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3D-CRT and VMAT Radiotherapy Plans for Left Breast Cancer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s Irradiation
1
作者 Houda Benmessaoud Hasnae Bouhia +4 位作者 Halima Ahmut Sanaa El Majjaoui Hanane El Kacemi Khalid Hassouni Tayeb Kebdani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23年第8期345-352,共15页
Introduction: Radiation therapy after breast surgery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treatment of early breast cancer. The goal of radiation therapy is to achieve the best possible coverage of the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 Introduction: Radiation therapy after breast surgery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treatment of early breast cancer. The goal of radiation therapy is to achieve the best possible coverage of the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while reducing the dose to organs at risk (OARs) which are normal tissues whose sensitivity to irradiation could cause damage that can lead to modification of the treatment plan. In the last decade, radiation oncologist started to use th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and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 for irradiating the breast,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dose distribution and target dose to the PTV and OAR.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2 external radiotherapy techniques (VMAT vs 3D) for patients with node-positive lef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randomly selected 10 cases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are all female, the average age was 45.4 years old, and the primary lesions are left breast. The ANOVA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subgroups, and the p value Results: 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 was used to analyze each evaluation dose of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 and organs at risk (OARs). Compared to 3DCRT plans, VMAT provided more uniform coverage to the breast and regional lymph nodes. The max point dose for tVMAT was lower on average (106.4% for VMAT versus 109% for 3DCRT). OAR sparing was improved with tVMAT, with a lower average V17Gy for the left lung (27.91% for VMAT versus 30.04% for 3DCRT, p and lower for V28Gy (13.75% for VMAT versus 22.34% for 3DCRT, p = 0.01). We also found a lower V35Gy for the heart on VMAT plan (p = 0.02). On the contrary, dose of contralateral breast was lower in 3DCRT than VMAT (0.59 Gy vs 3.65 Gy, p = 0.00). Conclusion: The both types of plans can meet the clinical dosimetry demands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r left breast cancer. The VMAT plan has a better conformity, but 3CDRT can provide a lower dose to the contralateral organs (breast and lung) to avoid the risk of secondary can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 3D-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left breast cancer Target Volumes Treatment Plan
下载PDF
Comparative Dosimetric Study for Treating Left Sided Breast Cancer Using Three Different Radiotherapy Techniques:Tangential Wedged Fields, Forward Planned Segmented Filed, and IP-IMRT
2
作者 Sherif Elzawawy Sabbah I. Hammou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15年第4期308-317,共10页
Background: Radiation therapy should not only be directed to improve the local control, which has a survival benefit, but also should be directed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which may develop in critical or... Background: Radiation therapy should not only be directed to improve the local control, which has a survival benefit, but also should be directed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which may develop in critical organs.