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 use dynamics in Lhasa area,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5
1
作者 CHU DUO ZHANG Yili +1 位作者 BIANBA Ciren LIU Linsh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6期899-912,共14页
Land use change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socioeconomic, institu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as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functioning of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with important tra... Land use change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socioeconomic, institu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as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functioning of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with important tradeoffs for sustainability, food security, biodiversity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people and ecosystems to global change impac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Land Use Survey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carried out in the late 1980s land use map of Lhasa area in 1990 was compiled for the main agricultural area in Lhasa valley using aerial photos obtained in April, May and October 1991 and Landsat imagery in the late 1980s and 1991 as remotely sensed data sources. Using these remotely sensed data the land use status of Lhasa area in 1991, 1992, 1993, 1995, 1999 and 2000 were mapped through updating annual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artificial forest, grass planting, grassland restoration, and residential area and so on. Land use map for Lhasa area in 2007 was made using ALOS AVNIR-2 composite images acquired on October 24 and December 26, 2007 through updating changes of main land use types. According to land use status of Lhasa area in 1990, 1995, 2000 and 2007,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land use dynamics in Lhasa area from 1990 to 2007 are further analyzed using GIS spatial models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lhasa area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New Zircon SHRIMP U-Pb Ages of the Langjiu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in the Shiquanhe Area,Western Lhasa Terran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2
作者 BIAN Weiwei YANG Tianshui +7 位作者 SHI Yuruo MA Yiming JIN Jingjie GAO Feng PENG Wenxiao ZHANG Shihong WU Huaichun LI Haiy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37-738,共2页
Objective The potassic and ultrapotassic rocks relating to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and continual plate convergence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Lhasa terrane. These rocks are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dee... Objective The potassic and ultrapotassic rocks relating to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and continual plate convergence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Lhasa terrane. These rocks are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deep processes of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and the uplift and evolu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lthough high-potassic volcanic rocks are also exposed in the western Lhasa terrane, their formation time is still uncertain for the lack of reliable dating. We carried out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n the Langjiu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which are part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Zenong group volcanic rocks based on 1:250000 scale Shiquanhe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 in the Shiquanhe area of the western Lhasa terrane. These new age data not only offer chronological basis for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but also provide an essential opportunity for revealing signatures of magmatic pulses hidden in the deep crust of the Lhasa terr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Pb New Zircon SHRIMP U-Pb Ages of the Langjiu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in the Shiquanhe area Western lhasa Terran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拉萨城区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杨博 熊健 +4 位作者 李伟 谢鹏程 杨崛园 黄瑞卿 吕学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9-1352,共14页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区土壤中重金属(HMs)的污染问题,目前已成为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为科学地评价城区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降低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以拉萨城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将蒙特卡罗模拟引入USEPA模型,构...