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erineal Membrane: Its Composite Fibers and Nerve Content, and Relationship to the Levator Ani and Deep Transverse Perineal Muscles
1
作者 Tetsuji Kurokawa Nobuyuki Hinata +4 位作者 Hiromasa Sasaki Gen Murakami Masato Fujisawa Shin-Ichi Abe Yoshio Yosida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4年第7期405-415,共11页
The perineal membrane (PM) is a thick, elastic fiber-rich, smooth muscle-poor membrane extending along the vestibule and lower vaginal wall and embedding the urethrovaginal sphincter and compressor urethrae muscles. T... The perineal membrane (PM) is a thick, elastic fiber-rich, smooth muscle-poor membrane extending along the vestibule and lower vaginal wall and embedding the urethrovaginal sphincter and compressor urethrae muscle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ograp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M and the levator ani muscle, we examined histological sections from 15 female cadavers. The composite fibers of the PM were usually continuous with that of a fascia covering the inferior or lateral surface of the levator ani (fascia diaphragmatis pelvis inferior) rather than the endopelvic fascia covering the superior or medial surface of the latter muscle. However, this fascial connection was sometimes interrupted by a venous plexus. The deep transverse perineal muscle was consistently adjacent to the posterolateral aspect of the PM, but whether it extended superficially or deeply to the PM depended on size of the muscle. In contrast to the endopelvic fascia embedding abundant middle-sized nerves (cavernous and sphincter nerves;0.05 - 0.1 mm in thickness), the PM contained very thin nerves: many in 10 cadavers but few in 5 cadavers. Most of the nerves seemed to be sensory on the basi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levator ani muscle was considered likely to provide traction force to the PM, but active elevation appeared to be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highly elastic nature of the PM and the interrupting venous plexus. Loss of nerves in the PM might be one of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can accelerate pelvic organ prola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GINA levator ani Muscle PERINEAL MEMBRANE SMOOTH Muscles Elastic Fibers NERVES
下载PDF
不同超声探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女性肛提肌硬度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宗珍 李孟玉 +1 位作者 马惠 高枫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3期73-7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凸阵和线阵探头的声触诊弹性成像(sound touch elastography,STE)和声触诊弹性测量(sound touch quantify,STQ)技术检测女性肛提肌硬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健康体检者右侧肛提肌前、中、后3个部位行平静、收缩、拉... 目的对比分析凸阵和线阵探头的声触诊弹性成像(sound touch elastography,STE)和声触诊弹性测量(sound touch quantify,STQ)技术检测女性肛提肌硬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健康体检者右侧肛提肌前、中、后3个部位行平静、收缩、拉伸状态下的凸阵和线阵STE、STQ检查,分析4项检测技术的成功率、变异度、测量值(杨氏模量)、操作者间和操作者内的一致性。结果凸阵STE和线阵STQ技术检测肛提肌总体成功率较高、总体变异度较小,与凸阵STQ和线阵STE技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凸阵STQ技术和线阵STE技术检测的肛提肌弹性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阵STE技术和线阵STQ技术检测的肛提肌弹性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凸阵探头STE和线阵探头STQ技术操作者间和操作者内一致性分别为0.869、0.919、0.772、0.850。结论凸阵探头STE和线阵探头STQ技术检测肛提肌硬度总体成功率均较高、总体变异度小,弹性模量测值无明显差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触诊弹性成像 声触诊弹性测量 肛提肌硬度
下载PDF
盆底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珍珍 薛梅 +2 位作者 李明莉 时宁遥 杨宗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583-589,共7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预测子宫全切术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患者47例为病例组,以及同期未行子宫切除术的已婚已育女性70例为对照组,应用盆底超声测...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预测子宫全切术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患者47例为病例组,以及同期未行子宫切除术的已婚已育女性70例为对照组,应用盆底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两侧肛提肌厚度、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膀胱颈距参考线距离,计算膀胱颈移动度;应用SWE测量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附于耻骨下支处、肌腹及尾侧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平均值(Emean),并计算其差值(ΔEmax、ΔEmin、ΔEmean),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FD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盆底超声联合SWE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PFD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9.6%vs.