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Debates and Analysis of Legal Research Methods
1
作者 HU Yuhong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4年第3期281-297,共17页
Legal research methods refer to a general term for disciplined and systematic procedures, approaches, means, techniques, and models used by researchers to acquire novel and reliable legal knowledge. Several theoretica... Legal research methods refer to a general term for disciplined and systematic procedures, approaches, means, techniques, and models used by researchers to acquire novel and reliable legal knowledge. Several theoretical debates on the originality of legal research methods go on as follows: Is one legal research method superior to another? Do legal research methods aim for methodological independence? Are legal research methods objective or subjective? Influenced by scientism, positivism is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only reasonable research method, but since law is different from science, only using positivist research approaches is insufficient for solving legal problems. Strictly speaking, a method that is appropriate for the research subject is a reasonable method. As one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aw has similarities with other disciplines in terms of the scope of research;therefore, its research methods could be borrowed from other disciplines. However, law cannot ignor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own unique research methods while retaining its advantages. Legal research methods are supposed to be objective because they should follow scientific standards and have objective arguments, but inevitably, legal research would be subjective and full of value judgments since it means subjective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of researchers. Of course, the choice of values should preferably be made in the context of value-freeness to ensur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value-freeness and value judg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al research methods positivist analysis value analysis value-freeness value judgment
原文传递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egal English
2
作者 胡发富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9X期106-106,共1页
Legal English is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and the usage of law , combing personal study and usage of law, I summa-riz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egal English to help those who want to study and use Legal English to m... Legal English is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and the usage of law , combing personal study and usage of law, I summa-riz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egal English to help those who want to study and use Legal English to make some pro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英语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分组讨论 大学 法学专业
下载PDF
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思维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理
3
作者 谢秋凌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7期47-51,62,共6页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针对法治建设后备军的法科学生,有必要进行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思维的培养。这不同于意识形态的教育,本质上是法律方法的训练。文章首先分析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思维培养的内在逻辑,进而...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针对法治建设后备军的法科学生,有必要进行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思维的培养。这不同于意识形态的教育,本质上是法律方法的训练。文章首先分析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思维培养的内在逻辑,进而以法律适用为进路,在教学中通过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规范的选择、法律漏洞的填补、冲突利益的衡量,以教会法科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运用法治思维,依靠法律方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和行政执法之中,从而为践行弘扬核心价值观提供机会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法治思维 法律方法
下载PDF
论作为说理方式的法律解释
4
作者 宋旭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208,共15页
法律解释是给予和索取理由的规范实践。法律话语的意义是由其在法律实践中的推论角色决定的。因此,法律解释不应当仅仅被当作探求法律意义的启发式方法,更应当被看作为司法判决提供证成的说理方式。文义、历史、体系、客观目的、主观意... 法律解释是给予和索取理由的规范实践。法律话语的意义是由其在法律实践中的推论角色决定的。因此,法律解释不应当仅仅被当作探求法律意义的启发式方法,更应当被看作为司法判决提供证成的说理方式。文义、历史、体系、客观目的、主观意图等要素,与其将它们看作解释方法,不如看作支持或反对解释决定之正确性的解释理由。法律条文往往有多个意义选项,解释者需要选出其中的正确选项,将其作为适用于当前案件的个案规范。法律解释实质上是围绕解释决定的正确性,而对不同解释理由进行衡量的理性论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解释方法 解释理由 说理方式 释法说理
下载PDF
时间结构中的法学——《法学的知识谱系》阅读札记
5
作者 宋旭光 《法大法律评论》 2024年第1期188-202,共15页
