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iaon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Constitution,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LIU Junlai GUAN Huimei JI Mo CAO Shuyun HU L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02-513,共12页
The Liaon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mcc) has a three-layer structure and is constituted by five parts, i.e. a detachment fault zone, an allochthonous upper plate and an supradetachment basin above the fault zone, ... The Liaon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mcc) has a three-layer structure and is constituted by five parts, i.e. a detachment fault zone, an allochthonous upper plate and an supradetachment basin above the fault zone, and highly metamorphosed rocks and intrusive rocks in the lower plate. The allochthonous upper plate is mainly of Neoproterozoic and Paleozoic rocks weakly deformed and metamorphosed in pre-Indosinan stage. Above these rocks is a small-scale supradetachment basin of Cretaceous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rocks. The lower plate is dominated by Archean TTG gneisses with minor amount of supracrustal rocks. The Archean rocks are intruded by late Mesozoic synkinematic monzogranitic and granitic plutons. Different types of fault rocks, providing clues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detachment fault zone, are well-preserved in the fault zone, e.g. mylonitic gneiss, mylonites, brecciated mylonites, microbreccias and pseudotachylites. Lineations in lower plate granitic intrusions have consistent orientation that indicate uniform top-to-NW shearing along the main detachment fault zone. This also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syn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itic plutons in the lower plat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parts in the mcc and isotopic dating of plutonic rocks from the lower plate and mylonitic rocks from detachment fault zone suggest that exhumation of the mcc started with regional crustal extension due to crustal block rotation and tangential shearing. The extension triggered magma formation, upwelling and emplacement. This event ended with appearance of pseudotachylite and fault gauges formed at the uppermost crustal level. U-Pb dating of single zircon grains from granitic rocks in the lower plate gives an age of 130±2.5 Ma, and biotite grains from the main detachment fault zone have ^40Ar-^39Ar ages of 108-119 Ma. Several aspects may provide constraints for the exhumation of the Liaonan mcc. These include regional extensional setting, cover/basement contact, temporal and spatial coupling of extension and magmatism, basi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fault tectonites along detachment fault zone. We propose that the exhumation of the Liaonan mcc resulted from regional extension and thinning of crust or lithosphere in eastern North China, and accompanied with synkinematic intrusion of granitic plutons, formation of detachment fault zone, uplifting and exhumation of lower-plate rocks, and appearance of supradetachment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on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crustal and lithosphere thinning crustal extension late Mesozoic
下载PDF
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corrugation)及其成因 被引量:14
2
作者 纪沫 胡玲 +2 位作者 刘俊来 关会梅 Gregory Davis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2,49,共12页
