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指结晶法去除LiCl熔盐中的碱土金属Sr、Ba
1
作者 林钦 王玉娇 +6 位作者 程明 孙波 付海英 窦强 周金豪 周再春 刘秋华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6,共10页
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中会产生含多种金属元素的LiCl废盐,分离废盐中的金属杂质既可净化熔盐,有利于盐的循环利用,又可减小废盐量,实现废物最小化。利用自行研制的冷指结晶装置,探索了LiCl熔盐中Sr、Ba两种碱土金属的分离和分离中的影... 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中会产生含多种金属元素的LiCl废盐,分离废盐中的金属杂质既可净化熔盐,有利于盐的循环利用,又可减小废盐量,实现废物最小化。利用自行研制的冷指结晶装置,探索了LiCl熔盐中Sr、Ba两种碱土金属的分离和分离中的影响因素,并结合Fluent软件模拟确定较佳的分离工艺,进一步明确LiCl分离碱土金属的规律。研究表明,影响冷指结晶法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熔盐初始温度,当熔盐温度高于660℃时,Sr、Ba去除率较佳;同时发现熔盐中Sr、Ba含量低于0.55%(w/w)时,其去除效率均可超过80%。进一步研究发现熔盐晶体不同部位的Sr、Ba去除效果不同,其中结晶盐顶部的杂质分离效果最佳,底部及内层的熔盐分离效果较差。含有Sr、Ba的LiCl熔盐较佳分离条件为温度660~670℃,气体流速10 L·min^(−1),生长时间20 min,此时LiCl盐中Sr、Ba的去除率可达90%。实验结果证实了冷指结晶法从电解质废熔盐中纯化溶剂盐的可行性,可为纯化废盐、实现熔盐的重复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l熔盐 冷指 碱土金属 分离
下载PDF
LiCl掺杂PEDOT∶PSS提高蓝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性能
2
作者 王艳林 曹松 +2 位作者 余春燕 周利通 翟光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1-780,共10页
基于全溶液制备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通常存在电子-空穴注入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地限制了蓝光QLEDs器件性能的提升。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金属卤化物(Li Cl)掺杂对聚(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薄膜的形貌、导电率... 基于全溶液制备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通常存在电子-空穴注入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地限制了蓝光QLEDs器件性能的提升。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金属卤化物(Li Cl)掺杂对聚(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薄膜的形貌、导电率、透光性以及所制备QLEDs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Li Cl的掺杂浓度(质量分数)为2%时蓝光QLED器件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佳,这主要归因于Li Cl掺杂后的PEDOT∶PSS薄膜导电率和透光性的增强以及器件中空穴注入效率的提高。相较于未掺杂的PEDOT∶PSS基QLED器件,基于Li Cl掺杂的蓝光QLED器件的最大亮度、峰值电流效率、峰值功率效率和峰值外量子效率分别从5 083 cd·m^(-2)、0.91 cd·A^(-1)、0.59 lm·W^(-1)和2.31%提升到7 451 cd·m^(-2)、1.38 cd·A^(-1)、0.89 lm·W^(-1)和3.51%。结果表明,采用Li Cl掺杂PEDOT∶PSS空穴注入层是提高蓝光QLED性能的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PEDOT∶PSS licl掺杂 空穴注入层 空穴注入
下载PDF
LiCl-KCl共晶熔盐中金属铀与氯化锌的反应行为及机理
3
作者 曾国智 肖益群 +5 位作者 姚本林 杨明帅 贾红伟 何辉 张琳 夏良树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2,I0001,共9页
为探究氯化锌(ZnCl2)与金属铀制备LiCl-KCl-UCl3初始熔盐体系的反应过程,本工作拟在500℃下的LiCl-KCl共晶熔盐中,首先对可能反应进行热力学计算,确定可能反应路径;再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原位吸收光谱法原位监测金属铀与ZnCl2的反应过程,... 为探究氯化锌(ZnCl2)与金属铀制备LiCl-KCl-UCl3初始熔盐体系的反应过程,本工作拟在500℃下的LiCl-KCl共晶熔盐中,首先对可能反应进行热力学计算,确定可能反应路径;再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原位吸收光谱法原位监测金属铀与ZnCl2的反应过程,并观察反应过程中熔盐的颜色变化,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样品中元素含量的变化,对反应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表征,综合确定反应行为和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属铀与ZnCl2的反应过程中,Zn(Ⅱ)直接将铀金属氧化为U(Ⅲ),生成的Zn金属在铀金属表面形成U-Zn合金。ZnCl2与金属铀制备的电解精炼初始熔盐体系LiCl-KCl-UCl3过程,反应在240 min达到平衡,最终Zn质量分数维持在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l-KCl熔盐 UCl3 ZNCL2 金属铀
