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的鉴定及其对豆蚜的生物防治潜力
1
作者 刘盛科 陈聪玲 +3 位作者 沈钰莹 李金花 谭志琼 靳鹏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500,共15页
【目的】蚜虫是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对从死亡蚜虫虫体上分离获得的一株真菌HK-1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其分生孢子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常用化学农药... 【目的】蚜虫是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对从死亡蚜虫虫体上分离获得的一株真菌HK-1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其分生孢子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常用化学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形态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分析对HK-1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独改变培养基、pH、碳源和氮源来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渍法测定孢子悬浮液对豆蚜成蚜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LT_(50));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常用农药对该菌株的半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结果】经鉴定本研究分离的菌株HK-1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L.araneicola HK-1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的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状态均较其他培养基上的表现好;pH 9.0时生长速率最快,pH 6.0和7.0时产孢最多,pH 6.0时孢子萌发最好;碳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最适碳源为山梨醇和麦芽糖,孢子萌发最适碳源为甘露醇和葡萄糖;氮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产孢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室内毒力测定发现,1×108孢子/mL L.araneicola HK-1悬浮液处理豆蚜成蚜6 d内累计死亡率为61.67%;其对豆蚜成蚜的LT_(50)值为3.35 d,且LT_(50)值随着所测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啶虫脒乳油、10%烯啶虫胺乳油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L.araneicola HK-1的EC_(50)值分别为32.01,3250.46和164.02μg/mL。【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蜡蚧菌L.araneicola HK-1对豆蚜成蚜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菌 豆蚜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化学农药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次生代谢产物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忌避作用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联德 黄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199,共5页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Z imm.)viegas V l6063菌株在2种不同培养基发酵培养后,经萃取、干燥浓缩得到4种不同的毒素粗提物(次生代谢产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了4种不同毒素粗提物对4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Bem isia...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Z imm.)viegas V l6063菌株在2种不同培养基发酵培养后,经萃取、干燥浓缩得到4种不同的毒素粗提物(次生代谢产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了4种不同毒素粗提物对4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Bem isia tabaci(Gennad ius)成虫的忌避作用,并构建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忌避作用与毒素粗提物浓度显著相关,忌避率随毒素粗提物浓度增大而增大,1 g/L浓度的毒素粗提物忌避率与烟粉虱的寄主植物相关不显著,毒素的忌避作用与培养基相关不显著,从菌株发酵的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的毒素粗提物的忌避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次生代谢产物 烟粉虱 忌避作用 模型
下载PDF
根结线虫卵寄生真菌蜡蚧菌(Lecanicillium lecanii)产生的几丁质酶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兰木佐 武侠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卵寄生真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在卵孵化和寄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评价寄生线虫真菌生物防治潜力重要的生化指标之一。利用NAG法和pNP法分别测定蜡蚧菌(Lecanicillium lecanii)CFCC84957和CFCC80920菌系的几丁质降解酶系和外切酶活性,... 卵寄生真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在卵孵化和寄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评价寄生线虫真菌生物防治潜力重要的生化指标之一。利用NAG法和pNP法分别测定蜡蚧菌(Lecanicillium lecanii)CFCC84957和CFCC80920菌系的几丁质降解酶系和外切酶活性,CFCC84957菌系接种4~6d含有0.2%胶体几丁质的培养滤液后,几丁质降解酶系到达活性高峰期,而CFCC80920菌系的培养滤液未检测到几丁质降解酶系。2个菌系的培养滤液从第2d开始均能检测到几丁质外切酶活性,CFCC84957和CFCC80920活性出现的最高峰分别在第12d和6d,但是CF-CC84957的活性值约是CFCC80920的4倍(分别为0.51μmol·h-1·ml-1、0.12μmol·h-1·ml-1)。含有0.01%糖基化几丁质的几丁质酶活性电泳检测到1条分子量为48.2kD的蛋白质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卵寄生真菌 蜡蚧菌 根结线虫
下载PDF
骨碎补内生菌Lecanicillium sp.GZWMJZ-847中3个新3-氢化萘特特拉姆酸衍生物
4
作者 陈旭丽 王立平 +4 位作者 吴耽 何文文 左明星 王冬阳 朱伟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096-4103,共8页