基于对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及下伏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分析以及拆离断层带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重点讨论了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波瓦状构造... 基于对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及下伏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分析以及拆离断层带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重点讨论了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波瓦状构造的发育与下盘晚期阶段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具有同时性。伸展构造发育初期就位的深成岩体加热和软化了上部地壳,此时岩石力学属性控制的钝角锯齿状断裂构成了波瓦状构造的雏形,晚期阶段花岗质深成侵入岩的不均匀侵位制约了波瓦状构造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断层 波瓦状构造 深成岩体 辽南变质核杂岩
下载PDF
辽南地块新太古代2.52~2.46Ga构造-热事件的识别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伟 杨红 冀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75-2784,共10页
胶-辽-吉活动/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之一,对其邻区内太古宙地质体的岩石组合和时空分布的研究,可为制约胶-辽-吉带的构造属性以及华北克拉通东部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格局提供重要依据。胶-辽-吉带的北... 胶-辽-吉活动/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之一,对其邻区内太古宙地质体的岩石组合和时空分布的研究,可为制约胶-辽-吉带的构造属性以及华北克拉通东部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格局提供重要依据。胶-辽-吉带的北侧为龙岗地块,南侧为辽南和狼林地块,本文对辽南地块中典型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石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岩石学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原岩为石英闪长岩或英云闪长岩的黑云角闪片麻岩(DL05-1)和侵入其中的花岗质脉体(DL05-2)分别形成于2523±11Ma(MSWD=0.62)和2505±13Ma(MSWD=0.67),原岩为TTG岩系的黑云斜长片麻岩(DL10-1)形成于2521±12Ma(MSWD=1.15)。2件斜长角闪岩样品(DL12-1和DL07-1)分别给出2521±16Ma(MSWD=1.9)和2464±20Ma(MSWD=0.72)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前者的锆石形态、结构和Th-U体系组成具有高温岩浆成因的特征,因此2521±16Ma代表基性原岩的形成时代,后者的锆石没有明显的内部结构,且Th、U含量低(分别为6×10^(-6)~29×10^(-6)、9×10^(-6)~26×10^(-6))具变质重结晶锆石的特征,2464±20Ma代表区域变质事件的年龄。侵入斜长角闪岩的2件花岗片麻岩样品(DL12-2和DL07-2)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98±18Ma(MSWD=1.4)和2.1Ga,1件钾质花岗岩样品(DL17-1)由于强烈的Pb丢失未能获得准确的形成年龄,根据野外产状和锆石U-Th-Pb组成推测该钾质花岗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虽然辽南地块内太古宙表壳岩的时空分布规律目前还不清楚,但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辽南地块内存在新太古代2.52Ga基性岩、闪长岩和TTG组合,它们的形成时代总体上不晚于共生的花岗岩(2.50Ga),而后辽南地块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2.46Ga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侵位时代接近2.1Ga花岗岩的存在表明辽南地块太古宙陆壳在形成后受到2.1Ga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本文研究的花岗质岩石样品中残余锆石核年龄分布于2.61~2.51Ga,表明辽南地块内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形成时代至少可以追溯至新太古代早期。辽南地块内太古宙岩浆、变质作用时限和陆壳物质的形成时间都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可以对比,具有华北的太古宙基底属性。与狼林地块相比,辽南地块内太古宙的岩石类型更加丰富,规模也更大;与胶-辽-吉活动/造山带北侧龙岗地块相比,辽南地块内尚没有发现大规模条带状铁建造(BIF)和形成于新太古代之前(>2.8Ga)的岩石,且变质程度相对较低。目前的地质和年代学证据尚不支持辽南地块与胶-辽-吉带北侧的龙岗地块原属于同一陆壳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南地块 太古宙 LA-ICP-MS 构造-热事件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辽南金州拆离带糜棱状花岗岩脉体变形特征及锆石SHRIMP U-Pb年龄——韧性拆离时限的新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志侠 王涛 +2 位作者 李建波 郭磊 曾令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中发育糜棱状花岗岩脉。野外观察与显微构造分析显示该脉体为同构造变形脉体,与围岩太古宙片麻岩一起经历了伸展韧性剪切变形。长石Fry法的应变测量结果显示样品的付林参数K=0.83,罗德参数υ=0.09,应变强度Es=0.71,... 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中发育糜棱状花岗岩脉。野外观察与显微构造分析显示该脉体为同构造变形脉体,与围岩太古宙片麻岩一起经历了伸展韧性剪切变形。长石Fry法的应变测量结果显示样品的付林参数K=0.83,罗德参数υ=0.09,应变强度Es=0.71,表明该岩石应变以平面应变为主,且有限应变较强;运动学涡度为Wk=0.89,表明剪切作用类型以简单剪切为主。对该花岗岩脉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测定,10颗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9±2 Ma(MSWD=1.6),代表岩脉侵位年龄。结合该区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金州拆离断层至少在129 Ma已经开始韧性变形,辽南地区构造体制在此时已经从缩短转折到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状花岗岩脉体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应变 金州拆离断层 辽南
下载PDF
整体性保护视角下辽南古代驿路价值与保护规划 被引量:5
5