下载PDF
基于LiCl法优化酿酒葡萄叶片的RNA提取
4
作者 成丹丹 范丽娜 +2 位作者 王美娇 于放 王燕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获得纯度高、质量好的酿酒葡萄植株叶片RNA以用于荧光实时定量分析,为后续以酿酒葡萄叶片RNA为材料研究相关转录水平的调控提供技术保障,以经典酿酒葡萄赤霞珠叶片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重蒸酚法、Trizol法、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 为获得纯度高、质量好的酿酒葡萄植株叶片RNA以用于荧光实时定量分析,为后续以酿酒葡萄叶片RNA为材料研究相关转录水平的调控提供技术保障,以经典酿酒葡萄赤霞珠叶片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重蒸酚法、Trizol法、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LiCl法(基于改良的SDS法)4种方法对酿酒葡萄叶片R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蒸酚法提取RNA浓度较低,完整性较差,存在部分降解;Trizol法提取的RNA则有部分DNA污染;改良CTAB法提取浓度较高,但蛋白和DNA污染严重;LiCl法提取结果显示,28S的条带亮度是18S的2倍,条带无拖尾,完整性较好,存在DNA污染和少量的蛋白污染。进一步在LiCl法基础上利用醋酸钠、DNAase消化、苯酚抽提法进一步优化,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验证,结果表明,醋酸钠的加入RNA质量无明显改善;然而,经氯仿和水饱和酚(体积比1∶1)抽提2次,氯仿抽提1次,氯仿和水饱和酚(体积比1∶1)抽提1次,并经DNAase进行消化,最终提取出质量浓度为173.611μg/mL、A_(260/280)为1.803纯度高、完整性较好且无蛋白和DNA污染的葡萄叶片总RNA;经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该方法提取的RNA经反转录后获得较好的扩增曲线以及融解曲线,并能够对相关基因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赤霞珠 RNA提取 licl法优化 QRT-PCR
下载PDF
Ni基高温合金在LiCl-KCl熔盐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5
作者 杜雨昕 林如山 +2 位作者 林师峰 张磊 叶国安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826-833,共8页
熔盐电解精炼是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的核心工艺单元,其反应容器需在高温、LiCl-KCl熔盐环境下长期服役,活泼合金元素Cr的选择性溶解使得钝化Cr_(2)O_(3)保护膜难以生成,结构材料面临严重的腐蚀问题,严重阻碍了干法后处理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熔盐电解精炼是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的核心工艺单元,其反应容器需在高温、LiCl-KCl熔盐环境下长期服役,活泼合金元素Cr的选择性溶解使得钝化Cr_(2)O_(3)保护膜难以生成,结构材料面临严重的腐蚀问题,严重阻碍了干法后处理技术的工程化应用。Ni基高温合金在高温氯化物熔盐中的热力学性质稳定,是电解精炼反应容器潜在的候选材料,然而目前Mo、W等关键合金元素对Ni基高温合金在LiCl-KCl熔盐中的耐腐蚀性能影响暂不明确。采用浸泡腐蚀的方法,研究了Haynes 230、Inconel 625、GH 3535、Inconel 690和GH 4169五种Ni基高温合金在550℃、氩气气氛下LiCl-KCl熔盐中的腐蚀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对腐蚀产物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种Ni基高温合金在与LiClKCl熔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均发生腐蚀失重,失重情况为Inconel 625>GH 3535>Haynes 230>Inconel690>GH 4169。其中Inconel 625和GH 4169合金在基体近表层生成了富Mo氧化膜,导致外层(Cr,Fe)2O3与基体的热相容性变差,有明显的脱落趋势。相比高Cr含量的Inconel 690合金发生严重的电化学溶解,低Cr的GH 3535合金外层(Cr,Fe)_(2)O_(3)含量低,抗氧化能力也明显降低,使得氧向基体内部渗入。而Haynes230合金外表面生成了富W的氧化物,有效地阻挡了Cl^(-)的侵蚀,在以上五种Ni基高温合金中具有最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高温合金 熔盐电解精炼 licl-KCl熔盐 高温 腐蚀行为 钝化膜 电化学溶解 内氧化
下载PDF
Revealing the influence of in-situ formed LiCl on garnet/Li interface for dendrite-free solid-state batteries
6
作者 Seoyoon Shin Jinuk Lee +1 位作者 Tae Ho Shin Seokhee Lee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94-403,共10页
