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topographic gradient effect in the Da-Xiao Liangshan Mountains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JIN Tao CHEN Yang +2 位作者 SHU Bo GAO Min QIU Ji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8期2344-2357,共14页
The Da-Xiao Liangshan mountains are critical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nd essential ecological barri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This study selected a total of six periods of land use land c... The Da-Xiao Liangshan mountains are critical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nd essential ecological barri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This study selected a total of six periods of land use land cover(LULC)data from 1995 to 2020,to estimate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and analyzed it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topographic gradient diverge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ESV increased by 1.1 billion yuan,with an increase rate of 1.47%from 1995 to 2020.Two time periods,2005–2010 and 2015–2020,showed mo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than other periods.(2)The elevation and slope of mountainous areas determine the type of land use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SV.(3)Although woodland and grassland are the main land use types of the study area(more than 90%),the hydrological regulation function of the water area partially compensated for the impact of the encroachment of the built-up area on the ESV of grassland.(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SVs showed an inverted V-shaped characteristic as the topographic gradient increased,with the dominant position being the 5th topographic gradient zone.Finally,this study provided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optimizat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larified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al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SV and provided novel insights into ecosystem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Dynamic evolution Terrain gradient effect Spatial pattern liangshan Yi region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the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Based on Regional Climate
2
作者 Qin Lai Wei Liu Xing Li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23年第2期50-68,共19页
As a typical building with ethnic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southwest Chi-na, its construction skills contain rich local ecological wisdom.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 As a typical building with ethnic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southwest Chi-na, its construction skills contain rich local ecological wisdom.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area shows that the thermal mass effect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passive adjustment strategy of residential dwelling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Meigu County, analyzing the wisdom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thermal mass effect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t the macro (village), moderate (courtyard), and micro (building unit) level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genetic factor library” of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ode of traditional Yi residential dwellings. Finally, the measured data of the residential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the simulation data of Ecotect software are used to study and judge the logic behind it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isdo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the Yi nationality in Liangshan have six aspects of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 thermal mass effects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The winte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 house is comfortable, and the heat is sufficient;Rammed earth material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ve more potent, powerful, and robust thermal mass effects performance than stone slabs and wooden bo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Adaptability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Dwelling Ecological Intelligence
下载PDF
凉山漆器的图像提取与设计再生
3