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field-in-field (FiF) radiotherapy technique improves the dose homogeneity, decreases doses to lungs, heart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wedged technique. Purpose: compare the dosimetry for the left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 using three different radiotherapy techniques, tangential wedged fields (TW), segmented field (FiF) and inverse planning IMRT (IP-IMRT). Material and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have undergone left breast-conservative surgery and received a prescribed dose of 50 Gy/25 fractions. Results: The mean PTV receiving >105% (V105) dose was1.75% for IP-IMRT, 2.03% for FiF, and 4.82% for TW. The mean V95% was 92.1% for TW, 96% for FiF, and 95.1% for IP-IMRT;these differences regarding V105% and V95%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rough paired comparison between FiF vs TW and IP-IMRT vs TW,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iF and IP-IMRT. Better conformity and homogeneity indices for FiF and IMRT compared to TW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rgans at risk, left lung and heart have higher values of V5, V10, and V20 for IP-IMRT compared to TW and FiF;th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ower coronary artery regionV30 vules for IPIMRT compared to TW and FiF but no difference in the Dmean between IPIMRT and FIF. FiF and TW decrease the contralateral breast dose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IP IMRT. Conclusion: FiF technique is an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achieving a uniform dose throughout the whole breast resulting in improved coverage, sparing of organs at risk and reduction of acute and late toxi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breast cancer Dosimetric STUDY FIELD in FIELD RADIOTHERAPY
下载PDF
Long Term Follow-Up of Cardiotoxicity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 Case Report
3
作者 Jose Luis Siller-Nava Adrian Espejel-Guzman +3 位作者 Javier Serrano-Roman Aldo Cabello-Ganem Alexis D. Aparicio Ortiz Nilda Espinola-Zavalet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S 2023年第3期130-137,共8页
Background: Cardiac toxicity is currently defined as a symptomatic decrease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of more than 5% or an asymptomatic decrease of at least 10% to a value of under 50% in repeated ... Background: Cardiac toxicity is currently defined as a symptomatic decrease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of more than 5% or an asymptomatic decrease of at least 10% to a value of under 50% in repeated evaluations on convent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 (TTE), as well as a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 value Aims: To highlight using GLS rather than modified Simpson 2D-LVEF for the evaluation of long-term cardiotoxicity. Case Presentation: The case concerns a 73-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and anthracyclines-based therapy who presented symptoms of late cardiac toxicity related to the chemotherapeutic treatment. In the following years, the patient remained asymptomatic with a 2D-LVEF of 48%, dilation of the left atrium was found, and the reservoir phase strain was severely decreased. Conclusion: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chemotherapy is the TTE, which is performed prior to the start of treatment, during therapy, and in the follow-up. Myocardial deformation as a predictor of cardiotoxicity allow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ubclinical heart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TOXICITY breast cance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eart Failure
下载PDF
超声心肌做功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变
4
作者 贾玄慧 亢春苗 +2 位作者 沈亚梅 祝旭龙 朱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8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肌做功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肿瘤外科就诊的27例女性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查体的30名女性作为对照组。化疗前(T_(0))、化疗2... 目的探讨超声心肌做功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肿瘤外科就诊的27例女性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查体的30名女性作为对照组。化疗前(T_(0))、化疗2周期后(T_(1))、化疗4周期后(T_(2))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的二维超声参数、四维左室容积定量分析技术(4D-LVQ)参数、左室整体心肌应变(GLS)参数;分析心肌做功“牛眼图”。结果病例组T_(1)、T_(2)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T_(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_(2)的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做功效率(GWE)及GLS低于T_(0),整体无用功(GWW)大于T_(0)(P<0.05)。病例组T_(2)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做功指数(MWI-B、MWI-M、MWI-AP)和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做功效率(MWE-B、MWE-M、MWE-AP)低于T_(0)(P<0.05)。对照组与病例组T_(0)、T_(1)及T_(2)的MWI和MWE表现为自心底向心尖增大。结论无创心肌做功早于容积变化,心肌做功“牛眼图”可以评价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局部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肌做功 四维左室容积定量分析技术 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
