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超声切面检查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新悦 叶红梅 +2 位作者 钟雪梅 何敏 张政权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614-619,共6页
目的分析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应用产前超声切面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孕前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的1300例孕产妇,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4.52岁(标准差8.71岁);孕周18~42周,平均孕周32.61周... 目的分析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应用产前超声切面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孕前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的1300例孕产妇,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4.52岁(标准差8.71岁);孕周18~42周,平均孕周32.61周(标准差9.82周);初产妇965例,经产妇335例;妊娠胎数1015例单胎,285例双胎;分娩结局,引产57例,顺产915例,剖宫产328例。均采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进行筛查,统计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单独筛查和联合筛查情况,并与新生儿心动图结果、引产后或新生儿死亡后解剖结果等妊娠终止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单独筛查和联合筛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妊娠终止后检出159例胎儿心脏畸形,四腔心切面单独筛查检出131例胎儿心脏畸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单独筛查检出124例胎儿心脏畸形,三血管切面单独筛查检出103例胎儿心脏畸形,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联合筛查检出156例胎儿心脏畸形。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单独筛查和联合筛查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筛查的漏诊率(1.89%)低于四腔心切面(17.61%)、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22.01%)、三血管切面(35.22%)(均P<0.05);联合筛查的灵敏度(98.11%)高于四腔心切面(82.39%)、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77.99%)、三血管切面(64.78%)(均P<0.05)。结论产前超声切面检查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提高临床诊断的检出率,且诊断符合率和灵敏度高,有效地减少漏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腔心切面 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 三血管切面 胎儿 心脏畸形 筛查 联合筛查
下载PDF
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锋 李力 胡丽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5期657-659,694,共4页
目的 探讨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2200例孕产妇。应用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对超声图进行分析。经超声... 目的 探讨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2200例孕产妇。应用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对超声图进行分析。经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CHD)或其他疾病类型均要进行产前诊断及尸检进行佐证。结果 经胎儿尸检或产后确诊,2200产妇中,共有42例确诊为CHD。心脏超声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对胎儿CHD诊断的特异度100%(42/42),灵敏度95.00%(2050/2158)。经超声诊断为永存左上腔患儿为7例、右位主动脉弓患儿为8例、主动脉弓离断患儿为5例、左心发育不良患儿为4例、法乐四联症患儿为4例、永存主动脉干患儿为3例、主动脉缩窄患儿为2例、单心室患儿为3例、大动脉转位患儿为1例、三尖瓣闭锁或发育不良患儿为2例、心内膜垫缺损患儿为1例、心脏反位患儿为1例、室间隔大缺损患儿为1例、房间隔大缺损患儿为1例、心脏普大患儿为2例;四腔心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右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对CHD的检出率低到高为:66.67%、73.81%、100.00%(P<0.05)。结论 心脏超声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对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结果较为准确,对CHD预防效果显著,畸形检出率高,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腔心切面 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 三血管切面 胎儿心脏畸形筛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与左室壁容积、左室腔容积及其比值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俊松 邓节喜 郭寿贵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壁容积(LVWV)、左室腔容积(LVCV)及其比值变化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46例、高血压病患者142例,分别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获取LVWV、LVCV、LVWV/LVCV比值及LVEF、A/E等超声检测参数,观察LVWV、LVCV...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壁容积(LVWV)、左室腔容积(LVCV)及其比值变化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46例、高血压病患者142例,分别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获取LVWV、LVCV、LVWV/LVCV比值及LVEF、A/E等超声检测参数,观察LVWV、LVCV、LVWV/LVCV比值与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VWV及LVWV/LVCV比值均明显增大(P<0.01),LVCV则仅在舒张并收缩功能障碍组有明显增大(P<0.01)。LVWV以存在有心功能障碍组增大明显(P<0.05);LVWV/LVCV比值以单纯舒张功能障碍组增大最为明显。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LVWV、LVCV、LVWV/LVCV比值与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功能状态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功能 左室壁容积 左室腔容积 比值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容积变化对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俊松 王苓 +4 位作者 邓节喜 李昌 饶日春 张蓉 郭寿贵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左室腔容积 (L VCV)等参数变化对左室射血分数 (L VEF)的影响。方法 :DCM组 4 2例 ,按 L VEF降低程度又分为 :轻度异常组 12例 ,LVEF4 4 .5± 2 .39;中度异常组 2 4例 ,L VEF32 .8± 3.80 ;重度异...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左室腔容积 (L VCV)等参数变化对左室射血分数 (L VEF)的影响。方法 :DCM组 4 2例 ,按 L VEF降低程度又分为 :轻度异常组 12例 ,LVEF4 4 .5± 2 .39;中度异常组 2 4例 ,L VEF32 .8± 3.80 ;重度异常组 6例 ,LVEF17± 3.2 8。用超声心动图及 Simpson法测定并算出 LVCV、L VEF等参数。结果 :4 2例 DCM患者与健康人比较 ,LVCV明显增加 (P<0 .0 1) ;而在 DCM组内不同 L VEF组间 ,LVCV在中、重度异常组比轻度异常组明显增高 (P<0 .0 1) ;重度异常组与中度异常组比较也有明显增高 (P<0 .0 1)。结论 :测定结果表明 LVCV越大对 LVEF负面影响越大。