作者 付莎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凉山漆器是彝族原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髹饰技艺也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现代图像学角度分析凉山漆器的图像文化,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与提取,借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先将凉山漆器的图像进行矢量绘制,再运用镜像、复... 凉山漆器是彝族原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髹饰技艺也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现代图像学角度分析凉山漆器的图像文化,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与提取,借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先将凉山漆器的图像进行矢量绘制,再运用镜像、复制、旋转、矩阵等数字指令,实现其图像的提取、重组与衍生设计,生成新的图像,继而实现其在当代的设计生成,让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融合,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漆器 图像 设计再生
下载PDF
三线建设铸牢西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成效——以凉山州冕宁县沙坝地区发展为例
4
作者 代俊 代芮 +1 位作者 周雪 罗春秋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经济和国防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三线建设不仅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从多途径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以多民族聚居的凉山州...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经济和国防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三线建设不仅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从多途径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以多民族聚居的凉山州冕宁县沙坝地区为例,阐述三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成效,包括:党的领导在政治上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命运联结;工业文明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经济基础;文化交融推动了民族共同体情感的加深;教育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人才保障;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稳固性。三线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是彼此成就、相互促进的关系,三线建设在新的文明体系中达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方式,在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线建设 凉山州 沙坝地区 口述史
下载PDF
2019年凉山州土壤、粮食和头发中硒含量调查
5
作者 蒋勇 谌立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2019年6—8月,通过抽样调查对凉山州土壤、粮食和头发样本中硒含量进行测定,为该地区克山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布拖县、美姑县、盐源县各选择1个村作为采样点,分别采集10分土壤样本、30份头发样本和30... 目的2019年6—8月,通过抽样调查对凉山州土壤、粮食和头发样本中硒含量进行测定,为该地区克山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布拖县、美姑县、盐源县各选择1个村作为采样点,分别采集10分土壤样本、30份头发样本和30份粮食样本,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本中硒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凉山州平均土壤硒含量为(0.22±0.10)mg/kg,布拖县、盐源县、西昌市、美姑县和冕宁县土壤硒含量分别为(0.24±0.02)mg/kg、(0.16±0.03)mg/kg、(0.26±0.13)mg/kg、(0.21±0.06)mg/kg和(0.22±0.15)mg/kg;平均粮食硒含量为(0.017±0.021)mg/kg,各调查地分别为(0.010±0.008)mg/kg、(0.012±0.012)mg/kg、(0.012±0.010)mg/kg、(0.031±0.039)mg/kg和(0.016±0.018)mg/kg;平均头发硒含量(0.199±0.066)mg/kg,各调查地分别为(0.178±0.060)mg/kg、(0.175±0.049)mg/kg、(0.227±0.085)mg/kg、(0.179±0.046)mg/kg和(0.234±0.058)mg/kg。除盐源县,其余调查地土壤硒含量均处于适量水平,粮食硒和发硒含量均低于本省2009年调查结果。结论此次调查中,凉山州平均土壤硒含量处于适宜水平,但分布不均;粮食硒和头发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应持续优化补硒措施,以维持合适的人群硒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州 土壤硒 粮食硒 发硒
下载PDF
易地安置社区困境儿童抗逆力研究——基于凉山D社区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王卓 黄乐培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6,35,117,共14页
2020年底,我国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其中,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脱贫摘帽。在相对贫困视角下,随迁儿童在易地安置社区面临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部分困境儿童的问题更为严重。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研究凉山彝... 2020年底,我国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其中,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脱贫摘帽。在相对贫困视角下,随迁儿童在易地安置社区面临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部分困境儿童的问题更为严重。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研究凉山彝族易地扶贫安置社区困境儿童抗逆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困境儿童的抗逆力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危机发生时,个体年龄、自我概念和内在抗逆力对困境儿童的抗逆力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社会支持、个体与环境互动对困境儿童抗逆力具有积极作用。文章建议采用整合式的社会工作方法,积极培育个体内在抗逆力特质,强化社会环境的支持功能,正向引导个体和环境的互动,促进困境儿童社会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困境儿童 抗逆力 社会关系 凉山彝族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凉山州移民生态效应研究
7