下载PDF
基于内缘切线拉弧的VMAT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蒲琴 赵彪 +3 位作者 袁美芳 林玲 李静 杨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80-1485,共6页
目的:探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基于内缘切线拉弧的容积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与常规切线拉弧的VMAT的剂量学差异,挖掘VMAT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更大的获益,为乳腺癌保乳术后VMAT计划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数据... 目的:探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基于内缘切线拉弧的容积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与常规切线拉弧的VMAT的剂量学差异,挖掘VMAT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更大的获益,为乳腺癌保乳术后VMAT计划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选取3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为每位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切线拉弧(conventional tangential arc,CTA)和内缘切线拉弧(inner edge tangentialarc,IETA)两组VMAT计划。统计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机器跳数、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靶区适形性指数(CI)CTA组和IETA组分别为0.86±0.02和0.87±0.02(P<0.05),D_(98)、D_(50)、D_(2)、均匀性指数(HI)和机器跳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IETA组危及器官左肺V_(5)、V_(10)、V_(20)、V_(30)、V_(40)、D_(mean),右肺V_(5)、D_(mean),心脏V_(5)、V_(10)、V_(20)、D_(mean)均低于CTA组(P<0.05),其中左肺V_(5)和V_(20)CTA组和IETA组分别为37.18±7.18 vs 34.32±6.43、11.00±2.40 vs 9.65±2.17;右肺D_(mean)和心脏D_(mean)CTA组和IETA组分别为302.26±42.78 vs 273.50±26.62,479.30±60.08 vs 442.39±140.92,IETA组均低于CTA组;两组右侧乳腺D_(mean)相差甚微(P>0.05)。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IETA的VMAT靶区适形度明显提高,同时还显著降低了左肺、右肺、心脏和脊髓的受量。因此,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基于内缘切线拉弧VMAT可实现靶区和危及器官更大的获益,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缘切线 VMAT 左侧乳腺癌 保乳术后 剂量学
下载PDF
摆位误差对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玮 梅长文 +1 位作者 宫尚明 牛振洋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 使用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kV-CBCT)技术测量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乳癌术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每位患者前3次... 目的 使用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kV-CBCT)技术测量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乳癌术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每位患者前3次放射治疗前的kV-CBCT图像,分别与计划CT图像配准,由配准系统计算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胸背(Z)方向摆位误差。以第1次配准结果作为校正前的误差,以第2、3次配准结果作为校正后的误差,在治疗计划系统中按校正前、后误差大小平移计划中心点,计算校正前的计划(S-Plan)和校正后的计划(C-Plan)的剂量,并与治疗计划(T-Plan)进行比较,分析3者在计划靶区(PTV)、浅表区域、危及器官方面的剂量差异,以及计划的伽马通过率差异。结果 校正前摆位误差分别为(1.85±3.76) mm、(-1.80±3.25) mm、(-2.10±3.99) mm,校正后摆位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4±1.59) mm、(0.10±1.55) mm、(-0.01±1.47) mm。3组计划的PTV D_(98)、D_(95)、D_(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和浅表区域D_(me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患侧肺的V_(5)、V_(20)、V_(30)、D_(mean)、心脏的D_(mean)、V_(5)和脊髓D_(max)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的伽马通过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kV-CBCT测量并校正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摆位,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乳癌 放射治疗 千伏级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剂量分布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四种不同放疗计划心脏亚结构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菲菲 刘欣 +4 位作者 李威 仇好 吴先想 秦楠楠 段诗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65-1871,共7页
