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东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素积累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丁访军 潘忠松 +2 位作者 吴鹏 崔迎春 周凤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61-1768,共8页
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碳素含量、碳密度及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碳素含量表现为乔木层(418.58 g/kg)>灌木层(387.26 g/kg)>草本层(382.80 g/kg)>枯落物层(378.11 g/kg)>土... 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碳素含量、碳密度及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碳素含量表现为乔木层(418.58 g/kg)>灌木层(387.26 g/kg)>草本层(382.80 g/kg)>枯落物层(378.11 g/kg)>土壤层(31.48 g/kg),差异极显著(P﹤0.01),乔木不同器官表现为干>根>叶>枝,差异不显著(P>0.05),灌、草层均表现为地上>地下,土壤碳素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34.68 t/hm2,表现为土壤层(170.00 t/hm2)>乔木层(57.02 t/hm2)>枯枝落叶层(5.48 t/hm2)>灌木层(1.81 t/hm2)>草本层(0.37 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72.44%、24.30%、2.34%、0.77%和0.16%;植被层碳密度为58.79 t/hm2,占了生态系统碳密度的25.09%;乔木层各器官以树干的碳密度最高,占了乔木层碳密度52.43%;灌木层、草本层地上部分碳密度分别是地下部分的2.85倍1.64倍;土壤表层(0—20 cm)碳密度为70.40 t/hm2,显著高于其它各层(P﹤0.001),占了土壤(0—80 cm)碳密度的41.41%,有很强的表聚性,因此,防止地表的水土流失,可有效保持土壤对碳的吸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素含量 碳密度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雷公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