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镍三元LiNi0.8Co0.1Mn0.1O2@Li2ZrO3正极材料的表面修饰与电化学性能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咏琳 刘笑之 +3 位作者 黄雪 方振华 徐世国(指导) 王海波(指导) 《电池工业》 CAS 2019年第6期292-297,共6页
利用正丁醇锆的水解反应,以碳酸锂为锂盐前驱体,在高镍三元LiNi0.8Co0.1Mn0.1O2(NCM811)颗粒表面成功制备均匀且完整包覆的Li2ZrO3(LZO)纳米包覆层,厚度约为18nm。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lectrochemical Imp... 利用正丁醇锆的水解反应,以碳酸锂为锂盐前驱体,在高镍三元LiNi0.8Co0.1Mn0.1O2(NCM811)颗粒表面成功制备均匀且完整包覆的Li2ZrO3(LZO)纳米包覆层,厚度约为18nm。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测试结果表面,摩尔质量分数为1 mol%的Li2ZrO3表面修改层能有效地抑制高镍三元NCM811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副反应,降低了其循环过程中的电化学极化,从而提高了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工作电压为2.7V-4.3Vvs.Li+/Li和电流密度为1C条件下,经包覆处理的NCM811@LZO正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7.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143.9mAh/g,均高于纯NCM811正极材料的149.3mAh/g和136.6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三元NCM811 li2zro3包覆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Li2ZrO3包覆LiNi0.8Co0.1Mn0.1O2的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刘斌 刘姣 +5 位作者 肖忠良 李灵均 曹忠 胡超明 李新宇 唐福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90-4397,共8页
以Zr(NO_3)_4·5H_2O和CH_3COOLi·2H2_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将Li_2ZrO_3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研究Li_2ZrO_3不同包覆比例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EM、TE... 以Zr(NO_3)_4·5H_2O和CH_3COOLi·2H2_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将Li_2ZrO_3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研究Li_2ZrO_3不同包覆比例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EM、TEM、EDS谱图分析表明,Li_2ZrO_3层均匀地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表面,其厚度约为8 nm。与纯相相比,1%(质量分数)Li_2ZrO_3包覆的LiNi_(0.8)Co_(0.1)Mn_(0.1)O_2复合材料在1.0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4.7 mA·h·g^(-1)、100次循环之后放电比容量为169.5 mA·h·g^(-1),其容量保持率达到91.7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结果表明,Li_2ZrO_3包覆层抑制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减小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阻抗,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zro3 包覆 LiNi0.8Co0.1Mn0.1O2 表面 复合材料 电化学
下载PDF
Li2ZrO3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0.2Ni0.2Mn0.6]O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蔺佳明 赵桃林 王育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富锂锰基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而备受关注。针对其首次库仑效率低、循环和倍率性能差的问题,将具有三维Li^+通道的锂离子导体Li2ZrO3引入至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0.2Ni0.2Mn0.6]O2的表面对其进行包覆改性研究。通过XRD,TEM,SE... 富锂锰基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而备受关注。针对其首次库仑效率低、循环和倍率性能差的问题,将具有三维Li^+通道的锂离子导体Li2ZrO3引入至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0.2Ni0.2Mn0.6]O2的表面对其进行包覆改性研究。通过XRD,TEM,SEM,EDS综合分析可知:Li2ZrO3成功包覆到样品表面。包覆层厚度为3 nm(包覆量1%,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0.1 C(1 C=200 mAh·g^-1)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71.5 mAh·g^-1,库仑效率为72.4%,降低了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0.5 C下循环100周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91.5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9.5%,5 C倍率放电比容量为75 mAh·g^-1,倍率性能提升。适当厚度的均匀Li2ZrO3包覆层可在样品表面形成核壳结构使样品更稳定,减少表面副反应,阻止生成较厚SEI膜,这得益于Li2ZrO3本身的高电导率、高电化学稳定性和较好的锂离子传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材料 li2zro3 包覆改性
下载PDF
Comparison study on strategies to prepare nanocrystalline Li2ZrO3-based absorbents for CO2 capture at high temperatures 被引量:5
4
作者 Qiang XIAO Xiaodan TANG Yefeng LIU Yijun ZHONG Weidong ZHU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97-302,共6页
