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后囊膜切开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吕福 佘相均 +5 位作者 赵士鑫 毛剑波 洪明胜 蒋璐 董玉桂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6-349,共4页
背景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高,其主流治疗方法是后囊膜切开术,但是目前缺乏对PCO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评估PCO患者行Nd∶YAG激... 背景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高,其主流治疗方法是后囊膜切开术,但是目前缺乏对PCO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评估PCO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的视力及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方法 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12年9-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拟行Nd∶YAG激光治疗的PCO患者200例250眼,术前所有患者按视力损害的程度不同分为无或者轻度视力损伤(1级)、中度视力损伤(2级)、重度视力损伤(3级)和盲(4级),并由同一位眼科医师对纳入的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视力和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问卷-25(NEI-VFQ-25)调查问卷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3周检测并分析患者的单眼和双眼视力,采用NEI-VFQ-25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的各项条目分别计为0~4分,评价结果为调查问卷的累积分数.结果 所有患者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前双眼视力(LogMAR)及NEI-VFQ-25评分分别为0.47&#177;0.44和59.1&#177;13.0,术后3周分别为0.30&#177;0.30和72.1&#177;15.9,患者术后的双眼视力和NEI-VFQ-25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8、22.01,P<0.05).PCO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3周NEI-VFQ-25调查问卷中12类视觉生活质量相关的项目,如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眼痛、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驾驶、色彩视觉和周边视野等方面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各级视力损害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在NEI-VFQ-25调查问卷评分均有明显改善(t=21.20、8.39、3.18,P<0.05). 结论 PCO患者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视力联合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评分是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囊膜 手术 激光疗法 固态激光 治疗 前瞻性研究 问卷调查 生活质量 视觉 后囊膜混浊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与正常晶体上皮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燕 刘新平 +6 位作者 药立波 周健 王吉村 柴玉波 胡丹 苏景宽 惠延年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 :筛选老年性白内障与正常晶体上皮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 :利用改良消减杂交法获得差异cDNA ,利用PCR法扩增其中大片段差异cDNA ,将其克隆入质粒载体 ,通过反向点杂交排除假阳性克隆后 ,阳性克隆测序与Gen 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 目的 :筛选老年性白内障与正常晶体上皮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 :利用改良消减杂交法获得差异cDNA ,利用PCR法扩增其中大片段差异cDNA ,将其克隆入质粒载体 ,通过反向点杂交排除假阳性克隆后 ,阳性克隆测序与Gen 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 ,新序列进行计算机分析 .结果 :在文库中随机挑选约 6 0 0个克隆酶切鉴定 ,获得≥ 75 0bp片段4 0 0个 .经反向点杂交 ,排除假阳性克隆后 ,共得到阳性克隆15 0个 ;测序的 5 0个片段中 ,有 30个已知基因 (包括 2 0个功能已知基因、10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基因 ) ,3个新序列 .新序列中有一个的氨基酸序列与假想的锌指蛋白有 4 5 %同源性 ,可能参与细胞生长调控与代谢 .结论 :改良消减杂交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老年性白内障差异表达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减杂交法 园翳内障 晶体/细胞学 上皮细胞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丹丹 郑宇曦 +1 位作者 俞晓宇 赵云娥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1397-1400,共4页
目的研究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直径、面积及IOL偏心量、倾斜角的改变。方法选择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2例(90眼,眼轴〉27mm)为超高度近视组,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55例(90眼,22mm... 目的研究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直径、面积及IOL偏心量、倾斜角的改变。方法选择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2例(90眼,眼轴〉27mm)为超高度近视组,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55例(90眼,22mm≤眼轴≤24mm)为正常眼轴组,均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后1~3、3~6和6~12个月时(每个阶段均30眼)散瞳后拍摄眼前节彩照,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采集Scheimpflug图像,通过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前囊口直径、面积及IOL的偏心量、倾斜角和术后房水深度(PAD)。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前囊口形态和IOL稳定性。结果 (1)与正常眼轴组比较,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3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t=3.544、2.380,P〈0.01或0.05);术后3~6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晶状体前囊口面积缩小、平均直径缩短(t=3.390、2.107、-2.186、-2.009,P〈0.01或0.05);术后6~12个月PAD变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高度近视组患者前囊口面积进一步缩小、水平径及平均直径缩短,IOL倾斜角变化减小(t=-2.652、-2.989、-2.628、0.463,P〈0.01或0.05)。(2)术后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正常眼轴组前囊口形态及IOL稳定性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IOL倾斜角较术后1~3及3~6个月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前囊口更容易发生收缩,且水平方向收缩程度更加明显,容易引起IOL倾斜角及PAD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 晶体囊