在康复心脏病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EF DCM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射血分数 重度 轻度 中度 左室容积 增高 异常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指导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春玲 陈阿娣 +1 位作者 田亮 秦阳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指导优化房室间期,对照组患者进行经验性程控...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指导优化房室间期,对照组患者进行经验性程控房室间期,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观察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峰减速时间(D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m)、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指数(LAVI)、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动脉瓣口速度时间积分(VTI)、脑钠肽前体水平(Pro-BN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A/E比值以及心脏每搏量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LVEF、VTI、6MWT以及Pro-BNP等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3,t=3.832,t=4.168,t=3.479;P<0.05),VP、LVEDD及NYHA grading等指标无明显差异(t=0.813,t=1.832,t=1.034,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R、CO两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8,t=3.132,P<0.05),其余SV、CI及A/E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创伤,且操作简便,可有效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功能 双腔起搏器 房室间期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不同房室间期对双腔起搏左室收缩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奉 许迪 +5 位作者 陆凤翔 陈莉 雍永宏 周蕾 张荣 廖铭扬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不同房室 (AV)间期对DDD双腔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探求最佳AV间期。方法  3 0例植入DDD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在DDD起搏方式下将AV间期程控为 10 0ms、13 0ms、15 0ms、170ms、2 0 0ms ,...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不同房室 (AV)间期对DDD双腔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探求最佳AV间期。方法  3 0例植入DDD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在DDD起搏方式下将AV间期程控为 10 0ms、13 0ms、15 0ms、170ms、2 0 0ms ,测定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六个部位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s)及从QTVI曲线上A波结束到S波开始的时间 (TA -S) ,并将Vs与二维法所测的心输出量 (CO )作相关分析。结果 QTVI所测定的二尖瓣环的Vs与CO呈正相关 (r =0 .62 ,P <0 .0 1)。不同的AV间期明显影响Vs的值 ,TA -S则随AV间期的延长而增大。以Vs为标准 ,DDD起搏方式下最佳AV间期为 ( 15 4± 2 4)ms ,相应的TA -S 的平均值为 ( 7.6±2 .3 )s- 2 。结论 DDD双腔起搏时房室 (AV)间期影响左室收缩功能。QTVI可用于选择DDD双腔起搏的最佳AV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评价 房室间期 双腔起搏 左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心腔大小及左心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阴海霞 周爱香 +3 位作者 陈伟 姚胜银 屈娟娟 刘爱玲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各心腔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评价封堵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01月—2012年0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患者共31例,分别在术前2 d、术后1 d及术后1、3、6个月...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各心腔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评价封堵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01月—2012年0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患者共31例,分别在术前2 d、术后1 d及术后1、3、6个月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观察右房横径(RAD1)、右房长径(RAD2)、右室前后径(RVD1)、右室横径(RVD2)、左房前后径(LAD1)、左房横径(LAD2)、左房长径(LAD3)、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1)、左室横径(LVD2)、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每搏量(SV)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术后1、3、6个月LAD1、LAD2、LAD3、LVD1及LVD2逐渐减小,EF%、FS%、SV逐渐减小,以术后1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为著;RAD1、RAD2、RVD1、RVD2无明显改变。结论封堵术作为一种简便、安全的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手术方法,不仅可以减轻传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风险,而且可以有效恢复心腔大小和改善左心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心腔 左心功能
下载PDF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病窦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寿妹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2期27-28,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病窦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植入单双起搏器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对象选自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病窦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患者入院的时间为2011年3月-2013年12月,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别植入单腔起搏器和... 目的:比较分析病窦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植入单双起搏器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对象选自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病窦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患者入院的时间为2011年3月-2013年12月,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别植入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单腔起搏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2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内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左室舒张末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窦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效果明显,更符合生理性起搏,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 阵发性心房颤动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延迟间期及VVI模式起搏时心功能的变化
