下,对送别诗的面貌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开拓,主要体现为乐观谐趣的情感基调的拓展、主体意识的张扬以及诗歌体裁的突破性试验。分析袁宏道送别诗,可以窥见其标新立异的审美趣味和诗学观念,也为了解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辩证互动关系提供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送别诗 师古 反复古
下载PDF
在“近代”已近“晚清”未晚之际——论曾纪泽的西学知识结构与域外诗创作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时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143,共12页
曾纪泽出生于湖湘世家大族,学问淹博,且具有良好的西学知识结构。作为郭嵩焘之继任者,他前后八年驻节英法等国,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域外诗歌,包括纪程记事、写景咏物、寄思怀人等作品,历来较少为学界注意,然而置于“近代已近”“晚清未晚... 曾纪泽出生于湖湘世家大族,学问淹博,且具有良好的西学知识结构。作为郭嵩焘之继任者,他前后八年驻节英法等国,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域外诗歌,包括纪程记事、写景咏物、寄思怀人等作品,历来较少为学界注意,然而置于“近代已近”“晚清未晚”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其特殊的文学和社会学价值。他在出使前赠送外国人士的中西合璧诗,是近代诗史上一种有意味的尝试性写作;出使后创作的《中国先睡后醒论》及画狮子题诗,与近代民族主义“醒狮”论的产生具有密切关联,成为近代文学史上的典型事件,影响甚巨,应予充分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纪泽 西学知识结构 出使西欧诗 醒狮论 典型文学事件
下载PDF
视觉图像中的内外关联——论里尔克的“物诗”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涵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1,共7页
受"观看"理念、象征主义、现代性等因素的影响,奥地利经典诗人里尔克在中期阶段创作了许多"物诗"。表面上看,"物诗"具有强烈的客观性,不着感情地描摹外物,但它实则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在面对内外分裂的... 受"观看"理念、象征主义、现代性等因素的影响,奥地利经典诗人里尔克在中期阶段创作了许多"物诗"。表面上看,"物诗"具有强烈的客观性,不着感情地描摹外物,但它实则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在面对内外分裂的危机之时重构内外关联,在关注、描摹外部的同时重返内心。本文通过考察一些代表作品,着重分析此阶段诗作对内外关系的探索,其中不仅涉及内外之间的张力,而且能观察到二者的互动。内与外的二元对立模式被打破,在想象的无限领域,界限消除,内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物诗 观看 内外
下载PDF
高丽后期“海左七贤”宗宋诗风论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会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34,共5页
高丽后期的"海左七贤"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倡导宋诗,在创作上也有宗宋倾向。其汉诗的主题意蕴深受宋诗人影响:伤时悯乱的政治诗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宋诗情韵;咏怀诗蕴含了源于宋诗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写景、咏物诗具有宋诗的尚意倾... 高丽后期的"海左七贤"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倡导宋诗,在创作上也有宗宋倾向。其汉诗的主题意蕴深受宋诗人影响:伤时悯乱的政治诗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宋诗情韵;咏怀诗蕴含了源于宋诗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写景、咏物诗具有宋诗的尚意倾向。另外,其诗歌的题材内容还具有生活化、谐谑化的宗宋倾向,在艺术风格、技巧上,体现了重学问、擅用典,重个性、求创新的宋诗因子。"海左七贤"对宋诗着力创新、自成一家的创作精神的继承是其与宋诗本质上的最契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后期 “海左七贤” 宗宋诗风
下载PDF
论韩愈诗歌创作的艺术渊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立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59,共4页
 韩愈诗歌创作的成功,与他转益多师的精神有关。韩诗的艺术渊源主要是:《诗经》及汉魏古诗;屈骚、汉赋及神话传说、笔记杂传;鲍照、谢灵运、陶渊明及《文选》;陈子昂、李白、杜甫和孟郊等。韩愈在学习前人的同时,能推陈出新,积极进行...  韩愈诗歌创作的成功,与他转益多师的精神有关。韩诗的艺术渊源主要是:《诗经》及汉魏古诗;屈骚、汉赋及神话传说、笔记杂传;鲍照、谢灵运、陶渊明及《文选》;陈子昂、李白、杜甫和孟郊等。韩愈在学习前人的同时,能推陈出新,积极进行艺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诗歌创作 艺术渊源 学习
下载PDF
“中规中矩渐趋跄”——翁方纲倡“学人之诗”的背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然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39,共4页
清代诗论家、诗人翁方纲所经历的乾隆、嘉庆两代皇帝都重视学问、褒奖学术,而官方所谓学问主要指知识积累的广泛性。"学人之诗"的提倡以对"盛世"的认同为前提,又与科举考试中恢复试帖诗相关。同时,既为作诗者提供... 清代诗论家、诗人翁方纲所经历的乾隆、嘉庆两代皇帝都重视学问、褒奖学术,而官方所谓学问主要指知识积累的广泛性。"学人之诗"的提倡以对"盛世"的认同为前提,又与科举考试中恢复试帖诗相关。同时,既为作诗者提供了大兴文字狱时世之下的避祸之道,也不失为作诗的避俗避熟之道,更顺应了最高统治者对"学问"和"诗教"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学人之诗 学问 试帖诗