法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或者说,法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立场和方法来研究法学,中国的法学应该向何处去,这些是《法学的知识谱系》一书关切的核心问题。为了回... 法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或者说,法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立场和方法来研究法学,中国的法学应该向何处去,这些是《法学的知识谱系》一书关切的核心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法学的知识谱系》在跨越三千年的思想史脉络中探求法学知识成长的“密码”。该研究显示,法学的知识是理论的,但它的指向是实践的;法学的理论是多元的,但却未必是混乱的;法学的成长时而中断,但时而又从“废墟”中再生。回到当代中国,面对思想市场的扭曲化和知识生产的无序化,这种方法论的研究和规训,对于推进法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大有神益,也是解决无序知识生产的一剂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的知识谱系》 法学知识 法教义学 法学方法 论题学法学
下载PDF
数字时代法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6
作者 张骐 《法大法律评论》 2024年第1期242-254,共13页
数字时代就是指当下数字技术弥漫社会与法律的时代。它并没有取代“现代”;现代化与现代性的任务或课题,需要我们继续解决。数字时代法学教育有六个观念方面的基本目标。第一,包括四层含义的人文性:以人为目的;与现代社会相一致的公民教... 数字时代就是指当下数字技术弥漫社会与法律的时代。它并没有取代“现代”;现代化与现代性的任务或课题,需要我们继续解决。数字时代法学教育有六个观念方面的基本目标。第一,包括四层含义的人文性:以人为目的;与现代社会相一致的公民教育;帮助学生获得人生的意义;对法律、法学与文明、文化关系的恰当认识。第二,包括三方面内容的批判性:多向度、反事实、复杂性。第三,包括四层含义的责任心: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能够回应社会关切;对法治的责任;对“房间里的大象”具有敏感性。第四,以自由的心灵为条件的创造性。第五,不受数量化和分隔性思维束缚的数字意识。第六,健全的法律思维。同时,数字时代法学教育有三个维度的更为具体的作业目标及结构化的能力目标。我们需要从法学院作业和教师个人教研两个方面实现前述目标。法学院教学方式需要在五个方面进行转变,并办好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教师个人一方面要坚守良知与增强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范、提高教研技艺,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法学教育 目标 示方法
下载PDF
推进新时代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
7
作者 李红英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中职业行为规范的确定性和成文化,使伦理道德知识化,具有可教性,通过内化,“内得于心”,知识有进一步道德化,形成职业伦理理念、价值和信仰。从教学目标而言,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法律职业伦理理念、思政元素...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中职业行为规范的确定性和成文化,使伦理道德知识化,具有可教性,通过内化,“内得于心”,知识有进一步道德化,形成职业伦理理念、价值和信仰。从教学目标而言,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法律职业伦理理念、思政元素3个层面的内容,从法律职业伦理主体出发,应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中的法律职业主体的伦理范畴为核心内容,以法治队伍中其他法律相关职业主体为外延来构架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和研究的内容。采用访谈法、案例教学法、现身说法法、模拟教学法与法律诊所法等教学方法,并使之相辅相成,真正落实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伦理教学 一课双责 德法兼修 访谈法
下载PDF
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成长与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吕玉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孕育和出场,二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三是新时代的法律论证研究。中国法律论证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具有不同的境遇和任务,亦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和发展重心。经过几十... 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孕育和出场,二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三是新时代的法律论证研究。中国法律论证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具有不同的境遇和任务,亦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和发展重心。经过几十年发展,法律论证在中国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独立研究课题,形成了诸多研究进路、研究论题和研究团队,并成为指引和引领法学理论和部门法研究的基础理论。同时,中国法律论证研究还面临如何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与现实语境,学习镜鉴域外法律论证理论,创建中国自主的法律论证理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法律方法 法律逻辑 法律修辞 法律人工智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法治政府治理的制度构建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全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5,共12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法治政府作为现代政府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府运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强政府的法治化建设。首先,在传统的治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法治政府作为现代政府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府运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强政府的法治化建设。首先,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下,政府的决策和服务往往依赖于人力资源,出现效率低下、监管不力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问题,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智慧型政府的目标。其次,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字法治政府治理有着三重技术困境。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可能导致政府决策中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政府的治理效果。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隐私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和伦理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三,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也可能对就业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第四,为了破解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法治政府治理的技术困境,需要相应的政策法律纾解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制定预防、应急和长期的政策治理策略,在放权和管制方面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转变,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数字法治政府 治理机制 技术困境 政策法律纾解方法
下载PDF