A comparison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strategies for synthesizing nanocrystalline Li2ZrO3 and K- doped Li2ZrO3 absorbents for CO2 capture at high temperatures, including solid-state and liquid-phase meth- ods, ... A comparison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strategies for synthesizing nanocrystalline Li2ZrO3 and K- doped Li2ZrO3 absorbents for CO2 capture at high temperatures, including solid-state and liquid-phase meth- ods, citrate route, and starch-assisted sol-gel method combined with freeze-drying technique. The absorption properties, including uptake rate and absorption capacity, of synthesized absorb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t different CO2 partial pressures. The nanosized Li2ZrO3 crystals synthesized by the citrate route exhibit a faster uptake and a higher, nearly stoichiometric absorption capacity than those synthesized by the solid-state and liquid-phase methods. The doping of K into Li2ZrO3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uptake rate of CO2, especially at low CO2 partial pressures. For the synthesis of K-doped Li2ZrO3, the citrate route has poor reproducibility and scalability, whereas the starch-assisted sol-gel method combined with freeze-drying technique is reproducible and easily scaled up, and the thus synthesized absorbents possess excellent CO2 capture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apture CITRATE STARCH freeze-drying li2zro3 K-doped li2zro3 technique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的高温吸附剂及其吸附过程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莉 袁文辉 韦朝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8-922,共5页
分析了CO2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减排的必要性,介绍了CO2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分离方法;针对电厂烟道气流量大、温度高的特点,着重比较了用于CO2高温吸附的多种物理吸附剂和化学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主要包括活性炭、沸石分子筛、金属氧化物... 分析了CO2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减排的必要性,介绍了CO2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分离方法;针对电厂烟道气流量大、温度高的特点,着重比较了用于CO2高温吸附的多种物理吸附剂和化学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主要包括活性炭、沸石分子筛、金属氧化物、水滑石类混合物和锂盐化合物;重点讨论了用于高温烟道气中CO2吸附的新型吸附剂Li2ZrO3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如CO2吸附速率、反应温度、ZrO2颗粒大小、改性化合物的种类和用量等;认为Li2ZrO3是从高温烟道气中吸附CO2的高效吸附剂;强调了吸附过程与分离过程的综合考虑是减排CO2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附剂 吸附过程 li2zro3
下载PDF
锆酸锂的合成及其吸收CO_2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银杰 代克化 +2 位作者 冯华君 朱永双 其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87-90,共4页
以纳米级四方相ZrO2(t)为反应物,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在高温下可直接吸收CO2的Li2ZrO3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分析了所合成材料的表面与结构特征,使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 以纳米级四方相ZrO2(t)为反应物,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在高温下可直接吸收CO2的Li2ZrO3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分析了所合成材料的表面与结构特征,使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吸收温度影响材料吸收CO2的性能,500℃下Li2ZrO3材料具有最佳的CO2吸收性能。此外,CO2气体流量、Li2ZrO3材料样品重量以及升温速率均影响材料吸收CO2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zro3 合成 CO2吸收
下载PDF
CO_2吸附剂掺钾锆酸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袁文辉 王婵月 +1 位作者 阎慧静 李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31,共6页
采用柠檬酸-乙二醇络合法,以硝酸锂、硝酸氧锆、硝酸钾为原料制备了掺钾Li2ZrO3超细晶体粉末,采用TG-DSC、XRD、SEM等方法对掺钾Li2ZrO3的前驱体及掺钾Li2ZrO3晶体粉末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凝胶的热分解变化过程和四方晶形结构的形成过程.... 采用柠檬酸-乙二醇络合法,以硝酸锂、硝酸氧锆、硝酸钾为原料制备了掺钾Li2ZrO3超细晶体粉末,采用TG-DSC、XRD、SEM等方法对掺钾Li2ZrO3的前驱体及掺钾Li2ZrO3晶体粉末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凝胶的热分解变化过程和四方晶形结构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800℃下焙烧150min,制备出的掺钾Li2ZrO3超细晶体粉末为完整、均匀的四方晶型,提高焙烧温度有利于晶粒生长和致密化.对掺钾Li2ZrO3晶体粉末在程序升温和高温恒温状态下吸附CO2的性能的研究表明,最佳吸附温度为500℃,在此温度下,当CO2流量为15 cm3/min时,90min样品吸附CO2量可达吸附剂质量的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钾li2zro3 柠檬酸-乙二醇络合法 吸附速率