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区土壤中重金属(HMs)的污染问题,目前已成为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为科学地评价城区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降低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以拉萨城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将蒙特卡罗模拟引入USEPA模型,构建了土壤重金属不确定性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拉萨城区表层土壤中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均值分别为20.25、66.07、35.90、17.35、22.70、0.10、25.64、0.07 mg·kg^(−1).除As和Zn外,均未超过拉萨市土壤背景值,污染负荷指数(PLI_(zone))为0.83,整体为无污染水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拉萨城区表层土壤中,HMs对儿童和成人的总致癌风险(TCR)分别为1.30×10^(−5)—7.60×10^(−5)和1.03×10^(−5)—8.15×10^(−5),处于可接受水平;总非致癌风险(HI)分别为1.82×10^(−1)—1.27和3.91×10^(−2)—3.57×10^(−1),成人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儿童可能存在3.61%的概率高于风险阈值;其中As是最主要的风险元素,皮肤接触和经口摄入分别是成人和儿童的主要暴露途径,皮肤黏附系数和体重分别是成人和儿童的主要影响参数.该模型可有效的降低健康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更加精确地反映区域健康风险状况,并能获取优先控制因子和暴露途径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拉萨城区 土壤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拉林铁路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探讨
4
作者 朱兆荣 吴红刚 +2 位作者 赵守全 韩侃 韦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期87-91,96,共6页
为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该文以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域条件探讨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根据恢复区立地条件,系统阐明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及水土保... 为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该文以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域条件探讨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根据恢复区立地条件,系统阐明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及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理论;基于物种选择原则和防护措施设计建立适应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弃渣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弃渣治理 水土保持 生态恢复 拉林铁路
下载PDF
拉萨地体南缘桑日地区晚白垩世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
5
作者 杨同山 郎兴海 +6 位作者 王旭辉 邓煜霖 吕娜 董咪 何青 张相国 梁海辉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7-484,I0001-I0006,共24页
拉萨地体南缘桑日地区中酸性火山岩出露广泛,多期次岩浆活动的叠加使得区内岩浆岩成分复杂、形成时代跨度大。为深入研究该地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本文选取桑日县西侧塔木村附近的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 拉萨地体南缘桑日地区中酸性火山岩出露广泛,多期次岩浆活动的叠加使得区内岩浆岩成分复杂、形成时代跨度大。为深入研究该地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本文选取桑日县西侧塔木村附近的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及Sr-Nd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年龄表明桑日地区塔木村火山岩形成于91.7~90.8 Ma,属于晚白垩世。桑日地区晚白垩世火山岩SiO_(2)含量为55.79%~74.26%,MgO含量为1.31%~4.34%,同时具有高Sr(平均含量为779×10^(-6))、低Y(8.36×10^(-6)~15.85×10^(-6))、Yb(0.92×10^(-6)~1.38×10^(-6))含量及高Sr/Y比值(36.28~105.59)的特征,表明桑日晚白垩世火山岩为埃达克质岩石。同时该地区晚白垩世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具有较低的87Sr/86Sr初始值(0.704152~0.704515)和较高的143Nd/144Nd初始值(0.512676~0.512750)。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桑日地区晚白垩世火山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壳北向俯冲消减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新特提斯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洋壳熔体上升过程中伴有地幔楔物质的加入并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体南缘 桑日地区 晚白垩世 新特提斯洋 火山岩
下载PDF
拉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除多 张镱锂 郑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75-1083,共9页
根据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期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990年至2000年间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得出:①10年来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主要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城镇附... 根据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期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990年至2000年间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得出:①10年来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主要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和河谷地区,很多地段的天然植被由人工植被所取代,植被覆盖度和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有效地改善了这些区域的土地覆盖状况,这些变化是这一期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中旨在改变区域生态环境的人工植树造林和改良草场等人为有目的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的直接结果;②10年内面积增幅最大的是林地,增加了2.56%;③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广泛的是牧草地,由牧草地变成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水域的,其中牧草地变成林地的面积最大,占变化面积的94.09%;④耕地变成林地的面积占耕地移出总量的54.86%,变成居民点的占移出面积的38.25%;⑤水域变成林地的面积占变化面积的9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拉萨地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拉萨地区林周盆地设兴组上部(古近系)年代研究的新进展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纪占胜 杨欣德 +2 位作者 臧文栓 姚建新 武桂春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2,共6页