Inadequate interfacial contact between lithium and solid-state electrolytes(SSEs)leads to elevated impedance and the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s,presenting significant obstacles to the practical viability of solid-sta... Inadequate interfacial contact between lithium and solid-state electrolytes(SSEs)leads to elevated impedance and the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s,presenting significant obstacles to the practical viability of solid-state batteries(SSBs).To ameliorate interfacial contact,optimizing the surface treatment of SSEs has been widely adopted.However,the formation of LiCl through acid treatment,an equally crucial factor impacting SSB performance,has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leaving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 unclear.Our study aims to shed light on SSE characteristics following LiCl formation and the removal of Li_(2)CO_(3) through acid treatment.We seek to establish quantifiable links between SS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SB performance,focusing on interfacial resistance,current distribution,critical current density(CCD),and lithium deposition.The formation of LiCl,occurring as Li_(2)CO_(3) is removed through acid treatment,effectively mitigates lithium dendrite formation on SSE surfaces.This action inhibits electron injection and reduces the diffusion rate of Li atoms.Simultaneously,acid treatment transforms the SSE surface into a lithiophilic state by eliminating surface Li_(2)CO_(3).Consequently,the interfacial resistance between lithium and SSEs substantially decreases from 487.67 to 35.99Ωcm^(2) at 25°C.This leads to a notably high CCD of 1.3 mA cm^(-2) and a significantly extended cycle life of 1,000 h.Furthermore,in full SSBs incorporating LiCoO_(2)cathodes and acid-treated garnet SSEs,we observe exceptional cyclability and rate capability.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acid treatment not only establishes a fundame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SE surfaces and battery performance but also offer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addressing interfacial challenges in SS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batteries Acidtreatment Interfacial stability licl Surface modification
下载PDF
NaCl-KCl-ZnCl_(2)-LiCl混合熔盐的制备及其热性能
7
作者 陈晓丹 宋康 +2 位作者 范舟风 周婷 王军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6,共7页
为获得太阳能光热发电用的低熔点高热稳定温度的蓄热熔盐,采用材料掺杂法,往NaCl-KCl-ZnCl_(2)三元体系的两个共晶点E1和E2中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无水LiCl,得到了12种不同组成比例的混合熔盐,并对其进行了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熔点测试、... 为获得太阳能光热发电用的低熔点高热稳定温度的蓄热熔盐,采用材料掺杂法,往NaCl-KCl-ZnCl_(2)三元体系的两个共晶点E1和E2中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无水LiCl,得到了12种不同组成比例的混合熔盐,并对其进行了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熔点测试、热重(TG)动态热稳定测试、52 h静态热稳定测试和熔盐密度测定。DSC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四元混合熔盐的最低熔点为174.2℃,比其掺杂前的E1共晶点的熔点210.4℃降低了36.2℃,相应的相变潜热为78 J/g;TG动态热稳定和长时间静态热稳定试验表明,新四元混合盐的热稳定温度为700℃;熔盐液态密度测试表明,新四元混合熔盐在250~700℃的液态密度为2.35~2.58 g/cm^(3)。该四元混合熔盐有可能用作太阳能光热发电的蓄热储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 氯化盐 NaCl-KCl-ZnCl_(2)-licl 熔盐 蓄热 储能
