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字职用演变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运富
何余华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244-268,共25页
“两”字在汉语史上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书写形式,所涉及的字词关系、词际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尝试从历时的角度全面梳理“两”字先后记录过的词项,考察其本用、兼用、借用等职用属性,发现“两”字大致以汉末魏初为分水岭,先后经历了职能...
“两”字在汉语史上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书写形式,所涉及的字词关系、词际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尝试从历时的角度全面梳理“两”字先后记录过的词项,考察其本用、兼用、借用等职用属性,发现“两”字大致以汉末魏初为分水岭,先后经历了职能扩展和职能缩减的过程,这种变化是语言和文字辩证互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两
”字
职用
词项
扩展
缩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出土文献看量词“两”的发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院利
《德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系统考察先秦古文字材料里"两"的用法,发现"两"字的历时演变不是简单的、直线型的,而是复杂的、多元的。
关键词
古文字材料
量词
两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法律文书语料库的数词“二”与“两”用法差异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佳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二”和“两”的用法差异研究一直被学者关注,但以往大多是基于定性的研究,而针对特定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二”和“两”在两个语料库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法律语言须准确详细描述事实,多使用数词“二”,体现了法律语言的精准性;法...
“二”和“两”的用法差异研究一直被学者关注,但以往大多是基于定性的研究,而针对特定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二”和“两”在两个语料库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法律语言须准确详细描述事实,多使用数词“二”,体现了法律语言的精准性;法律文书中注重细节描写,常用“数词+量词”这种搭配,且“二”和“两”有相对明确的分工,在选择量词时有固定倾向,而国家语委语料库中,“二”和“两”在选择量词时相对自由,体现了法律语言的稳定性;此外,法律语料库中更倾向于使用省略量词的说法,映射出法律语言的简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
“
两
”
用法差异
法律文书
语料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写‘二’说‘两’”到“写‘两’”
4
作者
戴陈丹琦
《现代语文》
2019年第9期20-25,共6页
基于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写‘二’说‘两’”的判断,重点结合“二”和“两”的读音、字形、语义和语用特点,分析两者的使用状况。从读音、字形的角度来说,“两”的响度大于“二”,有助于交际主体之间实现信息的传达;阿拉伯数字“2”在书...
基于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写‘二’说‘两’”的判断,重点结合“二”和“两”的读音、字形、语义和语用特点,分析两者的使用状况。从读音、字形的角度来说,“两”的响度大于“二”,有助于交际主体之间实现信息的传达;阿拉伯数字“2”在书写上更为便捷,“二”和“两”均不占优势。从语义角度来说,“二”与“两”的概念义与色彩义有别,在古代汉语中,“二”多用于指称平行二物,“两”用于指称“车之两轭”;在现代汉语中,“二”侧重于数字的本身,“两”更侧重于衍生泛指,同时“两”的褒义色彩又强于“二”。从语用角度来说,在与三类数词、量词的搭配时,无论是在书面语中还是在口语中,“两”的使用频率都要高于“二”。总体来看,呈现出既说“两”又写“两”的使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
“
两
”
使用趋势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说古文字“两”
5
作者
武亚帅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1期34-41,共8页
"两"字旧多释为象衡轭之形,通过考察商周墓葬马车实物以及古文字中保留的衡轭形制可以发现,"两"与衡轭之形相去较远。结合"两"的字形、本义、用字习惯来看,该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借用他字到重复构件另...
"两"字旧多释为象衡轭之形,通过考察商周墓葬马车实物以及古文字中保留的衡轭形制可以发现,"两"与衡轭之形相去较远。结合"两"的字形、本义、用字习惯来看,该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借用他字到重复构件另造本字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
衡轭形制
字词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钱”
被引量:
3
6
作者
俞忠鑫
余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3-64,共2页
“钱”本是铲形农具,秦以后铲形铸币也称为钱。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十个钱重一两,一个称一钱。一两本重二十四铢,不便计算,就分为十分。十分之一两改称钱后,因“钱”字笔划太多,仍写作“分”,而训读为qián。
关键词
开元通宝
铸币
农具
写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载“参两”说及其与“太极”之关系
被引量:
1
7
作者
邓辉
王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32-40,共9页
《正蒙》中有《参两》篇,先儒与时贤对“参”的音义理解意见不一,或读解为“参”或读解为“叁”。其实,张载“参两”之说先见于《横渠易说》,后备于《正蒙》。从文本疏通和义理阐释两个方面对《横渠易说》中相关条目进行分析可知:“参...