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例组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距参考线距离、膀胱颈移动度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左、右侧肛提肌厚度均较对照组减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附于耻骨下支处、肌腹及尾侧Emax、Emin、Emean均较对照组增大,ΔEmax、ΔEmin及ΔEmean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最大Valsalva动作下左侧肛提肌肌腹Emax及左侧肛提肌肌腹ΔEmax、ΔEmean均为PF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最大Valsalva动作下左侧肛提肌肌腹Emax及左侧肛提肌肌腹ΔEmax、ΔEmean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21、0.625、0.860、0.964,以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对应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80.0%。结论盆底超声联合SWE可用于预测子宫全切术患者PFD发生风险,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底 剪切波弹性成像 子宫全切术 肛提肌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下载PDF
基于肛提肌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初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赵津艺 张玉玲 +3 位作者 胥卉苹 刘婷 李蔚 周江英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23-629,共7页
目的基于肛提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初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后42 d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7例,以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作为POP诊断依据,将其分为POP阳性... 目的基于肛提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初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后42 d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7例,以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作为POP诊断依据,将其分为POP阳性组65例和POP阴性组42例,应用SWE测量两组静息状态下右侧和左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rE1和rE2)、右侧和左侧髂尾肌杨氏模量值(rE3和rE4),以及缩肛状态下右侧和左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cE1和cE2)、右侧和左侧髂尾肌杨氏模量值(cE3和cE4),并计算两种状态下右侧和左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差值(ΔE1和ΔE2)、右侧和左侧髂尾肌杨氏模量差值(ΔE3和ΔE4),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诊断效能,选取其中曲线下面积(AUC)>0.850的参数作为优选参数,并基于优选参数构建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诊断效能,并采用Bootstrap法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POP阳性组rE1、rE2、rE3、rE4、cE1、cE2、cE3、cE4、ΔE1、ΔE2、ΔE3、ΔE4均小于PO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3、cE1、cE4、ΔE1、ΔE2、ΔE4均为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55、0.796、0.797、0.845、0.682、0.66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rE3、cE1、cE4、ΔE1、ΔE2、ΔE4截断值分别为26.35 kPa、51.70 kPa、47.10 kPa、25.65 kPa、24.35 kPa、22.30 kPa时,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灵敏度分别为61.5%、89.2%、83.1%、83.1%、90.8%、72.3%,特异度分别为81.0%、73.8%、81.0%、61.9%、71.4%、92.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95%可信区间:0.671~0.857)、0.864(95%可信区间:0.794~0.935)、0.866(95%可信区间:0.797~0.936)、0.767(95%可信区间:0.675~0.859)、0.860(95%可信区间:0.786~0.934)、0.849(95%可信区间:0.781~0.930);其中cE1、cE4、ΔE2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AUC均>0.850,基于此3个参数建立初产妇发生POP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列线图模型截断值为0.48时,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90.5%,AUC为0.952(95%可信区间:0.910~0.993);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显示,C-index为0.952,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提示该模型校准度较好。结论基于肛提肌SWE参数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初产妇发生POP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盆腔脏器脱垂 肛提肌 经阴道分娩 初产妇
下载PDF
孕晚期胎儿头围的测量预测肛提肌损伤的价值
5
作者 崔玉梅 王春光 +1 位作者 李华林 陈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断层显像(TUI)诊断肛提肌损伤(LAMI)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在预测初产妇经阴道分娩过程中LAMI的价值。方法 选取孕龄>39周按时产检的初产妇137例,分娩前7天内对其进行胎儿头围、双顶径及腹围的宫内超声测量,对...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断层显像(TUI)诊断肛提肌损伤(LAMI)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在预测初产妇经阴道分娩过程中LAMI的价值。方法 选取孕龄>39周按时产检的初产妇137例,分娩前7天内对其进行胎儿头围、双顶径及腹围的宫内超声测量,对经阴道分娩过程中有无会阴侧切以及产时胎儿体重统计。