下载PDF
高温下Li_2ZrO_3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丹 《当代化工》 CAS 2013年第12期1717-1719,1772,共4页
Li2ZrO3能够在高温下吸附CO2,并且其吸附效率高、速度快、稳定性好且能够重复利用。作者对近年来有关Li2ZrO3材料吸附CO2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Li2ZrO3的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Li2ZrO3吸附CO2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影响Li2ZrO3吸附... Li2ZrO3能够在高温下吸附CO2,并且其吸附效率高、速度快、稳定性好且能够重复利用。作者对近年来有关Li2ZrO3材料吸附CO2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Li2ZrO3的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Li2ZrO3吸附CO2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影响Li2ZrO3吸附CO2的吸附量及速率的各种因素,并对高温下吸附CO2的Li2ZrO3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zro3 CO2 吸附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2ZrO_3纳米颗粒及其高温二氧化碳吸收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叶凤 于兹瀛 +3 位作者 肖强 张富民 钟依均 朱伟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2-64,共3页
通过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锆酸锂(Li2ZrO3)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Li2ZrO3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仪测试Li2ZrO3材料的高温CO2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i2ZrO3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CO2吸收性能,... 通过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锆酸锂(Li2ZrO3)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Li2ZrO3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仪测试Li2ZrO3材料的高温CO2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i2ZrO3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CO2吸收性能,在CO2分压为0.05MPa、550℃、20min内吸收容量可达20%(质量分数);45min内可达吸收平衡,平衡吸收量达27%(质量分数)。经3次吸收解吸循环后其吸收性能没有明显下降,表明Li2ZrO3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zro3 溶胶-凝胶法 CO2吸收 纳米颗粒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锆酸锂陶瓷微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和义 孙颖 +1 位作者 赵君科 傅依备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8期53-57,共5页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出了粒径小于1mm的陶瓷微球。微球直径分布在0.4~1.0mm,密度达80~90%T.D,比表面积为18~32m2/g,压碎强度达1~3kg/个球。该工艺克服了金属的氢氧化物难以沉淀的困难,并可推广到其他材料的制备。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混合堆 微球 增殖剂 锆酸锂陶瓷微球
下载PDF
锂离子导体材料Li_2ZrO_3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春燕 任兆刚 刘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76-180,共5页
Li2ZrO3的单斜相是氚增殖材料,四方相是性能良好的CO2高温吸附材料,单斜相、四方相Li2ZrO3也是性能优良的锂离子导体材料.本文着重研究锂离子导体材料Li2ZrO3的制备及表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Li2ZrO3材料,XRD分析材料的结构,SEM... Li2ZrO3的单斜相是氚增殖材料,四方相是性能良好的CO2高温吸附材料,单斜相、四方相Li2ZrO3也是性能优良的锂离子导体材料.本文着重研究锂离子导体材料Li2ZrO3的制备及表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Li2ZrO3材料,XRD分析材料的结构,SEM分析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柠檬酸的用量为锆盐的4倍,焙烧温度在750-850℃之间,焙烧时间在150-210min时制得的Li2ZrO3以四方相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导体材料 li2zro3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Li_2ZrO_3材料吸收CO_2性能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银杰 其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70-774,共5页
用不同结构的ZrO_2合成了一系列在高温下吸收CO2的Li2ZrO3材料,并详细的研究了反应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生成物吸收CO2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以及TG分析法分别进行了材料结构及其吸收CO2性能的表征,并使用XPS法测定了材料表面的元... 用不同结构的ZrO_2合成了一系列在高温下吸收CO2的Li2ZrO3材料,并详细的研究了反应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生成物吸收CO2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以及TG分析法分别进行了材料结构及其吸收CO2性能的表征,并使用XPS法测定了材料表面的元素组成。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结构的ZrO2合成的Li2ZrO3,其吸收CO2的性能明显的不同。用ZrO2(t)(四方)合成的Li2ZrO3吸收CO2的速度快,在500℃下,20%CO2(80%空气)的气氛中保持3h,其吸收量可达25(±0.6)%(wt),而以ZrO2(m)(单斜)为原料制备的Li2ZrO3在上述吸收条件下重量仅增加9(±0.6)%(wt)。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化学元素的掺杂对用ZrO2(m)合成的Li2ZrO3的CO2吸收速度及吸收容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酸锂 二氧化碳 吸收性能 温室效应 掺杂物质