目的研究骨碎补内生蜡蚧菌Lecanicillium sp.GZWMJZ-847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大米培养基对菌株Lecanicillium sp.GZWMJZ-847发酵;采用凝胶柱色谱、正反相硅胶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NMR... 目的研究骨碎补内生蜡蚧菌Lecanicillium sp.GZWMJZ-847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大米培养基对菌株Lecanicillium sp.GZWMJZ-847发酵;采用凝胶柱色谱、正反相硅胶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NMR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营养肉汤稀释法测试化合物对病原细菌及酵母菌的抑菌活性、平板法测试化合物对病原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新的和3个已知的3-氢化萘特特拉姆酸衍生物,包括蜡蚧特特拉姆酸A(1)、蜡蚧特特拉姆酸B(2)、蜡蚧特特拉姆酸C(3)、Sch 210971(4)、Sch 210972(5)、Sch 213766(6)。化合物1和4~6对4株人体革兰阳性病原菌和1株植物革兰阴性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7.8~125μmol/L。化合物6对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2.05±0.62)、(55.54±1.72)μg/mL。结论蜡蚧特特拉姆酸A~C(1~3)为新的3-氢化萘特特拉姆酸衍生物,骨碎补内生菌Lecanicillium sp.GZWMJZ-847产生的3-氢化萘特特拉姆酸对人体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可表现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蜡蚧菌 次级代谢产物 吡咯烷-2 4-二酮 抑菌活性 蜡蚧特特拉姆酸A 蜡蚧特特拉姆酸B 蜡蚧特特拉姆酸C
原文传递
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产几丁质酶的活性及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洋 陈德鑫 +1 位作者 黄化刚 武侠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7-554,共8页
为探究卵寄生真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采用分离自黑龙江大豆孢囊线虫孢囊上的菌株CGMCC5328,利用NAG和p NP法测定其几丁质降解酶系和外切酶的活性,分析几丁质酶粗酶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孵化抑制效果。结果表... 为探究卵寄生真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采用分离自黑龙江大豆孢囊线虫孢囊上的菌株CGMCC5328,利用NAG和p NP法测定其几丁质降解酶系和外切酶的活性,分析几丁质酶粗酶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孵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CGMCC5328经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在几丁质酶诱导培养基中培养第4天时其分泌的几丁质降解酶系达酶活高峰,为16.90 U/m L;第6天外切酶达酶活高峰,为0.59 U/m L,之后酶活趋于稳定持续至第14天;几丁质酶分子量分别为79.6、65.6、54.1、42.1和32.9 k Da;其中培养第7天的几丁质酶粗酶原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率为83.17%;第6天菌株CGMCC5328对卵的寄生率为85.10%。表明高效产几丁质酶的卵寄生真菌渐狭蜡蚧菌菌株CGMCC5328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狭蜡蚧菌 南方根结线虫 几丁质酶活性 卵寄生
原文传递
Further compatibility tests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Lecanicillium muscarium with conventional insecticide products for control of sweetpotato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on poinsettia plants 被引量:5
6
作者 Andrew G. S. Cuthbertson Lisa F. Blackburn Phil Northing Weiqi Luo Raymond J. C. Cannon Keith F. A. Waiters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55-360,共6页
The effect on spore germination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Lecanicillium muscarium following direct exposure for 24 h to the insecticides Majestik, Spray Oil, Agri- 50E, Savona and Oberon for the control of both e... The effect on spore germination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Lecanicillium muscarium following direct exposure for 24 h to the insecticides Majestik, Spray Oil, Agri- 50E, Savona and Oberon for the control of both egg and second instar stages of the sweetpotato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was determined. Exposure to both Agri-50E and Oberon was followed by acceptable spore germination. Infectivity rates ofL. muscarium on poinsettia foliage in the presence of dry residues of the insecticid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No significant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levels of control of B. tabaci were recorded compared with fungus applied to residue-free foliage. Sequ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chemicals Savona, Spray Oil and Majestik with the fungus all produced mortalities of second instar B. tabaci above 90%. Incorporation of these chemicals with L. muscarium into integrated control programs for B. tabaci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secticidecompatibility lecanicillium muscarium