产后42天对产妇肛提肌的完整性行超声检查,依据经会阴TUI模式的结果分为4组:肛提肌总损伤组、完全损伤组、部分损伤组、完整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将肛提肌总损伤组、完全损伤组及部分损伤组分别与完整组分析比较,分别统计各两组之间在年龄、胎儿头围、双顶径、腹围、体重及有无会阴侧切方面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分析LAM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分析完全损伤组与部分损伤组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肛提肌总损伤组、完全损伤组及部分损伤组胎儿头围的数值均大于肛提肌完整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胎儿头围的大小是LAM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孕妇产后LA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684~0.853),最佳界值为胎儿头围338 mm,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4.5%;肛提肌总损伤组的会阴侧切率50.9%,高于完整组的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损伤组与部分损伤组分别与完整组的各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因素分析表明会阴侧切术并非L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胎儿头围的大小与LAMI的发生相关,是L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经阴道分娩时胎儿头围的大小与LAMI发生的类型无关;会阴侧切并非初产妇经阴道分娩L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断层显像 胎儿头围 会阴侧切 肛提肌损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经会阴4D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应变率研究
6
作者 尹晶 景艳 +1 位作者 李一凡 郑艳芬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32-37,共6页
目的:经会阴4D超声对盆底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为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提供肛提肌伸缩应变率量化参数及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产后42~100 d有SUI症状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SUI组),同期无SUI症状患者30... 目的:经会阴4D超声对盆底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为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提供肛提肌伸缩应变率量化参数及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产后42~100 d有SUI症状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SUI组),同期无SUI症状患者30例为对照组(非SUI组)。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BNM)、尿道旋转角(URA)、膀胱后角(RVA),计算肛提肌伸缩应变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超声诊断截断值。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和非SUI组的面积收缩应变率(εA1)均和周长收缩应变率(εC1)呈正相关(r=0.617,P<0.01;r=0.457,P<0.05);两组的εC1均和前后径收缩应变率(εL1)呈正相关(r=0.569,P<0.01;r=0.563,P<0.01);两组的面积拉伸应变率(εA2)均和周长拉伸应变率(εC2)(r=0.370,P<0.01;r=0.647,P<0.01)、前后径拉伸应变率(εL2)(r=0.663,P<0.01;r=0.427,P<0.01)呈正相关;两组的εC2均和εL2呈正相关(r=0.785,P<0.01;r=0.542,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εA1诊断截止最好,曲线下面积最大(0.9936),灵敏度最高(97.4%)。结论:肛提肌伸缩应变率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早期 盆底结构和功能 经会阴4D超声 肛提肌应变率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SWE评估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肛提肌的影响
7
作者 董佳文 史莉玲 +2 位作者 张美丽 白肖梅 李建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9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评估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肛提肌形态及功能影响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PFD)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在笔者医院分...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评估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肛提肌形态及功能影响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PFD)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在笔者医院分娩后6~8周复查的92例初产妇为产后组,根据其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n=45)和剖宫产组(n=47),选取同期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n=43)。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SWE进行检查,比较各组间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形态参数及弹性参数的差异。结果经阴道分娩组在静息、最大缩肛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levator ani hiatus area,LHA)均大于剖宫产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分娩组在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弹性参数较对照组、剖宫产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剖宫产组与对照组弹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lva状态与静息状态下LHA差值(ΔA′)与双侧PR杨氏模量值收缩前后的差值(ΔE)呈显著负相关(左侧r=-0.444,P=0.008;右侧r=-0.488,P=0.002)。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SWE可定量评估肛提肌的形态及功能,为PF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肛提肌 耻骨直肠肌 剪切波弹性成像 杨氏模量值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超声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病变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曾淑华 杨洁 黄黎银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目的分析经会阴盆底超声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患者组,另选取本院同期100名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健康组,均... 