下载PDF
用LiCl/极性溶剂制备芳纶浆粕纤维溶液 被引量:8
8
作者 肖改丽 韩卿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55-58,共4页
采用LiCl/DMAc和LiCl/DMF极性溶剂溶解间位芳纶浆粕以制备芳纶溶液,考察了几种因素对LiCl/DMAc溶剂体系中浆粕溶解性能及溶液临界含水率的影响,并对芳纶浆粕结构进行FTIR与XRD表征。结果表明:LiCl/DMAc较LiCl/DMF溶剂体系更适合溶解芳... 采用LiCl/DMAc和LiCl/DMF极性溶剂溶解间位芳纶浆粕以制备芳纶溶液,考察了几种因素对LiCl/DMAc溶剂体系中浆粕溶解性能及溶液临界含水率的影响,并对芳纶浆粕结构进行FTIR与XRD表征。结果表明:LiCl/DMAc较LiCl/DMF溶剂体系更适合溶解芳纶浆粕。浆粕溶解性能随着水分含量降低、LiCl浓度增大、溶解温度提高、浆粕浓度降低而增强。其中浆粕在5%LiCl/DMAc中溶解性能较好,溶液稳定性较强。溶解迫使芳纶浆粕分子链间氢键断裂,结晶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溶解 licl/DMAc licl/DMF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在熔融LiCl和LiCl-Li_2O中的腐蚀行为
9
作者 刘瑞岩 王旭 +3 位作者 王秀敏 张俊善 祝美丽 李海英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11,共4页
 采用还原处理技术处理乏燃料,形成的LiO2质量分数高达3%以上,这易使反应容器及传送熔盐的装置腐蚀加快。以浸没法研究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在750℃熔融LiCl和LiCl-Li2O中的腐蚀行为。FeAl在熔融LiCl-Li2O中的腐蚀比熔融LiCl中的腐蚀快。...  采用还原处理技术处理乏燃料,形成的LiO2质量分数高达3%以上,这易使反应容器及传送熔盐的装置腐蚀加快。以浸没法研究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在750℃熔融LiCl和LiCl-Li2O中的腐蚀行为。FeAl在熔融LiCl-Li2O中的腐蚀比熔融LiCl中的腐蚀快。FeAl合金在750℃熔融LiCl和LiCl-Li2O中表现出相同的腐蚀趋势:腐蚀初期出现快速腐蚀现象,后期由于受扩散机制的控制,腐蚀速度变得很慢,因而腐蚀动力学曲线呈抛物线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行为 FeAl材料 licl熔融盐 licl-Li2O熔融盐
下载PDF
木材纤维素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的溶解特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岩 何静 +1 位作者 路婷 蒲俊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6,共3页
为了使木材纤维素改性以制备功能材料,该文研究了木材纤维素在LiClDMAc中的溶解特性,确定LiCl在木材纤维素溶剂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验证了溶解机理,并对溶解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①LiCl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起重要的作... 为了使木材纤维素改性以制备功能材料,该文研究了木材纤维素在LiClDMAc中的溶解特性,确定LiCl在木材纤维素溶剂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验证了溶解机理,并对溶解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①LiCl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与木材纤维素生成中间络合物,减少纤维素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提高其溶解性能.②非水溶剂法是对木材纤维素溶解的较好方法,红外谱图分析表明,在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宽峰—OH的位置(3400cm-1),其吸收强度大大减小,即纤维素羟基缔合程度减小,分子间氢键受到破坏.③LiClDMAc溶剂体系能有效地溶解木材纤维素,为木材纤维素改性制备功能材料提供了较好的均相合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纤维素 licl/DMAc 均相溶液 溶解
下载PDF
改良CTAB-LiCl法提取枣总RNA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3
11
作者 宋蓓 赵锦 +1 位作者 刘孟军 薛渝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79-83,共5页
试验以枣树田间枝条的枝皮及组培苗为材料,应用改进的CTAB法进行了总RNA的提取。针对枣组织中富含多糖多酚的特点,改进了CTAB法,采用β-巯基乙醇和PVP去除酚类,KAc及无水乙醇去除多糖,LiCl沉淀过夜的方法提取得到的RNA,条带整齐、清晰,A... 试验以枣树田间枝条的枝皮及组培苗为材料,应用改进的CTAB法进行了总RNA的提取。针对枣组织中富含多糖多酚的特点,改进了CTAB法,采用β-巯基乙醇和PVP去除酚类,KAc及无水乙醇去除多糖,LiCl沉淀过夜的方法提取得到的RNA,条带整齐、清晰,A260/A280介于1.8~2.0之间,A260/A230均大于2.0,证明得到的RNA纯度、完整性和产率均较高,蛋白、多糖及酚类等去除较彻底。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改良CTAB-LiCl法适于进行枣总R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RNA提取 CTAB法 licl沉淀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LiCl/DMAc溶液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万和军 尤丽霞 +1 位作者 熊杰 周文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6,共6页