指向法治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越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学生法治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明晰学科法治教育的目标,在课堂中采用落实法治精神的策略,并且掌握一些创新的教...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学生法治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明晰学科法治教育的目标,在课堂中采用落实法治精神的策略,并且掌握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育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法学教育体系完善路径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妍 刘世杰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19-33,共15页
自近代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先后受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以苏为师”的外来冲击,本土法学知识体系受到极大冲击,完善新时代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势在必行。通过历史回溯,明晰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包括法学院校、学科、人才培养阶... 自近代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先后受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以苏为师”的外来冲击,本土法学知识体系受到极大冲击,完善新时代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势在必行。通过历史回溯,明晰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包括法学院校、学科、人才培养阶层的建构历程。在指导思想方面,通过新中国成立前的实用性、工具性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破旧立新思想和新时代以依法治国为导向的理论和政策基础进行分析,反思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待完善之处。最后,完善路径方面,在理论角度,培养我国法学教育体系认同感和学科之间良性互动等方面构筑我国自主法学教育体系;在实践方面,将“苏格拉底教学法”引入法学教育、补强教学中的案例种类、完善教学大纲与法考联动、发挥在法学教育中利用大数据的赋能促进作用,多措并举,促进新时代我国法学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文化认同 苏格拉底教学法 大数据赋能
下载PDF
公安院校《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公安院校以培养“德才兼备”人民警察为目标,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公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指引。当前,公安院校《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存在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区分不足、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有限、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未能全面反映... 公安院校以培养“德才兼备”人民警察为目标,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公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指引。当前,公安院校《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存在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区分不足、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有限、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未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等诸多现实困境。公安院校《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应针对不同专业,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院校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课程建设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下载PDF
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的演进脉络与趋势
13
作者 王婧贤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58-70,共13页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和结果,是法律秩序的存在形态。法律关系理论是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相适应,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演进经历了引介苏联法律关系理论、质疑与反思、发展与创新三个...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和结果,是法律秩序的存在形态。法律关系理论是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相适应,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演进经历了引介苏联法律关系理论、质疑与反思、发展与创新三个主要阶段。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主要对法律关系基本性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法律关系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对法律关系的理论认识。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视角从聚焦法律关系的阶级性转向重视法律关系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契合民主法治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从单一方法转向综合方法,即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转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概念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注重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相结合。研究重点从关注理论自洽到回应法治实践,体现了法律关系理论的实践转向。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研究呈现出自主型的趋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内容 马克思主义方法 自主型
下载PDF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潇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
高职院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入门性质的常识性法律知识传授。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兴趣不高的现状,案例教学法是突破障碍的一扇大门。案例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把握对案例的选取、编排和实施:案例的选取应当具备新颖性、难... 高职院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入门性质的常识性法律知识传授。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兴趣不高的现状,案例教学法是突破障碍的一扇大门。案例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把握对案例的选取、编排和实施:案例的选取应当具备新颖性、难易适中、贴合实际且引导学生价值观养成之类型;案例的编排应在课堂的整体布局、案例形式及组织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案例的实施应当增强学生的参与。要充分将案例教学法作为提高授课质量的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法律基础课程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条解构式案例研习法研究:以余金平交通肇事案为例