目的分析经会阴盆底超声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患者组,另选取本院同期100名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健康组,均行经会阴盆底三维(3D)超声、四维(4D)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不同状态下LHap,不同状态下LHap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状态下3D、最大Valsalva状态下4D模式,患者组LHap均长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Valsalva下3D、4D模式LHap均长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状态下3D、最大Valsalva状态下4D模式LHap诊断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截断值分别为2.69、3.95、3.90 cm;不同状态下LHap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病变的AUC、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Valsalva 状态下3D模式与最大Valsalva 状态下4D模式LHap 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病变的AUC均大于静息状态,灵敏度均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Valsalva 下4D模式LHap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病变的特异度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lva状态下3D模式与最大Valsalva 状态下4D模式、静息状态与最大Valsalva 状态下3D模式LHap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病变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盆底3D超声、4D超声模式下LHap水平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病变的诊断效能相似,临床可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医师诊断技能等进行综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四维超声 肛提肌裂孔前后径 诊断效能
下载PD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nal sphincter hiatal area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
9
作者 Qing-Hong Wang Li-Hua Liu +3 位作者 Hua Ying Ming-Xu Chen Chang-Jiang Zhou Hui Li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4年第8期1726-1733,共8页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ncreases with age and parity.Specifically,the prevalence of POP among women aged 20 to 39 is 9.7%,while it rises to 49%among women over 80 years old.Additionally...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ncreases with age and parity.Specifically,the prevalence of POP among women aged 20 to 39 is 9.7%,while it rises to 49%among women over 80 years old.Additionally,as the number of deliveries increases,the prevalence of POP also rises accordingly,with a rate of 12.8%for women with one delivery history,18.7%for those with two deliveries,and 24.6%for women with three or more deliveries.It causes immense suffering for pregnant women.AIM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ator ani muscle’s hiatus(LH)area and POP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using perineal ultrasound.METHODS The study cohort comprised 104 patients aged 29.8±3.7 years who sought medical care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January 2021 and June 2023.All were singleton pregnancies consisting of 75 primiparas and 29 multiparas,with an average parity of 1.7±0.5.According to the POP diagnostic criteria,the 104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2 members each:POP group(patients with GDM combined with POP)and non-POP group(patients with GDM without POP).Perineal ultrasound was used to measure differences in th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transverse diameter,and LH area.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were draw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s for the LH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transverse diameter,and area for diagnosing POP.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LH area,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nd lateral diameter were observed in the POP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n-POP group(P<0.05).Both groups exhibited markedly elevated incidence rates of macrosomia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For the POP group,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for the LH area was 0.906 with a 95%confidence interval(CI):0.824-0.988.The optimal cutoff was 13.54cm²,demonstrating a sensitivity of 83.2%and a specificity of 64.4%.The AUC for th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reached 0.836 with a 95%CI:0.729-0.943.The optimal cutoff was 5.53 cm with a sensitivity of 64.2%and a specificity of 73.4%.For the lateral diameter,its AUC was 0.568 with a 95%CI:0.407-0.729.The optimal cutoff was 4.67 cm,displaying a sensitivity of 65.9%and a specificity of 69.3%.