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the Leg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Law 被引量:3
1
作者 OU Rong-rong,GONG Xuan-ji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120,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concept of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the thesis has introduced the features of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as against other types of entrepreneurship,as fo...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concept of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the thesis has introduced the features of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as against other types of entrepreneurship,as follows. Starting from a low base and multi-level perspective;conducting entrepreneurship in manifold industries,mainly in those labor-intensive enterprises;conspicuous mutual interaction and reversibility are embodied in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the strong driving force of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comes from their affection for hometown. The process of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namely returning rush,investing rush,and entrepreneurship rush,on which we give the analysis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social mobility,transform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main body of entrepreneurship,and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y field concerning entrepreneurship. More over,we have discussed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the leg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Firstly,it needs institutionalization,which is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the leg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secondly,it needs definite guiding ideology as the premise of constructing the leg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thirdly,it needs the precise orientation of target group as the key of constructing the leg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finally,appropriate support methods are the pivot of constructing the leg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returning-hom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home ENTREPRENEURSHIP Le
下载PDF
环境行政中法律解释的功能主义趋向:以政策支持为核心
2
作者 张忠民 袁明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4,F0002,共13页
环境利益复杂性伴随的利益认知难题与环境利益关联性伴随的价值选择难题,使得环境行政的法律解释凸显功能主义趋向。功能主义趋向并不意味着规范主义不受重视,而是需要摆脱单方面的文本思维或工具思维,将实践情景中的利益指向与价值选... 环境利益复杂性伴随的利益认知难题与环境利益关联性伴随的价值选择难题,使得环境行政的法律解释凸显功能主义趋向。功能主义趋向并不意味着规范主义不受重视,而是需要摆脱单方面的文本思维或工具思维,将实践情景中的利益指向与价值选择通过功能化转译,形成有所区别的解释尺度,并过渡到对行政行为要件的理解中。这无法局限于环境法律的内部探讨,需要在文义解释与历史解释设定合法性基础、目的解释与体系解释提供嵌入通道的基础上,依托具有强关联性的环境政策,通过信息补充与结果评价的路径合理引导法律解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 法律解释 功能主义 政策支持 利益认知
下载PDF
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的制度逻辑及实践展开
3
作者 陈胜强 刘晶晶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国家监察法治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同向发力,推动着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组织形式的层级化结构趋于合理、监... 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国家监察法治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同向发力,推动着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组织形式的层级化结构趋于合理、监督执法的职责内容渐至明晰、权限手段的运用日益规范、配套制度的供给不断充裕。在问题导向基层治理模式下,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的实施难题进一步化约为两大制度困境:正式制度与其实施机制的契合度偏差、基层探索的合法性根基不稳。新形势下,欲实现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制度困境之“超克”,需要强化配套制度供给以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需要创造性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高效的实施机制推动制度体系的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职能 基层治理 监察法治体系 配套制度 新时代“枫桥经验”
下载PDF
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困境与法律对策研究
4
作者 吴国平 《时代法学》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遗产管理人是《民法典》规定的新制度,民政部门作为兜底主体担任遗产管理人是我国法律制度上的一项创新。自《民法典》实施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做法与经验,但由于缺乏配套性、操作性、实施性的具体规定,导致... 遗产管理人是《民法典》规定的新制度,民政部门作为兜底主体担任遗产管理人是我国法律制度上的一项创新。自《民法典》实施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做法与经验,但由于缺乏配套性、操作性、实施性的具体规定,导致民政部门工作中产生许多困惑与问题,影响民政部门遗产管理职能的发挥与落地。应当通过制定立法解释,完善司法解释和相关规范性文件,从源头上解决裁判依据问题,进一步明确民政部门在遗产管理实务中独立的法律地位和诉讼主体地位,细化指定遗产管理人确认和启动程序在内的各项具体规则,制定遗产管理人工作操作指引,明确承担遗产管理职能的内设机构、职责、人员、编制和经费,并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使这一新制度能够落地落实,实现《民法典》的立法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管理 民政部门 法律地位 确认程序 操作规则 配套机制