下载PDF
大学人文的“情怀”与“书写”——论《诗歌创作》的“教”与“学”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迎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大学中文系课程《诗歌创作》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学主体诗歌实践及理论素养的缺失,这对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课程"写"的定位及目标的培养与训练,提升中文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提升大学育人的内在精神。
关键词 诗歌创作 书写 变革
下载PDF
论何绍基题画诗的文化意蕴及诗史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兰石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晚清文艺大家何绍基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词。浓郁的学术性色彩,强烈的抒情性特点,是其题画诗承载的独特文化意蕴;随物赋形、想象诡谲、化学问为情思是其题画诗的艺术特征;鞭辟入里、辨析精微的理论分析,代表了其题画诗的理论深度。何氏... 晚清文艺大家何绍基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词。浓郁的学术性色彩,强烈的抒情性特点,是其题画诗承载的独特文化意蕴;随物赋形、想象诡谲、化学问为情思是其题画诗的艺术特征;鞭辟入里、辨析精微的理论分析,代表了其题画诗的理论深度。何氏堪称题画诗史上的杰出代表诗人,代表了苏黄以来题画诗创作的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绍基 题画诗 师法造化 神韵 文章本性情 诗史意义
下载PDF
当代日本汉诗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红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63-66,共4页
日本的汉诗教育的主体是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也有一部分内容是日本人自己创作的汉诗。日本的各个学校教育阶段的汉诗各有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文章试图对日本当代汉诗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作一个系统的描述。
关键词 汉语学习 汉诗 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
下载PDF
格律知识与当今诗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则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8-91,共4页
格律知识对诗词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今诗词研究的学者,在这方面往往重视不足,知识欠缺,由此在诗词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本来不应该出现的负面情况。这个看似平常的道理,如今却很有必要作为一种当代意识予以提倡和强调。
关键词 诗词 研究 格律 学习
下载PDF
胡应麟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与明末宗宋诗风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美琼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102,共4页
一般认为,明代的前后“七子”尊唐诎宋,而胡应麟在《诗薮》中更进一步,全盘否定了宋诗。实际上,胡应麟基于其盛衰相继的诗史观点,认为“衰世”也蕴含了勃发的生机,对宋诗在否定中又有所肯定,对宋诗的代表黄庭坚诗歌也多有论评,特别对其... 一般认为,明代的前后“七子”尊唐诎宋,而胡应麟在《诗薮》中更进一步,全盘否定了宋诗。实际上,胡应麟基于其盛衰相继的诗史观点,认为“衰世”也蕴含了勃发的生机,对宋诗在否定中又有所肯定,对宋诗的代表黄庭坚诗歌也多有论评,特别对其学杜与用事进行了多向度的考察,较早地打破了明代对黄庭坚诗歌“缺席审判”的坚冰,直接导引了明末的宗宋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黄庭坚诗歌 接受 宗宋
下载PDF
孔子的“诗论”
13
作者 于光荣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3-66,共4页
孔子的“诗论”是我国古代对诗这一文学体裁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论述。文章认为 :孔子的“诗论”可以从学诗与作诗的兼容性方面去理解 ,孔子的“诗论”注重抒情与表意的“无邪”性和修身与处事的应用性。
关键词 孔子 学诗与作诗 无邪 应用
下载PDF
论《全唐诗》长期误收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之成因
14
作者 丁文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3期77-82,共6页
元代诗人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落笔轻灵唯美,深得唐诗意蕴,被误收于《全唐诗》。学界对此多诗艺品评,但对其误收成因却关注甚少。《题龙阳县青草湖》被长期误收于《全唐诗》之成因,从文献学方面来看是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对《... 元代诗人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落笔轻灵唯美,深得唐诗意蕴,被误收于《全唐诗》。学界对此多诗艺品评,但对其误收成因却关注甚少。《题龙阳县青草湖》被长期误收于《全唐诗》之成因,从文献学方面来看是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对《题龙阳县青草湖》的误收造成其讹误之源,从诗学方面来看则是元诗宗唐的潮流盛行和《题龙阳县青草湖》的内在气质与晚唐诗风的契合造成其“长期”误收。而《题龙阳县青草湖》作为元诗较高成就者,其被误收现象对《全唐诗》误收诗歌考辨具有较高典型意义,亦对《全唐诗》历代诗歌误收原因生成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温如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全唐诗》 《唐音统签》 元诗宗唐 胡震亨
