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化学计量比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田从学 张昭 +1 位作者 侯隽 李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7-942,共6页
采用阴阳离子复合掺杂,以共沉淀法、超声共沉淀法、Pechini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掺杂锰酸锂前驱体,使用三段热处理方式,即650℃预烧、780℃烧结、550℃回火制备掺杂非化学计量尖晶石Li1.05Co0.05Ni0.05Mn1.9O3.9F0.1.通过化学容量分析测... 采用阴阳离子复合掺杂,以共沉淀法、超声共沉淀法、Pechini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掺杂锰酸锂前驱体,使用三段热处理方式,即650℃预烧、780℃烧结、550℃回火制备掺杂非化学计量尖晶石Li1.05Co0.05Ni0.05Mn1.9O3.9F0.1.通过化学容量分析测定Mn含量和平均价态,用粒度分布、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Mn含量和平均价态与理论值吻合.比较各种合成方法,超声共沉淀法产物的粒径分布最窄、比表面积最小(0.96m2·g-1)、晶型完整、衍射强度最大、结晶性能最佳、晶格常数a为0.821nm、晶粒尺寸L为57.78nm.经装配电池电化学性能测定,超声共沉淀法产物的初始容量更高,循环性能更稳定,经3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仅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化学计量比 超声辐照 共沉淀法 Pechini法 高温固相法 尖晶石Li1.05Co0.05Ni0.05Mn1.9O3.9F0.1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Co_(0.05)Ni_(0.05)Mn_(1.9)O_(3.9)F_(0.1)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田从学 侯隽 +1 位作者 李海 张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58-1761,共4页
以阴阳离子复合掺杂为基础,采用超声共沉淀法、Pechini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型掺杂锰酸锂前驱体,使用3段热处理方式,即650℃预烧、780℃烧结、550℃回火制备得到掺杂尖晶石LiCo0.05Ni0.05Mn1.9O3.9F0.1。通过化学容量分析测定Mn含... 以阴阳离子复合掺杂为基础,采用超声共沉淀法、Pechini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型掺杂锰酸锂前驱体,使用3段热处理方式,即650℃预烧、780℃烧结、550℃回火制备得到掺杂尖晶石LiCo0.05Ni0.05Mn1.9O3.9F0.1。通过化学容量分析测定Mn含量和平均价态,用粒度分布、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Mn含量和平均价态与理论值吻合。3种合成方法相比,超声共沉淀法产物的粒径最窄,比表面积最小(14919cm2/cm3),晶型完整,衍射强度最大,结晶性能最佳,晶格常数为0.821nm,晶粒尺寸为57.48nm;经装配电池电化学性能测定,超声共沉淀法产物的比容量更高,循环性能更稳定,经3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仅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超声共沉淀法 Pechini法 高温固相法 尖晶石LiCo0.05Ni0.05Mn1.9O3.9F0.1
下载PDF
Mg、F复合掺杂尖晶石LiMg_(0.1)Mn_(1.9)O_(3.95)F_(0.05)的合成和电化学行为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苏荣军 戴长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182-187,共6页
以己二酸为配位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_2O_4,Mg掺杂或Mg和F复合掺杂的尖晶石锂镁氧化物正极材料。对合成出的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光电子能谱、扫描显微电子镜、循环伏安测试和充放电测试仪进行了详细的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 以己二酸为配位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_2O_4,Mg掺杂或Mg和F复合掺杂的尖晶石锂镁氧化物正极材料。对合成出的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光电子能谱、扫描显微电子镜、循环伏安测试和充放电测试仪进行了详细的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都具有相同的纯尖晶石相,LiMg_(0.1)Mn_(1.9)O_4和LiMg_(0.1)Mn_(1.9)O_(3.95)F_(0.05)与LiMn_2O_4的样品相比,具有较小的晶格参数和晶胞体积。X-光电子能谱试验结果表明,在LiMn_2O_4中,Mn^(3+)和Mn^(4+)的相对量分别为50.2%和49.8%,而LiMg_(0.1)Mn_(1.9)O_(3.95)F_(0.05)中Mn^(3+)和Mn^(4+)的相对量分别为48.4%和51.6%。扫描电镜结果显示,LiMg_(0.1)Mn_(1.9)O_(3.95)F_(0.05)颗粒尺寸略小、尺寸分布窄,形态结构更为规整。循环伏安实验显示,Mg和F复合掺杂的尖晶石具有更好的可逆性。LiMn_2O_4,LiMg_(0.1)Mn_(1.9)O_4,LiMg_(0.1)Mn_(1.9)O_(3.95)F_(0.05)样品的首次放电能量和能量保持率分别为123、111、114 mAh·g^(-1)和86.5%、92.3%、90.9%,且LiMg_(0.1)Mn_(1.9)O_4和LiMg_(0.1)Mn_(1.9)O_(3.95)F_(0.05)具有比LiMn_2O_4更高的库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阴极材料 LiMg0.1Mn1.9O3.95F0.05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亚微米LiCu_(0.1)Mn_(1.9)O_(3.9)F_(0.1)电极活性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4
作者 刘长久 李广燕 +1 位作者 易凌英 赵卫民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3-60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和Cu2+复合掺杂的LiCu0.1Mn1.9O3.9F0.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XRD和SEM表征表明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样品粒度为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样品的电化学阻抗较小,首次放电容量达...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和Cu2+复合掺杂的LiCu0.1Mn1.9O3.9F0.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XRD和SEM表征表明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样品粒度为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样品的电化学阻抗较小,首次放电容量达112mA·h/g,充放电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1%,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同时还探讨了LiCu0.1Mn1.9O3.9F0.1的合成及掺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掺杂 溶胶-凝胶法 LiCu0. 1Mn1.9O3.9F0.1电化学性能 机理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u_(0.05)Mn_(1.95)O_(3.9)F_(0.1)的结构与电化学特性(英文)
5
作者 刘长久 易凌英 +1 位作者 李继春 吴华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81-282,共2页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Cu0.05Mn1.95O3.9F0.1,XRD表征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SEM测试表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达到了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形貌较好。以该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Cu0.05Mn1.95O3.9F0.1,XRD表征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SEM测试表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达到了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形貌较好。以该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经充放电循环测试可知:LiCu0.05Mn1.95O3.9F0.1材料比LiMn2O4正极材料能够更好地抑制电池的可逆容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衰减,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可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离子复合掺杂 溶胶-凝胶法 LiCu0.05Mn1.95O3.9V0.1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方法合成的LiMn_(1.9)Al_(0.05)Mg_(0.05)O_(3.9)F_(0.1)的性能
6
作者 张颖 王圣平 +1 位作者 周权 张林松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比较了硝酸盐-氨基乙酸燃烧(GNC)法和溶胶-凝胶(SG)法合成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Li Mn1.9Al0.05Mg0.05O3.9F0.1的电化学性能。不同的合成方法,导致材料的晶相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及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与SG法相比,GNC法合成的样品电化... 比较了硝酸盐-氨基乙酸燃烧(GNC)法和溶胶-凝胶(SG)法合成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Li Mn1.9Al0.05Mg0.05O3.9F0.1的电化学性能。不同的合成方法,导致材料的晶相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及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与SG法相比,GNC法合成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更好,在25℃、55℃时,第2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8.1%、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Mn1.9Al0.05Mg0.05O3.9F0.1 电极材料 硝酸盐-氨基乙酸燃烧法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