目的:分析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IMRT)、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t-VMAT)、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n-VMAT)四种治疗计划,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模式下,评估对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 目的:分析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IMRT)、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t-VMAT)、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n-VMAT)四种治疗计划,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模式下,评估对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作为危及器官时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5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的患者,将LV和LAD确定为危及器官,并为同一患者设计s-IMRT、hy-IMRT、t-VMAT、n-VMAT四种放疗计划,比较这四种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及临床实施效率。结果:4种计划均满足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临床要求。n-VMAT在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心脏的V_(40),LV的V_(10)、V_(30)、V_(40),LAD的D_(mean)、V_(30)、V_(40),左侧肺的V_(30)、V_(40)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VMAT和t-VMAT在心脏的V_(20)、V_(30),LV的D_(mean)、V_(20),LAD的V_(20),左侧肺的D_(mean)、V_(5)、V_(20)优于s-IMRT和hy-IM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RT和hy-IMRT在右侧肺的D_(mean)、右侧乳腺的D_(mean)、脊髓的D_(mean)优于t-VMAT和n-VM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的机器跳数最低,与s-IMRT、t-VMAT和n-VMAT相比分别降低了16.83%、22.31%、2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组计划均能满足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要求。n-VMAT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可以更好地保护LV、LAD和左侧肺,但治疗效率较低;t-VMAT在保护心脏方面最佳,在保护LV和左侧肺方面仅次于n-VMAT,更适合想要兼顾保护心脏、左侧肺和治疗效率的患者;s-IMRT和hy-IMRT在保护右侧肺、右侧乳腺和脊髓时更具优势;hy-IMRT机器跳数最低,更适合对右侧肺要求较高的患者。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剂量学 左心室 左前降支 调强放疗 非共面 切线弧
下载PDF
不同呼吸及配准方式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8
作者 苏小慧 吴何苟 +1 位作者 杨俊国 黄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呼吸方式和配准方式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放疗的74例患者,根据不同呼吸方式分为FB(D0组)、ABC(D1组)和C-RAD(D2... 目的:比较不同呼吸方式和配准方式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放疗的74例患者,根据不同呼吸方式分为FB(D0组)、ABC(D1组)和C-RAD(D2组),分别获取前6次及最后一次离线自动骨性配准和自动灰度配准下X轴、Y轴、Z轴及GX、GY、GZ的摆位误差,分别与D0、D1、D2组配准结果,取数据的绝对值,对比分析自动骨性配准下和自动灰度配准下六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3组患者自动骨性配准下比较X轴、Y轴、Z轴、G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轴、Y轴、Z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2与D0、D1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X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2与D1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自动灰度配准下的摆位误差比较,Y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Y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2与D0、D1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制定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计划时,应考虑患者的呼吸以及配准方式,以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保乳术 摆位误差 配准方式 呼吸方式
下载PDF
自主呼吸控制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放疗中对心脏及其亚结构的保护研究
9
作者 陈洪涛 陈伟思 +4 位作者 朴莹 郑芳 史亚滨 杨东 李子煌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7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控制(ABC)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放疗中对心脏及其亚结构的保护。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左侧乳腺癌放疗患者,分别在其ABC深吸气屏气(ABC-DIBH)CT和自由呼吸(FB)CT影像上行调强放疗...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控制(ABC)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放疗中对心脏及其亚结构的保护。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左侧乳腺癌放疗患者,分别在其ABC深吸气屏气(ABC-DIBH)CT和自由呼吸(FB)CT影像上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种状态下心脏以及心脏亚结构左心室(LV)、左心房(LA)、右心室(RV)、右心房(RA)、左主干(LMC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等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参数。结果:对比FB,ABC-DIBH状态下心脏的2%体积剂量(D2)、平均剂量(Dmean)、剂量覆盖的百分比体积(V30、V20、V10、V5)分别降低32.91%[绝对降低(1 279.11 cGy)]、36.12%(195.94 cGy)、58.95%(2.8%)、54.32%(3.58%)、50.14%(5.56%)、46.22%(9.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8、12.81、9.16、10.28、12.82、12.24,P<0.01)。心脏亚结构LV、LA、RV、RA、LMCA、LAD、LCX、RCA的Dmean分别降低37.64%(285.92 cGy)、15.38%(23.68 cGy)、34.12%(118.93 cGy)、9.72%(12.52 cGy)、22.17%(47.99 cGy)、31.81%(820.63 cGy)、16.51%(34.72 cGy)、14.86%(34.11 cGy),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50、3.71、6.20、8.65、3.18、10.92、4.26、6.71,P<0.01)。结论:ABC技术通过深吸气屏气扩大心脏与靶区之间的距离,极大程度降低了心脏及其亚结构所受剂量,可对心脏及其亚结构形成有效保护,能够消除呼吸运动造成的乳腺癌靶区位置的动态变化,避免靶区漏照、正常组织多照、剂量偏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运动管理 自主呼吸控制系统 左侧乳腺癌 心脏亚结构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BMI对乳腺癌放疗计划靶区外放边界的预判研究