《正蒙》中有《参两》篇,先儒与时贤对“参”的音义理解意见不一,或读解为“参”或读解为“叁”。其实,张载“参两”之说先见于《横渠易说》,后备于《正蒙》。从文本疏通和义理阐释两个方面对《横渠易说》中相关条目进行分析可知:“参两”非单以数论,而当合以象言,描述的是现实世界活泼泼的生命,应读为“参”而非“叁”;相应,《正蒙》中应为《参两》而非《叁两》,“参两”在更深层次的内涵上是穷理尽性,与“太极”密不可分。“参”虽包含“叁”之义,实则意蕴更丰富,并具参合之义,生动具体描述了太极之道的一与两合为叁以及参合化生之义。即是说,张载的“太极”一物而兼有乾坤两体,在太虚之气的场域下,本质上“太极”是气化生生流行不息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图景。“太极”与“参两”的关系为“参”是“太极”气化生生表现样态的定性,“两”是“太极”气化生生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参
两
太极
天参
数
象
《正蒙》
《横渠易说》
原文传递
陈奂致冯桂芬书笺释
被引量:
1
8
作者
柳向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在田家英小莽苍苍斋旧藏中,有一通陈奂致冯桂芬的信函。这封信是扬州的杨亮托陈奂向主持修纂《两淮盐法志》的冯氏说情,以便续聘杨亮等人的。结合现存几封杨亮写给陈奂的信件,基本上可以勾勒出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即杨亮、陈奂两人实际...
在田家英小莽苍苍斋旧藏中,有一通陈奂致冯桂芬的信函。这封信是扬州的杨亮托陈奂向主持修纂《两淮盐法志》的冯氏说情,以便续聘杨亮等人的。结合现存几封杨亮写给陈奂的信件,基本上可以勾勒出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即杨亮、陈奂两人实际上并无深交,只不过是在之前不久才相识于南京的博山园内的。基于这样的交情,就能请托这样重要的事情,从而反映出当时底层文人学者的生活状态,实在是潦倒穷愁。而陈奂作为当时两江总督的座上客,他的这种请托,无疑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效用的。至少,在杨亮眼中,可能比其老师姚莹,一位在任官员,更有效力。否则,他也不会在相识不久之后,就发出这样的请求。不过,即便如此,这封信发出之后,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现在已经不太清楚了。但信中涉及的《两淮盐法志》一书,事实上因为太平军的攻陷江南,并没有修成,在此后不久就陷入了停顿。因此,即便是陈奂的这次请托,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事实上杨亮的生活也依旧不会有多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
冯桂芬杨亮信函
两
淮盐法志
原文传递
题名
“两”字职用演变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运富
何余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244-268,共2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古今字资料库建设及相关专题研究”(项目号13&ZD129)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历代训注古今字汇编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号13AYY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两”字在汉语史上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书写形式,所涉及的字词关系、词际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尝试从历时的角度全面梳理“两”字先后记录过的词项,考察其本用、兼用、借用等职用属性,发现“两”字大致以汉末魏初为分水岭,先后经历了职能扩展和职能缩减的过程,这种变化是语言和文字辩证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
“
两
”字
职用
词项
扩展
缩减
Keywords
“
liang(
两)
”
the functions of Chinese character
terms
extend
shrink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出土文献看量词“两”的发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院利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德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文摘
系统考察先秦古文字材料里"两"的用法,发现"两"字的历时演变不是简单的、直线型的,而是复杂的、多元的。
关键词
古文字材料
量词
两
发展
Keywords
the ancient writing materials
the quantifier
"
liang
"
(两
)
development
分类号
H028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法律文书语料库的数词“二”与“两”用法差异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基金
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20年度重点项目(全球中文学习联盟研究专项)“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文本可读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及分析系统构建”(ZD1135-141)。
文摘
“二”和“两”的用法差异研究一直被学者关注,但以往大多是基于定性的研究,而针对特定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二”和“两”在两个语料库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法律语言须准确详细描述事实,多使用数词“二”,体现了法律语言的精准性;法律文书中注重细节描写,常用“数词+量词”这种搭配,且“二”和“两”有相对明确的分工,在选择量词时有固定倾向,而国家语委语料库中,“二”和“两”在选择量词时相对自由,体现了法律语言的稳定性;此外,法律语料库中更倾向于使用省略量词的说法,映射出法律语言的简洁性。
关键词
“二”
“
两
”
用法差异
法律文书
语料库
Keywords
“er”(二)
“
liang
”(
两
)
usage difference
legal instrument
corpus
分类号
H08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写‘二’说‘两’”到“写‘两’”
4
作者
戴陈丹琦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19年第9期20-25,共6页
文摘
