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及活性菌株的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闵长莉 闵运江 +1 位作者 徐慧欣 汪学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8-973,共6页
从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根、茎、叶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真菌,并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组织块法分离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的内生真菌;采用琼脂块法与牛津杯法研究了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及分子生... 从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根、茎、叶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真菌,并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组织块法分离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的内生真菌;采用琼脂块法与牛津杯法研究了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表明,从霍山石斛组织内共分离得到的52株内生真菌中,根部数量最多,茎部次之,叶中最少;有5株内生真菌对指示菌株表现出拮抗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9.6%,其中菌株DH10对4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最强,其抑菌圈直径为23.73mm。根据菌株DH10的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最相似菌株为丝枝蜡蚧霉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综上所述,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内生真菌较丰富,在宿主中的数量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高活性菌株为蜡蚧菌属,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分离 丝枝蜡蚧霉菌
下载PDF
一株产红色素的丝枝蜡蚧霉新菌株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旋 曾桂萍 +2 位作者 陈万浩 韩燕峰 梁宗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3期91-94,共4页
为了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壤中稀有且重要的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用经典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从西藏采集的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蜡蚧霉GZUIFR.SP477菌株,其主要特征是:菌落白色,背面鲜红色;分生孢子梗上仅2-3... 为了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壤中稀有且重要的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用经典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从西藏采集的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蜡蚧霉GZUIFR.SP477菌株,其主要特征是:菌落白色,背面鲜红色;分生孢子梗上仅2-3个瓶梗着生,大多数瓶梗直接着生于菌丝上,单生、对生至轮生;瓶梗椭圆形至柱状,(5.5-10)μm×(1.5-1.8)μm;分生孢子卵圆至长椭圆形,(2.5-6.0)μm×(1.8-2.2)μm,呈短链。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鉴定,蜡蚧霉GZUIFR.SP477菌株为我国一新记录种,丝枝蜡蚧霉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 Zare&W.G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型真菌 丝状真菌 分类鉴定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土壤的蜡蚧菌的鉴定及对烟草粉斑螟的致病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叶鸣 郅军锐 +2 位作者 张鑫 邹晓 杨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10,共6页
【目的】蜡蚧菌Lecanicillium是自然界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为了获取更多的蜡蚧菌作为控虫真菌资源,对从森林中的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一株蜡蚧菌进行鉴定以及与其他几种病原真菌进行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的致病性对比。【方法... 【目的】蜡蚧菌Lecanicillium是自然界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为了获取更多的蜡蚧菌作为控虫真菌资源,对从森林中的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一株蜡蚧菌进行鉴定以及与其他几种病原真菌进行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的致病性对比。【方法】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对从贵州贵定松林下土壤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综合鉴定,采用浸虫法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进行致病性筛选。【结果】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真菌为丝枝蜡蚧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在测试菌株中,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inannulat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22%,64.92%和77.92%,表现出较好的致死效果。【结论】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好,可用作仓储内烟草粉斑螟的生物防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菌 丝枝蜡蚧菌 烟草粉斑螟 致病性 生物防治 虫生真菌
下载PDF
一株银耳污染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条件研究
4
作者 邱希斌 《食药用菌》 2018年第4期240-244,共5页
对生产中在银耳子实体表面发现的一种产红色色素的污染菌进行分离,经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分类鉴定为丝枝蜡蚧霉(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在pH为8.0、培养温度为28℃时,该菌的菌丝生长最快;其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及用量分别为8%乳糖和6... 对生产中在银耳子实体表面发现的一种产红色色素的污染菌进行分离,经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分类鉴定为丝枝蜡蚧霉(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在pH为8.0、培养温度为28℃时,该菌的菌丝生长最快;其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及用量分别为8%乳糖和6%酵母浸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污染菌 鉴定 丝枝蜡蚧霉 分子特性 生长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