下载PDF
Wnt3a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和胶原凝胶收缩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包秀丽 刘婷婷 +1 位作者 王艳艳 李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7-601,共5页
背景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异常沉积和收缩是PCO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Wnt3a蛋白参与机体组织上皮细胞ECM的产生和纤维化过程,但Wnt3a对晶状体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伴行的ECM的产生和收缩的影响尚... 背景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异常沉积和收缩是PCO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Wnt3a蛋白参与机体组织上皮细胞ECM的产生和纤维化过程,但Wnt3a对晶状体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伴行的ECM的产生和收缩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Wnt3a对体外培养的人LECsECM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介导胶原凝胶收缩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Writ3acDNA表达载体瞬时转染人LECs系SRAOI/04细胞作为Wnt3a转染组,对照组转染pcDNA3-HA表达载体。细胞转染后48h,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Wnt3a、ECM主要成分I型胶原纤维(Col-I),Ⅳ型胶原纤维(C01.IV)和整合素B1(integrinp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细胞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在胞中的表达和分布。将SRAOI/04细胞与I型胶原凝胶混合,观察胶原收缩情况。结果Wnt3a转染48h,SRAOI/04细胞内Writ3a蛋白相对表达量(相对灰度值)明显升高,对照组细胞和Wnt3a转染组细胞中Wnt3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90±0.066和0.703±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2,P〈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Wnt3a转染组SRAOI/04细胞中的Col-I和integrin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7±0.021和0.875±0.0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70±0.020和0.580±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00、8.156,均P〈0.01),Wnt3a转染组Col—IV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30±O.020,高于对照组的0.383±0.0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14,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对照组细胞中F-actin和α-SMA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而Wnt3a转染组细胞中F-aetin和α-SMA蛋白表达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围,阳性染色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Col-I凝胶收缩试验结果显示,细胞与Col-I胶原凝胶混合后24h凝胶收缩面积比率明显低于混合后8h(64.1%±2.3%与98.9%±1.0%),Wnt3a转染组凝胶收缩面积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4.1%±2.3%与93.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Wnt3a过表达可诱导SRA01/04细胞ECM合成和细胞骨架重建,促进细胞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晶状体上皮细胞 晶状体囊/细胞学 细胞外基质 后囊膜混浊 Wnt信号通路 转染
下载PDF
折叠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固定悬挂术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苗云坤 马嘉 +3 位作者 袁援生 杨明 吕露 朱洪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43-2246,共4页
目的:观察后房型三体折叠式丙烯酸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经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并巩膜隧道无缝线固定悬挂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后房型三体折叠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经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并巩膜隧道无缝线固定悬挂术的临床效果。对视力、超声生... 目的:观察后房型三体折叠式丙烯酸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经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并巩膜隧道无缝线固定悬挂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后房型三体折叠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经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并巩膜隧道无缝线固定悬挂术的临床效果。对视力、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显示的晶状体位置、眼内反应等参数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随访3~12(平均6.5)mo,术后矫正视力:1.0~1.5者8眼(33.3%),0.5~0.9者13眼(54.2%),0.1~0.4者3眼(12.5%),手术后裸眼及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UBM显示人工晶状体体部平面与角膜内皮间距,和睫状突平面与角膜内皮间距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者位置相似,术后未出现明显睫状体脱离、锯齿缘离断或虹膜根部形态异常等。24例人工晶状体悬挂植入术均手术顺利,无严重眼内感染或炎症等,未出现睫状体脱离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少数出现短暂眼内压增高。结论:选择3.0~6.0mm透明角膜切口行后房型三体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巩膜隧道无缝线固定悬挂术,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弥补手术失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白内障,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等疾病,提高视力的安全有效方法,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破裂 晶状体脱位 折叠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悬挂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白内障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瑶 赵宁 +3 位作者 王绵 董白霞 魏树瑾 吴国群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8-111,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并发白内障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及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采用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和观察晶状体的变化。采用末...