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unveiled that age,body weight,number of childbirths,total number of pregnancies,and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constituted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cooccurrence of GDM and POP.CONCLUSION Three-dimensional perineal ultrasonography of LH size and shape changes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POP.Age,weight,number of births,number of pregnancies,and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occurrence of GDM and POP.GDM can increase the LH area in patients,and an enlarged LH leads to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P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levator ani muscle hiatu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elvic organ prolapse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与肛提肌裂孔面积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马丽 陈琪珍 +1 位作者 陈雄 朱佳敏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54-1159,共6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剖宫产产后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及与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就诊的产后PO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8例。其中经阴道分娩患者49例,设为POP阴道分娩组;剖宫...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剖宫产产后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及与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就诊的产后PO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8例。其中经阴道分娩患者49例,设为POP阴道分娩组;剖宫产分娩患者29例,设为POP剖宫产分娩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产妇的临床资料,共120例。其中经阴道分娩产妇75例,设为健康阴道分娩组;剖宫产分娩产妇45例设为健康剖宫产分娩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阴道分娩产妇、剖宫产产妇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对阴道分娩产妇发生POP及剖宫产产妇发生POP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POP产妇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分度相关性。结果POP阴道分娩组产妇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高于健康阴道分娩组产妇(P<0.05)。POP剖宫产分娩组产妇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高于健康剖宫产分娩组产妇(P<0.05)。POP阴道分娩组中分娩周期≥37周、胎儿体重>4 kg的产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健康阴道分娩组(P<0.05)。POP剖宫产分娩组阴道试产产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剖宫产分娩组产妇(P<0.05)。胎儿体重和分娩周期是阴道分娩产妇发生POP的影响因素(P<0.05)。阴道试产是剖宫产产妇发生POP的影响因素(P<0.05)。POP产妇POP-Q分度:Ⅰ度32例,Ⅱ度29例,Ⅲ度17例。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分度呈正相关(r=0.414、0.617和0.345,P<0.05)。结论肛提肌裂孔面积的监测在POP的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价值。阴道分娩产妇中分娩周期≥37周、胎儿体重>4 kg更易发生POP。剖宫产分娩产妇中经阴道试产产妇更易发生POP。临床医师应予以相关产妇密切关注,积极宣教,有效干预,以期减少P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剖宫产 肛提肌裂孔面积 盆腔器官脱垂
下载PDF
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分析
11
作者 李纳 王春丽 +3 位作者 赵红敏 苏洁 路姗姗 李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33-42,共10页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POP术后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于同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出...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POP术后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于同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出现新发尿失禁,将POP术后患者分为出现组(n=46)和未出现组(n=44),采用智能盆底超声对是否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的盆底超声定量参数进行对比;采用智能盆底超声评估有无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发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各因素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尿道旋转角(URA)值、膀胱颈下降距离(BND)值及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RVA)测定值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而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值、直肠壶腹最低点距离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RAD)值均更低(t值介于3.562~17.413之间,P<0.05);新发尿失禁患者的URA值、BND及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新发尿失禁患者的RVA值较未出现新发尿失禁患者均更高,而BSD值、RAD值均更低(t值介于3.326~7.320之间,P<0.05);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在静息状态及最大用力时肛提肌裂孔的宽度(LHW)、H线及M线值均更大,两侧异向分数均更低(t值介于4.128~24.857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术前UDS-尿道梗阻,以及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水平降低均为新发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225(1.064~1.720)、1.580(1.194~1.865)、0.458(0.212~0.844)、0.406(0.201~0.742)、0.520(0.144~0.805);ROC曲线评估RVA值、尿道倾斜角(UTA)值、BSD值、RAD值、URA值及BND六个因素联合预测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8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92.35%)、准确性(90.26%)和临床适用性。