9
作者 薛迪中 廖德宁 +6 位作者 王小涛 牛晓萍 陈金明 顾兴建 钱建英 陈懿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65-867,共3页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 (AVD)及 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 方法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 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 (AVD)及 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 方法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 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DDD起搏时不同 AVD及 VVI起搏时二尖瓣前向血流图 (E、A峰 ) ,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 (AFV)及速度时间积分 (AFVTI)、左心室收缩 /舒张末期内径 (L VESd/ L VEDd)、左室射血分数 (L VEF)、每搏输出量 (SV)、心排血量 (CO)等。预设心房起搏频率为 75次/ min,AVD自 90 ms以 30 m 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 0 ms,最后程控为 VVI模式。结果 :(1) DDD起搏时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随 AVD变化而变化 ,当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E、A峰 ,AFV,AFVTI达最大 ;当 AVD为 2 4 0 ms时 ,部分患者 E、A峰融合呈单峰 ;当以 VVI起搏时 ,E峰高低不等 ,A峰间断、不规则出现 ,AFV、AFVTI较 DDD起搏时明显减小。 (2 ) DDD起搏时心功能各参数随 AVD的递增而改善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CO达最大 [(6 .5 0± 1.5 4 ) L / m in],较 AVD为 90 ms [(5 . 83± 1. 6 1) L / min ]、 2 4 0 ms [(5 . 85± 1. 2 8) L / min ]时分别增加 11. 5 %、 11. 1% ,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 房室延迟间期 VVI模式起搏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人工起搏器植入
下载PDF
基于压力相平面推导的τ和K在评价离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作用
10
作者 欧颖 郑鸣之 +3 位作者 蒋建平 包家立 陈莹莹 沈岳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应用分析和比较基于压力相平面(PPP)推导的心室等容舒张期时间常数)(和室腔僵硬度常数(K)在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D大鼠心肌不同时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计算... 目的:应用分析和比较基于压力相平面(PPP)推导的心室等容舒张期时间常数)(和室腔僵硬度常数(K)在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D大鼠心肌不同时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计算出LVEDP、-(dp/dt)max、和K。同时,检测冠脉流出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并进行心肌电镜观察。结果:在再灌注过程中,在各缺血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K在各缺血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且,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更高,K更低(P<0.05)。除了缺血15min组,其余各组LDH含量在再灌注10min和20min时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缺血45min组和缺血60min组LDH含量在再灌注10min和20min时均高于缺血30min组(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结论:基于PPP推导的和K可以作为定量评价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还可以反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左心室舒张功能 压力相平面 心室等容舒张期时间常数 室腔僵硬度常数
下载PDF
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文森 杨为民 +2 位作者 彭慕立 李绍波 候全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5期787-788,共2页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接受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接受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左室腔(LVC)、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等级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R、LVC、LV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乐克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射血分数 心率 左室腔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下载PDF
超声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联合血浆脑钠肽检测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效果
12
作者 黄新 李国凡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4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用超声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K)联合血浆脑钠肽(BNP)检测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其肺静脉及二尖瓣舒张期多普勒血流频谱将其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 目的:研究用超声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K)联合血浆脑钠肽(BNP)检测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其肺静脉及二尖瓣舒张期多普勒血流频谱将其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A组)、舒张功能受损组(B组)和舒张功能假性正常组(C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采用超声CK测量舒张期前1/3各节段心内膜位移面积的百分比(1/3RFAC)及其偏差(1/3RFAC-sd),以评价三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同时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浆BNP的水平。结果:B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1/3RFAC均低于A组患者,其1/3RFAC-sd均高于A组患者,P<0.05。C组患者的1/3RFAC低于B组患者,其1/3RFAC-sd高于B组患者,P<0.05。C组患者血浆BNP的水平高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血浆BNP的水平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超声CK联合血浆BNP检测能有效地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彩色室壁运动技术 血浆脑钠肽 高血压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评价左心室心腔僵硬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明 张运 +7 位作者 张薇 钟敬泉 季晓平 安丰双 葛志明 张梅 卜培莉 黎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2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左心室心腔僵硬度的评价和超声心动图无创性估测左心室心腔僵硬度的新指标。