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并发白内障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及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采用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和观察晶状体的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dUTP缺口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标记凋亡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 LECs),测定凋亡百分率;测定血浆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结果 TUNEL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 LECs中有凋亡阳性细胞,糖尿病性白内障组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其LECs凋亡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且随时间的推移、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凋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罗格列酮治疗组凋亡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降低血糖的机制不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白内障 晶体/细胞学
下载PDF
反义bcl-2寡核苷酸对半乳糖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cl-2蛋白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7
作者 葛正龙 范芳 +2 位作者 李长福 李海祥 曾小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探讨反义bcl-2寡核苷酸(bcl-2 ASODN)对半乳糖诱导的兔晶状体中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与bcl-2基因翻译起始区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并磷酸化修饰,用半乳糖和bcl-2 ASODN处理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 目的:探讨反义bcl-2寡核苷酸(bcl-2 ASODN)对半乳糖诱导的兔晶状体中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与bcl-2基因翻译起始区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并磷酸化修饰,用半乳糖和bcl-2 ASODN处理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 ASODN对半乳糖诱导的LEC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5.0~15.0μmol/L反义bcl-2寡核苷酸能下调半乳糖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荧光强度从158.70±2.14降至113.94±2.88,同时可降低S期细胞数,从20.60%降至0.67%.结论:bcl-2 ASODN能抑制半乳糖诱导的晶状体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阻止细胞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BCL-2 寡核苷酸类 反义 半乳糖 晶体/细胞学
下载PDF
成熟或过熟白内障眼连续环形撕囊术中晶状体前囊的染色
8
作者 李涛 张晓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64-65,共2页
连续环形撕囊术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但在成熟或过熟白内障的眼中 ,由于晶状体呈白色混浊 ,手术显微镜同轴照明下缺乏视网膜红光反射作背景 ,囊膜结构难以看清 ,故难于实施 ... 连续环形撕囊术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但在成熟或过熟白内障的眼中 ,由于晶状体呈白色混浊 ,手术显微镜同轴照明下缺乏视网膜红光反射作背景 ,囊膜结构难以看清 ,故难于实施 CCC。近来 ,一些学者利用不同的染色剂和染色技术成功地将晶状体前囊染色 ,从而为成熟或过熟白内障患眼施行 CCC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连续环形撕囊术 晶状体前囊 染色
下载PDF
莱菔硫烷激发的细胞自噬潮对离体人晶状体囊上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含若 袁博伟 +1 位作者 安莹 万修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6-232,共7页
背景 研究已证实莱菔硫烷(SFN)为一种有效的化学预防剂,能调控生物体不同的分子机制以抑制细胞的无序生长。自噬是人体细胞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生物过程,探讨SFN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有助于... 背景 研究已证实莱菔硫烷(SFN)为一种有效的化学预防剂,能调控生物体不同的分子机制以抑制细胞的无序生长。自噬是人体细胞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生物过程,探讨SFN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有助于为后发性白内障(PCO)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 探讨SFN诱导人LECs凋亡的直接作用及其激发细胞自噬潮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离体24 h内的人供体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取出的完整晶状体囊袋置于含体积分数2%胎牛血清的EMEM中培养,建立PCO囊袋模型。按照分组分别于培养基中添加0(空白对照组)、1、10和100 μmol/L SFN培养30 d,观察各组晶状体囊袋上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中F-actin和Vimentin的表达。用含5%胎牛血清的EMEM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系FHL124,将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10、30和100 μmol/L SFN处理组,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以测定各组细胞LDH释放的百分率;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面积的变化以评估细胞迁移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中自噬囊泡的超微结构及数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FN组、SFN+3-MA组和3-MA处理的细胞自噬活动特异蛋白LC3的相对表达。结果 各不同质量浓度SFN组晶状体囊袋上细胞覆盖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7,P〈0.01)。10 μmol/L SFN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1 μmol/L SFN组。免疫荧光检测技术表明空白对照组增生细胞中F-actin和Vimentin染色阳性,增生的细胞排列致密,随着SFN质量浓度升高,F-actin和Vimentin阳性细胞密度下降,100 μmol/L SFN组未发现F-actin和Vimentin阳性细胞。空白对照组及1、10、30和100 μmol/L SFN组细胞LDH释放量(A值)分别为0.19±0.03、0.39±0.06、0.56±0.07、0.68±0.08和0.89±0.09,其中10、30、100 μmol/L SFN组细胞LDH释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随着SFN质量浓度升高,细胞LDH释放量逐渐增加,均明显高于其相邻的低质量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SFN质量浓度的升高,划痕面积减少率呈下降趋势,10、30、100 μmol/L随着SFN质量浓度升高,划痕面积的减少均明显低于其相邻的低质量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SFN组、SFN+3-MA组和3-MA细胞中LC3-Ⅱ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423±0.003、14.543±0.024、0.668±0.024和0.576±0.056,SFN+3-MA和3-MA组LC3-Ⅱ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均明显低于S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白对照组及1、10和100 μmol/L SFN组间自噬小体数量分别为4.07±0.32、4.13±0.34、9.21±0.53和21.02±1.34,其中10和100 μmol/L SFN组细胞中自噬小体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1 μmol/L S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SFN可以激发人LECs自噬潮,从而抑制离体人晶状体囊上LECs的增生,促进LECs的死亡。