为进行天然彩色棉纤维素的静电纺丝,研究了天然彩色棉和白棉纤维素LiCl/DMAc(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棕棉纤维素LiCl/DMAc溶液的非牛顿指数较高,最接近1;3种纤维素溶液的非牛顿指数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高,棕棉、... 为进行天然彩色棉纤维素的静电纺丝,研究了天然彩色棉和白棉纤维素LiCl/DMAc(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棕棉纤维素LiCl/DMAc溶液的非牛顿指数较高,最接近1;3种纤维素溶液的非牛顿指数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高,棕棉、绿棉纤维素LiCl/DMAc溶液分别在30、35℃以上具有较稳定的流变特性;3种纤维素溶液的非牛顿指数随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棕棉、绿棉纤维素溶液质量分数在1.2%、1.1%以下均具有较稳定的非牛顿指数。通过棕棉纤维素LiCl/DMAc溶液的静电纺丝实验,证实了棕棉纤维素质量分数必须在1.2%以下才可能形成稳定的射流,制得直径为200 nm以下的静电纺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彩色棉 纤维素 licl/DMAc 黏度 非牛顿指数 活化能 静电纺丝
下载PDF
利用LiCl/DMAc技术制备纤维素包装膜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春峰 王建清 +1 位作者 张宇瑶 齐越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主要研究以木浆为原料,以L iC l/DMAc为溶剂,制备可降解纤维素包装膜的技术与方法。通过改变浆粕浓度、凝固浴温度和浓度,可制备不同力学性能的纤维素包装膜。结果表明:纤维素浓度在7%时成膜性能最好;随着凝固浴浓度的增加,膜的力学性... 主要研究以木浆为原料,以L iC l/DMAc为溶剂,制备可降解纤维素包装膜的技术与方法。通过改变浆粕浓度、凝固浴温度和浓度,可制备不同力学性能的纤维素包装膜。结果表明:纤维素浓度在7%时成膜性能最好;随着凝固浴浓度的增加,膜的力学性能先上升,后下降;相对于凝固浴浓度,凝固浴温度对膜力学性能有更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包装膜 licl/DMAc 力学性能 凝固浴
下载PDF
碱处理棉纤维结构及其在LiCl/DMAc中的溶解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静 黄文飞 +1 位作者 王金香 徐磊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0-273,共4页
采用NaOH溶液对棉纤维进行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研究了不同碱处理条件下棉纤维的晶面结构变化,表征了棉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考察了碱处理棉纤维在LiCl/DMAc中的溶解性和溶解稳定性。结果表明碱处理后,棉纤维的晶面结构明显变化,棉... 采用NaOH溶液对棉纤维进行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研究了不同碱处理条件下棉纤维的晶面结构变化,表征了棉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考察了碱处理棉纤维在LiCl/DMAc中的溶解性和溶解稳定性。结果表明碱处理后,棉纤维的晶面结构明显变化,棉纤维衍射峰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晶度和晶粒尺寸也有变化,且随碱的质量分数的变化非常明显,而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这些变化影响不大。经过碱处理的棉纤维可以溶解于LiCl/DMAc中,在LiCl质量分数为10%时,棉纤维可以完全溶解,棉纤维/LiCl/DMAc溶液从第48 h开始产生相分离,数天后溶液开始结冻,形成冻胶,并且析出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 碱处理 licl/DMAc 溶解特性
下载PDF
LiCl/DMAc法纤维素保鲜膜对鲜切马铃薯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珊珊 王建清 +1 位作者 刘冰 张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18,共3页
研究了以LiCl/DMAc法制备了纤维素保鲜包装膜,加入SiO2提高其透氧性能,并在室温及冷藏条件下研究了几种膜对鲜切马铃薯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浸泡保鲜剂的纤维素膜比未浸泡保鲜剂的纤维素膜保鲜效果好;浸泡混合保鲜剂比浸泡单种保鲜剂... 研究了以LiCl/DMAc法制备了纤维素保鲜包装膜,加入SiO2提高其透氧性能,并在室温及冷藏条件下研究了几种膜对鲜切马铃薯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浸泡保鲜剂的纤维素膜比未浸泡保鲜剂的纤维素膜保鲜效果好;浸泡混合保鲜剂比浸泡单种保鲜剂的纤维素膜保鲜效果好;冷藏环境比室温环境对鲜切马铃薯的保鲜效果好,使其货架寿命延长了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l/DMAc 纤维素 鲜切马铃薯 保鲜膜
下载PDF
LiCl/DMSO再生大豆秸秆纤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祝兰 曹云峰 +2 位作者 王志国 夏剑雨 苏晨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8,共8页