作者 胥梦娇 赵伟 +1 位作者 蔡俊飞 杨羽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1-3252,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作用。因此,研究人口流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生态效应,能为合理调控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作用。因此,研究人口流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生态效应,能为合理调控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基于长时序高空间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以具有典型移民现象的四川省凉山州为研究区,针对移民驱动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诱发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受人口迁移影响,凉山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程度都发生了相应改变,以耕地、草地、林地及不透水面的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在人口迁入较多的西昌、冕宁和德昌等县市内,供人类生活、生存所需要的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数量显著增加;相反,对于大量人口迁出的喜德、昭觉和美姑等地区,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为生态用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条件,生态用地面积不断上涨。(2)受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凉山州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仅下降了0.36%,总体较为稳定。(3)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集中于东部的越西、美姑及昭觉等县市,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盐源、会里、西昌和德昌等县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变与区域移民活动存在紧密联系,其中由移民迁入引发的耕地和不透水面对生态用地的挤占,对生态环境质量退化贡献比重达87.97%,而随着移民迁出为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凉山州内生态用地面积共增加775.8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效应 凉山州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基于NDVI-LST模型的四川攀西地区近20 a干旱演变特征
8
作者 刘兴忠 胡春 +3 位作者 何超 何国平 马骁 姜绪彬 《干旱气象》 202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区域性干旱事件频发,我国近些年采取了诸多措施来应对干旱事件,为分析相关措施成效,以四川攀枝花、凉山州地区(简称“攀西地区”)为例,研究该区域近20 a干旱演变特征,以服务当地生产和发展。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 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区域性干旱事件频发,我国近些年采取了诸多措施来应对干旱事件,为分析相关措施成效,以四川攀枝花、凉山州地区(简称“攀西地区”)为例,研究该区域近20 a干旱演变特征,以服务当地生产和发展。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计算了2003—2022年攀西地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分析TVDI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该区域过去20 a来干旱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攀西地区干旱多发生在春季的3—5月,10月前后TVDI值最低,也是最不易发生干旱的时段。(2)攀西地区干旱逐年缓解,由TVDI监测的无旱和重旱区域所占面积变化不大;轻旱面积有所增加,2013年后比之前平均增加5.30%;而中旱面积有所减少,2013年后比之前平均减少5.67%。(3)昭觉、布拖和越西等地干旱缓解明显,而木里、米易、会理等地区干旱有加重趋势。(4)攀西地区旱情大部分区域较稳定,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2.59%,干旱重心南北方向上变化较小,但有向西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TVDI 攀西地区 干旱演化
下载PDF
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俞琼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对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进行评估,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西昌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70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及电子病历收集孕妇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采... 目的:对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进行评估,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西昌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70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及电子病历收集孕妇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采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统计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状况,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1705例新生儿中,维生素D营养状况充足者共197例(11.55%),不足/缺乏者1508例(88.45%)。孕妇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OR=0.906,95%CI:0.820~0.997)、维生素D补充(OR=0.826,95%CI:0.690~0.989)及新生儿出生胎龄高(OR=0.912,95%CI:0.835~0.996)是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保护因素;而日照不充足(OR=1.284,95%CI:1.051~1.568)、孕期维生素D缺乏(OR=1.484,95%CI:1.017~2.166)及分娩季节为冬春季(OR=1.316,95%CI:1.017-1.693)是维生素D不足/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不足/缺乏发生率高,应关注此地区新生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及时干预,以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 新生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凉山州滑坡易发性评价
10
作者 朱路路 崔玉龙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71-73,97,共4页
凉山州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了防止凉山州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对凉山州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选择10个因子,分析因子与滑坡的分布规律,并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对凉山州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凉山州滑坡分布于高程1 8... 凉山州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了防止凉山州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对凉山州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选择10个因子,分析因子与滑坡的分布规律,并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对凉山州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凉山州滑坡分布于高程1 800 m~2 300 m;坡度10°~30°;坡向为东方向;坡位为中坡;距道路距离和距断层距离为小于2 km,NDVI为0.7~0.8;TWI为2~4;岩组为碎屑岩;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滑坡极高易发区位于凉山州中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两侧和东部汉源-甘洛带、峨边-金阳断裂带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州 滑坡 易发性评价 分布规律 逻辑回归
