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花山白盆珠植被与土壤养分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钟德君 李海滨 +4 位作者 朱娘金 朱伟钦 黎桂星 吴林芳 黄晓晶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了解莲花山脉植被与土壤养分的海拔分布格局变化,以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200m~900m常绿阔叶混交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保护区内固定样地的植被多样性和测定土壤养分,探讨植物多样性、森林碳储量与土壤养分沿海... 为了解莲花山脉植被与土壤养分的海拔分布格局变化,以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200m~900m常绿阔叶混交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保护区内固定样地的植被多样性和测定土壤养分,探讨植物多样性、森林碳储量与土壤养分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整体上森林乔木株数、增长率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加;(2)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200m~400m逐渐升高,400m~700m保持在较高水平并缓慢降低,在700m以上明显降低;(3)乔木单位碳储量呈“低—高—低”趋势,在海拔500m左右达到峰值,达143t/hm2,比2017年有明显提升;(4)莲花山白盆珠土壤呈酸性,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随海拔升高波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 碳储量 土壤养分 海拔梯度
下载PDF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2023年森林动态变化研究
2
作者 朱娘金 钟德君 +4 位作者 李海滨 罗攀峰 刘荣杰 吴林芳 张蒙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根据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2017年建立的3个1 hm~2森林固定监测样地数据,分析了保护区2017年—2023年6年间的森林碳密度变化。研究表明,经过6年的自然更新,3个样地的物种数、个体密度和碳密度均有明显变化。通过分析样地主要树种的碳储量... 根据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2017年建立的3个1 hm~2森林固定监测样地数据,分析了保护区2017年—2023年6年间的森林碳密度变化。研究表明,经过6年的自然更新,3个样地的物种数、个体密度和碳密度均有明显变化。通过分析样地主要树种的碳储量变化发现,大头茶、罗浮锥、广东润楠、黄樟、华润楠是适合南亚热带碳汇造林的优良阔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 森林样地 碳密度 南亚热带
下载PDF
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吊皮锥群落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洪文君 曾思金 +6 位作者 马定文 王盼 赖子钦 钟伟华 廖远芳 杨磊 庄雪影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10-16,共7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群落的物种组成、属的地理成分、群落结构及种群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400 m2的主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71种,隶属于32科45属,以茜草科(Rubiaceae)...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群落的物种组成、属的地理成分、群落结构及种群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400 m2的主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71种,隶属于32科45属,以茜草科(Rubiaceae)、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为优势科,以大节竹(Indosasa crassiflora)、吊皮锥和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为优势种,吊皮锥种群均为中树或大树,林下缺乏幼苗小苗;在其他12个副样方中均未见到吊皮锥个体,反映了吊皮锥种群为衰退型。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吊皮锥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皮锥 群落特征 种群结构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资源及其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骆土寿 陈德祥 +2 位作者 李仕春 李意德 陈步峰 《广东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7-12,共6页
对广东省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 ,根据调查结果 ,分析了保护区内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及特点 ,并对资源的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资源丰富 ,区系典型 ,具陆地和湿地... 对广东省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 ,根据调查结果 ,分析了保护区内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及特点 ,并对资源的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资源丰富 ,区系典型 ,具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相结合的优势和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及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 资源 效益 评价
下载PDF
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苏铁蕨群落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曾思金 马定文 +6 位作者 廖远芳 林伟通 王盼 刘强 洪文君 朱慈佑 庄雪影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8-13,共6页
广东惠东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粤东山区,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是保护区内主要的国家级保护植物之一。应用样方调查法,分析该保护区内苏铁蕨种群所在群落的结构特点。在面积为12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89种,隶属于47科71... 广东惠东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粤东山区,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是保护区内主要的国家级保护植物之一。应用样方调查法,分析该保护区内苏铁蕨种群所在群落的结构特点。在面积为12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89种,隶属于47科71属,以热带和亚热带分布型为优势;林冠层以鼠刺、大头茶和阿丁枫等为优势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较为丰富,但磷素贫乏;在高郁闭度林冠下生长的苏铁蕨种群生活力较弱。基于研究结果,探讨了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苏铁蕨种群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区苏铁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蕨群落 种群生活力 土壤肥力 可持续发展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