下载PDF
锂基高温二氧化碳吸收剂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强 韩继梅 +2 位作者 张富民 钟依均 朱伟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74-180,共7页
首先介绍了CO_2捕集的背景;然后讨论了锆酸锂和硅酸锂等锂基高温CO_2吸收剂捕集CO_2的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来锂基高温CO_2吸收剂的一些制备方法,并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锂基高温CO_2吸收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从合成方向、CO_2吸... 首先介绍了CO_2捕集的背景;然后讨论了锆酸锂和硅酸锂等锂基高温CO_2吸收剂捕集CO_2的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来锂基高温CO_2吸收剂的一些制备方法,并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锂基高温CO_2吸收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从合成方向、CO_2吸收性能与吸收剂电导率的关联及在高温原位捕集CO_2中的应用3个方面,对锂基高温CO_2吸收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锆酸锂 硅酸锂 高温捕集 纳米吸收剂 吸附增加反应过程
下载PDF
结晶法制备锆酸锂及其吸收CO_2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庆国 任瑞晨 +2 位作者 王志恒 吴清峰 黄浩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9,共3页
以LiOH·H_2O和Zr(NO_3)_4·5H_2O为主要原料,在两者摩尔比为2.0条件下通过结晶法制备高纯Li_2ZrO_3。当煅烧温度T为1123 K时,Li_2ZrO_3主要以单斜相存在。在模拟CO2吸收反应中可知,当反应时间为42 min,温度为517℃,压强为2.0 ... 以LiOH·H_2O和Zr(NO_3)_4·5H_2O为主要原料,在两者摩尔比为2.0条件下通过结晶法制备高纯Li_2ZrO_3。当煅烧温度T为1123 K时,Li_2ZrO_3主要以单斜相存在。在模拟CO2吸收反应中可知,当反应时间为42 min,温度为517℃,压强为2.0 MPa时,Li_2ZrO_3吸收CO2量达到峰值,Li_2ZrO_3质量增重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法 煅烧 吸收CO2 锆酸锂
下载PDF
高温下Li_2ZrO_3材料吸收CO_2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金香 彭小波 郑林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6-1529,共4页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出在高温450~650℃之间可直接可逆吸收CO_2的Li_2ZrO_3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分别进行了材料结构和吸收CO_2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Li_2ZrO_3材料的合成温度及材料的结构影响材料吸收C...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出在高温450~650℃之间可直接可逆吸收CO_2的Li_2ZrO_3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分别进行了材料结构和吸收CO_2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Li_2ZrO_3材料的合成温度及材料的结构影响材料吸收CO_2的性能,在750℃下煅烧6 h的材料为四方相,其吸收性能最佳。此外,气氛中CO_2的浓度对材料吸收CO_2的性能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酸锂 吸收 CO2
下载PDF
单斜相偏锆酸锂陶瓷氚增殖材料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忠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单斜相偏锆酸锂是聚变堆中最有前途的氚增殖材料之一。该材料具有较高的锂原子密度和优异的氚释放行为,成为近年来最受重视的陶瓷氚增殖材料。在Li2OZrO2二元系中,存在九种不同的锆酸锂相,因此制备单一相的锆酸锂陶瓷十分... 单斜相偏锆酸锂是聚变堆中最有前途的氚增殖材料之一。该材料具有较高的锂原子密度和优异的氚释放行为,成为近年来最受重视的陶瓷氚增殖材料。在Li2OZrO2二元系中,存在九种不同的锆酸锂相,因此制备单一相的锆酸锂陶瓷十分困难。本文作者以干法制备工艺为基础,从热扩散的角度分析了Li2ZrO3的形成机理,改进了制备工艺,成功地制备出了单斜相Li2ZrO3陶瓷材料粉末样品。经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样品为单斜相,没有发现任何其它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增殖材料 单斜相 锆酸锂陶瓷 聚变堆 包层
下载PDF
脱除烟道气中CO2、SO2和NOx高温吸附剂的研究及CO2吸附模拟
17
《气体净化》 2012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前大气中CO2、SO2和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工厂使用的高温炉等设备,且排出的气体大都处于高温状态,因此制备可以在高温下直接处理CO2、SO2和NOx的材料,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关键词 li2zro3 Li4SiO4 膜片 吸附模型 CA-EG络合法 CA-EtOH络合法
下载PDF
溶胶-凝胶伴随相分离法制备Li掺杂ZrO_2多孔块体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兴忠 任静 +2 位作者 宋杰 蔡晓波 杨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50-253,共4页
以八水氯氧化锆和二水乙酸锂为前驱体、乙二醇为络合剂、1,2-环氧丙烷为凝胶促进剂、聚氧乙烯为相分离诱导剂,采用溶胶-凝胶伴随相分离法制备Li掺杂ZrO_2多孔块体材料,并利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 以八水氯氧化锆和二水乙酸锂为前驱体、乙二醇为络合剂、1,2-环氧丙烷为凝胶促进剂、聚氧乙烯为相分离诱导剂,采用溶胶-凝胶伴随相分离法制备Li掺杂ZrO_2多孔块体材料,并利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技术对所形成的多孔块体的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O能诱导体系发生相分离,获得共连续骨架和孔径大小可控的多孔块体;热处理后,Li掺杂ZrO_2得到的Li2ZrO3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始终保持四方相,使其在CO_2吸附应用中具备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相分离 锆酸锂-氧化锆块体 多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