基于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写‘二’说‘两’”的判断,重点结合“二”和“两”的读音、字形、语义和语用特点,分析两者的使用状况。从读音、字形的角度来说,“两”的响度大于“二”,有助于交际主体之间实现信息的传达;阿拉伯数字“2”在书写上更为便捷,“二”和“两”均不占优势。从语义角度来说,“二”与“两”的概念义与色彩义有别,在古代汉语中,“二”多用于指称平行二物,“两”用于指称“车之两轭”;在现代汉语中,“二”侧重于数字的本身,“两”更侧重于衍生泛指,同时“两”的褒义色彩又强于“二”。从语用角度来说,在与三类数词、量词的搭配时,无论是在书面语中还是在口语中,“两”的使用频率都要高于“二”。总体来看,呈现出既说“两”又写“两”的使用趋势。
关键词
“二”
“
两
”
使用趋势
语义
语用
Keywords
“er(二)”
“
liang
(
两
)”
using trend
semantic meaning
pragmatics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说古文字“两”
5
作者
武亚帅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1期34-41,共8页
文摘
"两"字旧多释为象衡轭之形,通过考察商周墓葬马车实物以及古文字中保留的衡轭形制可以发现,"两"与衡轭之形相去较远。结合"两"的字形、本义、用字习惯来看,该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借用他字到重复构件另造本字的过程。
关键词
两
衡轭形制
字词关系
Keywords
liang
(
两
)
carriage’cross and yok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and words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钱”
被引量:
3
6
作者
俞忠鑫
余飞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不详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3-64,共2页
文摘
“钱”本是铲形农具,秦以后铲形铸币也称为钱。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十个钱重一两,一个称一钱。一两本重二十四铢,不便计算,就分为十分。十分之一两改称钱后,因“钱”字笔划太多,仍写作“分”,而训读为qián。
关键词
开元通宝
铸币
农具
写作
Keywords
Qian(钱)
liang(两)
Zhu(铢)
Fen(分)
分类号
H152.3 [语言文字—汉语]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载“参两”说及其与“太极”之关系
被引量:
1
7
作者
邓辉
王龙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32-4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13)。
文摘
《正蒙》中有《参两》篇,先儒与时贤对“参”的音义理解意见不一,或读解为“参”或读解为“叁”。其实,张载“参两”之说先见于《横渠易说》,后备于《正蒙》。从文本疏通和义理阐释两个方面对《横渠易说》中相关条目进行分析可知:“参两”非单以数论,而当合以象言,描述的是现实世界活泼泼的生命,应读为“参”而非“叁”;相应,《正蒙》中应为《参两》而非《叁两》,“参两”在更深层次的内涵上是穷理尽性,与“太极”密不可分。“参”虽包含“叁”之义,实则意蕴更丰富,并具参合之义,生动具体描述了太极之道的一与两合为叁以及参合化生之义。即是说,张载的“太极”一物而兼有乾坤两体,在太虚之气的场域下,本质上“太极”是气化生生流行不息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图景。“太极”与“参两”的关系为“参”是“太极”气化生生表现样态的定性,“两”是“太极”气化生生的动因。
关键词
张载
参
两
太极
天参
数
象
《正蒙》
《横渠易说》
Keywords
Zhang Zai
参
两
(pronounced as"can
liang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太极(pronounced as"taiji"in Chinese,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aoist culture)
天参(pronounced as"tian can"in Chinese,a term of Neo-Confucianism)
数(number)
象(image)
正蒙(zheng meng)
横渠易说(heng qu yi shuo)
分类号
B24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陈奂致冯桂芬书笺释
被引量:
1
8
作者
柳向春
机构
上海博物馆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文摘
在田家英小莽苍苍斋旧藏中,有一通陈奂致冯桂芬的信函。这封信是扬州的杨亮托陈奂向主持修纂《两淮盐法志》的冯氏说情,以便续聘杨亮等人的。结合现存几封杨亮写给陈奂的信件,基本上可以勾勒出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即杨亮、陈奂两人实际上并无深交,只不过是在之前不久才相识于南京的博山园内的。基于这样的交情,就能请托这样重要的事情,从而反映出当时底层文人学者的生活状态,实在是潦倒穷愁。而陈奂作为当时两江总督的座上客,他的这种请托,无疑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效用的。至少,在杨亮眼中,可能比其老师姚莹,一位在任官员,更有效力。否则,他也不会在相识不久之后,就发出这样的请求。不过,即便如此,这封信发出之后,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现在已经不太清楚了。但信中涉及的《两淮盐法志》一书,事实上因为太平军的攻陷江南,并没有修成,在此后不久就陷入了停顿。因此,即便是陈奂的这次请托,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事实上杨亮的生活也依旧不会有多大的改善。
关键词
陈奂
冯桂芬杨亮信函
两
淮盐法志
Keywords
Chen Huan
Feng Guifen
Yang
liang
letter
Records of Saltlndustry in Huainan andHuaibei
两
淮盐法志
分类号
K20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字职用演变研究
李运富
何余华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出土文献看量词“两”的发展
张院利
《德州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法律文书语料库的数词“二”与“两”用法差异分析
孙佳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写‘二’说‘两’”到“写‘两’”
戴陈丹琦
《现代语文》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说古文字“两”
武亚帅
《中国文字研究》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说“钱”
俞忠鑫
余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张载“参两”说及其与“太极”之关系
邓辉
王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
1
原文传递
8
陈奂致冯桂芬书笺释
柳向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