拉萨地区林周盆地典中那玛剖面设兴组上部新发现的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植物为主体,主要为桦科的Alnipollenites,Betulaepollenites,Carpiniptes,山毛榉科的Quercoidites,胡桃科的Juglanspollenites,榆科的Ulmipollenites,椴科的Tiliapo... 拉萨地区林周盆地典中那玛剖面设兴组上部新发现的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植物为主体,主要为桦科的Alnipollenites,Betulaepollenites,Carpiniptes,山毛榉科的Quercoidites,胡桃科的Juglanspollenites,榆科的Ulmipollenites,椴科的Tiliapollenites等,孢粉化石多为古近纪常见分子,未发现白垩纪的特征分子。古近纪早期大量出现的三孔沟,网面三孔沟等花粉少量出现;孢粉组合更接近于古近纪中晚期的面貌,其时代可能属于晚始新世。因此,设兴组上部的年代可能是始新世晚期。由此推论,设兴组和林子宗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不能代表白垩纪古近纪之间的构造运动,而是代表始新世晚期后的构造运动。同时,林周盆地可能沉积有古近纪的河湖相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近系 设兴组 典中-那玛剖面 拉萨地区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拉萨地区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利锋 郑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本文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模型和区域发展的目标体系 ,构建了拉萨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对拉萨地区 4 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评价。评价揭示了拉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 本文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模型和区域发展的目标体系 ,构建了拉萨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对拉萨地区 4 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评价。评价揭示了拉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却在持续下降的动态历程 ,并鉴明了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居民收入差距增大、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等因素是拉萨地区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拉萨地区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除多 普布次仁 边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1-486,共6页
根据1996~1998年由NILUV紫外辐射仪在西藏拉萨地区观测的紫外辐射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区生物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日正午最大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剂量率(UV dose rate)达到500mW m-2,最小值为9.7 mW m-2;晴天时生物... 根据1996~1998年由NILUV紫外辐射仪在西藏拉萨地区观测的紫外辐射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区生物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日正午最大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剂量率(UV dose rate)达到500mW m-2,最小值为9.7 mW m-2;晴天时生物有效辐射剂量率的日变化呈规则曲线,且早晚小,中午大;一年中紫外辐射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太阳天顶角决定的,紫外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是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变化;西藏拉萨地区的月平均红斑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同纬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区 生物 有效紫外辐射
下载PDF
拉萨地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比较研究——以达孜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海珍 李文华 +1 位作者 马爱进 许中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7,144,共5页
以拉萨达孜县为例,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替代工程法等,对山地灌丛草原、青稞农田和北京杨人工林3类典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达孜县山地灌丛草原、青稞农田和北京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固定CO2、释... 以拉萨达孜县为例,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替代工程法等,对山地灌丛草原、青稞农田和北京杨人工林3类典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达孜县山地灌丛草原、青稞农田和北京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固定CO2、释放O2、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等服务功能总价值分别为265.03×10^4,37139.38×10^4,263.82×10^4元/a.其中,生命支持功能的价值分别是产品服务价值的4.81,1.19,7.85倍,3类典型生态系统生命支持功能的经济价值均大于其产品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拉萨地区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区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鲜恩英 何春华 +1 位作者 付振琳 黄莉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590,共5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西藏拉萨地区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住院的134例孕妇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134例健康... 目的:探究并分析西藏拉萨地区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住院的134例孕妇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134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世居或是移居、居住海拔、补钙情况、孕前高血压病史等。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海拔、补钙情况、孕前高血压病史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598,P=0.044)、文化程度<初中(OR=0.187,P=0.035)、居住海拔≥4 000 m(OR=2.361,P=0.023)、未进行规律补钙(OR=2.526,P=0.048)、孕前高血压病史(OR=67.231,P=0.001)、居住时间(OR=2.394,P=0.029)和民族分布(OR=2.481,P=0.036)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各因素的贡献值由大至小依次为孕前高血压病史、居住海拔、文化程度、民族分布、年龄、补钙情况。