下载PDF
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5
作者 梁春艳 佘艳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3-104,共12页
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检察机关基于其特殊的功能定位,既可以以原告身份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监督作为赔偿权利人的行政机关索赔;也可以以支持起诉的方式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发挥其他主体不具备的职能优势。当前,由于检察机... 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检察机关基于其特殊的功能定位,既可以以原告身份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监督作为赔偿权利人的行政机关索赔;也可以以支持起诉的方式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发挥其他主体不具备的职能优势。当前,由于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与法律监督的适用边界缺乏明确具体的规范依据,导致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面临角色困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一种新型行政执法方式。从协商行政理论出发,作为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只有在行政机关穷尽行政手段索赔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启动支持起诉程序;检察机关亦可适时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以诉讼方式对赔偿权利人依法履职进行监督。结合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现状,对检察机关依法履职的依据和路径进行细化考量,可以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检察机关 支持起诉 法律监督
下载PDF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6
作者 张钰洁 凌曦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8期46-48,60,共4页
大运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宏伟壮丽的运河工程之一,不仅令人惊叹于其工程规模,更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 大运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宏伟壮丽的运河工程之一,不仅令人惊叹于其工程规模,更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江苏省大运河非遗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文章深入探讨了其保护与发展现状,并进一步研究其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支持
下载PDF
《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背景下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研究
7
作者 刘潇耀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是我国粮食安全史上的首部法律,为粮食安全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法、懂法、用法,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细则,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是我国粮食安全史上的首部法律,为粮食安全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法、懂法、用法,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细则,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重点工作,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是涉粮部门的职责和使命。文章提出,要牢牢守住耕地命根子,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在抓实粮食面积、产量上下功夫,增强粮食供给能力;在抓好粮食储备方面出实策,强化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在强化宏观调控,搞活粮食流通上做文章,构建全国统一的粮食大市场;在粮食加工方面求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监督检查、规范市场方面出真招,营造有利于粮食安全保障的环境等六个方面建议,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保障能力 法治建设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的双重优化策略——以山东大学为例
8
作者 段君尚 赵振龙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53-59,90,共8页
传统的法学本科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对于中国理论的阐述仍需深化,应对国际形势的能力有待提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有限,交叉学科的建设路径仍需探索。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应当采取“核心+配... 传统的法学本科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对于中国理论的阐述仍需深化,应对国际形势的能力有待提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有限,交叉学科的建设路径仍需探索。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应当采取“核心+配套”的双重优化策略,方能实现改革效果的最大化。一方面,法学本科教育的优化应当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立足本土资源、培养涉外人才、完善实践教学、培育交叉学科。另一方面,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依托配套机制,重视招生质量、坚持就业导向、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外活动,以培养新一批卓越法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教育 本科教育 课程体系 配套机制
下载PDF
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赋能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从家庭赡养纠纷案件说起
9
作者 于佳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孝道行为规范历久弥新,以“托举”“矛盾”“迂回”“教化”四种作用方式实现与现代的联接;而司法实践中则主要采用“倡导”与“事实评价”两种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司法审判的融合。为充分发挥传统法律文化释法明...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孝道行为规范历久弥新,以“托举”“矛盾”“迂回”“教化”四种作用方式实现与现代的联接;而司法实践中则主要采用“倡导”与“事实评价”两种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司法审判的融合。为充分发挥传统法律文化释法明理、普法教育作用,需要明确行为规范之“意”,确定孝道规范内涵与外延;强化司法适用之“尺”,规范司法适用程序机制,提升司法专业性;拓宽法治宣传路径之“形”,开展法治宣传、建设家庭纠纷化解工作室。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深层次的司法服务,赋能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家庭赡养纠纷 依法治国
下载PDF