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13例HCM患者的左心室容量曲线 ,同步采用心导管技术...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左心室心腔僵硬度的评价和超声心动图无创性估测左心室心腔僵硬度的新指标。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13例HCM患者的左心室容量曲线 ,同步采用心导管技术测定其左心室压力曲线 ,利用自行设计的软件描记左心室压力 容量环 ;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的时间和深度分布指标。结果 在所有HCM患者中均可得到满意的左心室压力 容量环 ;HCM患者左心室心腔僵硬度常数 (Kc )明显高于正常值 (0 .43± 0 .11对 0 .2 7) ;二尖瓣时间指标中的二尖瓣瓣下 3cm与瓣尖处R E间期的比值 (R E3/R E0 )、二尖瓣下 2cm与瓣下 1cm处R E间期的差值 [(R E2 ) -(R E1) ]、二尖瓣瓣下 3cm与瓣下 2cm处R A间期的差值 [(R A3) -(R A2 ) ]与Kc均明显相关 (r分别为 0 .61、0 .57、0 .58,P <0 .0 5)。结论 左心室压力 容量环计算机软件程序可自动描记左心室压力 容量曲线 ,为定量分析左心室舒张功能提供了新手段 ;二尖瓣血流频谱的时间指标R E3/R E0 、(R E2 ) -(R E1)、(R A3) -(R 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左心室 心腔僵硬度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导管插入术
原文传递
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颖 张小兵 +3 位作者 郑鸣之 包家立 陈莹莹 沈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前国内缺乏能够全面而简单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算法,从而提出一种新方法,通过采用MATLAB语言编写的程序来实现。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左心室内压P的变化,得到P-dP/dT环,并计算... 目前国内缺乏能够全面而简单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算法,从而提出一种新方法,通过采用MATLAB语言编写的程序来实现。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左心室内压P的变化,得到P-dP/dT环,并计算出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最大左心室舒张速率(-(dP/dt)max)、等容舒张期时间常数(τ)和室腔僵硬度常数(Kd)这四个重要指标。从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实验得到的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这种使用τ和Kd指标的方法对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是敏感而有效的,可以应用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左心室舒张功能 等容舒张期时间常数 室腔僵硬度常数
原文传递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艳芬 李玉珍 +4 位作者 段炼 纪淑姣 金琪 张莹莹 牛方卿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5期470-472,共3页
目的观察行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和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变化,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 目的观察行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和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变化,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在评估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行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9例,其中心房颤动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12例(AVB组),病窦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患者7例(SSS组),均植入VVI型起搏器。分别于VVI植入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心肌16节段LS、CS、RS。结果 SSS组VVI植入术后1、3、6个月LVEDV、LVESV、LVEF、LS、CS、R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VB组VVI植入术后1个月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F[(52.63±4.68)%]、CS[(-10.21±1.94)%]较术前[LVEF(46.09±5.92)%、CS(-9.40±1.88)%]增高(P<0.05),余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VB组LVEF[(52.45±4.78)%]、RS[(11.94±2.03)%]较术前[LVEF(46.09±5.92)%、RS(9.02±2.38)%]增加,LVEDV[(182.68±32.62)mL]、LVESV[(132.78±27.38)mL]较术前[LVEDV(225.32±32.60)mL、LVESV(182.43±28.30)mL]下降,LS[(-11.92±1.69)%]、CS[(-11.23±1.87)%]较术前[LS(-8.52±1.82)%、CS(-9.40±1.88)%]绝对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植入术后6个月,心房颤动并Ⅲ度AVB患者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SSS患者改善不明显;2D-STI可用于评估心房颤动并Ⅲ度AVB患者VVI植入术后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二维斑点追踪 左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儿童经胸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疗效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小梅 张宴 +3 位作者 潘广玉 刘海菊 李洪银 吴清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治疗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疗效。方法本组1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中位年龄4.0岁(0.5—7.6岁),其中男6例,女5例,药物治疗均无效,均植入心外膜左房左室永久... 目的探讨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治疗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疗效。方法本组1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中位年龄4.0岁(0.5—7.6岁),其中男6例,女5例,药物治疗均无效,均植入心外膜左房左室永久双腔起搏器。本组术前均为右室临时或永久起搏方式,3例存在心功能不全。经左侧第4肋间腋前线开胸,将心外膜起搏电极固定于左心耳及左室心外膜,于腹部左季肋下制作囊袋置入脉冲发生器,经皮下隧道连接起搏电极导线。术后随访心功能变化、起搏参数和功能、心电图参数。结果11例患儿均成功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左室起搏QRS问期较术前右室起搏QRS间期明显缩短[(140±24)ms7)S.(180±33)ms,t=8.8,P〈0.05]。3例右室或右房右室起搏方式存在心功能受损患儿,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起搏器随访2~1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逐渐恢复正常(65%±8%),与植入前左室射血分数(30%±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5)。其余8例患儿随访期间心脏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全部患儿随访显示起搏及感知功能良好。结论在因条件限制需植入心外膜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可选择左房左室心外膜起搏,以尽可能小的创伤、最大限度保护患儿的心脏功能.有效避免或逆转起搏器综合征.可作为植入心脏起搏器心外膜电极首选及常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双腔起搏器 左房左室心外膜电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