10
作者 葛彦东 刘帆 +7 位作者 赵瑞敖 赵宇 李谭谭 万宝 张彦新 张伟 郇福奎 梁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046-2050,共5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中位移误差的影响,为乳腺癌放射治疗中计划靶区外放边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乳腺癌治疗的患者153例,利用CBCT获取摆位误差,并对数据进行挖掘,计算出两组因BM...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中位移误差的影响,为乳腺癌放射治疗中计划靶区外放边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乳腺癌治疗的患者153例,利用CBCT获取摆位误差,并对数据进行挖掘,计算出两组因BMI的不同而导致的误差和PTV外放的差别。结果:从左乳和右乳的摆位误差分析计算得出:在考虑BMI情况下,左乳在腹背Z方向的摆位误差随BMI的增大而略有增大。右乳在Rx方向的摆位误差随BMI的增大而增大。左乳中,腹背Z方向外扩边界随BMI增大而逐渐增大。右乳中,头脚Y方向外扩边界随BMI增大而增大。结论:医师可根据乳腺癌的左右位置和BMI的大小来判断Mptv的扩大或者缩小,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左右乳 BMI 外放边界 摆位误差
下载PDF
Catalyst光学体表监测在左侧乳腺癌ABC-DIBH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剑锋 钟鹤立 +4 位作者 张光伟 吴何苟 刘婷婷 高勇 李彬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 探讨在应用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技术的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放疗中,使用光学体表追踪技术监测屏气的有效性和体位的重复性效果,以保证患者在放疗中吸气方式一致和体位... 目的 探讨在应用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技术的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放疗中,使用光学体表追踪技术监测屏气的有效性和体位的重复性效果,以保证患者在放疗中吸气方式一致和体位不变,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性。方法 选取应用ABC技术放疗的23例左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Catalyst进行治疗中DIBH体位监测,以分次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为参考标准,分别记录二者误差数据,应用Pearson法和Bland-Altman法分别评估两组误差的相关性和两种系统的一致性。将光学体表监测值与CBCT配准误差值之间的差值定义为Catalyst体表监测精度。结果 Catalyst监测在左右(x轴)方向、头脚(y轴)方向和前后(z轴)方向误差分别为(0.08±1.04)、(1.44±2.15)、(0.45±1.69)mm,CBCT配准误差分别为(0.15±1.15)、(1.51±2.28)、(0.44±1.81)mm。x轴方向和z轴方向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0、0.77,呈强相关;y轴方向r值为0.82,呈极强相关。二者95%CI值在x、y与z轴方向分别为[-2.01,1.86]、[-2.69,2.57]、[-2.32,2.34] mm,Catalyst监测精度在x、y、z轴方向分别为(-0.08±0.99)、(-0.06±1.34)、(0.01±1.19)mm。结论 Catalyst可有效监测使用ABC进行治疗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屏气状态,能准确且实时监测患者位置,提高治疗精确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ST 光学体表追踪 主动呼吸控制 左侧乳腺癌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权 庄明 +6 位作者 曹阳 黄旭 贺云龙 王业伟 王春波 白彦灵 鄂明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4455-4458,共4页
目的:评价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放疗方式(3DCRT,IMRT,VMA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20例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所有靶区及危及器官均由同一高级放疗医师勾画,包括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及... 目的:评价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放疗方式(3DCRT,IMRT,VMA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20例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所有靶区及危及器官均由同一高级放疗医师勾画,包括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OAR),并由同一高级放疗物理师分别设计3DCRT、IMRT、VMAT三种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比较三种计划的计划靶区(PTV)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及适形度指数(CI),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最小剂量(Dmin);肺、心脏的V5,V10,V20,V30,V40,Dmax,Dmean及Dmin等。结果:3DCRT、IMRT、 VMAT三种放疗计划适形度指数(CI)分别为0.75±0.08、0.84±0.04和0.89±0.04(P<0.05),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11±0.12、0.11±0.08和0.10±0.09。VMAT与IMRT计划降低了危及器官高剂量区体积,但相应增加了低剂量区体积,尤其VMAT计划的心脏、患侧肺V5、V10明显增加(P<0.05)。结论:IMRT计划不仅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而且降低了心脏和肺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及平均剂量。因此,IMRT计划更适用于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乳腺癌 放射治疗 保乳手术 剂量学比较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三种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长春 张武哲 +2 位作者 伍方财 黄宝添 李东升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4993-4998,共6页