作者 霍丹 孙晖 齐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发端以来,在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学科领域中持续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深化与完善。"文化线路"、美国遗产廊道(区域),以及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等概念,如今已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重... 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发端以来,在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学科领域中持续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深化与完善。"文化线路"、美国遗产廊道(区域),以及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等概念,如今已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思路及未来趋势。首次聚焦辽南古代驿路,对其沿线历史遗产资源的特征、价值等进行梳理与思考,进而从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视野探讨其文化遗产价值及保护规划途径,为今后从不同尺度和范畴对辽南古驿路以及中国东北地区古代驿路可持续性保护与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辽南古代驿路 遗产价值 整体性保护 遗产廊道 保护规划
下载PDF
辽南大莲花泡全新世地层中某些元素分布规律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57,共3页
在辽南大莲花泡全新世地层早、中、晚 3个沉积阶段中 Ca元素含量表现为低 -高 -低变化 ,Al,Mg,Cr,Ni,Cu,V,B,Mn等元素呈高 -低 -高分布。因子分析揭示出控制元素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碎屑成因和生物成因。Ca元素的“稀释剂”作用改变了... 在辽南大莲花泡全新世地层早、中、晚 3个沉积阶段中 Ca元素含量表现为低 -高 -低变化 ,Al,Mg,Cr,Ni,Cu,V,B,Mn等元素呈高 -低 -高分布。因子分析揭示出控制元素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碎屑成因和生物成因。Ca元素的“稀释剂”作用改变了其他元素的实际含量 ,造成与干凉 -暖湿 -干凉的全新世气候变化不相匹配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南 全新世 因子分析 地层 元素分布规律
下载PDF
从大连公交车站名称看辽南水文文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颖 刘殿旭 《现代语文》 2022年第5期61-65,共5页
公交车站名称命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的区域文化和社会心理。通过对大连市3111个公交车站名称的分析,可以看出,大连地区公交车站名称具有以下特点:三四音节占比较大、音节具有节奏感、符合对称审美原则、车站较多采用与水文文化... 公交车站名称命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的区域文化和社会心理。通过对大连市3111个公交车站名称的分析,可以看出,大连地区公交车站名称具有以下特点:三四音节占比较大、音节具有节奏感、符合对称审美原则、车站较多采用与水文文化相关字词命名等。由此可知,辽南水文文化大多体现在以企业公司、海防要地等为命名理据的地名与建筑名称中,往往采用海洋、水域特点来命名,借此表达以海为荣、向海而兴的美好向往和深刻寓意。对辽南水文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辽宁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公交车站名称 辽南 水文文化
下载PDF
辽南黄土粒度参数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杨蝉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年第5期65-69,共5页
选择最常用的Folk-Ward图解法和McManus矩法以及Collias矩法对辽南黄土七顶山剖面的31个样品的粒度参数进行计算,并对2种矩法、Collias矩法和图解法所得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ollias矩法偏度与峰态均较大,受粒度组成影响较大... 选择最常用的Folk-Ward图解法和McManus矩法以及Collias矩法对辽南黄土七顶山剖面的31个样品的粒度参数进行计算,并对2种矩法、Collias矩法和图解法所得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ollias矩法偏度与峰态均较大,受粒度组成影响较大。Collias矩法平均粒径比图解法偏大,分选系数偏小,偏度值和峰态值均比较大。两种算法平均粒径相关系数为0.982,呈高度相关,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分选系数、偏度、峰态相关程度较低。根据两种算法参数的拟合方程对矩法参数等级进行了描述。Collias矩法与图解法平均粒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者计算原理和方法不同。二者偏度与峰态差异的影响因素有粒径组分、主峰位置、主次峰频数以及众数差值,而且对偏度的影响更为复杂。Collias矩法计算的粒度参数更能敏感地反映沉积物粒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法 图解法 相关分析 拟合分析 辽南黄土
下载PDF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 Yellow Sea water masses in summer
9
作者 鲍献文 李娜 吴德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In this paper, we characterize the North Yellow Sea (NYS) water masses in summer by analyzing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surveyed in 2006. The Liaonan Coastal Water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salinity westward and s... In this paper, we characterize the North Yellow Sea (NYS) water masses in summer by analyzing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surveyed in 2006. The Liaonan Coastal Water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salinity westward and southward flow paths. The westward path flows parallel to land, turns to the south, then to the southeast adjacent to the mouth of the Lushun River, where it mixes with other coastal water directly to the southwest. It becomes the main source of low salinity water in the deep water area west of 123°E. The high-salinity Lubei Coastal Water is the remnant of the winter Lubei Coastal Water, which is located mostly in a small area between Yantai and Weihai, and does not originate