结论相较于健康女性术后,POP术后患者智能盆底超声定量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采用智能盆底超声能够准确评估肛提肌形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腔器官脱垂 肛提肌形态 尿失禁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评估产次对会阴体及肛提肌功能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顾其凤 陈思佳 +3 位作者 刘学彬 覃夏川 黄江华 韩周伶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目的运用二维灰阶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探究产次对自然分娩产后早期会阴体(PB)及肛提肌(LAM)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产后6~8周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组,根据产次分为二次经产妇组46例及初产妇组55例。选择同期到本... 目的运用二维灰阶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探究产次对自然分娩产后早期会阴体(PB)及肛提肌(LAM)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产后6~8周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组,根据产次分为二次经产妇组46例及初产妇组55例。选择同期到本院做检查有性生活史未育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三组静息和最大收缩状态下会阴体长度、高度、杨氏模量值,静息、最大收缩以及Valsalva状态下双侧肛提肌杨氏模量值,计算差值,比较各组不同状态下超声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二次经产妇组会阴体长度、高度、收缩幅度和杨氏模量值低于初产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相同状态下肛提肌杨氏模量值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以及初产妇组组内不同状态下肛提肌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经产妇组组内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杨氏模量值较Valsalva及静息状态增大,而Valsalva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自然分娩对产后早期会阴体及肛提肌功能的影响较初次自然分娩更明显,二维灰阶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评估自然分娩不同产次会阴体及肛提肌功能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产次 弹性成像技术 会阴体 肛提肌
下载PDF
经会阴四维超声技术预测分娩方式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邹文静 奎平 +1 位作者 罗万训 金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7-10,共4页
分娩方式的选择长期以来都是产科关注的重点问题。经会阴四维超声技术能直观检查孕妇盆底结构,评价宫颈机能,对分娩方式的预测有应用价值。本文对孕妇盆底、宫颈及胎儿测量参数在妊娠分娩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盆底超声 肛提肌共激活 产程进展角 耻骨弓角
下载PDF
正常女性肛提肌解剖与功能的MRI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毅 龚水根 +2 位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谭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采用MRI评价正常女性肛提肌的解剖与功能。方法 :选择 10 0例未生育绝经前健康妇女进行盆腔MR扫描 ,研究肛提肌的起止、走向、厚度及其功能。结果 :髂尾肌为一薄层肌肉、向上膨凸、呈头尾方向走行并向前和正中倾斜 ,其厚度有一定... 目的 :采用MRI评价正常女性肛提肌的解剖与功能。方法 :选择 10 0例未生育绝经前健康妇女进行盆腔MR扫描 ,研究肛提肌的起止、走向、厚度及其功能。结果 :髂尾肌为一薄层肌肉、向上膨凸、呈头尾方向走行并向前和正中倾斜 ,其厚度有一定的可变性 ,平均厚度 2 .81± 0.77mm ,它起源于闭孔筋膜 ,其起始部和隔部有明显的裂隙。耻骨直肠肌是一带状较厚的肌肉 ,呈背腹方向走行 ,前低后高地包围盆腔器官 ,它未附着于膀胱颈 ,但与尿道中下段紧密联系。结论 :肛提肌由两个不同的功能部分组成 ,两者在厚度、起止、走向和功能上均有较大差别。髂尾肌主要承担支持功能 ,而耻骨直肠肌具有括约肌功能。肛提肌的不同部分易于遭受不同类型分娩的创伤 ,制定康复计划时应分别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提肌 解剖学 功能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盆底功能障碍肛提肌损伤的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玥 傅朝 +3 位作者 佘颖 张雁 曲侠 张蒂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TUI成像是否可以量化肛提肌损伤,研究TUI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盆腔器官脱垂为主诉来我院盆底门诊就诊患者,经临床触诊确诊肛提肌撕脱者50例。在截石位,启用4D超声,采集静息、Valsalva动作及最大盆底收... 目的探讨TUI成像是否可以量化肛提肌损伤,研究TUI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盆腔器官脱垂为主诉来我院盆底门诊就诊患者,经临床触诊确诊肛提肌撕脱者50例。在截石位,启用4D超声,采集静息、Valsalva动作及最大盆底收缩时的容积数据并保存,离线进行TUI分析。结果肛提肌左侧支单侧损伤7例,右侧支单侧损伤11例,双侧支损伤18例。肛提肌损伤评分与提肌裂孔面积变化有一定相关性(ICC=0.27)。肛提肌损伤宽度与提肌裂孔面积变化有一定相关性(ICC=0.47)。肛提肌损伤评分可重复性适中(ICC=0.54),肛提肌损伤宽度测量可重复性较好(ICC=0.78)。结论 TUI成像可以定量分析肛提肌损伤的宽度和深度,并具有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肛提肌 提肌裂孔 盆底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肛提肌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利敏 杨宗利 +3 位作者 郑学东 张艳 房世保 王荣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4-1519,共6页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肛提肌(LAM)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I)的价值。方法对32例SI患者(SI组)和34名已育健康女性(对照组)行经会阴盆底常规超声及SWE检查,获取静息状态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LAM弹性模量最大值...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肛提肌(LAM)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I)的价值。方法对32例SI患者(SI组)和34名已育健康女性(对照组)行经会阴盆底常规超声及SWE检查,获取静息状态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LAM弹性模量最大值(E max)和平均值(E mean)及其最大值的差值(△E max)和平均值的差值(△E mean);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LAM各弹性模量值诊断SI的效能。结果SI组与对照组间月经状况、尿道漏斗形成情况、BND及LAM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I组LAM的△E max和△E mean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静息状态下,SI组与对照组LAM的E max和E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SI组LAM的E max和E mean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且SI组及对照组LAM的E max和E mean均大于静息状态下(P均<0.05)。以21.40 kPa为截断值,△E max诊断S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0%和71.90%;以18.80 kPa为截断值,△E mea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0%和85.00%,均大于△E max(P均<0.05)。尿道漏斗形成情况、BND和△E mean是S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SWE测量LAM有助于诊断女性SI;△E mean<18.80 kPa可提示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肛提肌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下载PDF