目的:从剂量学上比较三维适形(3DCRT)、适形调强(IMRT)和容积弧形动态调强(VMAT)3种放疗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优劣。方法:对10个病例统一标准勾画临床肿瘤靶区(CTV)、危及器官(OAR)、计划靶区(PTV)并做计划,比较3种技术... 目的:从剂量学上比较三维适形(3DCRT)、适形调强(IMRT)和容积弧形动态调强(VMAT)3种放疗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优劣。方法:对10个病例统一标准勾画临床肿瘤靶区(CTV)、危及器官(OAR)、计划靶区(PTV)并做计划,比较3种技术间参数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MR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覆盖均较3DCRT改善(p<0.05),而前两者间的PTV剂量覆盖、热点区域和不均匀指数(HI)均无显著差异(p>0.05)。IMRT和3DCRT的心、左肺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VMAT的心脏和左肺放射暴露明显高于其它2种技术(p<0.05)。结论: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IMRT较3DCRT和VMAT有明显剂量学优势。CTV位移界定对胸部靶区和危及器官放射暴露影响显著,需对其进行个体化定量与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放疗剂量 三维适形放疗 适形调强放疗 容积弧形动态调强放疗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参数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庆忠 李俊伟 刘月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4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肺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行左侧乳腺癌保乳术的20例患者,术后给予患者50Gy/25f放疗,同时给予适当能量电子线补量10Gy/5f,总剂... 目的研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肺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行左侧乳腺癌保乳术的20例患者,术后给予患者50Gy/25f放疗,同时给予适当能量电子线补量10Gy/5f,总剂量为60Gff30f。并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组放疗计划,分别为常规计划(CRT)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IMRT),两组放疗先后进行。比较两种计划在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结果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中的Prv为V107和V95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中的P1V为V110和V115时相比较,常规放疗高于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的均匀指数优于常规放疗的均匀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脏受量上,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V40、V30、V20、V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脏受量上,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V30、V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给予调强放疗明显优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可优化靶区分布、提高剂量的均匀性,降低患者心肺照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术 左侧乳腺癌 常规放疗 调强放疗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云 胡海芹 +1 位作者 王小平 丁生苟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0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估3种计划的PTV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结果6F-IMRT靶区剂量分布最优,其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最好,5F-IMRT其次,4F-IMRT最差。与4F-IMRT比较,5F-IMRT和6F-IMRT的PTV最大剂量以及高剂量所包含的体积显著降低。3种计划左肺照射剂量差异较小,均不超过5%;然而心脏照射剂量4F-IMRT最小,与5F-IMRT和6F-IMRT比较,心脏V5、V10、V20、V30以及V40分别降低了42.37%、17.65%、5.87%、5.72%、23.38%和42.85%、30.84%、16.31%、6.45%、24.6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放疗中,调强射野数的增加可以提高靶区PTV覆盖率、适形度和均匀性,但是也会增高左肺低剂量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右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也会明显增高,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放疗计划进行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左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里凯 张琴 +4 位作者 张雅莉 蒿艳蓉 杨苏萍 田晓芬 吴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左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的变化。方法接受IMRT的左乳腺癌患者18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心脏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左乳腺癌患者在IMRT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左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的变化。方法接受IMRT的左乳腺癌患者18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心脏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左乳腺癌患者在IMRT前后心脏二维超声检测值、二尖瓣口收缩期与舒张期最高流速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指标EF、FS高于治疗前,ESV则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左乳腺癌患者接受IMRT后部分心功能指标有改变。心脏彩超对左乳腺癌患者接受IMRT的心脏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等方面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乳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超声心动图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后序贯大分割放疗的心脏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奎玉 邓立勇 何君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3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化疗方案序贯大分割放疗对心脏损伤的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随机分A组(ECT)和B组(TEC)两种化疗方案,每组31例,完成化疗后予以大分割放疗,放疗剂量为:全乳... 目的观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化疗方案序贯大分割放疗对心脏损伤的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随机分A组(ECT)和B组(TEC)两种化疗方案,每组31例,完成化疗后予以大分割放疗,放疗剂量为:全乳4005 cGy/15f,瘤床补量1000 cGy/5f;6个月后进行心电图(ECG)、肌钙蛋白(cTNI)、脑利那肽(BNP)、心肌酶谱、心脏彩超(UCG)检查,比较两组心脏损伤情况。结果①A组ECG异常率为9.68%(3例),B组ECG异常率为32.2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②两组患者BNP值均在正常范围,但BNP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cTNI、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化、放疗后UCG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T化疗组较TEC化疗组后序贯大分割放疗具有降低心脏损伤的优势,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保乳术后 化疗方案 大分割放疗 心脏损伤