精神损害列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研究——以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75条第2款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世贵 方阳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2-181,共20页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实施后,“牛某某侵害未成年人案”成为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首例案件。自此对于该解释第175条第2款中“一般不予受理”的理解与适用出现了...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实施后,“牛某某侵害未成年人案”成为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首例案件。自此对于该解释第175条第2款中“一般不予受理”的理解与适用出现了诸多争议。对该条款的理解若仍然坚持完全禁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受理精神损害赔偿的传统立场,则无论在实体法层面还是程序法层面均已丧失正当性,而允许“例外情形”下援引该条款支持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既不违反“双重处罚”原则,也符合我国的立法精神和实践发展趋势。由于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并未对“例外情形”作出规定,因而应当从其他法律的规定中去探寻对“例外情形”的理解和适用。我国的相关法律和改革实践为未成年被害人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整体例外”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将未成年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列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应当从赔偿范围、赔偿数额、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以及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机衔接这四个方面加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未成年被害人 赔偿标准 支持起诉
下载PDF
行政权力清单法治化的法理基础与运行逻辑
11
作者 张抗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0-41,共12页
当前权力清单改革停滞在政策层面,过于依靠行政手段,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权自法出和信赖保护原则,迫切需要法治。尽管权力清单法治化尚未上升至法律层面,但已具备一定的法律依据,不仅有宪法及其修正案提供正当的法治理念基础,也是依法行政... 当前权力清单改革停滞在政策层面,过于依靠行政手段,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权自法出和信赖保护原则,迫切需要法治。尽管权力清单法治化尚未上升至法律层面,但已具备一定的法律依据,不仅有宪法及其修正案提供正当的法治理念基础,也是依法行政原则的重要体现,更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相契合。此外,政策设计下权力清单的弊端、法律进路设计的优越性、主观上权力清单内含的限权性以及客观上良好的行政环境,也使其法治化具备充分的现实条件。权力清单法治化的运行理当遵循法治逻辑,通过权力、责任、程序的法定化以达到保障人权的法治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清单 法治化 法律支持 现实依据 法治逻辑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镇银行支农偏离的法律治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正航 《云梦学刊》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村镇银行是乡村振兴重要金融支持主体。近年来部分村镇银行逐渐在服务对象、区域、业务等方面偏离支农目标定位。矫治支农偏离问题是实现村镇银行制度宗旨、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扶持的必然选择。造成村镇银行支农偏离的主要法律原因在于支... 村镇银行是乡村振兴重要金融支持主体。近年来部分村镇银行逐渐在服务对象、区域、业务等方面偏离支农目标定位。矫治支农偏离问题是实现村镇银行制度宗旨、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扶持的必然选择。造成村镇银行支农偏离的主要法律原因在于支农法律规制不完善。因此,我国应以经济性和社会性平衡理念为指导,强化村镇银行支农义务法律规制,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法律保障机制,完善激励法律机制,以有效治理村镇银行支农偏离问题,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镇银行 支农偏离 法律治理 共同富裕
下载PDF
论《民法典》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法定继承权——基于99份典型判决书展开
13
作者 孙浩天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6-107,共12页
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法定继承权的立法,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社会化扶养压力骤增的现实情况。《民法典》相关规范承袭此前部门立法实践。当前司法裁判面临既有规范解释和规范空白补充的双重困境。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法定继承权... 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法定继承权的立法,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社会化扶养压力骤增的现实情况。《民法典》相关规范承袭此前部门立法实践。当前司法裁判面临既有规范解释和规范空白补充的双重困境。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法定继承权的法理基础,是功能主义思想、平等原则和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多重构造。该类继承权应以《民法典》第1127条为请求权基础,需要在姻亲关系存续期间形成扶养关系。扶养关系作为社会事实上的身份关系,在形成后不因姻亲关系解除而解除。扶养关系的认定应当同时满足行为要件与时间要件,需要根据案情酌情判断。抚养教育与扶养的内涵不应等同视之。法定继承权的消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允许通过诉讼或协议等方式自主决策。当事人存在拒绝扶养等行为的,应推定为意图解除扶养关系,消灭法定继承权。继父母子女间法定继承权的消灭,并不消灭其他情形下的法定扶养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父母 继子女 法定继承 扶养关系
下载PDF
《民法典》必留份适用范围和资格精确化的体系进路
14
作者 王彦智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75-84,共10页
《民法典》第1159条第2分句将必留份制度扩张至法定继承和民事执行法,同时《民法典》第1131条遗产酌给请求权降低了《继承法》第14条的实质标准,在法定继承范围内,必留份制度扩张的法律效果是引起了法典体系的不协调,实际上架空了第113... 《民法典》第1159条第2分句将必留份制度扩张至法定继承和民事执行法,同时《民法典》第1131条遗产酌给请求权降低了《继承法》第14条的实质标准,在法定继承范围内,必留份制度扩张的法律效果是引起了法典体系的不协调,实际上架空了第1131条。因此,有必要放弃第1159条第2分句,让遗产酌给请求权只适用于法定继承,让必留份制度回归遗嘱继承、遗赠领域,在遗产处理时将必留份制度中“必要的遗产”与《民事诉讼法》第251条之“生活必需品”作统一解释。为防止必留份制度重新被改造成特留份制度,应建立《民法典》第1141条必留份制度与婚姻家庭法上法定扶养义务的体系关联,必留份权利人的资格应结合法定扶养义务进行次序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留份 特留份 遗产酌给请求权 扶养义务 体系关联
下载PDF
新常态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撑与法律保障分析
15
作者 王栋 田莉 +1 位作者 吕雪阳 高海旭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11期23-25,共3页