in the Bohai Sea Coastal Water. The two NYS zones demarcated at 123°E have distinctly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wo high-salinity centers east of 123°E, whereas there is low-salinity water to the west whos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structures are complex, composed of the coastal water south of Chengshantou, the Liaonan Coastal Water and the Bohai Sea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bei Coastal Water liaonan Coastal Water Yellow Sea Coastal Water (YSCW) Bohai SeaWater Yellow Sea Water upwelling near Chengshantou
下载PDF
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中花岗质岩石的变形:显微构造、组构与年代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浩 刘俊来 +1 位作者 张雎易 郑媛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07-2722,共16页
花岗岩(脉)在中下地壳韧性剪切带中普遍发育,如何正确鉴别剪切带中剪切前、剪切期及剪切后花岗岩(脉)以及正确理解剪切过程中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为研究对象,选取中部地壳伸... 花岗岩(脉)在中下地壳韧性剪切带中普遍发育,如何正确鉴别剪切带中剪切前、剪切期及剪切后花岗岩(脉)以及正确理解剪切过程中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为研究对象,选取中部地壳伸展作用过程中具有不同变形表现的花岗岩(脉)开展宏观-微观构造观察、石英EBSD组构分析及锆石LA-ICP-MS年代学测试等工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构造-岩浆关系判别准则。剪切前花岗岩(脉)多变形强烈且具有后期固态变形叠加在早期高温岩浆组构之上的特点,而剪切期的花岗岩由于侵位的时间不同,岩石的变形程度也会不同。剪切晚期侵入的岩脉遭受了较弱的晶内塑性变形,而剪切早期的岩脉可以显示岩浆流动或结晶后高温至中温固态变形。从组构特点上看,剪切前和剪切期花岗质岩石石英c轴组构大多表现为中高温组构叠加有低温组构的特点。剪切后的花岗质岩石仅发生微弱的晶内变形或未变形而显示低温或无规律的组构特征。对五个典型的样品进行年代学测试,其结果符合相应的期次划分类型。应用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分析,结合年代学测试综合分析,对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性进行了精细划分,包括134-130Ma初始伸展阶段,130-115Ma峰期伸展与强烈岩浆活动阶段,以及115Ma前后伸展作用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南变质核杂岩 构造-岩浆关系 组构 显微构造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辽南地块新太古代晚期TTG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洪祥 刘锦 +3 位作者 孙博 刘正宏 于泓超 董亚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2-1209,共18页
为加深对华北克拉通辽南地块太古宙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历史的认识,以辽南地块十间房地区新太古代TTG(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锆石U-Pb定年、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地球... 为加深对华北克拉通辽南地块太古宙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历史的认识,以辽南地块十间房地区新太古代TTG(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锆石U-Pb定年、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十间房地区TTG片麻岩的结晶年龄为(2499.7±5.4)Ma。TTG片麻岩样品具有高的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66.1%~69.1%)和Al_(2)O_(3)含量(14.6%~15.6%),富Na、贫K(K_(2)O/Na_(2)O值为0.41~0.51),具有弱的Eu正异常(1.06~1.59),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等)和高场强元素(Zr、Hf等),具有相对高的Sr/Y值(44.3~69.5)和(La/Yb)_(N)值(11.8~24.0)以及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Hf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903~2687 Ma;相比源自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TTG岩石,十间房地区TTG片麻岩具有相对高的MgO、Cr、Ni含量。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十间房地区TTG片麻岩为典型的中压TTG岩石,是中—新太古代玄武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富集石榴子石和角闪石,缺乏金红石和斜长石。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十间房地区TTG片麻岩形成于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指示古老大陆边缘的暖俯冲构造体制,且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可能同时受控于板块构造和地幔柱构造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新太古代 TTG岩石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辽南地块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辽南汉代交通、城市地理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薇薇 王海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0-35,共6页