15
作者 林艺芳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25-239,共15页
刑事诉讼法条解构式案例研习法是在借鉴德国的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案例教学方法。以余金平交通肇事案为例,该教学方法可以分为选择问题、界定问题、涵摄问题和回答问题四个逻辑思维步骤,即选定案例涉及的核心问题,以现行... 刑事诉讼法条解构式案例研习法是在借鉴德国的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案例教学方法。以余金平交通肇事案为例,该教学方法可以分为选择问题、界定问题、涵摄问题和回答问题四个逻辑思维步骤,即选定案例涉及的核心问题,以现行立法规定为依据对问题进行解析,将立法规定与案例事实进行比较考量,从而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应注重教师作用的发挥和案例研习报告的写作,应鼓励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并与其他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教学 法条解构 刑事诉讼 余金平交通肇事案
下载PDF
国外案例教学法与中国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16
作者 王莹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本文通过梳理案例教学法的历史渊源、优势、中外案例教学法应用等内容,同时在借鉴国外案例教学法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我国新的发展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以期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案例教学法应用模式,从而对我国法学教育模式及法... 本文通过梳理案例教学法的历史渊源、优势、中外案例教学法应用等内容,同时在借鉴国外案例教学法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我国新的发展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以期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案例教学法应用模式,从而对我国法学教育模式及法律人才培养产生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法学教育 应用
下载PDF
高校民法学教育中案例研习方法的创新实践路径
17
作者 聂志海 李国强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23-130,共8页
我国高校民法学教育中,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并未从本质上改变既有的教师主导型的“经院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型”的学习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建构出一套区别并进步于传统民法学实践课程模式的创新型案例研习方法体系... 我国高校民法学教育中,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并未从本质上改变既有的教师主导型的“经院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型”的学习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建构出一套区别并进步于传统民法学实践课程模式的创新型案例研习方法体系,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鉴定式案例研习方法来提升学生对法律规范和事实的体系分析能力;第二阶段是以论辩式案例研习方法来提升学生围绕争点的对抗论证能力;第三阶段是以诊所式案例研习方法来提升学生对真实案例的实战处理能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研习方法 民法学教育 鉴定式 论辩式 诊所式
下载PDF
环境法典编纂中“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适用性及限度
18
作者 周一博 《江汉学术》 2024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在“总分结构”的结果导向下,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迎合了改善当前环境法自身体系性问题以及“适度化”环境法典的体系格局的迫切期待,从而形成了价值上的迷思。提取公因式作为从数学中援引的方法,必然受制于其数学逻辑,并继承其局限性。... 在“总分结构”的结果导向下,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迎合了改善当前环境法自身体系性问题以及“适度化”环境法典的体系格局的迫切期待,从而形成了价值上的迷思。提取公因式作为从数学中援引的方法,必然受制于其数学逻辑,并继承其局限性。提取公因式的功能本质是恒等变形,作为技术结果的公因式具有既定的正当性、天然的固定性、客观的独立性,无益于环境法典这一法律改革的目的。法律通过语句来表达规范意义,这决定了提取公因式的应用离不开对法律文本的分析。具有任意性、线性等特征的环境法律文本区别于具有独立意义的数理符号,同时环境法律文本中不完整法条、代词的使用以及非语言因素等语境也无法被纳入因式集合作为拟提取公因式的对象。通过分析这一技术的合目的性,最终得出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无法满足环境法典编纂的目的和价值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适度法典化 提取公因式 立法技术 法律文本
下载PDF
论民法典时代污染环境罪法益确定方法的新发展
19
作者 李文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92-102,共11页
当前主要从“刑法之内”或“刑法之外”确定污染环境罪的法益,但这两种法益确定方法本身不冲突且应当综合运用。以“刑法之外”的方法确定本罪法益需要借助法益理论、宪法、刑法外的部门法。民法典时代有必要将确定本罪法益所借助的部... 当前主要从“刑法之内”或“刑法之外”确定污染环境罪的法益,但这两种法益确定方法本身不冲突且应当综合运用。以“刑法之外”的方法确定本罪法益需要借助法益理论、宪法、刑法外的部门法。民法典时代有必要将确定本罪法益所借助的部门法范围扩张到民法典,需要以法秩序统一原理来筛选、确定本罪法益。借助民法典的规定,可以确定本罪是一种阻挡层法益构造,既保护个人法益也保护生态环境法益,且阻挡层法益是生态环境法益,背后层法益是个人法益。污染环境严重侵害生态环境法益即构成本罪,通过侵害生态环境法益进而严重侵害个人法益也构成本罪,但没有侵害生态环境法益即使严重侵害了个人法益也不能构成本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法益确定方法 阻挡层法益构造 民法典 民行刑共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审度
20
作者 毛斐均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4-88,109,共6页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既是大学生法治和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关键,又是立德树人和依法治校的逻辑必然,更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要求。法治中国已经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高校要从维护大学生个人权益、...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既是大学生法治和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关键,又是立德树人和依法治校的逻辑必然,更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要求。法治中国已经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高校要从维护大学生个人权益、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全面依法治国的视角,多维度认识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现实意义,把握当下大学生群体的法治认知、法治意识、法治情感、法治行为的总体现状,持续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紧紧围绕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元素和培育过程,不断提高大学生法治思想培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大学生 法治素养 培育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