在新常态发展模式下,创新驱动决定着我国科技成果转换的效率,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改革、优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然而,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科技转化率较低,不符合新常态的发展模式,科技成果并没有发挥出经... 在新常态发展模式下,创新驱动决定着我国科技成果转换的效率,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改革、优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然而,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科技转化率较低,不符合新常态的发展模式,科技成果并没有发挥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因此对新常态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支撑 法律保障
下载PDF
府际关系视角下我国政府对口支援政策的法律制度构建
16
作者 张翠梅 陈佳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6-75,共10页
我国政府对口支援政策作为减轻国家治理负荷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思想动员机制、外部压力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已然成为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政策设计。然而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对口支援政策也暴露出专门立法缺失、相关立法亟待调... 我国政府对口支援政策作为减轻国家治理负荷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思想动员机制、外部压力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已然成为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政策设计。然而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对口支援政策也暴露出专门立法缺失、相关立法亟待调整及实施体系尚待健全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宪法、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依据出发梳理其立法现状,并从专门立法构想、相关立法修订和保障机制完善三个方面为对口支援政策的法律制度构建提出可行性建议,将对口支援政策由“政治任务”上升为“法律义务”,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支援方政府和受援方政府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支援政策 府际关系 法律制度构建
下载PDF
电子发票犯罪问题分析及侦防对策
17
作者 张郁 樊丽瑛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2-48,共7页
我国在向“以数治税”时期迈进中,电子发票犯罪随着全电发票的推广而出现,2020年我国电子发票犯罪出现并逐渐猖獗。电子发票犯罪对税收管理体系、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国家税基危害极大,我国在税制改革和优化金税系统的基础上坚持对电子... 我国在向“以数治税”时期迈进中,电子发票犯罪随着全电发票的推广而出现,2020年我国电子发票犯罪出现并逐渐猖獗。电子发票犯罪对税收管理体系、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国家税基危害极大,我国在税制改革和优化金税系统的基础上坚持对电子发票犯罪“零容忍”的打击态度。电子发票犯罪因其配置高级化、人员专业化、方式暴力化的特征,在侦查和防治工作中存在犯罪预防难、线索收集难、侦查取证难、定罪量刑难的问题,可从填平税制缺陷、优化信息平台、建设侦防队伍、填补法律漏洞等四个方面提出侦防对策,以期降低电子发票犯罪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虚开 税制缺陷 预警模型 支持向量机算法 法律漏洞
下载PDF
我国地热资源管理现状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宫昊 罗佐县 +4 位作者 梁海军 李瑞霞 王惠民 谷雪曦 胡甲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99,共6页
近年来我国地热产业发展迅速,地热直接利用量位居世界第一。地热产业正面临发展机遇,"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民心工程的推进、"雄安新区"的设立、地热"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将助力地热产业规模化发展。为保障地热产业有序发展,我国已出... 近年来我国地热产业发展迅速,地热直接利用量位居世界第一。地热产业正面临发展机遇,"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民心工程的推进、"雄安新区"的设立、地热"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将助力地热产业规模化发展。为保障地热产业有序发展,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扶持政策,初步构建了产业服务体系。但总体来看,仍存在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税费政策缺乏针对性、相关扶持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未来应出台全国性的地热资源管理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投融资体制,从而促进我国地热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法律属性 扶持政策 服务体系 政策优化
下载PDF
从516 份司法裁判文书看残疾人权益保障及其完善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树坤 徐艳霞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20-27,共8页
通过梳理涉残疾人案件的司法裁判文书,可以发现残疾人通过司法诉讼寻求权益保护的整体概貌。面对残疾人包括健康权、生存权、公民权、政治权等权益诉求,涉及自然人、法人等多元侵权主体以及司法过程中支持性服务供给、经济成本耗费、裁... 通过梳理涉残疾人案件的司法裁判文书,可以发现残疾人通过司法诉讼寻求权益保护的整体概貌。面对残疾人包括健康权、生存权、公民权、政治权等权益诉求,涉及自然人、法人等多元侵权主体以及司法过程中支持性服务供给、经济成本耗费、裁判结果与预期等诸多问题,必须增强残疾人权利意识与维权能力,多角度、多渠道保护重点权利和规制侵权主体,构建立体的权利救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司法 权益 多元救济
下载PDF
农民工返乡创业法律支持体系构建的路径——基于经济法的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欧蓉蓉 龚暄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494-13498,共5页
在综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其他创业类型的区别:起点低,多层次创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多种行业创业;在群体特征上体现出明显的双向互动和可逆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对家乡的感情。... 在综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其他创业类型的区别:起点低,多层次创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多种行业创业;在群体特征上体现出明显的双向互动和可逆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对家乡的感情。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分为"回归潮""投资创业潮""创业潮"3个阶段,并从社会流动意义上的发展、创业孵化主体的渐变和创业行业范围的拓展3个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3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探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法律支持体的构建路径:一是制度化需求:农民工返乡创业法律支持体系构建的依据;二是明确的指导思想:农民工返乡创业法律支持体系构建的前提;三是准确的目标群体定位:农民工返乡创业法律支持体系构建的关键;四是合适的支持路径:农民工返乡创业法律支持体系构建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法律支持 经济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