下载PDF
基于RSIV-RF模型的凉山州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11
作者 饶姗姗 冷小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7,共13页
针对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过程中存在连续型因子依靠主观意识分级、随机选取的非泥石流样本准确度较低等问题,以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提出基于统计学先验模型抽样的随机森林对研究区进行泥石流易发... 针对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过程中存在连续型因子依靠主观意识分级、随机选取的非泥石流样本准确度较低等问题,以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提出基于统计学先验模型抽样的随机森林对研究区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分区。利用累计灾害频率等曲线的相对变化对连续型因子进行分级处理;采用粗糙集理论(RS)和信息量法(IV)计算加权信息量值,划定极低和低易发性区并从中选择负样本数据。通过袋外误差(OOB)变化曲线确定RF模型的最佳树棵数n_estimators和分裂特征数max_features,随后构建加权信息量-随机森林(RSIV-RF)模型预测凉山州泥石流易发性。进一步地,与从全区随机选择非泥石流样本的RF模型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训练集和测试集下RSIV-RF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0.89,0.83,且对应的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920,0.895,均高于单独的RF模型;RSIV-RF绘制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图与历史灾害分布较为一致,较高和高易发性等级区域占研究区面积比为18.625%,包含了78.57%的泥石流点。性能评估和易发性统计结果均表明基于RSIV-RF能够解决单独模型存在的非泥石样本采样不准确的问题,其泥石流易发性预测精度更高,在凉山州地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RF) 不平衡数据集 加权信息量(RSIV) 泥石流 RSIV-RF模型 凉山州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创产品创新研究——以凉山彝绣文创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歌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为响应文化创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号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选题研究四川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分析乡村振兴与文创产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文化转译方法的研究,总结学习设计方法,并... 为响应文化创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号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选题研究四川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分析乡村振兴与文创产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文化转译方法的研究,总结学习设计方法,并以凉山彝族刺绣为研究对象,探索彝族刺绣背后的精神内核,提出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利用艺术设计的手段推动凉山州彝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文旅发展,对设计振兴乡村常态化、模式化进行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凉山彝绣 文创产品设计
下载PDF
川南地区二叠系黏土型锂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13
作者 文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9-90,共2页
近年来,世界各国为了力争实现《巴黎协定》所设立的环境保护目标,就加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在此背景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先后推出相关政策和行动以推动本国能源结构转型发展,从而推动了锂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邢凯等,2022)... 近年来,世界各国为了力争实现《巴黎协定》所设立的环境保护目标,就加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在此背景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先后推出相关政策和行动以推动本国能源结构转型发展,从而推动了锂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邢凯等,2022)。锂享有“白色石油”和“21世纪最有应用潜力的金属”等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龙潭组 梁山组 川南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透视——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调研
14
作者 毛平 张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26-228,232,共4页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作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社会流动滞缓,发展意识滞后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发展要求;社会教育...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作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社会流动滞缓,发展意识滞后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发展要求;社会教育促进弱,产业发展能力与乡村产业发展主体性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参与不足,政治参与不能满足乡村治理的主体性要求;社会地位制约,家庭及社会建设主体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高度重视,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积极应对,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组织,重视法治及社会支持,保证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妇女 乡村振兴 彝族 凉山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山系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15
作者 王万秀 王瀞怡 陈文德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为了解四川凉山山系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其地理区系组成特征,结合凉山地区的地形、交通条件等因素布设相应的调查样线,对凉山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及其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凉山山系种子植物共有163科1 072属4 561种,其中裸子植物有... 为了解四川凉山山系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其地理区系组成特征,结合凉山地区的地形、交通条件等因素布设相应的调查样线,对凉山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及其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凉山山系种子植物共有163科1 072属4 561种,其中裸子植物有7科18属56种,被子植物有156科1 054属4 505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在地理成分和科级水平上,可以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在属级水平上,可以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科和温带成分属是凉山山系种子植物组成的主要部分,分别占总数的47.24%和50.65%。总之,凉山山系地理区系复杂,以热温分布为主,并呈现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山系 种子植物 生物多样性 地理区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四川省凉山州地区风能资源可开发区域研究