原文传递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Bj085-1菌株对烟粉虱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宇平 张红艳 张龙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共5页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Bj085-1菌株分生孢子配成1.1×104~1.1×108孢子/mL的5个处理浓度,以京郊尚未喷药的温室采集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试材,采用点滴法对其2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浓度为1.1&#...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Bj085-1菌株分生孢子配成1.1×104~1.1×108孢子/mL的5个处理浓度,以京郊尚未喷药的温室采集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试材,采用点滴法对其2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浓度为1.1×104孢子/mL的Bj085-1分生孢子对烟粉虱若虫的LT50为11.568 d,且随浓度增加其杀虫速度加快。浓度增至1.1×106孢子/mL时,杀虫速度最快,尔后,随着浓度增加速度又有所下降。此外,将Bj085-1菌株经大米培养基培养所得分生孢子配成1.1×107孢子/mL的处理浓度,分2次(间隔7 d)对田间置于纱笼罩栽植的清洁番茄苗上3个不同虫口密度的烟粉虱若虫进行低量喷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Bj085-1菌株对室外笼罩中的烟粉虱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烟粉虱 分生孢子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蜡蚧轮枝菌的新株系(Lecanicillium lecanii-01Et)对介壳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宇平 冯镇泰 +1 位作者 张红艳 张龙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对从未喷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园露地栽培的辣根上采集的介壳虫制作成永久玻片后进行鉴定,初步判断为梨绒蚧(Eriococcus tokaedae Kuwana)。将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Bj085-1菌株分生孢子配成(1.4×104)~(1.4×108)孢... 对从未喷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园露地栽培的辣根上采集的介壳虫制作成永久玻片后进行鉴定,初步判断为梨绒蚧(Eriococcus tokaedae Kuwana)。将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Bj085-1菌株分生孢子配成(1.4×104)~(1.4×108)孢子/mL的5个处理浓度,对梨绒蚧若虫进行第1次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各个处理浓度之间的平均累计死亡率大致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1.4×108)孢子/mL浓度处理的最高,但只有45.7%。其后将第1次毒力测定试验中死亡虫体经保湿后出现的菌丝体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新株系(Lecanicillium lecanii-01Et)进行第2次毒力测定(方法同第1次)。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L.lecanii-01Et分生孢子对梨绒蚧若虫的杀虫速度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浓度增至(1.4×108)孢子/mL时,杀虫速度最快,LT50仅为3.95 d,平均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4.1%。说明分离纯化后的蜡蚧轮枝菌新株系(L.lecanii-01Et)分生孢子对梨绒蚧若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介壳虫 梨绒蚧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刀孢蜡蚧菌油剂对苹果黄蚜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邵云飞 谭家玙 +6 位作者 李成军 刘苏 李世广 朱丞宇 江连强 张鑫 李茂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09,352,共6页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是为害我国苹果、海棠和红叶石楠等果树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抗性。本研究测定了本实验室研发的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YJ007油剂对苹果黄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表明,...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是为害我国苹果、海棠和红叶石楠等果树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抗性。本研究测定了本实验室研发的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YJ007油剂对苹果黄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表明,YJ007油剂500倍稀释液(4.0×10^(5)孢子/mL)处理2、3龄和4龄若虫,药后7 d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17%、92.94%和97.04%。4龄若虫在处理后2 d行动迟缓,处理后3 d,足和头部出现白色菌丝且大量幼虫死亡,最后菌丝布满试虫体表并产出大量孢子。YJ007油剂500倍稀释液对苹果黄蚜7 d的田间校正防治效果为86.78%。因此,YJ007油剂在苹果黄蚜生物防治中具有极大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黄蚜 刀孢蜡蚧菌 油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及其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鹏飞 张昕然 张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0-921,共12页
本文介绍了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spp.的致病性、致病机理、与其他农药的相容性及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等内容。蜡蚧轮枝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寄主至少包括43种昆虫、3种螨类、2种线虫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一般通过穿透寄主体... 本文介绍了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spp.的致病性、致病机理、与其他农药的相容性及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等内容。蜡蚧轮枝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寄主至少包括43种昆虫、3种螨类、2种线虫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一般通过穿透寄主体壁侵入寄主,但长孢蜡蚧菌L.longisporum通过体表寄生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和柑橘粉蚧Planococcus citri而致其死亡;蜡蚧轮枝菌分泌的降解酶和毒素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田间先后施用蜡蚧轮枝菌制剂和农药以及充分利用蜡蚧轮枝菌对植物的内寄生作用可能为蜡蚧轮枝菌与农药的协调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原生质体融合、诱变以及转基因是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的主要手段;最后,指出了蜡蚧轮枝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致病性 致病机理 兼容性 基因工程改良