结论:孕妇高龄、文化程度低、居住海拔高、未进行规律补钙、孕前高血压病史、居住时间≥10年和世居民族是西藏拉萨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针对以上人群应该加强预防和监控,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拉萨地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拉萨地区太阳能资源变化特征分析及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富程 孙周 韩二红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91-1796,共6页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10年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拉萨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拉萨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一年中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呈现单峰型,5月最高,12月最低;年日照时数呈现微弱的下降...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10年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拉萨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拉萨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一年中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呈现单峰型,5月最高,12月最低;年日照时数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各月日照时数差异不大,全年日照时数呈双峰型,10月日照时数最大,8月日照时数最小。对拉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年太阳总辐射量为7 473.3 MJ/m2,属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指标为1.89,稳定程度高,且直接辐射占主导,有利于进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量 日照时数 拉萨地区 太阳能资源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区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蕾 毕新岭 +2 位作者 蒋瑾瑾 李吉文 顾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HS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男女比例为2.58:1,发病时间无...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HS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男女比例为2.58:1,发病时间无明显四季差异,年龄4-61岁,平均(20.24-11.0)岁,发病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疹发生率最高96.5%,与其他多个报道结论类似,在皮损的严重程度上,明显高于武汉地区;腹部受累比例低于国外报道,高于武汉地区(P〈0.05);肾脏受累比例与韩国及西班牙报道类似,高于武汉地区(P〈0.05)。本研究中20岁以下发病明显高于20岁以上,发病高峰集中在5-10岁及15-20岁2个年龄段,其中15-2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20岁以下的41.9%,以入伍新兵为主,且与本研究及其他多个研究15岁以下年龄段相比,累及肾脏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在发病原因,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拉萨地区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拉萨地块麻江地区具有“超钾质”成分的钾质火山岩的识别及成因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保弟 陈陵康 +3 位作者 许继峰 刘鸿飞 陈建林 康志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62-1674,共13页
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由西向东逐渐喷发,然而本文在拉萨地块中部麻江地区识别出一套钾质火山岩,利用单矿物金云母的40Ar-39Ar方法确定其形成于21.3Ma。这套火山岩具有高镁(>3%)和高钾(K2O/Na2O>2)... 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由西向东逐渐喷发,然而本文在拉萨地块中部麻江地区识别出一套钾质火山岩,利用单矿物金云母的40Ar-39Ar方法确定其形成于21.3Ma。这套火山岩具有高镁(>3%)和高钾(K2O/Na2O>2)等的超钾质火山岩成分特征,但其高的MgO含量是因岩石中含有后期蚀变矿物白云石所致,因此它们是具有"超钾质岩"成分特征的钾质岩。这套火山岩与拉萨地块西部地区沿着南北向地堑产出的钾质岩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同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集LREE及LILE、亏损HFSE,高度富集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并具有较高的(87Sr/86Sr)i比值和较低的εNd(t),指示其可能源于与古俯冲相联系的富集地幔源区。麻江地区约21Ma钾质岩的识别可能使人们重新认识有关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从西向东的演化特征,揭示拉萨地块后碰撞岩浆活动可能是近同时发生。同时本文认为麻江钾质岩的形成以及拉萨地块南北向裂谷系统的形成演化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岩石圈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超钾质岩 后碰撞岩浆作用 时间分布 麻江 拉萨地块
下载PDF
中部拉萨地体南侧吉瓦地区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力圆 郑有业 +3 位作者 高顺宝 李伟良 毛荣威 黄亮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3-1555,共13页
西藏尼玛县吉瓦地区措勤-多瓦后陆拗陷带内分布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0.3~126.5Ma左右,重新厘定为早白垩世则弄群,否定了前人归属为上新世乌郁群(N2wy)及始新世帕那组(E2p)的认识。岩石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中基性火山岩为... 西藏尼玛县吉瓦地区措勤-多瓦后陆拗陷带内分布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0.3~126.5Ma左右,重新厘定为早白垩世则弄群,否定了前人归属为上新世乌郁群(N2wy)及始新世帕那组(E2p)的认识。岩石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中基性火山岩为辅,酸性岩类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类和熔岩类,典型岩石类型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等,中基性岩主要为玄武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等,杏仁构造普遍发育。研究区大量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出现反映了吉瓦地区的火山岩主要为陆相火山喷发形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轻稀土富集,负Eu异常明显,富集K、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酸性火山岩具有A型花岗质岩浆岩特征,基性岩具有板内玄武岩亲缘性,这一特征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板片断离有关。中部拉萨地体南侧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发现,使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南延伸70~80km,火山岩地层时代的重新归位对研究冈底斯带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建立地质年代学格架提供了新的约束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吉瓦地区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可能受到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雅鲁藏布江洋壳向北的双向俯冲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拉萨地体 吉瓦地区 早白垩世火山岩 则弄群 双向俯冲