辽南交通在汉代已发展成熟。以石棚墓、青铜曲刃剑墓、贝墓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为"并海道"辽东段(辽南)交通线的早期形成提供了实证,以平郭、汶、沓氏为代表的城市群的出现使该路段的交通进一步完善。然而,"辽泽"... 辽南交通在汉代已发展成熟。以石棚墓、青铜曲刃剑墓、贝墓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为"并海道"辽东段(辽南)交通线的早期形成提供了实证,以平郭、汶、沓氏为代表的城市群的出现使该路段的交通进一步完善。然而,"辽泽"的存在与汉代渤海海侵的影响对该路段之通畅造成不利影响。利用洋流、季风等自然力与舵、风帆等航海技术而发展成熟的汉代渤海航线,实现了辽南与中原乃至朝鲜、日本等地的常态化交往,促进了不同区域间官方、民间的频繁联系与沿岸一系列港口的兴盛。辽南燕秦汉交通地理呈现出"︾"形的海陆并行面貌,对于中原与东北亚之间的政治联系、经贸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地理与交通地理之间关系密切。从对外交通以及自然环境、考古发现看,牧羊城应只具备"障城"性质,张店、陈屯、营城子等地设立"沓氏"县治的可能性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南 汉代 沓氏 并海道 航线
下载PDF
辽南低山丘陵区棕壤剖面特性研究
13
作者 李丹丹 《高师理科学刊》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采用野外土样采集和室内实验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辽南低山丘陵区典型的棕壤剖面主要理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辽南低山丘陵区棕壤剖面有4个发生层,且层次分异比较明显.(2)辽南低山丘陵区棕壤剖面物理特性的变化趋势为,... 采用野外土样采集和室内实验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辽南低山丘陵区典型的棕壤剖面主要理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辽南低山丘陵区棕壤剖面有4个发生层,且层次分异比较明显.(2)辽南低山丘陵区棕壤剖面物理特性的变化趋势为,土壤剖面尤其是中部剖面粘土颗粒所占比例较大,土壤保水性强,通气性差;自腐殖质层比重由上而下增大,可见土壤剖面的有机质含量由上而下逐渐减少,有机层比重较腐殖质层大些,说明人为干扰强烈.(3)辽南低山丘陵区棕壤剖面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为,有机质含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减,越向下差异越小,全磷则有递增趋势,越向上差异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南低山丘陵区 棕壤剖面 理化特性
下载PDF
1105号热带风暴“米雷”造成辽南大暴雨过程分析
14
作者 刘桐义 姚文 +3 位作者 张晶 孙丽红 赵晓川 孙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987-10990,共4页
[目的]分析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地区造成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高空地面资料、雷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加密自动站以及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形成大... [目的]分析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地区造成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高空地面资料、雷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加密自动站以及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形成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热带气旋北上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结果]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打通后形成的高压坝持续维持,迫使"米雷"在登陆山东后部向西北转向;伴随"米雷"形成的低空东南急流将低层的暖湿空气持续向暴雨区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输送和层结不稳定条件;暴雨主要分布在高能舌内,高能舌的移动和消失对应暴雨雨带的移动和过程的结束,能量的分布情况对暴雨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结论]该研究为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 “米雷” 大暴雨 过程分析 辽南
下载PDF
扬子区震旦纪地层序列和南、北方震旦系对比 被引量:55
15
作者 薛耀松 曹瑞骥 +3 位作者 唐天福 尹磊明 俞从流 杨杰东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7-216,234,共11页
198 2年“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决议“震旦系是青白口系之上的晚元古代最上部的一个年代地层单位 ,以三峡地区的剖面为代表 ,暂以莲沱组底界为底界”。但从区域性对比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学分析 ,莲沱组底至黄陵花岗岩的侵蚀面之... 198 2年“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决议“震旦系是青白口系之上的晚元古代最上部的一个年代地层单位 ,以三峡地区的剖面为代表 ,暂以莲沱组底界为底界”。但从区域性对比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学分析 ,莲沱组底至黄陵花岗岩的侵蚀面之间有约 10 0 Ma的沉积缺失 ,莲沱组和南沱组也不能代表 75 0~ 6 6 0 Ma间的沉积历史。峡东地区震旦系下部地层不完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赞同修订震旦系的含义 ,以下冰碛层 (古城组或铁丝坳组 )之底为震旦系的底界 ,年龄为 70 0 Ma。朝鲜飞浪洞组可与古城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对比 ,祥原系及辽南、徐淮地区的相当地层属“南华冰期”前的沉积地层。建议震旦系之下至青白口系顶 (85 0 Ma)之间建立辽南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区 震旦系 辽南系 晚元古代 年代地层 晚前寒武纪 沉积地层 青白口系
原文传递
我国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7
16
作者 曹瑞骥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35,共8页
以叠层石作为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并分析了一些新的同位素年龄和其他古生物学资料 ,对 3个中新元古代地层问题进行了讨论 :  1)从元古宙叠层石总体发育过程及陡山沱组新发现的资料看 ,中国南方震旦系(指南沱 ,陡山沱和灯影组 )... 以叠层石作为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并分析了一些新的同位素年龄和其他古生物学资料 ,对 3个中新元古代地层问题进行了讨论 :  1)从元古宙叠层石总体发育过程及陡山沱组新发现的资料看 ,中国南方震旦系(指南沱 ,陡山沱和灯影组 )在层位上应位于胶辽徐淮区的金县群之上 ;  2 )在震旦纪南沱冰期前 ,大约在辽南纪中晚期 ,一起高温氧化并伴随强蒸发事件波及胶辽徐淮区 ;  3)对燕山 ,胶辽徐淮和扬子区中新元古代沉积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 地层 新元古代 震旦系 叠层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