本研究结果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PCO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囊 异硫氰酸 硫氰酸类/治疗作用 细胞系 晶状体上皮细胞 生物模型 自噬/药物作用 后发行白内障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恬 刘奕志 +1 位作者 钟惟德 项道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2-346,共5页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是研究晶状体生理病理的基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存在于房水和晶状体中的多效能因子,但PEDF对LEC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尚需深入探讨.目的 探讨PEDF在体内及体外对人LECs生长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是研究晶状体生理病理的基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存在于房水和晶状体中的多效能因子,但PEDF对LEC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尚需深入探讨.目的 探讨PEDF在体内及体外对人LECs生长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体内研究部分,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1例181眼,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取患眼晶状体中央区5.0~5.5 mm直径的前囊膜标本,检测LECs密度并依此选择其中60份分为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各30例.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并比较2个组LECs中PED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在体外研究部分,PEDF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 PEDF培养人LECs株(HLE-B3)72 h,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nnexinV-FITC/7-AAD双染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低密度组晶状体中央区前囊下LECs密度为(3 672±326)/mm2,PEDFmRNA相对表达量为0.43±0.05,明显低于高密度组的(4 857±350)/mm2和0.55±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5;t=3.82,P<0.05).PEDF培养组G2 +S期细胞比例为(54.05±4.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4±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1);PEDF培养组细胞凋亡率为(2.08±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P<0.01).PEDF培养组细胞内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6.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1).结论 人眼内PEDF可通过抗凋亡及抑制VEGF表达等机制发挥促LECs增生的作用,LECs中PEDF的变化可能与晶状体的老化及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细胞学 上皮细胞/细胞学 眼蛋白/代谢 细胞培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下载PDF
脂质体剂型药物对晶体上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涂良钰 李绍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51-52,共2页
本研究通过应用脂质体剂型包裹抗代谢药物注入晶体囊外摘除术后的晶体囊袋内,观察药物在眼内的释放及对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探索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能性。结果显示:(1)采用脂质体剂型包裹高三尖杉酯碱(HH)、氟尿嘧啶(... 本研究通过应用脂质体剂型包裹抗代谢药物注入晶体囊外摘除术后的晶体囊袋内,观察药物在眼内的释放及对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探索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能性。结果显示:(1)采用脂质体剂型包裹高三尖杉酯碱(HH)、氟尿嘧啶(FU)、阿霉素(ADM)、地塞米松(DXT)可以在眼内缓慢释放;(2)眼内缓慢释放时间为2周;对晶体上皮细胞作用显效时间达4周:光镜下表明FU、HH、ADM组能抑制残留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电镜下可见细胞浆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等形态改变,与对照组、DXT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3)所有脂质体剂型药物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后对角膜厚度、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除术 晶体囊 代谢
下载PDF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莹琳 张亚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时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后囊破裂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2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时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后囊破裂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2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3以下者2眼,0.4~0.7者18眼,0.8~1.0者3眼。术后早期眼部反应较正常。结论术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后囊破裂,只要处理好玻璃体和人工晶状体植入,就能取得术后较好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后囊破裂 晶状体 人工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P53、Bcl-2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真艳 陈为民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8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白内障住院患者59例,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获得晶状体前囊膜。根据临床诊断将24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前囊标本设为研究组(Ⅰ组),35...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白内障住院患者59例,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获得晶状体前囊膜。根据临床诊断将24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前囊标本设为研究组(Ⅰ组),35例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前囊标本设为阳性对照组(Ⅱ组),另将11例无白内障的眼创伤患者晶状体摘除前囊膜及意外死亡者囊膜标本设为阴性对照组(Ⅲ组)。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观察晶状体前囊上皮凋亡发生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晶体上皮细胞肿瘤抑制蛋白(P53)、原癌基因蛋白(Bcl-2)表达阳性率。结果Ⅰ组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发生率、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Ⅱ、Ⅲ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蛋白P53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诱发了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糖尿病白内障的主要发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并发症 晶体/细胞学 基因 p53 基因 BCL-2