肛提肌收缩功能的三维超声评估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瑞云 宋岩峰 +2 位作者 江丽 朱建平 黄惠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1-672,673,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超声测量参数与Oxford肌力分级法的相关性。方法:入选71例病例,包括压力性尿失禁26例,盆腔器官脱垂18例,其他普通妇科疾病27例,对所有病例进行肛提肌Oxford肌力分级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分别评估Oxford肌力分级与各超声... 目的:研究不同超声测量参数与Oxford肌力分级法的相关性。方法:入选71例病例,包括压力性尿失禁26例,盆腔器官脱垂18例,其他普通妇科疾病27例,对所有病例进行肛提肌Oxford肌力分级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分别评估Oxford肌力分级与各超声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病例60例,Oxford肌力分级与各超声测量参数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Oxford肌力分级与肛提肌收缩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长度改变量、肛提肌裂孔水平成角改变量的相关r值较相近(r=0.66;r=0.70;r=0.68),与肛提肌裂孔面积改变量相关r值略高(r=0.79)。结论:三维超声技术可用于客观地评估肛提肌的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肛提肌 三维超声 脱垂 尿失禁
下载PDF
三维超声相关参数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闪闪 解浩然 +2 位作者 张超学 刘颂玉 邱文倩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67,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维超声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选取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观察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等,并检测肛提肌肌力。实验结果显示:观...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维超声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选取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观察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等,并检测肛提肌肌力。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和尿道膀胱后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肛提肌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颈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提肌肌力弱于对照组(P<0.05)。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与肛提肌肌力分级呈负相关(r=-0.544和-0.560,P<0.05);膀胱颈移动度与肛提肌肌力分级呈负相关(r=-0.511,P<0.05)。本研究证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与肛提肌肌力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肛提肌裂孔面积 肛提肌肌力 膀胱颈移动度
下载PDF
超声断层显像技术观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结构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瑶 于诗嘉 史铁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77-1582,共6页
目的采用超声断层显像(TUI)技术评估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与肛提肌-尿道间隙(LUG)的关系,探讨POP患者肛提肌形态学的特征。方法三维超声扫查54例POP患者(POP组)及58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分别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获取容积影... 目的采用超声断层显像(TUI)技术评估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与肛提肌-尿道间隙(LUG)的关系,探讨POP患者肛提肌形态学的特征。方法三维超声扫查54例POP患者(POP组)及58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分别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获取容积影像数据;运用QLab处理软件以2.5mm层间距获取三层轴位图像,分别测量LUG值,并观察肛提肌的形态。结果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状态下POP组的双侧LUG均值均大于对照组[(2.76±0.56)cm vs(2.08±0.37)cm,P<0.001;(3.04±0.86)cm vs(2.24±0.54)cm,P<0.001]。POP组双侧LUG均值在Valsalva状态下大于静息状态下[(3.04±0.86)cm vs(2.76±0.56)cm,P<0.05];而对照组双侧LUG均值在静息状态下与Valsalva状态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0.37)cm vs(2.24±0.54)cm,P>0.05]。POP组21例耻骨直肠肌存在双侧损伤,26例存在单侧损伤(右侧16例,左侧10例),7例无损伤。结论利用TUI技术能够较好地观察POP患者的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肛提肌 耻骨直肠肌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女性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和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朱兆领 应涛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9-1181,共3页
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在P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研究做... 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在P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肛提肌 解剖学 肌肉骨骼系统 生理学 诊断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