下载PDF
辐射诱变筛选高生长速率的渐狭蜡蚧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段珂屹 刘安 +7 位作者 陈亮 武小芬 齐慧 张祺玲 王振 邓明 王克勤 刘素纯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31-440,共10页
本试验利用电子束及γ射线两种射线对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3166进行诱变处理,研究适于渐狭蜡蚧菌诱变选育的吸收剂量以及诱变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电子束及γ射线诱变渐狭蜡蚧菌的最适剂量均为200 Gy,渐狭蜡蚧菌... 本试验利用电子束及γ射线两种射线对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3166进行诱变处理,研究适于渐狭蜡蚧菌诱变选育的吸收剂量以及诱变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电子束及γ射线诱变渐狭蜡蚧菌的最适剂量均为200 Gy,渐狭蜡蚧菌的电子束辐射敏感性D10值为191 Gy、γ射线D10值为366 Gy;以产孢速率为指标筛选获得突变菌株8株,其中5株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速率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均为电子束诱变所得,产孢速率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0.45%、31.55%、23.66%、64.83%、68.77%;诱变菌株的胞外几丁质酶比活在培养5 d时达到峰值,诱变株Ⅱ111、Ⅱ164、Ⅱ181的几丁质酶比活分别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29.29%、54.45%、19.18%,其中Ⅱ164酶比活可达1707.41 U/mg prot;胞外蛋白酶比活在培养7 d时达到峰值,Ⅱ111、Ⅱ164、Ⅱ181的蛋白酶比活分别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17.98%、13.17%、16.50%,其中Ⅱ111酶比活达到30.71 U/mg prot,且渐狭蜡蚧菌诱变株生长速率与胞外酶比活有强相关性。本研究为渐狭蜡蚧菌后续的害虫防治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狭蜡蚧菌 辐射诱变 突变菌株 生物学特性 胞外酶比活
下载PDF
萧氏松茎象病原真菌的调查与鉴定
12
作者 吴跃开 刘童童 李继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48-152,169,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土壤人工诱集技术,共采集到萧氏松茎象的病原真菌12个菌种(菌株)。通过形态特征观测,结合rDNA ITS序列测定比对,5个菌株(ZR100、ZR168、ZR345、ZR349、YJ005)被鉴定为拟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pseudobassiana),1个菌株(...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土壤人工诱集技术,共采集到萧氏松茎象的病原真菌12个菌种(菌株)。通过形态特征观测,结合rDNA ITS序列测定比对,5个菌株(ZR100、ZR168、ZR345、ZR349、YJ005)被鉴定为拟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pseudobassiana),1个菌株(ZR225)被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bassiana),5个菌株(ZR208、YJ001、YJ002、YJ003、YJ004)被鉴定为绿僵菌(Metarhizium sp.),1个菌株(ZR093)被鉴定为轮枝菌(Lecanicillium sp.)。室内感染试验表明,5个拟球孢白僵菌菌株和1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萧氏松茎象成虫及幼虫均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其中拟球孢白僵菌菌株ZR100的致病速度及最终致病率明显更高,说明其致病性最强,可作为萧氏松茎象的首选生防菌种。该研究结果为萧氏松茎象的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病原真菌 拟球孢白僵菌 球孢白僵菌 绿僵菌 轮枝菌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和缨小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协同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郑珊珊 姜荣良 +2 位作者 田麟 林成辉 王联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87,共6页
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的寄生蜂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进行控制时(在一个世代内按每株放雌蜂3... 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的寄生蜂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进行控制时(在一个世代内按每株放雌蜂3头的密度释放缨小蜂,或按5×107孢子/mL施菌2次),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52.7%和50.9%,但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仍然高于1,表明单独使用寄生蜂缨小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不能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增长;缨小蜂和蜡蚧轮枝菌联合使用,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2.9%和90.8%,且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于1,表明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缨小蜂 蜡蚧轮枝菌 协同控制
下载PDF
三种侵染柑橘木虱的蜡蚧菌属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鹿连明 杜丹超 +3 位作者 胡秀荣 蒲占湑 黄振东 陈国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38-1744,共7页