下载PDF
TGF-β蛋白、AGEs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嚢膜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宋春花 贺卫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3(TGF-(3)、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diabeticcataract,DC)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DC患者67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白内障患者50例(对照...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3(TGF-(3)、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diabeticcataract,DC)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DC患者67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白内障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两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TGF-β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AGEs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观察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TGF-β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AGEs分别为(0.982±0.172)、(18.82±1.82)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63±0.180、(10.95±2.00)g/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lc≥6.5%患者血清AGEs水平为(19.96士1.88)g/L.,明显高于HbAlc<6.5%患者的(17.78±1.89)g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TGF-p及血清AGEs升高,其中AGEs与患者HbAlc有一定关系,TGF-p及AGEs可能在D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白内障 转化生长因子 晶体囊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杨克功 《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第7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25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4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为5.44%,其中有18例伴...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25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4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为5.44%,其中有18例伴有玻璃体脱出,发生率为2.88%,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占后囊膜破裂的52.94%.有8例破口较小,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发现人工晶状体明显偏斜移位,后将人工晶状体取出。后囊膜破裂的原因:术前降眼压不充分;上直肌吊线过紧;结膜囊过浅者睑裂撑开过大使眼内压升高;截囊口过大或悬韧带断离;娩核时切口过小或手法用力不正确;水分离不充分;注吸皮质时前房消失误吸后囊膜;注吸时前房过深、压力过大撑破后囊膜等。结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膜破裂是常见的操作性并发症,与手术者手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破口不大仍可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如有玻璃体脱入前房,则应行前段玻璃体切除以解除瞳孔区玻璃体牵引,防止术后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瞳孔重度上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囊 晶状体 人工
下载PDF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前囊膜切开治疗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
16
作者 张霜 刘帅帅 刘勇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3,共4页
62岁女性患者因右眼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无改善10 d就诊。右眼裸眼视力0.1, 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人工晶状体在位, 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间距增宽。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可见晶状体后囊膜与人工晶状体后表面间距为3.236 mm。结合病史... 62岁女性患者因右眼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无改善10 d就诊。右眼裸眼视力0.1, 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人工晶状体在位, 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间距增宽。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可见晶状体后囊膜与人工晶状体后表面间距为3.236 mm。结合病史、眼部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右眼囊袋阻滞综合征。于人工晶状体光学区以外的前囊膜处行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造孔治疗, 1周后后囊膜与人工晶状体后表面贴附, 视力较前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半段 囊膜混浊 激光疗法 晶体囊 眼外科手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虹膜拉钩联合可缝合囊袋张力环在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吴文捷 郑丹莹 +1 位作者 郑颖丰 蔡小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可缝合囊袋张力环(MCTR)在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5例(7只眼)。行3.2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2-4个一次性尼龙虹膜拉钩钩住撕...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可缝合囊袋张力环(MCTR)在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5例(7只眼)。