下载PDF
论道咸年间的宗宋诗风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关于晚清"同光体"的前身,陈衍上溯为道咸年间的"宋诗派",钱基博等则强调桐城诗派的影响。事实上在道咸年间的诗坛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宗宋风气,这种宗宋诗风是由"宋诗派"、桐城诗派和经世派共同形成的。而... 关于晚清"同光体"的前身,陈衍上溯为道咸年间的"宋诗派",钱基博等则强调桐城诗派的影响。事实上在道咸年间的诗坛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宗宋风气,这种宗宋诗风是由"宋诗派"、桐城诗派和经世派共同形成的。而陈衍对"宋诗派"的推崇,则与他所持"学人之诗"的论诗主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文学 道成年间 宗宋诗风 同光体 宋诗派 学人之诗
下载PDF
试论“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之内涵
16
作者 张振谦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3,共6页
黄庭坚“夺胎换骨”法与陈师道《次韵答秦少章》诗中提出的“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是宋代诗论中两种不同的“换骨”说。前者源于佛禅话语,是以禅喻诗的著名诗论;后者出自道教内丹学说,是以仙道论诗的典型诗论。陈师道“换骨”说... 黄庭坚“夺胎换骨”法与陈师道《次韵答秦少章》诗中提出的“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是宋代诗论中两种不同的“换骨”说。前者源于佛禅话语,是以禅喻诗的著名诗论;后者出自道教内丹学说,是以仙道论诗的典型诗论。陈师道“换骨”说与黄庭坚“学诗如学道”有联系,是指学诗的艺术修养过程,通过勤奋、艰苦的研习,最终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陈师道“换骨”说与内丹炼养有共通性,突出表现在勤奋苦修和养气静心两方面。它对以禅喻诗习气的形成具有先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诗如学仙 时至骨自换” “换骨”说 道教内丹学
下载PDF
论滇云名士钱南园的“学杜诗”
17
作者 郑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9-65,71,共8页
钱南园是清中期滇籍著名政治家、书画家和诗人,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学杜甫、注杜诗"蔚为大观的时期。受时代风尚影响,钱南园的诗作在题材、体裁和诗风方面颇具杜甫、韩愈等前贤遗风。对这一类诗作进行比较、解读,有助于我们深... 钱南园是清中期滇籍著名政治家、书画家和诗人,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学杜甫、注杜诗"蔚为大观的时期。受时代风尚影响,钱南园的诗作在题材、体裁和诗风方面颇具杜甫、韩愈等前贤遗风。对这一类诗作进行比较、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清中叶诗坛的特征以及中原诗学传统与来自边地的诗人之间的交融情况及其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钱南园 学杜诗 比较
下载PDF
毕竟高歌能拔剑——论祁寯藻诗的师法渊源和诗歌意象
18
作者 周芳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4期63-66,共4页
祁寯藻是清代道、咸、同三朝帝师,位居首辅,影响整个咸丰初期的政局走向。他在政事之余作诗,出之以性情,寓平生哀乐于诗中,展示出晚清特定的时代风貌与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他是宋诗派领袖,诗歌除宗法杜甫、韩愈、苏轼外,尤其推崇白居易,... 祁寯藻是清代道、咸、同三朝帝师,位居首辅,影响整个咸丰初期的政局走向。他在政事之余作诗,出之以性情,寓平生哀乐于诗中,展示出晚清特定的时代风貌与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他是宋诗派领袖,诗歌除宗法杜甫、韩愈、苏轼外,尤其推崇白居易,在师法渊源上独具特色。在表情达意方面,则常借助"剑""春晖""萱草"等意象,形成个性鲜明的抒情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寯藻 师法渊源 意象
下载PDF
从郭象玄学看湛方生与玄言诗关系
19
作者 盖晓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00-202,共3页
在中古文学领域,首次透过哲学的视角分析湛方生诗文与玄学的关系,可以发现郭象玄学对湛氏的文学创作和美学视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揭示了东晋最后一位杰出诗人———湛方生的独特文学品质。
关键词 湛方生 郭象玄学 玄言诗
下载PDF
艾青与欧美诗歌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国柱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52-59,共8页
艾青是 2 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他历时 60年的创作活动为年轻的中国新诗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艾青热爱欧美诗歌艺术 ,他熔制了欧美近代和现代各家诗人之所长于一炉而创造了自己的诗体。艾青借鉴象征派艺术而使自己的诗作具有三个... 艾青是 2 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他历时 60年的创作活动为年轻的中国新诗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艾青热爱欧美诗歌艺术 ,他熔制了欧美近代和现代各家诗人之所长于一炉而创造了自己的诗体。艾青借鉴象征派艺术而使自己的诗作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诗歌内容的象征性 ,诗歌形象的流动性 ,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艾青在吸收欧美诗歌艺术养分过程中的经验 ,对我国当代诗歌的理论建设和创作繁荣 ,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欧美诗歌 象征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