下载PDF
基于NOAA AVHRR NDVI的西藏拉萨地区植被季节变化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除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145-151,共7页
根据每周的NOAA全球植被指数(GLOBALVEGETATIONNDVI,GVI),分析了西藏拉萨地区1985—1999年G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气温等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并选择沿91°E和30°N两条区域内典型的样本带,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样本带上基于... 根据每周的NOAA全球植被指数(GLOBALVEGETATIONNDVI,GVI),分析了西藏拉萨地区1985—1999年G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气温等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并选择沿91°E和30°N两条区域内典型的样本带,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样本带上基于1km分辨率NOAANDVI反映的地表植被随季节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985—1999年长时间序列的NOAAGVI反映了拉萨地区以天然植被为主的植被覆盖的生长特点,包括季节和年际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拉萨地区以天然植被为主的植被覆盖状况有所好转;拉萨地区NDVI值对降水的变化很敏感,月平均NDVI和月降水总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75,而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A NDVI 植被覆盖 西藏拉萨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中新世超钾质岩石中的锆石记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栋 赵志丹 +5 位作者 朱弟成 牛耀龄 刘盛遨 王青 刘勇胜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03-3715,共13页
幔源岩浆上升的过程中捕获的锆石为揭示深部地壳"隐藏"的岩浆作用事件提供了宝贵机会。本文对采自南部拉萨地块学那地区的超钾质脉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那超钾质岩石中的锆... 幔源岩浆上升的过程中捕获的锆石为揭示深部地壳"隐藏"的岩浆作用事件提供了宝贵机会。本文对采自南部拉萨地块学那地区的超钾质脉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那超钾质岩石中的锆石主要展示出4个主要的年龄峰值,分别是:<100Ma、300~400Ma、450~500Ma以及700~850 Ma。这些锆石高U/Yb比值、低Y含量的特征暗示起源于大陆地壳。而新生代-中生代(<100 Ma)和晚古生代(300~400Ma)的岩浆活动在南部拉萨地块上广泛发育,这表明南部拉萨地块新生地壳物质对学那超钾质岩浆活动的贡献。但是超钾质脉岩中早古生代和元古代(450~500Ma和700~850Ma)锆石捕掳晶的存在则证实印度大陆地壳物质的加入。此外,从大约55Ma左右开始,锆石颗粒的(Dy/Yb)N比值开始逐渐增高,εHf(t)值则从+10^+5迅速下降至-10^-25。考虑到南部拉萨地块新生地壳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超钾质脉岩中的这些锆石颗粒可能记录了印度-亚洲陆陆汇聚过程中地壳的显著加厚以及俯冲的印度大陆地壳物质对南部拉萨地块后碰撞岩浆作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超钾质脉岩 U-Pb定年 Hf同位素 学那地区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拉嘎组物源示踪: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函 岳鋆璋 +4 位作者 李俊 苟正彬 杨洋 张士贞 李奋其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3-51,共9页
拉萨地块西段缺失晚古生代岩浆岩,造成不能从岩浆岩角度探索其晚古生代地质演化,因此沉积岩的对比研究对理解拉萨地块晚古生代的差异演化过程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尼雄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拉嘎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试图揭示其... 拉萨地块西段缺失晚古生代岩浆岩,造成不能从岩浆岩角度探索其晚古生代地质演化,因此沉积岩的对比研究对理解拉萨地块晚古生代的差异演化过程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尼雄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拉嘎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试图揭示其物源特征及源区构造背景,提供拉萨地块晚古生代沉积岩对比分析的基础信息。尼雄地区拉嘎组一段和二段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略有差异,二段较一段CaO、Na 2 O含量更高,V、Cr、Ni、Co及轻稀土含量也更高,反映二者沉积源区有一定差异。拉嘎组物源区的构造背景兼具被动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特征,并且二段较一段显示更强的活动大陆边缘亲缘性。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拉嘎组碎屑岩主要来自成熟的大陆源区,为冈瓦纳大陆北缘基底岩石及早古生代沉积岩的再旋回沉积,二段源区的少量酸性及基性物质组分对应于冈瓦纳大陆北缘泛非期及寒武纪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尼雄地区 拉嘎组 地球化学 物源
下载PDF
拉萨古城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许伍 徐秀美 李幼常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0,77,共6页
以拉萨为案例,对古城区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整体较高,居民对古城的情感性依恋要大于功能性依恋;但由于依赖类型、居住时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家"的归属感不同,原住居民的地... 以拉萨为案例,对古城区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整体较高,居民对古城的情感性依恋要大于功能性依恋;但由于依赖类型、居住时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家"的归属感不同,原住居民的地方依恋水平要高于非原住居民;从地方因素来看,宗教信仰、环境状况、活动参与和社交关系是影响居民地方依恋的关键因素,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是环境状况,而非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则是宗教信仰,这为提升拉萨古城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影响因素 拉萨古城
下载PDF
某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特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占良 高英堂 +3 位作者 王玮 刘锦 阿西 赵金梅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608-611,共4页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7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在73例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中,HBeAg系统与基因型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7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在73例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中,HBeAg系统与基因型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萨地区HBV各基因型分布特点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与民族关系较密切;基因型与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芯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