行3.2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2-4个一次性尼龙虹膜拉钩钩住撕囊边缘,以稳定晶状体囊袋,并使其居中,完成晶状体抽吸、MCTR植入及缝合固定。于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6只眼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1只眼为0.7。眼前段分析系统获得Scheimpflug图像分析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好。超声活体显微镜显示所有患者人工晶状体襻及MCTR均位于晶状体囊袋内,MCTR的固定钩稳定地位于虹膜与晶状体囊膜间。反光裂隙灯显微镜照相分析显示1只眼出现较明显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无玻璃体脱出、视网膜脱离等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虹膜拉钩的使用可维持术中晶状体囊袋的稳定及手术过程的操作安全。MCTR植入可维持术后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稳定性,安全有效地避免马方综合征患者进行性加重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导致的术后人工晶状体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晶体半脱位 虹膜 晶体囊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状体半脱位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奕志 刘玉华 +4 位作者 吴明星 罗莉霞 张新愉 蔡小于 陈秀琦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在晶状体半脱位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 9例 (32只眼 )因不同原因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分别于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前、后行UBM检查。术中根据术前UBM检查的晶状体半脱位范围和程度 ,选...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在晶状体半脱位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 9例 (32只眼 )因不同原因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分别于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前、后行UBM检查。术中根据术前UBM检查的晶状体半脱位范围和程度 ,选用不同类型囊袋张力环 (CTR) ,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完成手术。术后观察CTR和人工晶状体的位置 ,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UBM检查晶状体半脱位范围≤ 1/ 2象限的 19只眼 ,术中植入无钩CTR顺利完成手术 ;术前UBM检查晶状体半脱位范围 >1/ 2象限的 13只眼 ,术中植入固定型CTR顺利完成手术。术后UBM检查显示除 1只眼CTR贴附周边虹膜 ,其余术眼CTR均位于晶状体悬韧带水平 ;术后 2 9只眼人工晶状体正位 ,3只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结论 术前对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UBM检查 ,判断晶状体脱位的程度和范围 ,有助于指导设计手术方案 ,提高手术疗效。术后行UBM检查 ,观察眼内植入物与眼内组织的位置关系 ,有助于准确判断手术疗效 ,正确、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晶状体半脱位 诊断 治疗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
原文传递
保留晶状体前囊减少硅油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宋宗明 惠延年 +2 位作者 王琳 曹小燕 高前应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观察保留晶状体前囊对硅油眼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82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 ,其中 30只眼术中保留完整晶状体前囊 ,5 2只眼未保留前囊 ,随访观察硅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有前囊组硅油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 3... 目的 观察保留晶状体前囊对硅油眼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82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 ,其中 30只眼术中保留完整晶状体前囊 ,5 2只眼未保留前囊 ,随访观察硅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有前囊组硅油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 3.3%、无前囊组为 5 0 .0 % (0 .0 10 <P<0 .0 2 5 )。后者主要有继发性青光眼 (2 1.2 % )、角膜带状变性 (13.5 % )和角膜内皮失代偿 (9.6 % )。 结论 保留晶状体前囊可以减少硅油眼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眼外科手术 晶体囊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类 继发性青光眼 病因学
原文传递
不同边缘形状的人工晶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振平 郑丹莹 +2 位作者 林郁 杨晖 雷少强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6-609,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直角边缘和弧形边缘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探讨手术因素 ,以及人工晶状体材料和边缘形状等因素对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影响。方法 观察 14 0例 (14 0只眼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目的 观察直角边缘和弧形边缘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探讨手术因素 ,以及人工晶状体材料和边缘形状等因素对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影响。方法 观察 14 0例 (14 0只眼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晶状体囊袋和人工晶状体情况。直角边缘组 90只眼 ,术中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 ,随访时间 (14± 8)个月 ;弧形边缘组 5 0只眼 ,术中植入非疏水性丙烯酸酯弧形边缘人工晶状体 ,随访时间 (18± 8)个月。结果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直角边缘组 8只眼 (8 9% ) ,弧形边缘组 19只眼 (38 0 % )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环形撕囊口大小适中直角边缘组 76只眼 ,无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 ;弧形边缘组 4 1只眼 ,其中 10只眼 (2 4 4 % )出现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环形撕囊口过大或偏位直角边缘组 14只眼 ,其中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8只眼 (5 7 1% ) ;弧形边缘组 9只眼 ,全部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10 0 0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直角边缘组 1只眼 (1 1% ) ,弧形边缘组 5只眼 (10 0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手术操作、人工晶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晶体囊 直角边缘 弧形边缘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