16
作者 叶瑶 袁熹 王逸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利用MERRA2再分析数据驱动WRF模式,对四川凉山州地区2020年全年进行风资源模拟分析,并用凉山州地区典型测风塔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并进行详细地风资源分析,再根据风电场开发8%基准内部收益率反推可开发风能资源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 利用MERRA2再分析数据驱动WRF模式,对四川凉山州地区2020年全年进行风资源模拟分析,并用凉山州地区典型测风塔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并进行详细地风资源分析,再根据风电场开发8%基准内部收益率反推可开发风能资源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凉山州大部分地区100 m高度年平均风速在5 m/s以上,风速极大值一般位于山脊,凉山州风能最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会东县和宁南县。凉山州典型区域内均表现出受西南季风影响的特征,即冬、春季节风大,夏、秋季节风小,主风向呈强西南风状态,且风功率密度变化规律与风速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凉山州山地区域可开发风能资源的平均风功率密度临界值为258 W/m^(2),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会理、会东、宁南、布拖、木里和盐源县境内。可开发区域分布图对指导凉山州地区风能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风功率密度 内部收益率 WRF模式 凉山州
下载PDF
凉山彝语的桥接重复:一种口语文化的叙述特点
17
作者 丁泓棣 拉玛兹偓-邱富元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43,共18页
文章首先对凉山彝语篇章层面的一种高频语言现象桥接重复(bridging repetition)(有时也叫尾首连接或者tail-head linkage)进行描写,涉及的形态句法现象包括多动词结构、子句链、复句主从关系等。本文指出,要构成桥接重复需要满足四个条... 文章首先对凉山彝语篇章层面的一种高频语言现象桥接重复(bridging repetition)(有时也叫尾首连接或者tail-head linkage)进行描写,涉及的形态句法现象包括多动词结构、子句链、复句主从关系等。本文指出,要构成桥接重复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其中核心要求是桥接子句必须完全或者部分重复参照子句的谓语动词,包括其论元结构以及所指内容。在凉山彝语中,重复部分均包括了具有语义中心词地位的谓语动词。通过对长篇语料的分析,凉山彝语桥接重复有四种重复方式:直接重复、修改非语义中心词、简化结构、扩展结构。它们既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互动产生三种重复结果。桥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语篇连贯、推进故事发展,并且缓解叙述人和听众在不断变化的上下文中处理信息的压力。世界上诸多语言都会高频率地使用桥接重复,如巴布亚诸语言和许多藏缅语,这些语言所处社会的共同特征都是以口语文化为主,本民族语言几乎只在口语中使用,没有被大众所掌握的本民族文字。最后,文章对比了桥接重复在凉山彝语书面故事和口语故事中的不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语 桥接重复 尾首连接 形态句法 谓语重复 口语文化
下载PDF
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前的凉山彝族绘画轨迹研究
18
作者 董小慧 吕艺璇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本文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凉山彝族绘画,时间段为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前,从民改初期的凉山彝族的美术教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凉山彝族绘画两个方面展开,探讨这一时期新中国凉山彝族美术的发展变迁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的成因及其... 本文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凉山彝族绘画,时间段为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前,从民改初期的凉山彝族的美术教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凉山彝族绘画两个方面展开,探讨这一时期新中国凉山彝族美术的发展变迁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的成因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凉山彝族绘画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凉山彝族毕摩文化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9
作者 罗布木呷 王靖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毕摩文化是彝族宗教文化的核心,是传承和延续彝族优秀文化的保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毕摩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更好传承发展毕摩文化,笔者通过对喜德县和西昌市等地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毕... 毕摩文化是彝族宗教文化的核心,是传承和延续彝族优秀文化的保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毕摩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更好传承发展毕摩文化,笔者通过对喜德县和西昌市等地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毕摩个别访谈的方式,发现凉山毕摩文化传承受市场缩减、毕摩收益不理想等原因的影响,毕摩和毕惹(徒弟)群体骤减、仪式水平逐步失去内涵,导致毕摩文化传承面临断层的风险。笔者就当下如何更好地传承毕摩文化进行讨论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毕摩文化 现状 传承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州脱贫攻坚时期体育扶贫路径研究
20
作者 连虎虎 郑文婧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20-123,129,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凉山州体育扶贫路径的4种模式进行了深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育+赛事”模式:重打造特色赛事;重建设体育场地;重保障改善民生。“体育+文化”模式:重落实事业扶贫;重强化产业扶...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凉山州体育扶贫路径的4种模式进行了深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育+赛事”模式:重打造特色赛事;重建设体育场地;重保障改善民生。“体育+文化”模式:重落实事业扶贫;重强化产业扶贫。“体育+教育”模式:重组织联合帮扶;重治理协同发展。“体育+旅游”模式:重规划调整项目;重建设提升质量。通过对凉山州采用的以上4种体育扶贫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体育+”的发展思路顺应了社会发展,不仅在脱贫攻坚关键年完成预定目标,也为全国其他省、市体育扶贫工作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脱贫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凉山 体育扶贫 精准扶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