菌株ZJLA08、ZJLP09和ZJLSP07为从柑橘木虱虫体中分离纯化的蜡蚧菌属真菌,经鉴定分别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及1个新种Lecanicillium sp.,均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为明确这3个菌... 菌株ZJLA08、ZJLP09和ZJLSP07为从柑橘木虱虫体中分离纯化的蜡蚧菌属真菌,经鉴定分别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及1个新种Lecanicillium sp.,均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为明确这3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温度、光照和紫外照射等条件对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30℃是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光照对菌株生长和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但适当的光照有利于菌株产孢,如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培养7 d后,菌株ZJLSP07、ZJLA08和ZJLP09的产孢量依次为6.72×108、6.13×108、10.38×108个·m L^(-1);紫外照射对3个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如紫外照射60 min对菌株ZJLSP07、ZJLA08和ZJLP09的产孢抑制率分别达38.32%、51.17%和32.41%,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1.43%、87.35%和78.14%;湿度高有利于菌株孢子的萌发,如在相对湿度为62%时,菌株ZJLSP07、ZJLA08和ZJLP09的孢子萌发率相比饱和湿度条件下分别下降了84.31%、86.21%和77.47%。在测试的3个菌株中,菌株ZJLP09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菌株,且其对高温、低湿和紫外照射等具有更强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蜡蚧菌 紫外照射 孢子萌发
下载PDF
卵寄生真菌刀孢蜡蚧菌对烟草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德鑫 许家来 +3 位作者 曹君正 武侠 林北森 孔凡玉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2年第4期65-69,共5页
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真菌对根结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卵寄生真菌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CGMCC5329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雌虫的寄生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该菌的生物菌剂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进行了... 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真菌对根结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卵寄生真菌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CGMCC5329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雌虫的寄生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该菌的生物菌剂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进行了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能寄生根结线虫的卵和雌虫。其中,培养5 d对卵寄生率为83.29%;培养15 d对卵块相对孵化抑制率为91.41%。刀孢蜡蚧菌菌剂在田间施用15 kg/667m2时,相对防效达80%以上,刀孢蜡蚧菌CGMCC5329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孢蜡蚧菌 根结线虫 寄生性 烟草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一株来自热带地区蜡蚧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召荣 张艳军 谢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研究从古巴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蜡蚧菌CHLB5,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该菌株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营养及有机氮和无机氮等营养均能利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菌丝生长以麦芽糖和蛋... 本研究从古巴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蜡蚧菌CHLB5,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该菌株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营养及有机氮和无机氮等营养均能利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菌丝生长以麦芽糖和蛋白胨的较快(速率分别为6.38和7.44 mm/d),以甘油和硫酸铵的较慢(分别为3.92和3.79 mm/d);分生孢子产生量以麦芽糖和蛋白胨较多(产孢量分别为6.98×1010和3.96×1010孢子/皿),以甘油和脲较少(产孢量分别为0.39×1010和1.76×1010孢子/皿)。菌株CHLB5在19~29℃能正常生长,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最适温度为27℃。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第8 d的致死率为86.9%,该菌株在害虫生防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烟粉虱 害虫生物防治
下载PDF
刀孢蜡蚧菌的鉴定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不同生活阶段的定殖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曹君正 武侠 林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04-2411,共8页
【目的】明确卵寄生真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刀孢蜡蚧菌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潜力。【方法】采用分离自山东青岛城阳丝瓜根结线虫的卵寄生真菌CGMCC5329,通过形态学特征观测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刀孢蜡蚧菌。显微观察刀孢... 【目的】明确卵寄生真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刀孢蜡蚧菌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潜力。【方法】采用分离自山东青岛城阳丝瓜根结线虫的卵寄生真菌CGMCC5329,通过形态学特征观测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刀孢蜡蚧菌。显微观察刀孢蜡蚧菌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不同生活阶段的定殖。【结果】刀孢蜡蚧菌能够寄生南方根结线虫生活史中的卵、2龄幼虫和雌虫,同时对卵块内卵孵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菌菌丝在卵表面形成侵染钉,卵壳皱缩凹陷,卵胚胎发育停止和内容物凝集,卵内长满菌丝,有时可见到菌丝上形成瓶梗细胞和分生孢子。第6天卵寄生率为85.76%;15 d卵块相对孵化抑制率为91.41%。被真菌寄生的2龄幼虫体表形成致密菌网,穿透体壁,体内长满菌丝,5 d后寄生率为79.23%。寄生的雌虫体壁形成致密菌网和侵染钉,体壁皱缩变形,有时内容物外渗。