下载PDF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以表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慧 黄云超 +1 位作者 叶联华 杨凯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表阿霉素致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影响中的优势。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8例。均采用FEC方案化疗。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乳腺癌患者6个化疗周期进行观察,分别于化疗前1天及每周期化疗后第... 目的:探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表阿霉素致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影响中的优势。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8例。均采用FEC方案化疗。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乳腺癌患者6个化疗周期进行观察,分别于化疗前1天及每周期化疗后第5天行心电图、心肌酶学、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率成像检测。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表阿霉素累积量增加,于第4、5周期时心电图异常率增加,第6周期时,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期时出现心肌酶增高(P<0.05);第6周期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减低(P<0.05);应变率成像结果显示:随表阿霉素累积量的增加,于第4周期时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房缩期峰值应变率(SRa)减低(P<0.05),第5周期时SRe、SRa明显减低(P<0.01),第6周期时,出现下壁及前壁的SRs减低(P<0.05),后间隔、侧壁、前间隔及后壁的SRs明显减低(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随表阿霉素累计量的增加,心电图和应变率成像较早出现异常,而心肌酶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则较晚出现异常。应变率成像能够早期较精确的反映表阿霉素致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成像技术 表阿霉素 乳腺癌患者 左心功能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早期左心室功能改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卜智斌 洪丽杰 +1 位作者 康军红 童珊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4期320-322,337,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早期左心室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左侧乳腺癌保乳手术,行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32例,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常规参数:舒张末期测量左心...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早期左心室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左侧乳腺癌保乳手术,行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32例,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常规参数:舒张末期测量左心室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率(LVFS)、心输出量(CO)、心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3D-STI评价三维应变参数: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GCS),对比放疗前后的左心室整体功能。结果患者放疗前后LVIDd、IVST、LVPWT、LVMI、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疗后LVEF、LVFS值较放疗前明显降低(t=6.858、6.940,P<0.05)。患者放疗后的GAS、GRS、GLS及GCS较放疗前均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9、2.435、-2.209、-2.129,P<0.05)。结论3D-STI能在左乳癌患者保乳术后客观、定量评价辅助放疗早期左心室整体功能的改变,可提高患者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早期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 左侧乳腺癌 保乳术后辅助放疗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深吸气屏气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明华 王朵朵 +2 位作者 刘雅恬 高瀚 吴建峰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7期13-16,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采用DIBH技术行放射治疗的46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CBCT图像与定位CT图... 目的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采用DIBH技术行放射治疗的46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胸骨角水平横断面和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横断面肺轮廓的一致性。结果46例患者共进行552次CBCT扫描。其中,CBCT胸骨角水平横断面肺轮廓大于定位CT 432次(占78.26%),小于定位CT 120次(占21.74%),且120次中5次差异大于呼吸门控阈值(占0.91%);CBCT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横断面肺轮廓大于定位CT 428次(占77.54%),小于定位CT 124次(占22.46%),且124次中10次差异大于呼吸门控阈值(占1.81%)。结论采用基于CBCT的DIBH技术行左侧乳腺癌放射治疗时,治疗前CBCT肺轮廓多数大于定位CT,而在小于定位CT的治疗分次中,相差大于呼吸门控阈值的占比小于2%。因此,基于CBCT的DIBH技术对患者危及器官的保护准确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寻找适宜人群及建立呼吸训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吸气屏气 锥形束CT 左侧乳腺癌 危及器官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