经乙二胺预处理后大豆秸秆先溶解于8%LiCl/DMSO木质纤维全溶体系,然后于乙醇中凝胶化制备多孔吸液木质纤维凝胶。研究发现:木质纤维原料脱木质素程度会影响凝胶的多孔结构、热稳定性及溶胀性能。随着脱木质素程度加强,木质纤维原料中纤... 经乙二胺预处理后大豆秸秆先溶解于8%LiCl/DMSO木质纤维全溶体系,然后于乙醇中凝胶化制备多孔吸液木质纤维凝胶。研究发现:木质纤维原料脱木质素程度会影响凝胶的多孔结构、热稳定性及溶胀性能。随着脱木质素程度加强,木质纤维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解离程度加强,凝胶热稳定性提高,残炭量减少,可形成小孔径、高比表面积的致密多孔网络结构并影响其溶胀性能。当大豆秸秆经2 h脱木质素处理时,该秸秆原料所制备的凝胶热分解温度、残炭量、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30℃、15%、64.29 m^2/g和17.813 nm,在15℃下平衡溶胀率为2 126.79%,与未脱木质素的大豆秸秆制备的凝胶相比,热分解温度提高了30℃,残炭量降低了47.7%,比表面积增加11.02 m^2/g,平均孔径减小了2.468 nm,而平衡溶胀率降低了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秸秆 乙二胺 licl/DMSO 木质纤维凝胶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敏 朱平 +1 位作者 赵晓霞 董朝红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3,共4页
纤维素经过活化后可以溶解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研究了乙二胺活化对细菌纤维素溶解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活化条件;研究了LiCl的浓度、溶解温度和搅拌时间对溶解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溶解条件;研究了细菌纤维素在LiCl/DMAc极性溶剂体系... 纤维素经过活化后可以溶解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研究了乙二胺活化对细菌纤维素溶解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活化条件;研究了LiCl的浓度、溶解温度和搅拌时间对溶解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溶解条件;研究了细菌纤维素在LiCl/DMAc极性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活化 licl/DMAc 溶解性能
下载PDF
熔融LiCL中的Voronoi多面体 被引量:6
18
作者 邵俊 汤正诠 +1 位作者 徐桦 陈念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7-259,共3页
分子动力学计算表明,在熔融LiCl中存在与组分离子尺寸相当的微观空孔。微观空孔的分布规律对理解系统的扩散系数、电导系数、粘度、压缩率和热膨胀系数等都有重要意义,它们与自由体积模型中的自由体积也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licl 熔融态 VORONOI 多面体
下载PDF
蔗渣/LiCl/DMAc溶液体系及其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状 石锦志 +3 位作者 廖兵 付铁柱 陈永 庞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75-1978,1989,共5页
为了发展利用植物生物质资源,采用将蔗渣溶于LiCl/DMAc体系并利用溶解于其中的物质与丙烯酰胺进行均相接枝反应以制备蔗渣接枝聚丙烯酰胺。结果表明蔗渣在160℃活化1h,烘干后与100g/L的LiCl/DMAc体系以固液比1∶50混合,然后在160℃加热4... 为了发展利用植物生物质资源,采用将蔗渣溶于LiCl/DMAc体系并利用溶解于其中的物质与丙烯酰胺进行均相接枝反应以制备蔗渣接枝聚丙烯酰胺。结果表明蔗渣在160℃活化1h,烘干后与100g/L的LiCl/DMAc体系以固液比1∶50混合,然后在160℃加热4h的条件下可以取得81.3%的溶解率。溶液中不但含有纤维素,而且含有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该溶液在30℃、N2环境且丙烯酰胺分两次投料的条件下进行共聚的接枝率达到62.86%。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蔗渣接枝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g-聚丙烯酰胺。这为植物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 licl/DMAc体系 接枝共聚 丙烯酰胺 碱化处理
下载PDF
LaCl_3-MgCl_2-LiCl三元体系液相限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朝贵 刘红平 +1 位作者 乔芝郁 叶于浦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B204-B208,共5页
借助DTA研究了LaCl_3-MgCl_2-LiCl三元体系的液相限,发现本体系内有对应于LaCl_3和α-固溶体(MgCl_2,LiCl)的两个液相面,一条二次结晶线和它的一个最低点M(63.8wt-%LaCl_3,2.0wt-%MgCl_2,34.2wt-%LiCl;492℃),结合液相限的测定,初步探讨... 借助DTA研究了LaCl_3-MgCl_2-LiCl三元体系的液相限,发现本体系内有对应于LaCl_3和α-固溶体(MgCl_2,LiCl)的两个液相面,一条二次结晶线和它的一个最低点M(63.8wt-%LaCl_3,2.0wt-%MgCl_2,34.2wt-%LiCl;492℃),结合液相限的测定,初步探讨了LnCl_3-MgCl_2-LiCl体系(Ln=La,Ce,Pr及Nd)相图中的某些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L3 MGCL2 licl 相图 三元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