【结论】刀孢蜡蚧菌CGMCC5329不仅能寄生根结线虫生活史中定居态的雌虫和卵,还能寄生侵染态2龄幼虫。该菌是具有生物防治应用潜力的根结线虫寄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孢蜡蚧菌 南方根结线虫 ITS序列 系统发育 致病性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德亿 黄鹏 +1 位作者 姚锦爱 张艳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3-139,共7页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 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榕管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 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仅是榕管蓟马成虫的13.30%和27.94%。构建的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TDM模型均能通过Pearson χ2和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吻合,能够无偏地描述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均明显强于斯氏钝绥螨,5个不同浓度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T50均超出TDM模型估测范围,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侵染3 d后的LC50是同一侵染时间榕管蓟马成虫LC50的2.51×102~1.29×105倍。【结论】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毒力较强,而对斯氏钝绥螨的毒力较弱,榕管蓟马对供试菌株时间剂量互作效应的响应要远强于斯氏钝绥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榕管蓟马 斯氏钝绥螨 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 毒力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榕母管蓟马毒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鹏 余德亿 +1 位作者 姚锦爱 黄梦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与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毒力的相关性,为榕母管蓟马优质高效生防菌株的初步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蜡蚧轮枝菌V07、V16063、V3450和Vp28 4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其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毒力,通过... 【目的】探讨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与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毒力的相关性,为榕母管蓟马优质高效生防菌株的初步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蜡蚧轮枝菌V07、V16063、V3450和Vp28 4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其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毒力,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4株蜡蚧轮枝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异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很高,但V3450菌株生长速度最快,孢子GT50最短;V16063和Vp28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孢子GT50较短;V07菌株生长速度最慢,孢子GT50最长。榕母管蓟马成虫受供试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升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但不同菌剂中的变幅则明显不同,侵染致死效果依次为V3450>V16063>Vp28>V07,LT50依次为V3450<V16063<Vp28<V0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菌株生长速度和孢子GT50对累计校正死亡率和LT50的作用均达显著水平。【结论】在供试菌株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很高时,菌株生长速度和孢子GT50可作为评判蜡蚧轮枝菌对榕母管蓟马毒力大小的初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生物学特性 榕母管蓟马 成虫毒力
下载PDF
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及活性菌株的鉴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闵长莉 闵运江 +1 位作者 徐慧欣 汪学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8-973,共6页
从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根、茎、叶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真菌,并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组织块法分离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的内生真菌;采用琼脂块法与牛津杯法研究了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及分子生... 从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根、茎、叶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真菌,并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组织块法分离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的内生真菌;采用琼脂块法与牛津杯法研究了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表明,从霍山石斛组织内共分离得到的52株内生真菌中,根部数量最多,茎部次之,叶中最少;有5株内生真菌对指示菌株表现出拮抗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9.6%,其中菌株DH10对4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最强,其抑菌圈直径为23.73mm。根据菌株DH10的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最相似菌株为丝枝蜡蚧霉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综上所述,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内生真菌较丰富,在宿主中的数量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高活性菌株为蜡蚧菌属,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分离 丝枝蜡蚧霉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