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_(1-x)Al_x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本 莫如宝 吴显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以化学法合成Li(Ni1/3Co1/3Mn1/3)1-χAlχO2系列正极材料(0≤x≤O.1);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仪研究系列产物的晶体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不同Al含量参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 以化学法合成Li(Ni1/3Co1/3Mn1/3)1-χAlχO2系列正极材料(0≤x≤O.1);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仪研究系列产物的晶体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不同Al含量参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均属于六方晶系,R3m空间群,保持α-NaFeO2层状结构相;Li(Ni1/3Co1/3Mn1/3)1-χAlχO2的首次放电容量166.30mA·h/g,在2.5 ~ 4.5V区间60次循环后比容量衰竭率为4.43%。通过对比Li(Ni1/3Co1/3Mn1/3)0.95Al0.05O2和Li(Ni1/3Co1/3Mn1/3)O2的电极阻抗,分析它们的电化学循环机理,可知掺杂Al后的正极材料适合大倍率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 3Co1 3Mn1 3)0 95Al0 05o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LiCo_(0.90)Al_(0.1)O_2的表面包覆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徐秋红 张士国 李大枝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85-887,共3页
通过化学处理方法在LiCo0.90Al0.1O2的表面包覆后,在300℃下热处理6 h,得到表面包覆Al2O3的LiCo0.90Al0.1O2。SEM分析表明,包覆前表面光滑,包覆后可以明显看到晶粒表面粘有许多小颗粒。当充电到4.5 V时,包覆后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充放电平... 通过化学处理方法在LiCo0.90Al0.1O2的表面包覆后,在300℃下热处理6 h,得到表面包覆Al2O3的LiCo0.90Al0.1O2。SEM分析表明,包覆前表面光滑,包覆后可以明显看到晶粒表面粘有许多小颗粒。当充电到4.5 V时,包覆后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充放电平台、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但是包覆后材料的首次充电容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包覆 lico0.90al0.1o2 AL2O3
下载PDF
(LaMn_(0.8)Al_(0.2)O_3)_(1-x)(Al_2O_3)_x(0.05≤x≤0.2)NTC热敏陶瓷材料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丽君 张惠敏 +3 位作者 常爱民 赵鹏君 张博 张丙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采用氧化物固相法制备(LaMn0.8Al0.2O3)1-x(Al2O3)x(0.05≤x≤0.2)系列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热敏陶瓷材料。利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阻温特性以及... 采用氧化物固相法制备(LaMn0.8Al0.2O3)1-x(Al2O3)x(0.05≤x≤0.2)系列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热敏陶瓷材料。利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阻温特性以及老化性能测试等手段,确定了材料粉体最佳煅烧温度,表征了陶瓷体物相、形貌、元素含量、电学性能、稳定性与Al2O3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LaMn0.8Al0.2O3)1-x(Al2O3)x(0.05≤x≤0.2)系列热敏陶瓷材料电阻率随着Al2O3含量增加显著增大,但材料常数B值增加平缓。当x=0.15时,该陶瓷材料呈现出低B(2816.44 K)、高阻(11893.89?·cm)的优良电学特性。热敏电阻经125℃老化500 h,阻值漂移(ΔR/R)均小于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n0 8Al0 2O3)1-x(Al2O3)x NTC热敏陶瓷 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导向插合的毛刷电接触对结构改进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云忠 金波 乔玉鹏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216,共5页
针对现有毛刷电接触对插合过程中随机插合现象导致的插拔力和接触电阻范围过大、可控性较差的现状,提出基于导向插合的毛刷电接触结构改进方案.改进结构包括单针簇导向结构、对接端面导向结构及插针螺旋校直结构.对改进前、后的毛刷电... 针对现有毛刷电接触对插合过程中随机插合现象导致的插拔力和接触电阻范围过大、可控性较差的现状,提出基于导向插合的毛刷电接触结构改进方案.改进结构包括单针簇导向结构、对接端面导向结构及插针螺旋校直结构.对改进前、后的毛刷电接触对进行2mm插拔深度的插拔力试验及接触电阻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导向插合的毛刷电接触结构改进优化了毛刷电接触对插拔力、接触电阻范围,结构改进前、后的单对毛刷接触对多次插拔力方差值分别为0.39,0.003,结构改进前、后的单对毛刷接触对多次接触电阻方差值分别为0.41,0.008.基于导向插合的毛刷电接触对结构改进设计对改善毛刷电接触性能以及其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刷电接触 导向插合 单针簇导向 插针螺旋校直 电连接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