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文人心态管窥——以“亚仙”“元和”故事在元曲中的流变和传播为例
1
作者 孙艳 任聪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1-5,10,共6页
李亚仙、郑元和的故事从唐中期即在民间流传并引起文人关注。至宋代二人故事经民间说话艺人播扬,传播更广。到元代被石君宝等杂剧作家改编搬上戏曲舞台,二人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加之杂剧演出的特点,故事遂更为传扬,影响日益扩大。在元... 李亚仙、郑元和的故事从唐中期即在民间流传并引起文人关注。至宋代二人故事经民间说话艺人播扬,传播更广。到元代被石君宝等杂剧作家改编搬上戏曲舞台,二人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加之杂剧演出的特点,故事遂更为传扬,影响日益扩大。在元代,二人故事颇受文人青睐,持续出现在文人散曲作品中。这样一个书生与妓女的爱情故事受到一代文人的喜爱,究其原因是和当时的文人心态有关。其中既有文人对底层行业的理解认同,对封建纲常伦理观念的质疑,也和文人自尊及学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相关,同时涉及其内心潜藏的复杂情感需求、教化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亚仙 郑元和 散曲 杂剧 文人 心态
下载PDF
从《李娃传》到《绣襦记》——看小说戏曲的改编传播轨辙 被引量:9
2
作者 陶慕宁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唐白行简《李娃传》以其叙事委婉、跌宕旖旎颇为后世所重,宋之话本,元之杂剧,每掇采其事,搬演于勾栏戏场。至明,朱诚斋以藩王之尊,翻为乐府;凌性德以书贾之好,收入虞初。弘治间,髯仙徐霖摭拾旧传新说,编为《绣襦记》传奇四十出,演之场... 唐白行简《李娃传》以其叙事委婉、跌宕旖旎颇为后世所重,宋之话本,元之杂剧,每掇采其事,搬演于勾栏戏场。至明,朱诚斋以藩王之尊,翻为乐府;凌性德以书贾之好,收入虞初。弘治间,髯仙徐霖摭拾旧传新说,编为《绣襦记》传奇四十出,演之场上。一时毁誉并出,难分轩轾。盖自《李娃传》至《绣襦记》,其间已历七百余年,据娃传敷演为稗官戏曲者,实不能不受时代风习、地域文化之浸润,亦不能不受说部戏剧文体之限制而改弦更张,别裁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娃传 李亚仙 郑元和 绣襦记 曲江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